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膳食营养可影响结核病发生发展和预后,本文调查结核病患者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指导患者合理营养膳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某农村地区结核病患者1955人为病例组,正常人群1955人为对照组,两组人群进行了良好的匹配,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相近,生活习惯及家庭条件相似。应用食物频率表收集调查对象消费的食物种类,24h膳食回顾法收集调查对象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结果:膳食调查结果显示,结核病患者每日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分别为I712kCal和65.73g,仅达到推荐摄入量的71.55%和87.64%,且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人群的1855kCal(P〈0.001)和70.36g(P〈0.001);一些维生素及矿物质每日摄入量也明显不足,其中结核病患者视黄醇和钙的摄入量仅分别为320.59μg视黄醇当量和295.69mg,为推荐摄入量40.08%和56.96%,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水平(P均小于0.0001)。膳食多样化评分(DDS)结果显示,两组人群DDS评分均为6.51,日常饮食能保持7种及以上食物组成的人数比例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可达到52.94%和49.16%;而有5.78%结核病患者得分仅为5分,即日常饮食的食物种类只有5类,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的2.66%;2.10%结核病患者得分仅为2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8%,表明结核病患者膳食单调或种类单一。食物消费种类结果显示,结核病患者食物以谷类为主,可达gO%以上,鱼虾类和奶类消费率低,仅为25.58%和57.08%;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对照组人群。结论:农村结核病患者及健康人群能量、视黄醇、钙等营养素摄入量偏低,结核病患者不足更为突出,与膳食不平衡有关;建议积极改善营养及膳食结构,有效防治结核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了解住院儿童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方法:对326名住院患儿进行连续5d的膳食调查,用营养评价软件对其进行营养素摄入分析,与中国营养学会1988年修订的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进行比较。结果:住院患儿存在能量(小于80%RDA)、蛋白质(小于80%RDA)和脂肪摄入不足,维生素A(28%-38%RDA)、维生素D(63%-75%RDA)、维生素B,(42%12%RDA),以及钙(24%-6%RDA)、铁(40%-74%RDA)、锌(40%—67%RDA)摄入缺乏,而钠(104%-190%RDA)摄入过多。膳食结构中豆类、奶蛋类及其制品(分别小于8%和9%RDA)比例较少。结论:住院患儿膳食营养素摄入不平衡,应保证热卡和蛋白质摄入,增加豆类及奶蛋类,补充含VA、VD,以及含钙、铁、锌较高的食物。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患者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膳食情况,并对其食物构成、营养素含量进行分析,以指导合理膳食,改善营养状况,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方法:采用膳食记录和24h回顾法对患者进行连续3d的饮食调查,根据2004、21309年版《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出每日营养素的摄入量,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进行比较评价。结果:大部分血液透析患者膳食中谷类、蛋类摄入偏低,肉、奶、蔬莱、水果摄入不足。食物组成中以米、面、谷类摄入为主,杂粮摄入较少;肉食品以猪肉为主,海产品及蛋类、奶类摄入较少。营养素摄入中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水平偏低;钠过量;钙、镁、磷等宏量元素和锌、铁、铜、硒、锰等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维生素B,、维生素B,、维生素c等均未达到RNI要求。结论:我院血液透析患者膳食摄入普遍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部推进剂作业人员的膳食情况,并对其食物构成、营养素含量进行分析,以指导推进剂作业人员合理膳食、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方法:选取某部南、北方两个伙食单位,采用称重法进行连续5d的膳食调查.结果:推进剂作业人员脂肪类食物摄入过多,谷物类摄入偏少;能量、蛋白质、尼克酸摄入量接近军标;维生素E、维生素C、铁、硒摄入量超过军标;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锌摄入量不足,均未达军标.结论:推进剂作业人员膳食结构不合理,呈现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膳食趋势;同时存在某些营养素超标而另一些营养素缺乏的现象.应减少脂肪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牛奶、海产品、豆类及制品的摄入,合理调整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0年昆明市盘龙区9岁及以上居民膳食与营养素摄入状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盘龙区抽取180户334名9岁及以上居民开展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 结果 2010年盘龙区9岁及以上居民谷类及制品每日平均摄入量为485.4g,豆及其制品摄入量为19.1g,动物性食物摄入量为185.8g(猪肉91.4g、其他畜肉31.0g、内脏4.9g、禽肉类18.4g、蛋类20.5g、鱼虾贝壳类19.6g),乳及其制品50.6g,蔬菜及制品321.6 g,水果及其制品61.8g,油脂类食物39.0 g,调味品24.7g(盐8.8g,酱类7.7g、酱油0.4g),坚果及种子类2.9g,糕点糖果类26.4g。