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砖瓦》1999,(2)
31 同一排火内中外收缩相差5~6cm产生原因 ①砖坯干湿混装,收缩不(?)②内、中、外火行速度不一致;③码窑半边过稀,半边过密.处理方法 ①收缩少的地方加盖烧,收缩大的地方揭盖烧;③适当调闸,外部收缩小时首闸落迟,内部收缩小时,落前闸1~2个或降低用闸高度,以利升温.③提高码窑质量,内外稀密程度应适应收缩要求.32 坯垛不对准火眼  相似文献   

2.
罗迟Lang 《砖瓦》1995,(1):19-19
气体在弯窑的运动与在直窑不同,既要向前,叉要拐弯,为了给焙烧创造有利的条件,必须先从码窑形式入手.①除了注意直窑的码坯要点外,还要做到里密外稀,内边横坯靠内壁,边坯垛与外壁留空;②在入弯和出弯的直眼排拉缝,留一横向通道,调节与融通窑温和火度;③内边和内中的立坯改为卧坯(低人道),外中和外边火道加高,直坯向外斜,增加内坯垛的阻力,减小外坯垛的阻力,保持阻力平衡,让外火快步走,内火慢步行,使火锋在弯窑扇形面上齐头并进.弯窑内火行程短,外火行程长,外火是内火行程的3.14倍,焙烧时必须加烧外人,蹲住内火,力争火锋齐,火候稳,关键在于用好风闸.“出弯烧得好,半边窑好烧.”一把火的轮窑,通常每隔两天要烧一次弯,而且弯窑容量大、产量高,弯窑烧的好坏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好坏.在烧弯窑时,有人主张使用桥式风闸群,认为弯  相似文献   

3.
何水清 《砖瓦世界》2006,(11):47-50
烧结低热的全废渣或利用部分废渣焙烧的砖瓦的轮窑,大都由两个弯窑组成。弯窑纵向中心线的末端又都设有窑门,称之为顶头门,以顶头门为界分为上弯和下弯两段弯窑,由于建筑结构的原因,弯窑给焙烧造成一定的难度。由于里弯短,外弯长,易造成里火快,外火慢,里弯易出现冷却过快的现象,出弯时里外火行速度差距较大。为了保持里外弯火行速度均衡一致,必须在码窑的焙烧操作上与直窑段有所区别,以保证正常的焙烧制度。1弯窑的码窑形式由于传统的码窑形式(弯窑)会造成火在窑内不顺畅,不能完全适应焙烧操作的需要,而采用扇形的码窑形式,可以满足焙烧需要…  相似文献   

4.
包头新生砖瓦厂的54门输窑,从1953投入生产以来,经过改进设备和码烧技术的不断提高,窑的日产量在逐年上升,至1959年的日产量达到21.9万块砖(3部火焙烧).该厂1960年学习和推广了多火头焙烧的先进经验,使轮窑的日产量由1959年的21.9万块砖提高到1960年的30.3万块.该厂在54门轮窑上,推行4部火烧窑中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①插火.根据轮窑出弯窑后火速较快的特点,在11号窑室内盘大灶点火,于27小时后就可以出砖. ②码窑.为了增加窑的抽力和冷却速度,把炕腿由4行高改为6行高,并且在对哈风和  相似文献   

5.
轮窑烧红砖,其技术理论涉及到多种学科以及许多错综复杂的客观因素,因此仅叙述其中某一环节确有一定的困难。就码窑和烧窑而言,尽管以前有过不少码窑法、烧窑法。其实并不存在彼此孤立,互无因果的码窑法和烧窑法,而应该是一个整体的两个密切相连的侧面。不过码窑毕竟应该为烧窑实现某一目的而创造条件,以求取得理想的效果。码窑方法是否先进,码窑制度是否合理,通过焙烧可以显现出来。因此烧窑结果也是检验码窑技术的标准之一。所以烧、码之间还存在着主从关系。焙烧在全部烧砖过程中,始终占主导地位,焙烧带温度分布是否合理,对火行速度、红砖外  相似文献   

