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当前建筑领域信息利用效率低下,信息共享与重用难等问题,文章将上下文信息引入到本体模型中,构建了基于本体的建筑信息上下文模型,可以快速有效地对建筑信息进行管理。该模型包括用户上下文和工程上下文,并以小型加油站建设为例进行具体说明,首先利用Protégé建立了上下文本体模型,然后利用OWL公理和SWRL规则建立知识模型,最后利用推理机对模型进行推理,并通过案例说明基于本体上下文建模的优势。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基于本体的上下文建模方法可有效地管理建筑工程信息,可快速有效地对建筑信息进行推理,为施工过程中的计划管理和进度管理提供了较好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22)
从数据使用者的角度,分析异构数据资源的特征和用法,提出了基于本体的通用数据访问方法和软件架构,研究了此架构所用到的关键技术。基于本体的通用数据访问系统的核心在于构建出合适的统一数据描述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构建数据访问引擎,并通过抽取配置工具建立了数据描述模型与数据实体之间的映射关系,最终通过通用数据访问软件实现异构数据的统一访问和展现。  相似文献   

3.
PBA工法导洞开挖顺序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皓  葛克水 《施工技术》2015,(7):110-112,116
地铁车站施工引发的地表沉降对施工安全和周边建筑的正常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洞桩法(PBA工法)施工中导洞开挖引发的地表沉降量占累计沉降量的比重较大,因此,合理的小导洞开挖顺序可以较好地控制地表沉降。运用FLAC3D软件进行模拟,对比4种开挖方案引发的地表沉降,得出最优施工方法,并通过现场监控测量数据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比较分析,验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BIM技术难以实现桥梁运营过程中海量数据的智能化检索和知识推理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语义本体的桥梁管养信息智能化本体模型。以连续刚构桥为依托,在BIM模型中,利用IFC标准表达桥梁结构单元与管养信息,分析IFC与OWL的信息转换机制,建立信息转换框架,获取知识图谱数据来源,构建桥梁结构、检测信息、监测信息的本体知识图谱,实现桥梁运维信息的智能化检索和知识推理模型构建;基于SPARQL检索语言实现对模型的验证,通过语义关系检索,验证检索信息的正确性,利用SWRL语言和JESS推理机,在Protégé软件环境中推理桥梁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通过领域共识验证推理结果的正确性。该方法的提出,为桥梁管养智能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际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IFC标准的建筑结构模型的自动生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在各种商业软件盛行的环境下,设计单位最紧迫的问题是要解决本单位各专业之间的信息交互,而在这些信息交互中,建筑与结构专业的信息交互最为急需。针对这一需要,本文介绍了现今国际上建筑信息模型的数据共享与交换的IFC标准,分析了建筑模型与结构模型信息的组成与特点,研究了通用建筑结构有限元模型的表达方法,建立以IFC标准为基础,通过建筑模型自动生成符合多种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的结构模型的基本方法。通过实例验证本研究方法的实用性与可行性,结果表明本方法为各种设计软件间信息的共享与交换提供了一种通用解决方案,为企业内部实现建筑设计集成化提供了技术保障。最后,文章讨论了该研究方向中基于IFC标准的建筑模型的结构构件偏心、节点连接、荷载处理等方面的问题和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论文阐述了IFC数据标准基本规程及IFC空间模型层次,通过分析IFC数据模型特点,提出了IFC建筑模型转换方法,并采用Object ARX技术在Auto CAD平台上开发了IFC建筑模型文件生成软件。通过在某古建筑加固平移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结构分析阶段到施工阶段信息的交互方法。  相似文献   

