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移动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将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移动学习的特点,基于Android平台开发一款英语语法移动学习软件,分析移动语法学习软件的总体设计、体系结构设计和功能模块设计思路,阐明基于Android手机应用的开发过程和核心设计思想,最后对该软件进行具体的开发与实现,以促进英语移动学习的开展,丰富和完善相关软件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学习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本文对学生在移动端学习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结合汽车学科相关课程,基于Android平台开发了适用于移动端学习的软件,分析了移动学习资源平台的总体设计、功能结构设 计,以及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开发思路,并且对相关软件进行了测试。测试表明该软件运行正常,基本满足所需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3.
《软件》2016,(3):30-33
移动学习是目前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支持移动学习的在线教育平台,该平台基于Android系统,采用多线程技术应用Java语言进行开发,开发工具采用Eclipes,服务器数据库采用My SQL,可运行在Android系统的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学生可以进行学习、测试、资讯浏览等等,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很好补充。  相似文献   

4.
王清  张必兰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14,(27):6431-6433,6435
随着移动智能手机的发展,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在Android系统中开发教育相关的学习软件,在移动便携、情景学习和人机交互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该文以针对中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软件为例,详细论述了使用NyARToolkit在Android平台上进行软件开发的过程以及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积极探索了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学习领域的应用和需求,本项目实例结果验证了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开发出一款基于Android的移动学习平台,该平台以软件开发作为切入点来对移动学习平台的需求、结构及模块进行分析与设计,进而使移动平台具备了交流、学习及社区功能,并对该移动学习平台的实现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基于Android的移动学习平台具备较高的交互性与移动性,能够有效满足移动学习的社会化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教育信息与数字化学习趋势日益突出,基于Android的移动学习APP能够结合IT与通信技术,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知识与信息,为自主、终身及全天在线学习创造了条件。随着手机应用的普及,移动学习由以往的PC机与互联网相连向手机终端延伸。因而,基于Android的移动学习APP,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学习课程的不足,帮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基于此,笔者主要阐述了基于Android的移动学习APP的设计与实现方式,希望对相关领域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软件工程师》2016,(5):32-34
针对现代大学生长时间使用手机的现状,文章因势利导,利用Java技术设计研发了一款基于Android系统的App移动学习软件,详细阐述了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过程。软件在功能上具备学习资料、基础练习、作业管理和"我"四大模块,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课堂外的碎片时间来开展指导和学习。经过运行与测试,系统整体情况实现良好,使用方便,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根据移动学习和语言学习的特点,从软件设计与开发的角度,利用Flash技术,对基于Android对外汉语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研究。文章阐述了基于移动服务导向架构(MSOA)设计开发汉语移动学习资源的过程,利用微软的speech-to-text、text-to-speech技术,使学习者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汉语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丰富了汉语移动学习资源开发的视野及移动学习者的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探究移动学习教学模式、应用模式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一个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学习系统,解决了实现移动学习系统的几个关键技术,提出了合适的技术方案,实现了移动学习环境的基本功能,验证了系统的可用性及学习效果。此次移动学习系统设计的尝试,对推动移动学习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Android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性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设备上的应用也越来越丰富。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的学习方式的良好补充。本文提出了移动学习的内涵和特征,阐述了Android系统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基于Android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SSH框架的学生工作室互助平台主要依托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互助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解决问题,以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完善认知结构,优化知识体系的目的。从学生端、教师端和管理员端三个终端架构了工作室互助平台,并详细探讨了每个终端的模块结构。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学生对编程课程学习热情普遍不高的情况,提出在编程语言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对案例教学法进行了解释;然后,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的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分析案例教学法的实际作用,具体阐述如何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来提升学生编程能力;最后,给出了关于如何恰当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相关移动英语听说学习软件存在功能不完善、操控性能不佳等问题,本文设计和实现一套基于Android系统的英语听、说自主学习软件,该软件除了常规音频文件播放功能外,还实现了音频文件的复读和字幕匹配、口语识别和口语匹配、锁屏控制等功能。该软件有效地避免目前相关软件的不足,扩展了现有软件的功能,有效地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相似文献   

14.
Android操作系统是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移动操作系统,基于Android平台的恶意软件也呈现爆发式的增长,而目前仍然没有有效的手段进行Android恶意行为的检测,通过分析Android恶意行为的特点,采用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Android恶意行为的检测,通过静态分析的方法进行Android文件静态特征的提取,将Android恶意应用的静态分析与贝叶斯网络相结合,最后通过使用提出的方法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了提出的Android恶意行为检测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Android恶意软件的几何式增长驱动了Android恶意软件自动检测领域的发展。一些工作从可解释性的角度来分析Android恶意软件,通过分析模型获取最大影响的特征,为深度学习模型提供了一定的可解释性。这些方法基于特征相互独立的强假设,仅仅考虑特征各自对模型的影响,而在实际中特征之间总是存在着耦合,仅考虑单个特征对模型的影响,难以反映耦合作用,不能刻画不同类型软件中敏感API的组合模式。为解决该问题,将Android软件刻画成图,并结合图的结构信息和图节点内部的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嵌入的方法来检测Android恶意软件。该方法通过注意力机制学习Android软件的低维稠密嵌入表示。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学到的嵌入表示进行恶意软件检测,不仅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还可以通过分析注意力分数较大的路径寻找影响模型决策的模式以及定位恶意行为所涉及的敏感API序列。  相似文献   

16.
由于智能手机使用率持续上升促使移动恶意软件在规模和复杂性方面发展更加迅速。作为免费和开源的系统,目前Android已经超越其他移动平台成为最流行的操作系统,使得针对Android平台的恶意软件数量也显著增加。针对Android平台应用软件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协作决策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对Android 应用程序进行分析、提取特征属性以及根据机器学习模型和分类算法判断其是否为恶意软件。通过实验表明,使用该方法对Android应用软件数据集进行分类后,相比其他分类器或算法分类的结果,其各项评估指标均大幅提高。因此,提出的基于多特征协作决策的方式来对Android恶意软件进行检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对未知应用的恶意性进行检测,避免恶意应用对用户所造成的损害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成为困扰终端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当前市场大部分安全软件不能够实现对应用行为的实时监控,极少安全软件需要root权限才能实现应用行为实时的监控。文章基于Android应用框架层的定制,利用Android系统Permission机制的动态检查模式实现应用运行时行为的检测。Android应用通过〈user-permission〉申请所需权限,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调用对应的API或者访问系统数据时,会发生系统权限检查,从而实现对应用行为的监控。相对在应用层进行应用行为的监控要更简洁有效,通过在框架层的定制更好地实现了对应用行为的监控,同时带给系统的损耗更小。  相似文献   

18.
系统发挥智能手机的便于携带等特点,实现一套Android手机客户端软件和完善的后台服务功能来完成考试练习功能.该系统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Android前端等部分.客户端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具有前端处理与计算能力,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访问服务器,向服务器上传成绩或者下载新试卷.介绍了系统架构的设计与实现,给出了部分设计代码.实践表明系统实现了随时随地的学习,受到了用户的欢迎,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9.
结合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整合各类创新资源,积极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高新区企业集聚,面向高新区构建以“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平台(社区)”为“主体”,“创新资源信息整合平台”和“创新主体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为“两翼”的公共服务平台。平台采用云计算模式,形成一个协同创新的社区云,为高新区内的企业提供按需自助的创新云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