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探究配煤法制备煤基中孔活性炭是否满足要求,因此对其进行试验探究。选取的材料源自山西大同,并选取山西平朔某地煤作为辅助材料,采用活化法调控活性炭孔隙结构,按照《煤质颗粒活性炭分析测试标准》分析试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本次研究制定的活性炭满足中孔结构要求,孔径低于3.5nm时,孔容微分峰值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配比的大同烟煤和太西无烟煤为原料,不同配比的碱式碳酸镁和硝酸铵作为添加剂,在不同的炭化温度和活化时间下制备活性炭。试验结果表明:高含量的大同烟煤、碱式碳酸镁和硝酸铵的比值为1:2、600℃的炭化温度更有利于制备中孔丰富的活性炭。  相似文献   

3.
以太西煤和大同煤为原料,在配煤的基础上,通过添加镁盐M与硝酸盐N制得了微孔与中孔均较发达的活性炭。试验结果表明,大同烟煤配比较高时,有利于在低烧失率下制备高碘值、高亚甲蓝值的活性炭;添加剂M和N促进了3~4nm的中孔发育。  相似文献   

4.
金属盐催化制备煤基中孔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烟煤为原料,分别采用硝酸锰和硝酸铜作为添加剂,催化制备了含有金属氧化物的中孔活性炭。用气体吸附法测定了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并考察了其吸附性能(碘值和亚甲兰值)。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金属盐可提高活性炭的中孔率和孔容,添加量过大则易造成孔道堵塞、孔容下降,同时不同金属的催化结果略有不同,添加硝酸铜促进了孔径在1.5~2.0 nm范围内孔隙的发育。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表明灵武不粘结烟煤和太西无烟煤以合理配比 ,添加合适的化学物质后 ,经过缓慢炭化 ,脱灰处理 ,活化 ,可以制备出具有高吸附性能的活性炭。  相似文献   

6.
《炭素》2017,(1)
本研究以七台河无烟煤、鸡西褐煤配合为原料,以KOH为活化剂用化学活化法在氮气保护下制备煤基活性炭,通过正交实验法确定配煤制备煤基活性炭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无烟煤/褐煤=1:1,碱炭比为1:2,活化时间为2h,活化温度为800℃条件下,煤基活性炭的碘吸附值达到1209mg/g,比表面积为909.748m~2/g。采用XRD和SEM对煤基活性炭形貌进行了表征,发现表面粗糙,出现了层状和片状结构,形成了较多的孔隙,微孔比较发达。  相似文献   

7.
添加剂作用下煤基中孔活性炭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贫煤为原料,硝酸盐为添加剂,制得中孔发达的活性炭.利用N2吸附脱附曲线对样品孔隙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吸附性能(碘值和亚甲蓝值).结果表明,未加添加剂时,可以得到中孔孔容0.287 4 mL/g,中孔率达72.43%的活性炭;加入添加剂后,微孔孔容和中孔孔容提高了0.05 mL/g左右.结果还表明,实验用硝酸盐有利于微孔的形成,能促进微孔向中孔的发育,提高总孔容;利用不同浓度的添加剂对活性炭的孔隙可进行定向调变.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煤化度的太西无烟煤及神华烟煤为前驱体,KOH为活化剂制备系列活性炭,采用N2吸附法对活性炭孔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了配煤对活性炭孔径分布的影响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配煤均可制备出高比表面积(2 817 m2/g~3 134 m2/g)活性炭.配煤的配比是影响活性炭孔径分布的主要因素,随着配煤中高煤化度煤种配比的提高,活性炭的孔径分布逐渐变窄,中孔率也随之降低.原料煤自身结构与性质的差异是造成不同煤化度煤基活性炭孔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配煤技术可以有效地调节活性炭的孔径分布.  相似文献   

9.
以七台河煤与依兰煤进行配煤实验研究,在七台河煤与依兰煤配比1/1,碱炭比6/1,活化温度850℃,炭活化时间120min条件下对活性炭制备炭活化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KOH为活化剂,配煤活化反应速率在800~950℃范围内,对烧失率B为一级反应,由阿仑尼乌斯公式可求出反应活化能为101.4032kJ·mol^-1,指前因子为3.1382×10^4。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活性炭的回收性能,以褐煤为原料,Fe3O4为赋磁剂,采用一步法制备了中孔煤基磁性活性炭,并通过低温氮气吸附、X射线衍射光谱(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磁性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隙结构、赋磁剂晶型、磁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炭化和活化条件对磁性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3O4不仅能催化炭烧蚀,而且能赋予活性炭磁性,最终以生成的Fe O、γ-Fe2O3和未反应的Fe3O4形式分散在磁性活性炭内。在Fe3O4添加量6%,炭化温度650℃,炭化60 min,活化温度930℃,活化时间120 min,水蒸气流量0.77 g/(g·h)的优化工艺条件下,煤基磁性中孔活性炭的比表面积达到370 m2/g,中孔率达到55.7%,比饱和磁化强度1.36 emu/g,剩磁0.46 emu/g,矫顽力643.17Oe,比磁化率7.19×10-6m3/kg。该煤基磁性活性炭属弱磁性矿物类,可采用强磁选机进行磁选回收。  相似文献   

