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该冷却水系统中并联运行的两组冷却塔,其中一组运行时,从另一组冷却塔集水盘吸入空气,使水泵水流中掺入了大量空气,从而造成噪声和振动超标的不平稳运行,通过集水盘间增加连通管的方法予以解决,同时还对冷却塔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杭州某办公楼为例,提出了建筑内区在过渡季和冬季利用新风供冷和冷却塔供冷2种方案,对二者进行了技术要点分析和综合比对。对于新风供冷方案,分析了室内温度、新风温度、新风比之间的关联及供冷小时数的影响。对于冷却塔供冷方案,分析了不同室内温度、供回水温差下所对应的风机盘管最高供水温度,研究了冷却塔热工性能曲线、冷却塔流量比、供回水温差对冷却塔供水温度的影响,探讨了冷却塔供冷不同工况下运行水温、切换温度、供冷时长、水泵配置及供冷系统运行策略。最后,计算了新风供冷和冷却塔供冷系统的节能量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冷却塔供冷系统运行能耗影响因素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根据大量模拟结果,分析了冷却塔供冷系统形式、气象条件、建筑负荷特点、供冷温度等对冷却塔供冷系统运行能耗的影响,以深化对冷却塔供冷系统的认识与理解,为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Werkel理论,针对没有填料层的淋水式冷却塔内的热湿交换情况,建立了淋水式冷却塔内水与空气热湿交换的能量方程,推导出冷却塔的COP表达式;并用数值法计算了某运行工况下冷却塔的COP,通过实验得出该冷却塔的性能曲线,并据此曲线回归出了该冷却塔COP的经验表达式。  相似文献   

5.
冷却塔在运行维护过程中存原问题以及如何预防,使 这种特殊水土构筑物,在不影响生产前题下,保证运行和使用。冷却塔在电厂或其它厂家运行中,延长冷却塔的使用寿命关键是按该厂家的实际情况,制订行之有效的运行操作规程和及时检查维护,维修的管理,不然就会给生产,生活带来影响,严重的造成国家财产的损失,甚至造成重大的责任事故,而且又责任不清。  相似文献   

6.
以南京典型公共建筑作为研究对象,以土壤源热泵系统与冷却塔复合运行模式优化为目标。针对南京地区公共建筑夏季负荷的特点,通过分析地下土壤温度和空气湿球温度对土壤源热泵系统和冷却塔散热系统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土壤源热泵与冷却塔复合运行的优化策略,并给出了优化策略运行模式下暖通空调机组的设计建议和节能潜力分析。  相似文献   

7.
火力发电厂循环水系统采用两机共用一座自然通风冷却塔时,无法实现扩大单元制运行,灵活性较差。研究通过对冷却塔配水系统进行合理分区,在中央竖井内双层配水槽入口处安装特殊的闸板启闭机,冷却塔底部水池内设置隔墙,在冷却塔水池外隔墙端部两侧安装联络阀,以实现两台机组独立运行,提高冷却塔的利用率和运行可靠性,达到冷却塔节能运行、检修及维护灵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空调系统非满负荷条件下,合理利用未启动制冷主机配套的冷却塔,降低制冷系统整体电耗,实现制冷主机与冷却塔综合电耗最低。利用麦克尔焓差理论公式建立机械通风冷却塔数学模型,分析不同空气湿球温度、风量、水量条件下冷却塔出水温度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冷却塔气水比增加,冷却塔出水温度线性降低;随着湿球温度降低,气水比变化对冷却塔出水温度的影响变大。降低冷却水进口温度可以降低冷水机组电耗;增加冷却塔气水比导致冷却塔风机电耗增加。同时考虑冷水机组变工况特性及冷却塔变工况特性,分析得出:单台冷水机组配套运行其1.4~2.0倍额定冷却塔数量的条件下,冷水机组和冷却塔运行总电耗最低。同时,为冷水机组选择配套冷却塔时,建议选择2台机组对应4个单元冷却塔或3台机组对应6个单元冷却塔的配置方式,为后期节能运行预留条件。  相似文献   

