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球形储罐的建造规格向大型化发展,其材料用量和球壳板尺寸规格也越来越大,由此增加了球壳板在压制、运输、现场吊装及焊接等一系列建造难度。因此,大型球罐在结构、载荷等方面的本质安全要求更高的情况下,需要按照分析设计方法进行球罐的设计。通过全面的分析总结,对涵盖所有载荷组合形式的球罐4种载荷工况和2种结构模型进行整体应力计算,分析了各种载荷工况下球罐的受力状况,重点分析了支柱与球罐连接部位的应力情况。结论是:应力计算要考虑所有可能的载荷组合工况;计算载荷时要分别建立"对中模型"和"跨中模型";最大应力是在支柱与球罐连接处,要尽可能圆滑过渡,有限元应采用六面体单元分析。  相似文献   

2.
对影响球罐支柱轴向稳定性的各种载荷的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载荷的组合工况进行了考证,就拉杆与支柱上端连接位置对支柱的稳定性影响进行探讨,得出球罐支柱轴向稳定通常取决于水压试验工况.拉杆与支柱连接位置对支柱稳定性影响不大,但对拉杆本身等有极大的影响.文章还指出GB 12337-1998标准中球壳a点的应力计算中应补充涉及支柱上端水平力及其弯矩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球罐设计容积的增大,用分析法对其进行设计越来越必要.采用ABAQUS有限元程序.对3 000 m3球罐的应力进行了分析计算.球罐内的介质为丙烷,球罐使用的材料为15 MnNbR钢板.计算表明,球罐球壳部分的最大应力值为232 MPa,小于材料的许用应力值,设备是安全的.球壳部分最大位移值为60.84 mm.支柱部分最大应力值为319 MPa,支柱最大位移为64.35 mm.  相似文献   

4.
大型球罐的参数化设计及有限元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功能强大的可视化编程语言Delphi6.0,编制了大型球罐的参数化设计和应力分析软件,实现了球罐设计与ANSYS的无缝衔接。运用该软件与商业有限元软件ANSYS,对1000 m3的大型液化气球罐进行了参数化设计和应力分析,并采用应力分析设计方法,对人孔接管与球壳、支柱与球壳等连接处的界面进行了强度校核。  相似文献   

5.
新版球罐标准GB 12337—2014《钢制球形储罐》中提出了长圆型支柱与球壳的连接型式。对于大型盛装重介质的球罐而言,采用此结构在立板支柱连接处上部会出现局部应力集中的情况。针对此情况在长圆型结构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并且以5 000m3液化石油气球罐为例,在相同工况下对优化前后两种结构进行有限元应力分析,通过结果对比可以看出,优化后的结构在原应力集中处的应力分布有明显改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球罐支柱与球壳连接最低点a的局部应力分析、讨论,总结出了a点附近局部应力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并认为在球罐设计中,与支柱相连接的赤道板和其他球壳板宜采用不等厚度,以降低a点附近的应力强度。为球罐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可视化编程语言Delphi6 .0编制了大型球罐的参数化设计和应力分析软件 ,实现了球罐设计与ANSYS的无缝衔接。并以 10 0 0m3 的大型液化汽球罐为例 ,运用该软件与商业有限元软件ANSYS7.0 ,对其进行了参数化设计和有限元应力分析。采用应力分析设计方法 ,对人孔接管与球壳、支柱与球壳等连接位置的截面进行了强度校核。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球罐支柱连接结构——径向半圆托板与长圆形组合型支柱。该结构是综合了径向托板型支柱与等径三通型支柱的优点设计而来的,其结构简单、焊接质量易于保证。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依据《钢制球形储罐》(GB 12337—2014)中的分析方法,分别针对大型储气、储液球罐,在不同载荷组合工况下对文章所述三种不同结构支柱的应力状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新型支柱在储气球罐中支柱与球壳连接部位的应力分布状况较为良好,而在储液球罐中其应力状况优势不明显。在储气球罐中,该型支柱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于晓多  于广彦 《炼油与化工》2006,17(1):64-64,66
支柱是球壳的支承件,分为上下两段.上支柱(以下简称支柱)与球壳板之间的焊缝要支承球罐罐体、物料、水压试验用水、保温结构、梯子平台、防火喷淋装置和雪载荷等全部重量,还要保证在风载荷和地震载荷作用下的可靠性,是重要的结构受力焊缝.设计要点主要有4个.  相似文献   

10.
8000m3商品液化石油气球罐是我国首次自行设计、制造并组焊的体积最大的球罐。从球罐材料的选择和部分结构的确定,球壳应力的计算,特别是局部应力的计算,以及制造和组焊主要技术条件的制订等方面论述了该球罐的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0, pp. 9–10, October, 1991.  相似文献   

18.
19.
20.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