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参照WS/T 652-2019方法,测定志愿者空腹和食用6款配方奶粉后7个时间点血糖值和胰岛素值,观察血糖及胰岛素分泌曲线变化并计算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 GI)、血糖负荷(Glycemic load, GL)、胰岛素指数(Insulin index,II),分析GI与奶粉营养素关联性。结果显示:配方奶粉的血糖及胰岛素应答曲线均较葡萄糖平稳,经计算GI值分别为:40.3±10.8、33.7±10.5、33.9±9.07、36.3±9.70、30.4±8.4、14.4±4.0;GL值分别为:9.5±2.6、9.2±2.6、8.2±2.2、8.6±2.3、7.3±2.0、2.4±0.7,均属于低GI和低GL食物,有利于维持餐后血糖稳定。经回归分析,配方奶粉中碳水化合物与GI值呈正相关,蛋白质、脂肪及膳食纤维与GI值呈负相关,在产品配方设计时,可通过调整宏量营养素及膳食纤维含量对GI值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以藜麦、燕麦、鹰嘴豆、薏米、玉米糁为原料,以感官评分和预估血糖生成指数(estimate glycemic index,eGI)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对杂粮粥配方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的杂粮粥配方进行人体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的测定。结果表明,杂粮粥最佳配方为藜麦与燕麦添加总量60%、质量比7.5∶2.5、鹰嘴豆添加量20%、薏米添加量15%、玉米糁添加量5%。对杂粮粥进行人体GI值测定,结果表明,受试者食用杂粮粥后的血糖浓度峰值明显低于服用葡萄糖后的血糖浓度峰值。此配方下杂粮粥eGI值为52.02,人体GI值为51,符合低GI值食品要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低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 GI)食品因餐后血糖波动较平稳所带来的系列健康益处而广受消费者青睐。随着特定人群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简称:配方食品)的需求持续增加,构建可精准预测配方食品GI值的体外模型以取代操作繁琐的体内血糖测试已成低GI碳水化合物食品的研发与推广的关键步骤。该论文系统研究了10款碳水化合物原料组分比例差异明显的配方食品的体外消化特性,还原糖释放曲线经消化反应动力学拟合后得到的各消化参数进一步与人血糖测试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碳水组成的配方食品的体外消化特性显著不同,且在所有体外消化参数中,AUC90值(还原糖释放曲线0~90 min下的面积大小)在预测配方食品的eGI值方面具有最大的应用潜力,其预测GI值公式为eGI=0.020 6×AUC90-20.618 0(R2=0.908 1)。研究结果还表明,碳水化合物原料组成对eGI值的影响因原料类型而有所不同,其中,固体玉米糖浆和木薯糊精的添加均会显著提高消化过程中还原糖的释放效率,两者对餐后血糖升高的贡献几乎相当;相比之下,木糖醇对血糖的影响可能小于麦芽糖醇。此外,适量添加果糖对eGI值并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糖尿病患者对营养素和膳食的特殊需要,本研究预采用纯干法工艺,设计制备一种糖尿病全营养配方粉。以感官评定和沉降体积比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配方,并利用体外消化试验和志愿者测定优化配方的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结果表明,浓缩乳清蛋白与大豆分离蛋白配比为14.1:7.7,抗性糊精与大豆膳食纤维配比为8.25:1,木糖醇与结晶果糖配比为5:1,黄原胶添加量为0.4 g/100 g的配方所得感官评分和沉降体积比最高,且志愿者测定GI值为45.4,属于低GI配方,满足糖尿病全营养配方食品要求,因此得出,该配方可开发成为一款糖尿病全营养配方食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