居民每标准人日能量摄入为1960.9Kcal,蛋白质摄入70.4g/d,脂肪摄入为82.5 g/d,碳水化合物摄入235.5 g/d,胆固醇为281.3,膳食纤维为12.5 g/d,灰分摄入为20.7 g/d,维生素A视黄醇当量561.9ug /d,胡萝卜素2074.2 ug/d,视黄醇213.6 ug/d,维生素E总量29.7 mg/d,硫胺素1.0 mg/d,核黄素0.9 mg/d,维生素C104.3 mg/d,尼克酸19.5 mg/d,α维生素E9.3 mg/d,钙403.1mg/d,磷1018.9mg/d,钾1789.1mg/d,钠4957.1mg/d,镁278.3mg/d,铁23.5mg/d,锌12.3mg/d,硒44.1mg/d,铜1.7mg/d,锰5.4mg/d。盘龙区居民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比例分别为14.6%、36.1%和49.9%;谷类、豆类、薯类、动物性食物、纯热能食物、其他食物等各类食物提供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42.2%、3.9%、1.8%、23.0%、16.0%和13.1%。膳食蛋白质来源于谷类、豆类、动物性食物、其他食物分别为32.3%、8.5%、42.7%和16.6%。脂肪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的脂肪分别为43.5%和56.5%。 结论 2010年盘龙区居民膳食情况较2002年全国平均水平的摄入状况有较大变化。盘龙区居民的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素摄入不平衡,蛋类、鱼虾贝壳类、干豆及其制品、乳及其制品等摄入不足,均低于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而油脂类食物和食盐的摄入量均高于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相似文献   

6.
<正>人体每天都需要从膳食中获得一定量的各种营养素。不同品种的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不同,所以人们进食的食物种类要齐全,数量要充足,比例要适当,人体所需要的膳食营养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中国18~49岁女性的膳食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状况。方法:数据来源于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CNNHS 2015)。本研究对15839名18~49岁育龄妇女进行24 h膳食回顾调查和家庭食用油和调味品称重等膳食调查,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2009版)计算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量。结果:我国18~49岁女性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供能比在正常推荐范围,但是脂肪供能比较高,膳食结构偏向西方膳食模式。结论:育龄妇女面临的膳食结构不合理问题值得关注,特别是生活在西部地区的女性。建议我国18~49岁育龄女性合理选择食物,改善饮食结构,控制脂肪的摄入。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膳食钙摄入情况,并分析膳食来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入组标准,选取中日友好医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的骨质疏松专病门诊患者,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重、伴有基础疾病等情况,采用食物频率法(FFQ)调查患者过去1个月的膳食情况,应用NCCW2009营养软件统计钙每日摄入量。按照钙的来源将食物进行分类,分析绝经后妇女膳食钙来源的特点。结果:总共完成调查108例,绝经后女性膳食日均钙摄入的总量为476.6±177.5mg/d,个体膳食结构差别大导致方差较大,总达标率为4.6%,随着年龄的增加,膳食钙摄入有所增加,但无明显差异(年龄组间P=0.25)。膳食钙摄入量虽然高于人群平均水平,但是仍远远低于每日推荐量,达标率极低,需要额外钙补充剂以达到适宜摄入水平(1 000mg/d)。钙的食物来源主要有奶类和蔬菜类,占比大致为40%和20%,且高龄组的摄入高于低龄组,但年龄组内个体差异较大,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膳食钙的其次来源为主食类和豆类,各自占比约10%。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膳食钙摄入普遍不足,且绝经5~10年内的妇女膳食钙摄入低于老年人组,改进膳食结构和补充含钙制剂以达到适宜的摄入量是必要的和急切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国糖尿病患者群体维生素D的膳食摄入状况,为维生素D缺乏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4年11月的糖尿病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伴有基础疾病等基本资料,按年龄分成人组(26~64周岁)和老年人组(〉65周岁)。采用24h膳食回顾法调查就诊前一天的膳食情况,参考美国农业部发布的食物成分表,计算出膳食总能量和维生素D的摄入量。同时采用简化食物频率法调查过去1个月内患者高维生素D食物的进食频率,同时调查含维生素D膳食补充剂或功能性食品的摄入。结果:糖尿病患者机体维生素D的缺乏普遍存在,且更加严重,成人组和老年人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40.9±11.4、36.2±15.5nmol/L。由于营养治疗限制了富维生素D食物的应用,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的总摄入(271.7±91.3、332.6±111.3U)明显低于同龄正常人每日推荐量(400、600U),这对糖尿病维生素D缺乏的防治提出了挑战。结论: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摄入明显不足,体内维生素D普遍缺乏,为防治维生素D缺乏,除户外活动动外可能需要膳食补充剂或强化食品额外补充。  相似文献   

10.
