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施工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施工中经常出现施工管理落实不到位的情况。随着BIM技术在施工方面的应用,对施工进度进行层层把控,可以最大化的利用资源。论述利用BIM技术在钢筋下料方面的优化,进而解决施工问题,进一步阐述BIM技术在施工应用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钢筋作为建筑工程不可或缺的材料,一直都是建筑施工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的重点,本研究通过将BIM技术、二维码等前沿信息化技术与钢筋数控加工设备相结合,研发基于BIM技术的钢筋智能化加工管理系统,实现从钢筋BIM建模到下料优化,再到自动化裁剪加工,既提高生产效率,还最大限度节约钢筋成本。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土木工程应用领域中的BIM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相比于传统的二维平面施工设计图,基于BIM方法的数字化配筋技术展现了众多的优势。通过对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立三维数字化模型,能够非常高效地完成配筋图的绘制,指导施工与交付。基于某高速中的桥梁墩柱配筋工程,阐述了YJK-REVIT一体化平台的数字化配筋方案,以提高钢筋设计质量和施工效率,并采用VBA宏语言对钢筋下料优化和加工进行了研究,提高了钢筋原料的使用率,减少工程的原材料成本。  相似文献   

4.
以浙江国贸商业金融总部项目为例,详细阐述了利用BIM技术成功解决了钢结构劲性柱穿土建钢筋,连梁交叉斜筋、对角斜撑以及钢结构自承式桁架楼板等复杂钢筋节点排布及钢筋优化下料问题。根据BIM技术建立三维模型,使传统图纸难以理解的复杂钢筋节点在三维空间展现出来,使施工人员能够清晰的理解复杂钢筋节点的细部做法并加之以优化,保证了施工精度,提高了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工程实践,对传统钢筋下料与经济分析,提出墙柱钢筋零损耗优化下料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对2.9m层高剪力墙结构墙柱钢筋下料进行总结,提出多种钢筋优化下料方案,并进行钢筋下料损耗率的经济分析,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BIM技术在郑万铁路赵河镇跨南水北调特大桥施工中的应用为例,阐述了BIM技术在二维图纸工程量审核,钢筋排布,复杂构件钢筋下料应用中给施工管理带来的明显提升。同时利用BIM5D平台技术提高进度管理的水平,BIM5D移动端的使用,可加大现场质量、安全的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7.
赖卫海 《江西建材》2014,(13):58-58
文章对建筑工程中钢筋分项施工的优化配筋技术进行分析,探析了影响钢筋优化下料的因素、钢筋优化下料的内容、钢筋优化的原则以及钢筋优化的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施工下料要考虑3个关键因素,即可操作性、规范化和优化下料。(1)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弯钩增加长度。(2)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3)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有3个关键值,即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和箍筋调整值。  相似文献   

