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述了跨隔射孔测试联作工艺技术的原理、管柱结构和现场应用情况。它的井下管柱采用双封隔器结构,射孔枪接在两个封隔器之间,用油管把测试工具和射孔枪送入井下并对准油层,负压射孔后立即进行地层测试,录取地层资料,实现射孔和测试的连续施工。应用这项技术能够解决油气井任意选层射孔测试联作的技术难题,减少打、钻桥塞作业,减少井筒储存影响,实现负压射孔,有效地防止井喷,确保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研制开发了双通道剪销封隔器、电子压力计保护托筒等一批新型井下工具。解决了射孔弹爆炸瞬间产生的巨大震动和压力波对井下工具及仪表的冲击破坏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型DST跨隔—射孔—测试联作工艺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油气井跨隔-射孔-测试联作工艺是一种新型综合试油工艺.它是用跨隔的方式对目的层进行射孔与地层测试联作的综合试油方法.它的作业方式是:采用两级封隔器,之间夹射孔枪及其引爆系统、减震系统、射孔枪引爆瞬间高压释放装置等,与地层测试系统(如MFE地层测试系统、全通径APR地层测试系统)一起下入井下预定位置.先通过校深使射孔枪对准目的层;再坐封两级封隔器,跨越封隔目的层;然后引爆射孔枪.射孔枪引爆后直接进行地层测试或试井等作业.施工完成后将施工管柱全部起出.   ……  相似文献   

3.
针对待射孔测试的油气层下部有已打开的油气层或较长空井筒的情况,研究出一种新型的射孔测试联作方法:射孔-跨隔测试-抽汲三联作工艺技术,实现了一趟管柱完成射孔、跨隔测试和抽汲三道工序。通过对射孔枪引爆瞬间对井下工具及仪器的破坏机理分析,完成了跨隔射孔-测试-抽汲三联作管柱设计、跨隔射孔封隔器设计、压力释放系统设计和压力计保护设计。现场应用表明,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提高了试油速度,实现了负压射孔,避免了射孔过程中对已试油气层的污染;井筒储集小,压力恢复快,提高了测试一次成功率和测试资料质量。  相似文献   

4.
由于油管传输射孔与MFE地层测试联作具有不污染地层、作业时效高等优点,近年来,在油田现场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射孔联作测试时易出现200-J机械压力计的感压膜损坏,密封失效及压力记录失真等现象。主要是由于引爆射孔枪时,炸药爆炸瞬时产生的巨大能量通过传压介质的瞬间膨胀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APR射孔测试联作工艺在深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延时火药的引入,解决了多销钉起爆器在深井中起爆压力误差大,测试管柱工作压力设计过高的问题,确保了APR射孔测试联作先开井再射孔,防止了射孔瞬间的压力波对测试工具的冲击、震动。  相似文献   

6.
1月14日,九龙山龙16井传出喜讯,这口运用射孔酸化测试联作技术完成射孔施工的井,经相关单位测试,日产天然气高达241万立方米,这是川庆测井公司新年开门在九龙山构造擒获的第一个大气虎,实现了射孔开门红。龙16井射孔井段在九龙山构造井下温度135摄氏度,设计用双压力延时起爆器进行射孔酸化测试联作施工。C3404队在多方联系会议上获悉,龙16井地层压力高达129兆帕,井况  相似文献   

