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文章提出了单模态和多模态控制的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TVMD)跨层布置设计策略。该策略包括跨层布置、迭代优化和时程验证三个模块。在单模态控制策略中,基于结构相隔两质点一阶振型向量差,借助固定点优化方法确定TVMD的设计参数。在多模态控制策略中,首先利用振型参与质量系数筛选有效的设计模态,其后借助振型参与向量确定每个TVMD的设计控制模态,基于固定点方法拟定TVMD的设计参数。在迭代过程中,将三条设计地震动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作为更新每个TVMD振型质量比的性能指标。为了验证所提出的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利用FEMA-695中44条远场地震动分别对10层和20层benchmark模型进行时程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单模态控制策略适用于中低层结构的位移控制,多模态控制策略以较低的成本显著减小高层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 相似文献
3.
在脉冲型随机激励(如近场地震、突发阵风等)的动力冲击作用下,结构通常因振动响应在短时间内达到最不利峰值而破坏。已有的针对脉冲型响应峰值的控制方法较少。为了更好地实现脉冲型振动响应的被动控制,以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TVMD)为研究对象,通过配置响应传递函数的极点,使结构脉冲响应函数衰减最快,推导得到了TVMD的稳定性最大化优化参数解析公式。通过对具有脉冲特性的近场地震响应和突发阵风响应的振动控制算例分析,将该方法与传统固定点理论得到的优化参数控制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传递函数极点配置的TVMD脉冲型振动响应控制方法对脉冲型振动响应的峰值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固定点理论的,且随惯质比变化并不显著,采用该方法可使具有脉冲特性的近场地震位移响应最不利值平均降低约50%,突发阵风最不利极值位移响应降低约40%。 相似文献
4.
基于5层钢框架模型,通过试验对比了在地震激励下调谐质量阻尼器和调谐型颗粒阻尼器的减震性能,并探究了频率失调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实现了两种阻尼器的优化设计,以考察充分发挥其性能的工况下,两种阻尼器的减震效果以及阻尼器相对位移行程的对比。研究表明:在频率调谐时,调谐质量阻尼器和调谐型颗粒阻尼器均能显著降低主体结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调谐型颗粒阻尼器的减震效果更好,具有一定的减震优势,并且调谐型颗粒阻尼器的相对位移行程更小、减震频带更宽;当两者均为最优设计时,减震效果相当,但是最优化调谐型颗粒阻尼器系统的阻尼器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移更小,可降低相对位移幅值24.5%,并且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在斜拉桥的主梁与桥塔连结处以及墩台顶部合理地安装减震、耗能装置,不仅可以保证斜拉桥在地震作用下通过这些装置耗散地震能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从而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因此通过对不同的黏滞阻尼器参数下独塔斜拉桥的地震响应进行分析,从而得出黏滞阻尼器参数的变化对独塔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
黏滞阻尼器是漂浮体系斜拉桥常用的减震耗能装置,但传统的阻尼器参数设计需要通过反复的非线性有限元时程计算来确定,这种方法不够简便有效。本文根据近断层地震的脉冲特点以及斜拉桥动力特性,通过建立斜拉桥的双质点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推导出近断层脉冲作用下的动力反应计算公式;并基于等效线性化方法,得到非线性黏滞阻尼器参数与等效阻尼比的关系,从而利用主梁目标位移反向确定所需设置的黏滞阻尼器参数;最后通过一座斜拉桥实例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并提出了黏滞阻尼器参数设计简化方法的流程。 相似文献
8.
9.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应用黏滞阻尼器的框架结构进行减震效果分析。为确保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分别对PKPM和ETABS,Midas-Gen模型计算得到的质量、周期和层间剪力对比分析,利用ETABS和Midas-Gen对框架结构进行多遇和罕遇地震下减震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应用黏滞阻尼器的框架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层间剪力和位移角均有明显减小,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有所减小,减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传统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具有对频率调谐敏感和对宽频带地震下的消能减震性能不佳等缺陷。强震作用下,建筑结构会进入非线性阶段。为了保护建筑结构在强震下的安全性并提高被动TMD(PTMD)对非线性结构的减震作用,本文研究了一种能够同时变频率变阻尼的半主动TMD(STMD)及复合控制算法。该STMD既可通过基于小波变换(WT)的调频算法实时改变单摆的长度以调节自振频率,又可基于主结构和TMD的振动信号进行阻尼系数的开关调换。对一10层非线性建筑结构进行算例分析,研究了该STMD对结构在地震激励下的弹塑性响应的控制作用,并与一优化的PTMD进行了减震效果对比。数值模拟中,对地震激励进行了幅值的缩小及放大以考察其对STMD减震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TMD对该非线性结构的弹塑性震动响应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能够减小结构的塑性发展及残余位移,并提高PTMD的耗能能力。STMD能够有效地减小结构的顶层位移和层间位移,控制性能优于PTMD。 相似文献
11.
12.
13.
详细介绍了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控制的特点,论述了施工控制的方法、控制内容,以及保证混凝土斜拉桥工程质量的监测要点,简单说明了斜拉桥施工控制的组织安排及工作程序,从而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详细介绍了施工过程中全桥的标高控制,通过对离石高架桥3号斜拉桥施工全过程线型控制,掌握了其中的基本技术,实现了全桥高精度合龙,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为以后同类型桥梁施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国内某高低塔单索面斜拉桥建立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进行了自振频率、振型的模态分析,总结了该结构体系斜拉桥的动力特性,可为同类桥梁的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结合某大跨钢箱梁斜拉桥的施工控制实践,分析了其斜拉桥结构本身的固有特点,介绍了在此类桥的施工控制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拉索振动控制系统的力学模型,对深圳湾公路大桥上的最长斜拉索和MR阻尼器组成的系统进行了动力分析。在振动控制系统中分别模拟了正弦简谐力作用下的谐波共振和参数共振这两种最危险的振动情况,研究了阻尼器的减振效果,并通过拉索位移幅值衰减率分析了各种参数对磁流变阻尼器振动控制效果的影响,从而得出最优减振方式。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无应力状态控制法的优缺点,并与其他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同时给出了它的适应范围;并以在松花江斜拉桥上的具体应用为例,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其在大跨度斜拉桥施工控制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