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水紫陶,我国知名的四大名陶之一,是云南省建水县民间兴起的手工艺术,始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900年历史.建水紫陶整合了不同时代的特色,把素面的普通陶瓷变成了时代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一个时代的文化,一个时代的特色,其本质特征就是以陶为载体,能够承载兼容不同类型的书画艺术.由于这一方面的特殊性注定了烧制技艺的不平凡.下面我们... 相似文献
2.
云南建水陶工艺独特,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陶瓷工艺中的杰出代表,历史上,它与宜兴陶、钦州陶、荣昌陶齐名。这里试从建水陶产生的自然、文化生态环境为研究背景,以民间实用造物和文人艺术观念两个层面为考察角度,论述建水陶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建水陶,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精湛的制作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建水陶的艺术特色,从其造型美观、装饰独特、色彩丰富及质感细腻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通过对建水陶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蕴,为传承与发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5.
云南建水紫陶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传统工艺,以“物”为媒介展开叙事。建水紫陶产品作为符号组合而成的“文本”,是一个具有意指、表现与传达等语言作用的符号系统。本文从其内涵意义入手,将建水紫陶的叙事主题分为精神家园的追寻、高洁品格的表达、富贵吉祥的期许、人生感悟的抒发、记忆与历史的诉说及地域文化的展现六类,并对各主题的表达方式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建水紫陶与宜兴紫砂陶虽然在直观感受上有相似之处,但两者实质上有很大区别,本文从产地、泥料性状、颜色、含铁量、泥料目数、收缩率、装饰工艺、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来探究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8.
9.
云南建水紫陶由建水民间实用陶器发展演变而来。清末民初,建水文人直接参与制陶或将文人画与建水"阴刻阳贴"、"残帖淡艳"、"无釉磨光"等传统制陶工艺技术相结合,容艺术与技术于一身,从而直接改变了建水制陶的风格和艺术取向,提升了建水陶的艺术品位,使其由民间实用陶器向艺术紫陶发生了巨大转变。 相似文献
10.
画家辄以片羽吉光,与一鳞半爪,合绘于尺幅间,名谓锦灰堆,并且成为在不同材质器物上互相转置使用的纹饰,影射出了昔日古人敬惜字纸的文化教义,现今虽已不再流传,但是物化的建水紫陶残帖——锦灰堆装饰却记录下先民的这一习俗。 相似文献
11.
生活陶艺的件套形式是生活陶艺的主要表现方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生活陶艺的件套设计形式和特点出发,旨在探寻生活陶艺件套设计的规律及其艺术审美特色,分析其作为陶瓷艺术设计门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已经从一个个遥远的国家概念成为了一个世界村庄。但随之越来越多的不同于以往的情况发生:为了满足人们无止境的消费习惯,我们生存的环境越来越恶劣了;由于过分依赖电脑网络,人们越来越陌生了;社会的生存压力的增加导致人与人之间缺乏真诚的心灵交流而愈加冷漠。人们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促使社会与人文价值发展被忽略,于是人们开始感到茫然、困顿、无所适从。这时,陶艺再次向国人展开了她那天使般的翅膀。因为曾经的中国陶瓷艺术是世界工艺美术史上的一朵最艳丽的奇葩,它通过海陆丝绸之路从中国走入世界每个角落,得到了世界人民的一致赞誉和喜爱,直到今天中国古陶瓷还是各国人民趋之若鹜的珍贵藏品,但是到了近代,中国的陶瓷艺术开始衰变,作者试图通过本文从陶艺时空发展观上去诠释和探索促使中国艺术陶艺蜕变从而重振昔日辉煌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日照黑陶追求的是实用、多变的技法和造型。要想实用就必须保持传统烧制工艺的完整,要造型就必须费时间精细加工。复杂的制作工艺为日照黑陶荣获了声誉和市场,同时也埋下了隐患。这种隐患就是大量工艺简单、劣质黑陶冲击市场,但日照黑陶行业至今还没有走出后继无人的困境,行业前景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5.
没有制陶技术就没有青铜器铸造技术。制陶技术中的高温经验和还原气氛使铜矿石的冶炼成为可能,铸铜陶范的制作工艺本质上就是制陶工艺,制陶技术中所采用的"拼接法"启发了青铜器的"拼铸法"技术,更为重要的是,制陶技术中的"模制法"最终致使青铜容器的铸造成功。 相似文献
16.
钦州坭兴陶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在陶艺界独树一帜。针对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流变探索了其丰厚的文化内涵及形成的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使环境陶艺走入生活成为现代陶艺发展的趋势。环境陶艺是现代环境大力改善和现代生活需求的产物,是现代人不断提升的审美趣味需求。以环境陶艺在现代生活中的艺术表现为切入点,探讨了环境陶艺的审美特点以及与现代生活、空间表现的相互关系,论证了环境陶艺以不同形式融入现代人生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牙舟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逐步地、默默地变化和改进着,目前已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格调、造型特点及审美特色。本文主要从艺术设计中美的形式规律和审美要求对牙舟陶的造型及其审美特点做深入地研究分析,得出以生活器具为主的古牙舟陶造型简洁、质朴;千姿百态的牙舟古陶品类繁多,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有着自然古朴的韵味与较好地秩序感,有着典雅和谐的审美情感特征。对牙舟陶造型及其审美特征的研究,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牙舟陶得以更好的保护和在应用中传承,从而为社会经济等全面发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