11.
肺结核患者的膳食辅助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乙类传染性疾病。由于全球结核病形势持续恶化,结核病已经成为全球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肺结核患者大多数同时患有营养不良,结核病与营养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关系,结核病患者病情越重,其营养状况就越差。本文从结核病患者的膳食营养原则、营养辅助治疗、适宜膳食和饮食禁忌等4个方面对肺结核患者的膳食辅助治疗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乳母膳食营养素摄入量与母乳渗透压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产后不同阶段母乳渗透压的变化及其与乳母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的关系。方法:对北京市顺义区的120例哺乳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膳食调查,计算每日膳食营养素摄入量,采用STY-2型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仪检测所收集母乳样品的渗透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产后4个阶段母乳渗透压的差异,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分析乳母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与母乳渗透压的关系。结果:产后5d、10d、50d乳母三大营养素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占总能量的比例偏高,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摄入量占总能量的比例偏低,多数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量有不同程度的缺乏;膳食钾、铁、叶酸摄入量与渗透压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硒、锰摄入量与渗透压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乳母膳食营养素摄入量与母乳渗透压之间存在统计学相关性,但尚需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肺结核患者膳食营养与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结核病患者膳食营养与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为更好的开展肺结核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临沂市郯城、沂水两县肺结核患者1 072名,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及医学体检。结果:肺结核患者膳食营养与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为22.1%。肺结核患者中知道人体需要五类营养素的人仅占9.9%;对哪种蔬菜中水溶性维生素含量较高、精白米面中哪种营养素丢失最多问题的知晓率分别是16.8%和9.7%;对肺结核5个主要症状,选择2项以下和3-5项者分别占67.0%和33.0%;除遵医嘱抗结核治疗外,还需要注意饮食治疗、适当运动、避免过度疲劳,选择其中1项、2-3项和不知道者分别占46.2%、40.0%和13.8%;肺结核患者比正常人易患糖尿病的知晓率为11.1%。不同年龄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活动水平、糖尿病史的肺结核患者知识知晓情况存在差异。结论:肺结核患者营养与健康知识知晓率总体水平较低,应加强膳食营养和健康相关知识的教育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农村中老年人日常膳食结构,掌握研究对象日常选择食物的种类,初步评价膳食多样化与某些营养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查山东省青岛农村50岁以上中老年人1668例,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及面对面的访谈形式调查农村中老年人的基本膳食情况,检测并收集了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等资料。结果:被调查人群中油脂类、谷类、蛋类的摄入量偏高,DDS分值存在性别差异(P〈0.01)。DDS分值为5时人数最多,413人(26.3%),其次为得分为6时(23.7%),分值以5为基准向两端依次减小;在DDS分值为5时超重肥胖、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患病率最高,随得分的升高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贫血的患病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农村中老年人每天的食物种类整体较单调,膳食多样化的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维生素A(VA)和维生素D(VD)对结核杆菌的抑菌活性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2.5月期间就诊于某胸科医院的118例痰培养结果为阳性的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从痰液中分离并培养出阳性菌株,采用绝对浓度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