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淀粉磷酸单酯的微波合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巧云 《化工时刊》2003,17(6):52-54
用玉米淀粉和磷酸氢二钠及磷酸二氢钠的混合盐反应,制备淀粉磷酸单醋,醇化反应在微波中进行。本文探讨了磷酸盐用量、pH值、微波辐射功、微波辐射时间等因素对取代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雷武 《磷肥与复肥》2001,16(4):29-31
湿法磷酸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硫酸 ,其费用约占磷酸直接成本的 6 0 % ,因此 ,通过讨论影响硫酸消耗的各种因素 (磷矿组成 ,磷酸生产工艺条件 ) ,探讨降低硫酸消耗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磷酸—微波法活性炭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活性炭性能的因素如活化剂、添加剂,微波功率及处理时间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磷酸-微波法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将松木屑渍 于添加有2%-6%硫酸及2%-4%盐酸等添加剂,浓度为20%-35%的磷酸溶液中,  相似文献   

4.
对硫酸、硫酸氢铵混合分解磷矿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硫钙比和硫酸氢铵加入量对磷矿分解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硫钙比、硫酸氢铵加入量、成品磷酸P20,质量分数、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得出最优工艺条件是:m(SO2-/4)/m(CaO)=1.02,m(NH4HSO4):m(H2SO4)=0.20(即分解磷矿所需硫酸总量的20%由NH4HSO4提供),反应温度80℃,成品磷酸P2O5质量分数为26%,反应时间3.5h。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了解萃取过程的机理和动力学特征,采用了恒界面池法研究了复合体系下磷酸和硫酸的萃取动力学,分别考察了比界面积、初始水相中磷酸浓度、初始水相中硫酸浓度对磷酸、硫酸萃取速率的影响,并提出了60℃下硫酸-磷酸复合体系中萃取磷酸和硫酸的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磷酸和硫酸的萃取速率随着比界面积增大而减小,随着初始水相中磷酸浓度的升高而逐步增加;初始水相中硫酸浓度的增大也有利于提高磷酸和硫酸的萃取速率。并研究了在60℃硫酸-磷酸复合体系中,磷酸和硫酸的萃取动力学方程,并用工业原料磷酸对萃取动力学进行了验证,表明拟合所得的方程计算的磷酸和硫酸萃取速率和实际测得的值相近。  相似文献   

6.
采用在湿法磷酸中加入磷矿浆来降低磷酸的硫酸含量。介绍采用磷矿浆脱除硫酸根的反应原理,工艺路线的选择,矿浆添加量的计算及实施效果。通过计算,脱硫后反应、过滤装置生产能力提高,30万t/a磷酸装置每年节省硫酸8 700 t,减少消耗支出3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7.
通过间歇实验考察了搅拌速度、反应温度、磷酸含量、H3PO4/Ca5F(PO4)3摩尔比、NH4HSO4/Ca5F(PO4)3摩尔比和初始NH4HSO4含量等工艺条件对磷酸/硫酸氢铵混合分解贵州翁福磷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NH4HSO4/Ca5F(PO4)3、初始NH4HSO4含量的增大,磷矿转化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优化的工艺条件为:搅拌速度为400 r/min,反应温度为65℃,磷酸含量为质量分数30%P2O5,H3PO4/Ca5F(PO4)3摩尔比为10,NH4HSO4/Ca5F(PO4)3摩尔比为6.5,溶液中初始NH4HSO4含量为质量分数3%SO3,在此条件下磷矿的转化率可达到95.0%。采用磷酸/硫酸氢铵混合分解磷矿可降低磷矿酸解所需的硫酸消耗量,同时降低后续氨中和过程的气氨消耗量,为实现氯碱、硫酸和肥料工业产业链的结合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活性炭性能的因素如活化剂、添加剂、微波功率及处理时间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磷酸-微波法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将松木屑浸渍于添加有2%~6%硫酸及2%~4%盐酸等添加剂,浓度为20%~35%的磷酸溶液中,浸泡48h后,在微波功率为600~800W条件下处理10~20min。用典型工艺条件制得的活性炭的产率为44%,亚甲基蓝脱色力可以达到18~24mL/0.1g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利用磷酸三丁酯在硫酸-磷酸体系中萃取净化低浓度湿法磷酸工艺,获得了萃取性能较好的萃取体系。实验表明,稀释剂(煤油)添加量为磷酸三丁酯与稀释剂总质量的10%时,萃取净化较佳工艺条件为:萃取相比4,萃取温度40℃,搅拌时间15min,硫酸添加量为原料湿法磷酸的1%;SO42^-去除率-80%,Fe、Al去除率99%以上,P2O5,损失率约60%,所得净化稀磷酸P2O5,7.5%,可作为热法磷酸吸收剂。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氧氯化锆为锆源、氟化铵为络合剂、磷酸为磷源,在低温(〈100℃)和常压条件下,微波辅助加热法在较短时间内制备得到规则的六角形片状结构Zr(HPO4)2·H2O(简写为α-ZrP)晶体。研究了不同反应物浓度下NH4F与ZrOCl2·8H2O摩尔比、磷酸与ZrOCl2·8H2 O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于合成磷酸锆晶体的影响。产物采用XRD、 SEM和FT-IR表征。以罗丹明B为降解对象,可见光下研究所制备磷酸锆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 Zr^4+]=0.02 mol/L, NH4 F/Zr=6和P/Zr=40,微波加热温度90℃,反应时间为30 min时制备的磷酸锆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剖析原 4 72 0 / 2 4 5 0 m m一次扩大型沸腾炉存在易结疤挂壁及超温的原因 ,采取风室扩容 ,风帽小孔加大 ,炉上部扩大段增容 6 0 m3(由 14 2 m3扩大至 2 0 2 m3) ,扩大炉内冷却器面积 (由 7m2 增至 10 .5 m2 )等措施。改造后孔速由 6 4 .7m / s降到 5 4 .4 m / s,酸矿耗降低 2 0 kg,产酸量提高到 180吨 /天 ,开车率由 85 %提高到 97%。  相似文献   