7.
FEMA P-58作为新一代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可给出精细到构件层级的地震损伤后果。然而,评估所需多源异构信息缺乏有效组织与关联,知识难以共享及重用,导致评估效率低下,自动化程度有待提高。文章在对FEMA P-58解读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简称BIM)和本体的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方法。通过构建本体对评估所需信息进行统一组织;预处理工业基础类(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简称IFC)文件从BIM模型中获取建筑基本信息,并识别构件拓扑关系为自动化评估做准备;在BIM建模软件与结构分析软件间进行模型转换提高结构响应分析的效率和质量;借助SWRL(semantic web rule language)和SPARQL(SPARQL protocol and RDF query language)语言分别实现评估逻辑的合理表达以及语义层面的信息查询。该方法适用于建筑在现有评估类型下各性能指标的自动化预测,并具备可扩展性,为将来评估内容增删、更新提供空间。最后,以某一建筑为例进行可行性验证,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表沉降监测在日常城市建设中日益重要,考虑到D-InSAR技术相比于传统监测手段具有高精度、大面积的优点。基于二轨法与D-InSAR技术结合的方法应用于地表沉降监测,结合GAMMA软件各模块的功能及相关程序,以某沉降地区实验区域,将获取的沉降信息与预测软件的预计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并与传统监测方法得到的沉降数据进行定量对比验证,最终实例数据证明了D-InSAR技术在地表沉降监测中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工业基础类(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 IFC)文件是建筑信息模型的数据存储和交互的标准通用文件,其难以直接被用于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图数据在描述数据间复杂关联关系时具有天然的优势,被大量应用于对关联关系的分析和挖掘中。建立从IFC文件到图数据库的自动映射机制,将IFC文件中的实体及其关联关系一一映射至图数据库的节点和关系中,并分析该自动映射机制的完备性和基于图数据库的信息管理效率。映射得到的基于图数据库的施工信息模型被应用于施工离散事件仿真、施工进度网络分析和施工延迟分析中。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自动映射机制能够完整地传递基于IFC标准的信息,映射效率满足施工过程中信息高效交互的需求,且基于图数据的信息管理效率也高于直接操作IFC文件的效率。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工程中施工进度信息的关系利用和挖掘体现所提数据映射机制的优越性,结果表明所提数据映射机制提高了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地铁隧道在穿越浅基础建筑时,极易对地表构筑物,特别是整体性较差的砌体构筑物造成沉降破坏。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基于Mohr-Coulomb理论的隧道二维模型,分析对比隧道开挖过程中2种初期支护工况下的地表沉降规律。通过数值计算显示,支护强度的提升能有效地控制浅基础建筑地表沉降,隧道洞身的变形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某地铁盾构施工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土体HSS本构模型,在砂土地层中,利用Plaxis 3D有限元软件,通过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分析了双线隧道地表沉降变形规律以及开挖过程对管道的影响。结果表明,土体HSS本构模型在北京区域比较适用;后线隧道的开挖对先行隧道有较大影响,地表最大沉降出现在先行隧道上方;管道处沉降受双线盾构施工二次扰动的影响较其他部位地表大,施工时应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12.
王国忠 《江西建材》2015,(5):148-149
本文以现场观测和内业计算与分析为基础,阐述了无喳轨道从墩身基础施工开始到通过评估过程中的地表区域沉降对线下工程的影响和处理方法,分析地表区域沉降的因素,剔除区域沉降变化影响,计算线下工程自身(本体)变形。满足评估的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3.
深基坑工程技术日益成熟,工程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深基坑开挖过程仍然事故频发。施工前的模拟和设计并没有能够完全与工程实际相符合,监测环节必不可少。本文就某深基坑监测中的临近建筑和周边地表沉降实时数据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基坑开挖对不同类型建筑的影响,周边地表沉降观测的危险位置。对于指导施工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上海软土地区地铁深基坑开挖的变形性状,选取上海地区一典型软土地铁深基坑,基于土体小应变硬化模型(HSS模型)和相应的模型参数,采用PLAXIS 3D软件对该基坑的开挖过程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监测的数据对基坑围护结构的侧移和坑外地表沉降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使用HSS模型和合适的模型参数可以有效地模拟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形性状,实测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相吻合,具有很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该上海地铁深基坑的最大地表沉降与围护结构最大侧移间的关系符合上海地区最大地表沉降与围护结构最大侧移间的统计关系; 围护结构的最大侧移深度发生在基坑的开挖面处; 长窄型地铁深基坑仍存在较明显的空间效应,基坑长边中部的变形大于基坑角部,在长窄型基坑的设计和施工中应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复杂地质环境下,地铁盾构施工参数会有较大不同,使得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难以控制.常规的监测手段具有滞后性,难以应对突发情况.基于此,本文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地铁隧道盾构施工诱发地表土体变形智能预测模型,通过与杭富城际铁路11标段盾构施工时的地表沉降、右线沉降和左线沉降的实测数据对比发现,BP神经网络能够准确预测复杂环...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建筑领域质量问题诊断效率低下,信息共享和重用难等问题,在对《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基于本体的建筑工程质量通病诊断模型,可以快速有效地对建筑工程质量通病进行诊断。该模型以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protégé建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诊断的领域本体模型;其次通过定义类之间的关系,构建SWRL推理规则;最后利用JESS推理引擎针对质量通病进行推理,实现了利用本体对建筑质量通病防治的过程。该方法可快速有效地基于本体模型对质量通病进行推理,从而支持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中多领域和多源信息的有效表示,通过不断增加新的案例对知识库进行补充,可以解决质量通病知识表示,以及信息共享和重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深圳北环电缆隧道工程为依托,基于Midas/GTS有限元软件,建立极小半径盾构隧道转弯段施工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千斤顶力对管片受力和变形的影响,以及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的变形规律,并建立盾构超挖的数值模型进行对比,最后与盾构掘进数据进行对比,为实际工程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上海一超大直径泥水平衡顶管工程为依托,基于流固耦合分析原理,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顶管横向地表沉降进行研究。建立由顶管管片、泥浆套、施工扰动层和周围土层组成的流固耦合模型以及非耦合模型,分析注浆压力以及泥膜形成与否对地下水位和顶管横向地表沉降的影响,同时也分析了注浆与停止注浆时的地表沉降变化。实践证明,现场横向沉降实测数据与耦合结果一致,说明耦合数值模型具有可行性,可以为顶管工程的后续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翁肇青 《山西建筑》2010,36(28):75-77
基于灰色理论,通过整理模型试验的建筑沉降测量数据,建立计算模型,对中高层住宅沉降进行了施工模拟预测,通过比较,预测值与试验值基本一致,从而指导中高层住宅基础施工实践。  相似文献   

20.
以南宁地铁一号线广白区间盾构施工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双线盾构施工过程进行了全过程模拟,并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圆砾地层双线盾构施工的地表沉降特征,及不同开挖面压力、注浆参数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并对施工提供了一些建议。分析表明,圆砾地层中施工对周围土体的扰动更为明显,使得左右线隧道施工相互影响更大;当开挖面压力减小较多时,开挖引起的地表竖向位移影响范围明显增大,施工中应在理论计算和经验的基础上适当增大开挖面压力,尽量避免开挖面压力过小或者失压;增大注浆层刚度对减小沉降值作用非常明显,在地表沉降控制要求严格的区段,应适当增加注浆压力,并保证注浆量,必要时应进行二次补注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