11.
NaOH活化法制备煤基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焦作无烟煤为原料,NaOH为活化剂,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煤基活性炭,分别考察了碱炭比、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活性炭吸附性能和收率的影响;利用低温N2吸附法对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总孔容及孔径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碱炭比为4,活化温度为750℃和活化时间为1 h的条件下,可以制得比表面积为2 483 m2/g,总孔容为1.41 cm3/g,碘吸附值为2 530 mg/g,亚甲蓝吸附值为418 mg/g的煤基活性炭.  相似文献   

12.
以太西无烟煤和大同烟煤为主要原料,通过改变原料煤配比和工艺条件制备油气回收活性炭。对制备的活性炭进行各项指标检测,并利用N2低温吸附法测定其孔隙参数。采用丁烷工作容量表征活性炭的油气吸附能力。结果表明,配煤法制备的活性炭BWC值较高,可达到11.1g/100mL;原料煤的配比对BWC值影响较小;活化时间较长有利于BWC值的提高;在高比表面积和较大的孔容条件下,活性炭的中孔数量对油气回收活性炭的制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为寻求黑龙江煤制备高比表面活性炭的适宜原料配比及工艺条件,以七台河煤与依兰煤配煤制备活性炭,用正交实验法,考察原料煤配比、碱炭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碘吸附值的影响,获得了最适宜工艺条件:七台河煤与依兰煤配比1/1,碱炭比6/1,活化温度850℃,炭活化时间120min。在此条件下所得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可达1973mg·g^-1,比表面达1735m^2·g^-1。对于拓宽黑龙江煤炭应用领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活性炭因其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等特点使其具有独特的吸附性能,被应用在各种领域。本文简要介绍煤基活性炭的制备工艺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
《煤化工》2017,(2):49-51
以大同烟煤和陕西府谷煤为原料进行实验,利用水蒸气活化法,制备不同配比的具有较高焦糖脱色率的压块活性炭。实验结果表明:在大同煤:府谷煤质量比为6:4,炭化温度550℃、活化温度930℃、烧失率73.5%的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性能较佳,其指标分别为强度98%,碘吸附值1 130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260 mg/g,焦糖脱色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16.
李茂  杨玲  李建军 《四川化工》2013,16(1):31-33
煤基活性炭因其独特的孔隙结构和优良的吸附性能,现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本文概述了煤基活性炭的制备研究进展及成果。介绍了整个煤基活性炭的制备工艺流程,以及在煤基活性炭生产过程中的炭化与活化工序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微波法制备煤基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凯  梁逵  李兵红  胡军 《炭素》2006,(1):43-45,22
以微波为热源,优质无烟煤为原料,KOH为活化荆制备超级电容器用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电极材料。研究结果表明:KOH与无烟煤按3:1的质量比混合,微波辐射7分钟时,制备的活性炭单电极比电容量达301F/g。讨论了微波辐射时问,活化剂与无烟煤质量比对活性炭比电容的影响。考察了以该活性炭为电极材料的超级电容器的充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新疆水西沟煤制备中孔活性炭,通过实验考察了加入添加剂和使用空气预氧化法对煤基中孔活性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添加剂和使用空气预氧化法,均有利于提高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添加尿素和硝酸镍制得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分别提高了70%和86%;使用空气预氧化法制得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提高了123%;添加硝酸铵和硝酸铁有利于活性炭中孔的形成,制得的活性炭的中孔率分别可达99.82%和96.62%,其亚甲基蓝吸附值分别达到150.79 mg/g和150.08 mg/g。  相似文献   

19.
金属催化气化法制备中孔活性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金属催化气化法制备中孔活性炭做了综合论述。介绍了添加金属的种类、添加方法及其优缺点;讨论了炭的金属催化气化机理及活性炭中孔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以太西煤及其煤基活性炭为碳源,硅酸钠为硅源,Fe(NO_3)_3·9H_2O为催化剂,利用溶胶-凝胶法经碳热还原制备碳化硅粉体,探究不同n(Fe)∶n(Si)对制备的碳化硅的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分别采用XRD,SEM和BET等分析技术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太西煤为碳源,制得的碳化硅存在不同程度的堆积缺陷,且随着n(Fe)∶n(Si)的提高,堆积缺陷逐渐减弱,碳化硅的形貌由部分晶须逐渐变为尺寸均匀的纳米颗粒.以煤基活性炭为碳源制备的碳化硅堆积缺陷较弱,碳化硅的结晶度高,而且随着n(Fe)∶n(Si)的提高,碳化硅粒径逐渐增大,但基本保持在50nm~100nm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