6.
读者信箱     
《砖瓦》2010,(8)
问:新建隧道窑投产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答:砖瓦在隧道窑中是定点焙烧,即预热、烧成、保温及冷却带位置不动,而码在窑车上的砖瓦坯,按一定焙烧制度,连续或间歇地在窑内运动,通过窑的各带完成焙烧操作.  相似文献   

7.
苏立民 《砖瓦》2014,(1):35-36
目前常用的一次码烧隧道窑,窑体两侧只各有一条风道,焙烧窑两侧只有引风风道,干燥窑两侧只有送热风道。其工作原理为:在连接焙烧和干燥的引风送热风机和干燥窑排潮风机的共同作用下,可将焙烧窑后火余热和前火烟热通过引风风道,经引风送热风机送人干燥窑室内,由排潮风机集中排潮。此种模式,因其可调控手段少,易导致干燥生产不稳定,坯体易发生“潮倒”,或者易引发过烧,焙烧操作不易控制,  相似文献   

8.
引起焙烧带火度过大的因素有多种,在此分析由于内掺热量大而引起焙烧火度过大以至倒窑的处理方法.1 焙烧带火度过大的辨别在风闸高度、形式与以往没有多大变化的情况下,焙烧带中、高温带以及紧靠焙烧带的保温带出现  相似文献   

9.
<正>1隧道窑窑炉、火、风的关系码窑是为烧窑服务的,其每一个细节都必须满足烧窑的需要,服从烧窑的规律。码得最好的砖坯,固然不一定都能烧出最好的烧结砖,但码得不好的坯垛,不仅是造成潮塌、倒窑的罪魁祸首,还是焙烧时造成前火不跑、后火不保、顶火快、底火慢及中火快、边火慢等异常火情的主要原因。焙烧是由窑炉、火(煤)和风共同完成的,只有三者最佳配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而它们之间的配合在许多方面是依靠码窑来实现的。为此,首先  相似文献   

10.
何水清 《砖瓦世界》2004,(11):20-23
废渣制成的烧结砖,在其焙烧过程中造成的缺陷种类很多。设法消除和预防这些缺陷,才能提高砖瓦的质量。1欠火砖由于某种原因而未烧透的砖叫欠火砖。欠火砖颜色不正,有哑音,同烧成的砖相比,尺寸大,重量重,强度指标低,吸水率高,不抗冻。1.1产生原因砖坯经受的焙烧火度不够,未能达到必要的烧成温度,或保温时间太短,坯体的化学反应不完全,熔融液相生成量过少而形成。1.2消除措施窑中容易出现欠火的地方有窑门、炕腿、哈风口、坯垛顶部以及外边砖。通过密封窑门,重烧外火,采用上密下稀以及边密中稀(内燃砖)、中密边稀(外燃砖)的码窑码法,选择适宜…  相似文献   

11.
吴杰 《山东建材》2004,25(5):16-21
预分解窑有相对独立的工艺过程特点 ,其工艺故障的判断和处理方法有其固有的特点。本文介绍了针对 2× 2 5 0 0t/d生产线预分解窑的工艺故障处理方法。1 燃烧器故障1.1燃烧器喷头不出油①喷头堵塞 ,清洗 ;②阀门位置不对 ,调整 ;③压力不足 2 .5MPa ,调整。1.2燃烧器雾化不良 (滴油 ) ,烟筒冒黑烟①燃烧器调整不佳 ,调整 ;②压力不足 2 .5MPa ,调整 ;③过滤网有杂物 ,清洗 ;④油量过大 ,关小节流阀 ;⑤风量配合不佳 ,确认点火烟筒开度 >4 0 0cm ,确认篦冷机人孔门打开 ,调整轴向风、径向风阀门开度 ;⑥喷头处有杂物 ,清洗 ;⑦喷油管位置…  相似文献   

12.
串焰预热的原理罐窑在焙烧青砖的过程中,有大量的热能排出窑外,为使这部分热能在焙烧中继续起作用,我们参照轮窑的原理,改变了罐窑现在独立隔离的状态,用焰道相联,由甲窑喷出的余焰,经焰道导入乙窑,发生预热作用,依此递推.这对节约煤耗积累资金起了一定作用.它的设备两窑相接处设置总闸门控制火焰,使其向需要的方向前进.要求是: 1.焰道密闭不能漏气和有抽力,而达利火. 2.在总闸门下边设置“焰室”,把火汇集在这个焰室里,以加大火量. 3.受热窑大灶门的风、碴洞、看火眼等,均须密闭.  相似文献   