12.
为了用低能耗的湿法磷酸净化生产工业级和食品级磷酸,以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精细磷化工业的需要,急需解决其产品的质量标准及包装标识标注问题。介绍宏福公司于2004年制定的溶剂萃取法净化湿法磷酸生产工业级磷酸及食品级磷酸的企业标准及包装标识标注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3.
60kt/a硫酸装置,沸腾炉排出的红渣温度高达800℃以上,原有排渣系统存在问题较多,造成污水处理费用大,环境恶劣。介绍改为干法排渣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冷却滚筒的结构、排渣能力,系统的运行情况。改造后,解决了红渣冷却效果差,水沫除尘器用水量大,废水多,外漏红渣,外冒红尘等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年可减少维修费约2万元,节约自来水8万t。  相似文献   

14.
小磷酸生产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我国小磷酸装置存在的问题,介绍解决这些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磷矿均化,配矿使用;采用ZL型真空冷却装置移走反应热提高装置能力;以及在设备、机泵、流量自调方面的技术进展。对小磷酸技改规模及生产工艺控制要点与适宜条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套磷酸磷铵装置,采用稀、浓酸均化工艺,克服磷矿品位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稳定了浓磷酸中的杂质含量,保证了磷铵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葛丰化工厂磷酸萃取槽反应热不能有效移出,限制了生产能力的提高,通过采用低位真空冷却装置移走反应热,并同时改造水循环系统。改造后,投矿浆量达16t/h〔矿浆w(H2O)35%〕,生产能力从技改前2.67tP2O5/h提高到4.56tP2O5/h,萃取温度稳定控制在83~85℃。由于结晶状况改善,萃取率、洗涤率分别提高达96.33%、99.04%,能耗从181.3kW·h/tP2O5降低到149.8kW·h/tP2O5,含氟废气排放量从30000m3/h减少到小于6000m3/h。  相似文献   

17.
三环分公司磷酸、硫酸装置节能减排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三环公司生产实际,介绍湿法磷酸装置节能减排的若干措施,每年可为公司节约资源和生产费用约上亿元;硫酸装置以热定电,发电增效,高温位、低温位热能合理利用,为公司直接创造利润520万元以上:另外推广使用变频器,年节电270kW·h。  相似文献   

18.
红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1989年从国外引进NorskHydro(诺斯克黑特罗 )公司半水二水再结晶浓缩工艺生产湿法磷酸 ,装置自 1993年 5月投产以来 ,一直处于摸索、改进状态。介绍半水二水装置流程及主要设备规格 ;在工艺设备管道材质方面的技改情况 ;对系统堵塞的冲洗办法 ;设计与优化后工艺指标的对比。通过 9年的探索、技术改造 ,生产量已达 78kt/aP2 O5(设计能力 6 0kt/a) ,技术经济指标改善 ,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并提出目前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介绍400 k t/a硫铁矿制酸装置的挖潜改造。通过调整工艺技术指标,增加少量设备和催化剂,将硫酸装置的生产能力从400 k t/a提高到450 k t/a,改造后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要求,2005年第1季度实现利润1 479万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测量磷酸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导率;研究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溶液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电导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用多项式δ=A+B1t+B2t2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