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编辑部启事     
《上海纺织科技》2006,34(2):7-7
进口亚麻打成麻技术标准研讨会日前在安徽省铜陵市召开,初步确定了进口亚麻打成麻的物理指标、感官指标等技术标准。浙江金鹰、黑龙江绥化、温州汇浩、铜陵华源等全国15家大中型亚麻纺织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参加了铜陵会议,并制定了亚麻打成麻技术标准。本次标准制定是由铜陵华源发起的,得到了全国亚麻纺织企业的积极响应。专家们对进口亚麻打成麻的长度、强度、分裂度、柔软度、色泽等技术标准进行了认真研讨,并提出了规范性要求。这一标准下一步由全国亚麻企业峰会审定后实施,将为我国的亚麻纺织生产创造较为公正、合理的环境。t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是我国亚麻纤维生产最早、产量最多的省份。亚麻打成麻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0%。随着我国纺织企业的发展,近两年来,有十余个省份相继建立了亚麻原料及纺织企业,除个别省份制定了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外,其他省份基本上借用黑龙江省亚麻打成麻地方标准(DB/2300W31002—87)。此标准在企业生产检验、交接验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几年的监督检验和实物标准的制作中,我们发现标准中存在某些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3.
《亚麻打成麻》国家标准是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7年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制定的。此标准由中国纤维检验局提出并归口,由主产大省黑龙江省纤维检验所会同省纺织总会亚麻分会、哈尔滨亚麻纺织厂、勃利县亚麻原料厂等单位共同制订完成。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亚麻打成麻地方标准是1987年根据当时我省亚麻原料生产加工、纺织现状制定的,经过近八个年头的实践摸索和按标准化法的规定,笔者认为,该标准分等规定和技术指标与现在我国的亚麻纺织现状相差很大,应进行重新修订并上升为国家标准。 亚麻打成麻生产工艺自30年代末至今  相似文献   

5.
亚麻打成麻纤维需经亚麻栉梳机梳理,分劈加工成各麻号(等级),各项品质指标较为均匀的梳成长麻。短麻各麻号(等级)品质则较为不均匀。为此,要采取不同纺织工艺,才能制成不同品质、风格、用途的亚麻纺织制品。本文试就亚麻梳成麻制取、检验、标准、评价等作若干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由甘肃省农业厅起草的《亚麻原茎》和甘肃武威纺织厂起草的《亚麻打成麻》两个地方标准,已在兰州经生产、使用和管理部门通过了专业技术审查。亚麻开发利用在甘肃省前景广阔,据统计甘肃每年种植油纤兼用型亚麻250万亩,原茎亚麻年总产量28.3万吨。在亚麻目前尚无国家标准的情况下,地方亚麻标准的制定,使甘肃省亚麻生产、收购、加工、利用有了统一的检测标准,对促进工农业经济发展、及亚麻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亚麻打成麻地方标准中规定,强力是决定亚麻打成麻等级的主要指标。它的大小,直接影响到麻的使用和纱线的质量。影响亚麻纤维强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原茎质量、原茎沤制和干茎加工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2002年7月9日至10日,中国纤维检验局组织修订的《纤维用亚麻原茎》文字标准及复制的该实物标准样品、制定的《亚麻棉》标准、复制的《亚麻打成麻》实物标准样品四项国家标准通过专家审定。参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纤维检验局的要求,我局于2002年7月完成《纤维用亚麻原茎》、《亚麻棉》文字标准的制修订和《纤维用亚麻原茎》、《亚麻打成麻》实物标准的制作,并已通过专家审定。此四项标准的发布,将对提高我国亚麻原茎、亚麻打成麻、亚麻棉及其制品质量水平,促进亚麻检验技术进步起积极的作用。标准制修订较科学、合理,适应我国亚麻质量状况,也能满足企业生产、收购的需要。特别是标准内容的调整,与时俱进,既考虑了黑龙江省主产区,又照顾到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其他地域,体现了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合理…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专家呼吁亚麻纺织工业总量过剩,不宜再上新项目.据统计,我国已有亚麻纺锭17万枚,年创汇1.2亿美元.1993年形成了“亚麻热”,亚麻纺织企业产销两旺,效益回升,出现了生机和活力.同时激发了扩建、新建亚麻纺织厂的积极性.近一两年,全国原有22家亚麻纺织企业中有16家扩大了生产能力,总规模多达10万锭,大部分属低水平延伸.这样盲目扩大亚麻纺纱能力,造成全国亚麻纺织工业总量过剩,导致产销失衡.1996年原料缺口严重,现有17万枚亚麻纺锭,年需用打成麻4万吨,而其产量只有2万吨,缺口达50%.鉴于此,应“补上原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天然纤维纺织品,特别是亚麻制品,由于其优良的服用性能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同时,广大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生产亚麻织物的原料——亚麻打成麻,直接影响到织物的质量。现行的国家标准GB/T 17345—1998《亚麻打成麻》已实施近4年。执行中我们感到该标准还有一些不足,在此与大家商讨,以利于今后标准的修订或企业标准的制定,进而提高终端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纤检》2010,(1):86-86
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学针对亚麻纤维性能,工艺差异大.纺纱设计十分困难,成纱质量偏低.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等困扰亚麻纺织企业的技术问题,研制出亚麻纺织工艺计算机优化设计系统。系统包括四个模块即亚麻加湿剂模块、亚麻配麻模块、亚麻长麻纺纱工艺设计模块和亚麻短麻纺纱工艺设计模块。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学针对亚麻纤维性能,工艺差异大,纺纱设计十分困难,成纱质量偏低,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等困扰亚麻纺织企业的技术问题,研制出亚麻纺织工艺计算机优化设计系统。系统包括四个模块即亚麻加湿剂模块,亚麻配麻模块,亚麻长麻纺纱工艺设计模块和亚麻短麻纺纱工艺设计模块。  相似文献   

