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邸志欣  丁伟  吕公河  刘怀山  段卫星  刘斌 《石油物探》2012,51(4):388-397,317
五号桩地区是胜利油田滩浅海油气勘探的重点老区,增储上产的潜力巨大,但以往地震资料中深层能量弱,信噪比较低,无法满足进一步精细构造解释和油藏描述要求。针对该区复杂的地表和地下特点及难点,基于复杂构造模型正演和叠前成像效果分析,设计论证了适合于该区滩浅海高精度地震采集的观测系统形式,确保了全区陆-滩-海资料的无缝连接采集;通过研究高效激发震源和采用以近地表岩性分层及建模为基础的激发技术,来提高滩涂区域的地震激发效果;通过研究与试验气枪阵列组合参数,优选激发子波特征好、能量强的最佳气枪组合方式和沉枪深度;采用板式长尾锥检波器耦合器,提高滩涂的地震波接收效果;在海上采用高精度检波器二次定位技术和措施,提高水中检波器的定位精度。通过联合应用以上技术方法,在五号桩地区获得了高品质的地震资料,对该资料进行了处理和解释,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
梨树断陷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梨树断陷的断块小、断裂带复杂、断陷深度大,火山岩发育等特点,吸取老三维地震资料的采集经验,采取目标观测系统优化技术、以精细表层结构调查为重点的最佳激发参数优选技术、以检波器类型与组合选择为特色的接收参数优选技术等,在梨树断陷进行了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取得了品质较好的地震资料,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大幅度提高。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的实施发现并落实了一批构造,实施了多口钻井,其中十屋8井在沙河子组首次获得高产油流。  相似文献   

3.
陆上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检波器性能及参数选择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梁运基  李桂林 《石油物探》2005,44(6):640-644
地震检波器的性能是高分辨率地震数据采集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资料的品质影响很大.为此,从检波器的振动方程出发,对高分辨率地震检波器性能指标(如自然频率、阻尼系数、灵敏度、谐波失真、假频等)以及检波器组合的连接方式对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型号检波器的性能以及检波器不同组合方式的对比试验和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合高分辨率地震检波器的性能指标,指出合理地选择检波器类型和检波器的连接方式,能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最后,对数字检波器和模拟检波器采集的资料,从能量、频宽、品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检波器的资料总体高于模拟检波器.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厚黄土区一直以来都是地震勘探的难点.受地表巨厚黄土的影响,激发和接收条件较差,地震波吸收和衰减严重,地震资料信噪比低,严重影响该区油气勘探的发展.为落实非地震勘探发现的柯西2号构造,在该区进行了二维地震采集技术攻关.针对工区特殊的表层结构,通过综合试验选定了最优化的组合激发参数,同时采取了检波器大基距组合接收、宽线观测系统和精细表层调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获得的地震剖面品质较以往有了质的改善,较好地完成了地质任务.  相似文献   

5.
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宋玉龙 《石油物探》2005,45(4):343-347
滩浅海地区地表条件复杂,陆地和海上施工方法不同,采集的资料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影响了最终成果。针对由于观测系统不同、激发和接收因素不同、海上检波器漂移等对采集资料造成的影响,探讨了改善资料品质的方法技术:①陆地采用延迟叠加震源,使陆海震源的激发信号相接近;②采用陆地压电检波器,使陆地检波器的性能与海上检波器相同;③采用匹配滤波法消除海陆资料之间存在的差异;④采用二次定位方法提高定位精度;⑤选择合适的气枪沉放深度和气枪组合方式消除气泡效应等。这些方法技术的应用,消除了陆地和海上地震资料的差异,提高了滩浅海地震资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海南福山凹陷表层及浅层火成岩异常发育,以及海陆地区的复杂地理环境等因素,导致多次反射波、折射波等干扰波现象非常突出,其结果是地震有效信号成像困难,地震资料分辨率、信噪比低,地震资料品质差。针对火成岩分布区的地震资料采集问题,从分析以往地震采集方法入手,找出采集方法中存在的不足,研究火成岩与地震资料品质之间的关系,针对地质任务要求及目的层反射特点,通过对多个地震采集参数进行论证,并对不同采集方案进行优选,结合本地区特殊地理、地质条件,最终确定了野外观测系统设计理念:大炮检距、高覆盖次数、小面元观测;为保证激发能量和避免多次波干扰,采用在地表风化层和表层火成岩层下激发;不同区域采用不同覆盖次数的灵活多变的采集观测方法,以确保获得高品质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7.
王鑫 《石油物探》2011,50(3):295-300,306,7
抽油机噪声是老油区二次地震资料采集中遇到的主要干扰之一,其对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有较大的影响。目前在野外采集过程中通过检波器组合压制抽油机噪声是最好的解决方法。通过方形阵列记录抽油机噪声,并分析抽油机噪声的波场特征,认为抽油机噪声主要沿地面传播,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快速衰减,频率成分也较单一。基于抽油机噪声的特点,在已知检波器二维线性组合频率方向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检波器三维矢量组合的频率方向特性。以方形阵列采集的数据为基础,对比了不同三维矢量组合方式压制抽油机噪声的效果。优选出了合适的检波器组合方式并应用于胜利油田CH地区实际地震资料采集,采集的资料信噪比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三维观测系统设计与属性分析是地震数据采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面元间属性分布的合理性又是影响地震数据处理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基于前人给出的面元属性定量分析方法,计算对比了几种不同类型观测系统的均匀度,以优选面元属性的均匀性最好的观测系统;然后从观测系统属性的变化规律出发,根据采集脚印周期的计算公式,逐一分析了接收点距、激发点距、束线距等参数变化对采集脚印的影响,从而明确观测系统参数优化的方向。在胜利探区三维观测系统设计和优选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三维观测系统优选和参数优化提供了实用的方法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下组合地震采集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贵祥  贺振华  朱铉 《石油物探》2006,45(2):157-168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下组合”油气勘探领域广泛,但地震地质条件异常复杂。通过近几年的勘探实践,形成了一套实用的野外地震资料采集技术——基于饱和激发概念的激发方法、多检波器组合接收技术、小道距高覆盖次数变观观测技术、浅层反射法与微测井相结合的表层结构调查方法、盒子波调查干扰波技术、针对目标的观测系统设计技术、试验方法与试验资料量化分析技术和复杂山地测量技术、SPS实时监控技术、适应不同地表的钻井成井技术、闷井方法、精细表层结构调查方法、综合静校正技术等。应用这些方法技术,在黔中-川东南三叠系-震旦系碳酸盐岩裸露区获得了可用于构造解释的高品质地震剖面;改善了米苍-大巴山中央造山带推覆构造南沿的地震资料品质,发现和落实了一批构造和岩性圈闭;在江南隆起前震旦系变质岩出露区得到了高品质的地震剖面;提高了中下扬子平原水网地区地震资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库车东三维探区地震资料采集单炮能量差异大,信噪比不高,野外地震资料采集质量难以满足逆掩推覆构造解释的需要等难题,开展了地震采集技术攻关,研究出不同地表类型激发分区的界定方法;并通过论证、对比和系统试验,优选出各激发区的最佳激发参数以及井震衔接方式,形成了一套炸药震源与可控震源联合三维采集的技术方法。新采集的地震资料与以往地震资料相比,采集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