将不同浓度vA和VD添加到改良罗氏培养基中,制成实验培养基,并以单纯的改良罗氏培养基为对照接种实验菌株,培养3-4周后,观察菌落生长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00IU/mL(VAl)、1000Iu/mL(VA2)和2000IU/mL(VA3)维生素A的各剂量组培养基上的结核杆菌生长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菌落生长结果为阳性所占的比例分别为92.37%、81.36%和86.44%,均低于对照组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添加25IU/mL(VDl组)、50IU/mL(VD2组)、75IU/mL(VD3组)和100IU/mL(VD4组)维生素D的各剂量组菌落生长结果为阳性所占的比例分别为94.07%、93.22%、94.92%和91.5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随着VA剂量的增加,VA2组培养结果为阴性的比例为18.64%,高于VAl组的7.63%,而阳性(2+)和阳性(3+)的比例分别为58.47%和2.54%,均低于VAl组的66.10%和6.87%,抑菌效果有所提高(P〈0.0167);而VA3组与VA2组相比,抑菌效果增加不明显(P〉0.0167)。VD各剂量组相比,抑菌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VA与VD的抑菌效果相比,VA2组及VA3组的抑菌效果优于VD组(P〈0.05);结合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发现维生素AD对结核杆菌生长的抑制效果与菌株耐药性无关(P〉0.05)。结论:适宜剂量的VA(1000IU/mL)和VD(25IU/mE)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且与结核杆菌的耐药性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了解肺结核患者愈后膳食情况、营养知识及相关疾病知识知晓情况,为促进肺结核患者愈后健康恢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县愈后肺结核患者545例,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膳食营养状况、营养知识及营养相关慢性病知识知晓情况。结果:膳食情况调查显示,愈后肺结核患者每日三餐不规律者143例,占26.34%;一周饮食中种类〈5种者及很少吃奶蛋肉类者分别占26.34%和43.12%;常吃较成食物者176例,占32.29%;BMI〈18.5者67例,占12.11%;食欲不佳者45例,占8.26%;患者愈后膳食种类较患病时有明显提高(P〈0.001),平均食用种类为5.2种。影响肺结核患者愈后膳食种类的因素主要为性别(P〈0.05)和知识知晓率(P〈0.001)。健康状况调查显示,仍有呼吸困难者或气喘者92例,占16.88%;常感乏力者216例,占39.63%。肺结核患者愈后膳食营养知识知晓率为68.69%;对哪种食物含铁较多的知晓率是42.02%;对常吃什么食物可以防治贫血知晓率43.30%;治愈后的肺结核患者对人体超重/肥胖容易引起哪些疾病知晓率为58.70%;引起糖尿病的原因知晓率是49.91%;糖尿病患者是否比正常人更易患肺结核知晓率67.52%;肺结核患者是否比正常人更易惠糖尿病知晓率57.43%;肺结核患者是否比正常人更易患糖尿病知晓率57.43%。治愈后的肺结核患者的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4.6%,影响知晓率的主要因素为文化水平(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愈后膳食结构仍不够合理,膳食营养知识以及营养相关慢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设计麦麸含量分别为0%、3%、6%、9%及9%麦麸+500IU/Kg微生物植酸酶的5种试验日粮, 诸日粮的主要营养成分相等。研究麦麸水平对肉鸡生产性能、养分表观利用率、血清生化指标及胫骨参数的影 响。结果表明,①3~6周龄肉鸡日粮含9%麦麸,可显著提高日粮干物质、总磷的表观利用率(p<0.05),日均 增重、血清钙磷含量、胫骨灰分含量与不含麦麸的对照组接近(p>0.05)。②含3%和6%麦麸,日均增重、日采 食量显著低于不含麦麸的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③含6%~9%麦麸的日粮对 肉鸡生产有益。④正常磷水平下,日粮含9%麦麸时添加微生物植酸酶没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两种膳食调查方法估计膳食类胡萝卜素摄入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小样本膳食调查,利用称重记录法和食物频数法获得的膳食摄入量资料,计算居民类胡萝卜素摄入量,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为膳食类胡萝卜素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夏、秋、冬、春4个季节,采用称重记录法调查不同社区134名居民连续3d膳食,采用食物频数法调查5种主要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β-隐黄质、番茄红素、叶黄素/玉米黄质含量高的食物的摄入频率及摄入量,分别计算5种类胡萝卜素每日摄入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方法获得的主要膳食类胡萝卜素的摄入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频数法的结果高于称重记录法。结论:食物频数法膳食调查可能会高估膳食类胡萝卜素摄入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