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奕永庆  黄姚松 《中国水利》2007,(10):124-125
膜技术应用于饮用水处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近20年来,在美、日、欧等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膜技术发展和应用十分迅速.膜技术已成为成熟的饮用水处理工艺。适用于各种水源条件的饮用水处理项目。浙江省余姚市将超滤膜技术应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对正在建设的人口集聚规模相对较大。如学校等需确保安全饮水的重点地区,选配了投资较高、技术先进、运行管理安全方便的全自动膜处理饮用水设备,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膜技术处理饮用水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2 1世纪的今天 ,饮用水水质标准愈加严格 ,而水源污染日趋恶化 ,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出水安全性难以保证 ,已无法与现有的水质标准相适应 ,必须开发新的水处理技术。膜技术作为饮用水处理的一个独立工艺 ,是水处理领域最重要的技术突破 ,现已得到愈来愈多水处理工作者的关注。在综合研究国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主要介绍了膜技术在国外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保障饮水安全是当前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而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是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核心.对此简述目前农村饮用水水源污染的现状,剖析农村饮用水源地污染的主要成因,提出农村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护技术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对余杭区农村饮用水水源现状监测的基础上,从河流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集中式饮用水出厂水质及农民直接饮用水源水质4个方面分析了余杭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新疆博乐农村地区水资源紧张、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文章在饮用水水源特点及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由沉淀、粗滤、慢滤、消毒等多个净化工艺组成的慢滤工艺,并确定了各净化工艺设计技术参数,分析了慢滤工艺净化处理前后水源中有机物氨氮、重金属铜和铁含量变化关系,得到慢滤技术净化处理水源时,有机物氨氮、重金属铜和铁的净化率分别为83.4%、 85.9和89.5%;慢滤工艺技术简单,造价成本低,修建规模可以依据需要供水人数进行确定,净化处理后水源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研究结果为慢滤工艺在新疆博乐农村地区推广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饮用水处理技术的落后现状及难以满足新的生活饮用水标准,提出建立相应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包括加强水源保护,实施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措施。针对水源水质,重点探讨改进常规处理工艺给水处理新技术:增加安全预处理技术,增加强化常规处理工艺,采用安全消毒技术,增加深度处理技术,加强管网水质安全输配,防止满足标准的出厂水在管网中的二次污染。   相似文献   

7.
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是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源头和关键。在大量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水源保护管理的目标,并从制度、能力、资金和管理4个方面对我国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农村安全饮水来说,选择好的水源和净水工艺是获得安全饮用水的第一步。金溪镇农村水质总体较好,山上水资源丰富,成为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首选水源。文章对常规水处理工艺、膜处理、预处理——预氯化处理工艺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金溪镇农村实际情况,推荐采用旋转错流式陶瓷膜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9.
中国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以来建了很多用于农村饮用水的新井,但建设新井保证水量后仍有很多限制和问题。为发现并解决双鸭山市部分地区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的问题,开展双鸭山市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市农村饮用水水质不安全,农村饮用水水源监测采样点的水质的感官指标的色度和浑浊度、化学指标铁和锰、毒理学指标砷、微生物指标的大肠杆菌和总菌落数均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超标比例分别为6%、20%、47%、35%、8%、12%和6%。该区农村饮用水水质不安全内在原因是由于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条件所致,外在原因是直接供水。建议增加农村饮用水水处理设施、消毒设施和水质检测设备,保证农村饮用水真正安全。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发高效的净水技术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有效途径之一。反渗透技术因不涉及相变、设备简单等优点在饮用水安全保障应用中备受关注。从分析我国农村和城镇饮用水安全面临的挑战出发,综述了反渗透技术在饮用水水质改善、水源拓展、应急供水等领域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制约反渗透技术在饮用水领域应用的技术难题,并提出反渗透技术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江汉平原农村地表水污染情况和农村水生疾病的状况,设计了农村饮用水的净化方案与工艺,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饮水需求。工艺设计兼顾了集成式装置对结构紧凑的要求和净化功能;预处理选用臭氧预氧化和混凝沉降进行,常规处理选用可靠的石英砂过滤,深度处理选用紫外线杀菌和膜分离。在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集混合、絮凝、沉降于一体的旋流强化混凝设备。该水处理系统采用模块化组合,结构紧凑,安装、使用方便,为农村饮用水的净化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杨继富 《中国水利》2007,(17):33-35
全国大规模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已经展开,亟须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通过分析我国农村供水发展及科研现状、国内外供水技术状况与科技需求,提出了加快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的行动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膜法水处理技术已经成为西部缺水地区进行苦咸水淡化、解决生活饮用水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讨论了在农村饮用水处理中的几种膜工艺流程,分析了农村饮水处理中8套反渗透或纳滤膜苦咸水淡化系统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膜法淡化高含盐量苦咸水,出水水质均可达到或优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可以解决缺水地区的生活饮用水问题。  相似文献   

14.
超滤膜是近年来水处理行业中蓬勃发展的一项新技术,特别是国家在"十三五"计划中,将其列为农村人饮工程中的主要净化设备,超滤技术在农村人饮建设将会跨越式发展。而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转型的战略中,"互联网+"将是转型的重要引擎,因此这两项技术的有机结合,将极大改善我国农村饮水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阐述延边农村饮水安全现状的基础上,从5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延边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原因,即水污染、水源不足、技术薄弱、管理落后和资金短缺等。最后,从8个方面论述了保障延边农村饮水安全的水资源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陈德兴 《中国水利》2014,(19):45-48
农村饮水困难是历史上遗留给甘肃人民的一个长期未解决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省农村饮水大致经历了寻水吃、找水吃、引水吃、吃好水的过程。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深入县乡调研,对全省农村饮水工作所处阶段进行了研判,分析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筹措资金,强化管理,稳定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对策措施及谋划做好"十三五"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工作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重庆市农村水源地污染状况的调查和农村饮水水质现状,进行了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规划和管理规划。规划工程措施包括农村饮用水水源地隔离防护工程、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农村点源及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水源地管理规划包括饮用水水源地监控体系建设、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农村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建设。通过规划方案的试点实施和全面推广实施,以期改善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障农村供水安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国定贫困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普查于2016年12月进行,为期40天,共普查9924处饮水工程,检测指标19项,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了水质安全评价,全省贫困县饮水安全率达82.0%,其中太原市农村饮水安全率最高(97.8%),吕梁市农村饮水安全率最低(68.5%),主要水质超标项目为氟化物、硫酸盐、总硬度、硝酸盐。针对普查出的影响水质不安全因素,本文提出了加强宣传、加大农村饮水工程资金投入力度、增加不达标指标的处理设施等建议,本次农村饮水普查唤醒了广大农村的饮水安全意识,增加了各级政府对贫困县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视力度。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有1513万多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2%,水质问题主要是氟、砷、铁、锰等超标严重。同时,通过对273个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调查情况看,县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总体水质较好,但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加剧,部分城市水源地水质安全受到威胁,并且14%的水源地水量安全得不到保障。为此提出8条建议,呼吁云南省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中心主义立法理念导致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制度供给严重不足。在城乡分割的二元对峙场景下,走出饮用水安全问题泥淖之根本,在于立法理念的突破,即向饮用水安全保障统筹立法的方向转变。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统筹立法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论具有高度契合性:区际公平理论要求矫正饮用水安全保障立法存在的分配非正义、制度非正义和承认非正义;饮用水安全保障统筹立法以权利平等保障为最终依归。在城乡统筹立法理念下,应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的综合管理模式,突出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权利保障。完善和建构适宜的法律制度并确立城乡均衡化的融资保障机制,以实现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