9.
于志海 《暖通空调》1998,28(5):40-42
认为在回收利用某些民用空调及工业制冷的排热时,使用封闭式冷却塔比传统的使用开敞式冷却塔加热交换器或空调器更经济,而且运行操作更简便易行。比较了几种形式冷却塔的特点并简述了其热交换原理、结构和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10.
冷却塔的冷却水温对军团病菌和设备费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刘燕敏 《暖通空调》1999,29(2):16-18
概略介绍了空调系统使用冷却塔引起民的军团病菌污染。通过投资效益分析方法,说明确定合理的冷却塔水温运行范围可以实现减少军团病危险的环境效益和冷却塔费用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对大楼的空调冷却塔运行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对制冷机冷却水出口温度、冷却塔出口水温和室外气象参数的观察记录,由冷却塔效率计算公式求得冷却塔的效率。测试发现,该大楼冷却塔效率整体偏高,主要是因为风机功率偏大保证了较高的气水比。最后分析了对冷却塔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冷却塔供冷系统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冷却塔免费供冷的原理,通过对工程设计中的一些方法和概念进行分析,提出开式冷却塔加板式换热器是冬季冷却塔供冷较实用的形式,探讨了冬季内区采用较高空调供水温度的可行性、冷却塔冬季性能曲线、冷却塔供冷与冷水机组供冷工况切换点的取值、水泵的选取、冷水机组选用等问题.给出了冷却塔系统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3.
根据逆流式冷却塔的热力计算模型,综合考虑冷却水量损失,采用焓差法对冷却塔的性能系数进行了计算,结合实验数据对性能系数公式中的相关参数进行了辨识.与忽略冷却水量损失的性能系数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并将两种性能系数计算结果应用于冷却塔仿真模型.与实测数据的比较显示,采用本文辨识方法计算的性能系数对应的仿真结果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常规中央空调冷却水系统的优化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是香港理工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与香港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研究开发的中央空调系统系列智能优化控制策略之一.这一优化控制策略将应用在香港环球贸易中心.该方法可以自动设置系统冷却水的供水温度(即冷却塔的出水温度)以保证系统自适应于动态的工作条件并保持高效率.该方法在这一建筑及空调系统的虚拟环境下进行了测试和验证.  相似文献   

15.
为了配合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对空调系统的节能改造,作者对机场候机楼空调冷却水系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冷却水系统中,冷却塔冷却效率较低,气水比过高,能耗较大;在部分负荷时,冷却水泵只能通过手动控制运行台数,水泵的能耗也较大。针对上述现象,本文对冷却水系统提出了一些改造方案。根据该方案,改造后冷却塔每年可节约能耗32 088 kWh,冷却水泵每年可节约能耗18 228 kWh。  相似文献   

16.
冷却塔冷却过程模拟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冷却塔的传热传质过程,考虑了冷却塔蒸发水带走的热量,推导出该过程的数学模型。认为利用该模型计算简单,省时,计算结果与经典的Sutherland数值比较,误差为5%。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DN-2500型凉水塔运行中出现的主要故障(淋水系统堵塞、填料结冰破碎等),并分析了故障原因。在不改变原设计条件下,通过更换填料、改变喷头形式、优化配水系统等方法,提高了凉水塔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8.
A review of natural-draught cooling towers and their development from the early 1930s to the present is given. Experience gained with these older towers, some of which are still in operation, is described and attention is drawn to aspects of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that have proved to be unsatisfactory. Examples of towers with structural defects that have led to current design philosophy are described. Observations on other aspects of design of natural-draught cooling towers, such as foundations, packing, packing supports and lightning protection are given.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reports the evaluations of energy efficiency, plume potential as well as plume control of a huge chiller plant using water-evaporative cooling towers for heat rejection for a super high-rising commercial office building in a subtropical region of Hong Kong. The evaluations were carried out in a dynamic Transient Simulation Program (TRNSYS)-based simulation platform using alternative control strategies including set-point control logics of the supply cooling water temperature and cooling tower fan modulation control methods as well as different number control means of cooling tow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control strategie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chiller plant. The quantification of the energy efficiency demonstrates significant energy-saving potential by using advanced technologies for implementing optimal control strategies in this cooling system. The results also reveal that the plume may occur frequently in spring and summer seasons and occasionally in other months due to the odd subtropical weather conditions. Control strategies also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frequency of the plume occurrence. The effective energy efficiency control and effective plume control using wet–dry (i.e., hybrid) cooling tower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