7.
射孔测试联作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庆油田从1982年引进应用地层测试技术,1986年引进应用油管输送射孔技术,20世纪80-90年代,形成常规射孔测试联作技术。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了跨隔射孔测试联作工艺技术。研制了双通道剪销封隔器、管柱减震器、安全泄压阀、电子压力计保护托筒等新型井下工具,解决了试油井特别是气井无法实现任意选层射孔测试联作、容易发生井喷事故的技术难题。经在卫深5井等10井次现场施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射孔测试联作管柱受力分析及井下仪器保护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结合现场实际,对射孔测试联作施工管柱进行了力学分析,重点分析了高压和射孔枪振动对管柱的影响,指出射孔瞬间在封隔段形成的高压是引起管柱振动的一种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管柱的减振方法。指出高压也是压力计损坏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管柱结构、井下仪器保护装置,提高了射孔测试联作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含泥质、钙质地层完井和改造作业周期长、储层易受压井液污染问题,开发了射孔-测试-酸化联作工艺。该工艺利用一次联作管柱完成射孔、测试、挤酸3项作业。现场应用表明,该工艺提高了完井和地层改造施工效率,避免了压井液对储层的伤害。为拓展该工艺的适用范围和条件,针对以往施工工艺存在的问题,相应地设计了几种射孔-测试-酸化联作管柱和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0.
吐哈油田地层压力较低、储层物性较差,且要进行上返试油的井采用常规测试射孔联作技术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为防止地层污染,降低试油成本,缩短试油周期,获取详实可靠的地质资料,采用跨隔测试射孔联作工艺。经在吐哈油田三塘湖盆地牛16-8井采用三开三关加四开放喷求产工作制度,工艺取得成功。根据测试成果,对该井进行了简要的解释评价。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油田"低渗、低孔、低产"油藏试采井存在的试采周期长、成本高的实际情况,研究了试采井下开关井工艺技术,并与电缆直读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用一趟管柱进行抽油试采及井下开关井,并对压力资料进行实时录取和监测。通过在实际井的应用证明,可减少试采井的压力恢复时间40 d以上,有效地缩短试采周期,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
根据煤层气井排采的特点,结合传统采油技术,设计了新疆油田煤层气井排采的井下管柱结构及地面流程。在排采过程中,选用了易于控制的无级变速抽油机,自行研制了井下永久压力计,可实时监测井下压力和温度,为排采过程监控提供了所需的参数。应用情况表明,该排采工艺技术能较好地满足新疆油田煤层气井排采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酸压是塔河奥陶系强非均质碳酸盐岩油藏储层改造的主要手段,酸压过程中井下净压力值连续监测技术为该区酸压效果、工作液管程摩阻、井口泵注压力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该项技术是通过在酸压管柱中下入DPT井下压力计,进行井底压力和温度实时监测,将该项资料与井口监测压力组合分析,可实现不同工作液摩阻参数、酸压效果的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油管传输射孔技术仅限于单管柱传输射孔与MFE测试工具联作,通过上提下放管柱来实现井下测试阀的开关,不适合特殊井的施工,施工成功率低,安全可靠性差。旁通传压射孔与APR测试工具联作,通过环空加压引爆射孔和操作开关井,使射孔一测试联作工艺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增加了施工作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高温高压及特殊井测试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温高压井、特殊井的测试,为保证测试成功,要有合理的井下管柱和工艺设计,并配备可靠的地面测试设备、安全紧急关闭系统、地面监测系统。以KS1井、TK1井、TZ16井为例,简述了其测试工艺过程,并对测试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往封隔器卡水工艺受井下各种因素影响及自身封隔器承受拉伸力的作用,常导致卡水失败。设计研制了一种液压卸力器工具,保留了补贴封水工艺各项优点,可使封隔器长期密封。经现场实验应用,采用新型双封器卡水工具一次性封堵井段大,费用低,可回收,不影响油井的下一步措施,且封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用P-T封隔器、剪销封隔器进行第一层跨隔测试,监测压力曲线在初关井期间常发生压力恢复上升现象;二开井时易发生瞬间压力下降,并随抽汲排液的继续使失封加剧,反映在监测压力曲线上是曲线随开井及抽汲而下降.结合温度曲线、封隔器的保养及井筒条件,对监测压力曲线、跨隔测试管柱P-T封隔器井下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解释了产生异常压力曲线的原因,提出了解决P-T封隔器渗漏、失封的相关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18.
PS15井是杜寨地区的一口重点深层气探井,该井采用大孔密、深穿透射孔技术,并附以高能气体压裂技术来解决近井筒地带泥浆污染问题,降低压裂施工的破裂压力。在储层改造技术方面优选压裂方式、优化压裂设计、研制耐高温低伤害压裂液体系,在储层内压出深穿透、高导流的长缝,来达到增加产能的目的。采用连续油管液氮排液技术加快排液速度,减少液体对地层污染时间。这些技术在PS15井成功应用,进一步完善了东濮凹陷深井试油压裂技术。  相似文献   

19.
吉林油田深层测试工艺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吉林油田长深区块火山岩气井高温高压高产高含酸性气体的实际特点,借鉴成熟经验做法,对目前应用的MFE中途测试技术、APR中途测试技术、APR射孔测试联作技术、RD安全循环阀射孔测试联作技术及浅井测试阀APR射孔测试联作管柱进行应用评价。通过工具设备的研发与改进,解决深层测试作业遇到的难题,对今后特殊油气井试油作业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常规同位素监测资料重合性差、井底同位素堆积严重、资料解释过程中人为因素较 多等情况,研究了新型同位素示踪监测技术。通过室内试验、对比研究及实际应用表明,新型同位 素示踪监测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同位素剖面测井中存在的问题,开发出的新型同位素载体具有优良 的技术指标及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