14.
亚麻纤维随着纺织工艺的不断提高及其制品市场需求量的增大,逐渐体现出较高的经济价值,促进了新疆伊犁州亚麻产业的飞跃发展.目前,伊犁州拥有亚麻原料厂10家,打成麻生产线23条,亚麻纺纱厂2家;州直各县、市种植面积约2.7万公顷,原茎产量约在14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15.
梳成率(tearage)是指亚麻打成麻经栉梳机梳理后,长麻纤维的质量对喂入纤维质量的百分率:t=g/G×100%式中:t——亚麻打成麻梳成率;g——梳成长麻量,kg;G——喂入打成麻量,kg。一般认为,梳成长麻纤维比梳落短麻纤维经济价值高。据专家估计,梳成长麻比梳落短麻每吨多创1万元以上的效益。目前国产亚麻梳成率与西欧亚麻相比,大致要低22个百分点,只相当西欧亚麻的60—70%,差  相似文献   

16.
亚麻分长径亚麻和多枝亚麻两种。长径亚麻含大量纤维,亦称纤维用亚麻,单纤维平均长度为17~25毫米,并由果胶紧密粘接。为了获得打成麻,首先需对亚麻原径进行浸渍处理,脱去部分果胶,再经若干工序,获得较长的比较清洁的纤维。“打成麻”在上述过程中的下脚即亚麻二粗。我厂于1983年7月经过数十次的试验与小批量投产后,初步在棉纺设备上形成了亚麻(二粗)/棉混纺低支纱的生产能力。现将纺  相似文献   

17.
《油纤兼用型亚麻打成麻》甘肃省标准于八九年五月在兰州通过初审,并于七月一日起在甘肃省试行。  相似文献   

18.
亚麻原茎的沤麻,传统的方法是温水浸渍和露水沤制法。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外开始探讨用酶剂沤制亚麻纤维。近期我国科研工作者曾经引入国外酶制剂进行亚麻酶脱胶的研究。本文采用国产酶制剂对亚麻原茎进行了沤制。其结果表明:用酶剂沤麻后的打成麻出麻率提高I%;打成麻的品质也相应提高,可提高2个麻号;沤麻时间缩短50%-沤麻废水不臭,废液不必经过特殊处理,其BOD就已达到国家城市废水排放的标准,用水量比常规沤麻节省时间40%等;因此其相应的成本也不会增加。亚麻原茎用酶剂沤制的脱胶方法,可以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并将优于当前的温水浸渍和露水沤制法。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纤维检验局主办、湖南省纤维检验局承办的首次麻类纤维检验技术比武活动,于6月14日在年初投入使用的湖南省纤检局新检测楼落下帷幕。来自全国7个省(市、区)苎麻、亚麻主产区的12个专业纤检机构,共计23名选手,进行了苎麻精干麻物理检验、化学检验以及亚麻打成麻强力检验技术比武。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纤维检验所于5月19~20日在兰州组织召开了甘肃省地方亚麻标准方案论证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亚麻原茎、亚麻纤维 (打成麻)、亚麻脱胶麻三个方案起草单位成员;省计委、省科委、省农业厅、省轻工业厅、省供销联社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及专业技术人员;部分毛纺、棉纺、亚麻原料初加工厂、脱胶厂代表和有关科研单位代表近30人。会议对计划制订的三个亚麻标准的有关技术内容作了认真讨论和论证。确定标准的制订原则是:借鉴外省经验,结合本省实际,尽量采用新技术,起到对我省亚麻生产和资源的促进作用。同时会议对标准制订工作进度,费用等进行讨论安排。通过与会同志们的努力,会议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