9.
珠海歌剧院观众厅采用变曲率双曲面弧形结构,内部弧形柱、弧形梁交叉环绕,共同支承弧形墙体。针对弧形钢筋精确加工难度大,可靠连接要求高,现场安装定位难的特点,工程通过BIM建模、竖向结构合理分段、模拟现场钢筋加工安装、精确控制弧形钢筋加工下料弧度和长度、采用直螺纹连接等技术措施,有效保证了整个钢筋施工过程的质量,缩短了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10.
范星 《砖瓦》2023,(4):129-131+134
为优化框架梁钢筋施工下料方案,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不必要浪费,对框架梁钢筋施工下料开展优化分析的相关研究。通过框架梁钢筋施工下料计算、构建钢筋施工下料数学函数模型、钢筋下料的整数线性优化求解,设计一种最优下料方案设计思路。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优化后框架梁钢筋施工下料效果最优,实现了对有限资料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某大桥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建设和安全高效管理,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立了精细化的全桥三维模型,在BIM模型基础上进行了施工模拟、图纸审核、工程量统计、三维方案推演、装配式预制构件自动化流水线信息采集以及结合云技术的协同管理等BIM技术应用,实现了BIM自动化建模、钢筋自动化下料、BIM信息化平台、库化数据体系等研究领域的BIM技术升级。BIM技术在某跨海大桥项目建设中的应用,实现了桥梁工程项目的可视化和信息化管理,有效提高了施工的质量和效率,缩短了项目周期和成本,为该技术在跨海大桥工程中的应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BIM5D技术在钢筋工程中的应用。首先叙述了BIM5D数据模型的概念,然后描述了基于BIM5D数据模型的钢筋算量产品的技术架构以及三维呈现结构。展示了基于BIM5D数据模型的钢筋算量产品实现,包括BIM数据和成本、时间。大量实际应用表明,基于BIM5D数据模型的应用计算准确性高,三维可视化结果清晰明了,提高了钢筋工程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尹为强  肖名义 《建筑》2010,(13):68-69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BIM5D技术在钢筋工程中的应用。首先叙述了BIM5D数据模型的概念,然后描述了基于BIM5D数据模型的钢筋算量产品的技术架构以及三维呈现结构。展示了基于BIM5D数据模型的钢筋算量产品实现,包括BIM数据和成本、时间。大量实际应用表明,基于BIM5D数据模型的应用计算准确性高,三维可视化结果清晰明了,提高了钢筋工程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际工程项目,总结出变曲率弧形梁及旋转楼梯施工方法,采用传统的弧度分段拼接定位技术,基于BIM技术预先进行三维建模后再进行模板、钢筋下料及施工,模板下料、钢筋下料等数据基本使用计算机完成,为精细化、标准化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且节约资源、减少后期打磨及室内湿作业,节约成本,缩短工期,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美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已在建筑行业提出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应用要求,并建立了BIM国家级应用标准。我国引入BIM技术较晚,技术尚不成熟,目前正在各个行业,特别是铁路、建筑、水电行业推广BIM技术。中国铁路总公司各所属单位也已纷纷开展部分BIM技术研究及应用实践工作,如铁一局、铁二局等工程局和铁二院已投入了多个试点项目,发展较快。本文以某项目为工程背景,针对该工程桥梁三维模型中桥墩钢筋的创建过程,介绍CATIA(Computer-Aided Three-dimensional Interactive Application)高级知识工程在BIM桥梁钢筋建模中的应用。此应用方法可快速创建结构复杂桥墩内不同型号的钢筋,较一般的三维建模方法来讲更为快捷、方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也为后续在虚拟施工仿真、施工工艺指导、施工信息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6.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发展使建筑领域产生了变革,但BIM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球壳工程的结构设计中应用较少.基于江苏徐州大屯某项目工程设计方案实例,以储煤仓气膜混凝土薄壳结构为研究对象,简述现有配筋方案存在的缺陷,提出在配筋时考虑钢筋排布的设计方法,开发了配筋优化程序,并在BIM建模软件Revit中建立了钢筋模型族库,建立钢筋网的优化模型.通过与现有配筋方案的比较,使用带有优化算法的模型进行配筋设计可以节约大量钢材,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简化模型信息交互方式.  相似文献   

17.
描述了BIM技术在浙江建工嘉兴港区滨海会展中心项目中的应用,如BIM在三维浏览与辅助下料、碰撞检查、异形结构及复杂节点中的应用,分析并总结了信息化技术在大型公建项目钢筋集中加工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武汉绿地中心目前在建的国内第一高楼,其劲性柱钢骨与钢筋交叉错综复杂,钢筋绑扎操作面狭小,施工难度大,二维图纸很难表达出钢筋与钢骨之间空间结构位置,在实际工程中借助于BIM技术,模拟钢筋排布绑扎的施工流程,提前解决绑扎中遇到问题,利用BIM优化后的方案进行试绑扎。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某超高层复杂单元幕墙工程为例,探讨BIM融合工业数字化的创新技术在超高层复杂单元幕墙出图下料中的应用,并与传统幕墙出图下料方法流程进行对比,体现BIM融合工业数字化的创新技术在单元幕墙出图下料中的强大优势。  相似文献   

20.
基于BIM技术的特点,介绍了Revit族在钢筋工程中的优势和实现方法,并以长沙市渔业路延长线道路工程隧道底板钢筋施工为例,运用Revit族建立钢筋三维模型,再通过Naviswork将三维模型转化为可视化的4D动态施工模拟,全方位模拟钢筋工程的虚拟施工过程。研究表明,将BIM技术应用到钢筋工程当中,大大减小了配筋图的识别难度,提升了施工预算的精度和施工效率,实现了BIM技术在施工领域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