13.
陈鹏雄 《砖瓦》2000,(Z1):17-18
轮窑点火是烧砖非常重要的一环,点火之前首先应对轮窑进行全面检查,如烟道灰、风闸及连杆、窑道、加煤孔、火眼盖等,看它们是否合乎操作要求。其次是必须贮有可以满足轮窑焙烧所需的干坯和燃料,做好各种准备工作。点火过程分火行走向的确定、炉灶形式、窑头码法、点火操作、接火引流和炉灶熄灭。a.火行走向。确定火行走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走向。在正常情况下,必须考虑自然风向窑内出窑工作处进风,这不仅有利于降低出窑窑室的工作温度,而且有利于热交换和提高窑炉焙烧的火行速度。长江下游地区秋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相似文献   

14.
内燃烧砖,如焙烧火度过大,砖坯表面烧结,其内部由于产生大量气体,无法逸出,因而形成“面包砖”。为了消除“面包砖”,我们最初采取的办法是在码窑时,一排火眼码封门坯,一排火眼搭清火眼。企图在添煤焙烧时,用封门坯烧窑顶,用清火眼烧窑底,避免烧中心。但结果从火眼向窑底投煤时,细的燃料在通过窑中心高温带时,当即随着火行方向发生猛烈的燃烧,不能全部落入窑底,仍不能解决窑中部温度过高而出现“面包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在大庆地区一些地下防水混凝土结构物施工中,采用角钢固定架代替常规的铅丝来固定止水带,保证了止水带的完整性、位置的准确性,提高了止水带的防水效果.固定安装方法如下(以底板止水带为例):①按设计位置,固定变形缝下部经防腐处理的木丝板;②用焊有止水环的铁码,将固定架角钢按准确位置固定,铁码固定在底板钢筋上;③将止水带就位,圆环中心对准变形缝中央,止水带边缘放在角钢上,扣上扁钢压板,拧紧螺栓固定;④安装上部经防腐处理的木丝板并固定(图1).  相似文献   

16.
陈金友 《砖瓦》1999,(2):25-26
焙烧,是对窑炉温度、压力、风量诸参数进行控制的一种操作活动.而倒窑、底火难走、返火等现象,又是正常焙烧操作中的常见难题.现就焙烧中常见的几种异常现象及处理方法共同探讨如下.1倒垛又称倒窑,分生倒和熟倒两种.1.1 生倒生倒主要原因又有两种:一是进窑砖坯含水率过高(进窑砖坯含水率应控制在8%,最高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17.
<正>1上海点火(验方1)轮窑点火是烧砖非常重要的一环,点火前首先应对轮窑进行全面检查,如烟道灰、风闸及连杆、窑道、加煤孔、火眼盖等,看它们是否合乎操作要求。其次是必须贮有可以满足轮窑焙烧所需的干坯和燃料,做好各种准备工作。点火过程分火行走向的确定、炉灶形式、窑头码法、点火操作、接火引流和炉灶熄灭。  相似文献   

18.
在土窑焙烧过程中,最后决定“停火”(炝窑),一般都是依据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老经验——通过用肉眼在烟洞与炉内看火的颜色、亮度来作决定的.但这里面存在这样几个问题:①白天不能看火:因为白天光强,烟洞内根本看不见火.这样本来白天十二点钟可炝的窑,就要拖到夜里八(冬季)至十(夏)点才能进行,延长八、九个钟头,就要多耗煤五、六百公斤.②缺乏科学根据:比如,夜里看火决定某号窑明天八点钟可炝,但到第二天上午八点某窑的温度是否完全达到了要求标准,的确很难确定.③技术不易掌握:我们知道,老法烧窑全凭经验,看火的颜色、亮  相似文献   

19.
<正>对砖瓦焙烧窑来讲,应高度重视其内保温,如采用高辐射率的炉衬材料,可增加窑炉内衬对被焙烧制品的热辐射量,以达到降低其外壁温度,减少散热损失,减少燃料的消耗量。优质窑炉内衬材料应具有的特性:①较高的长期使用温度;②较低的体积密度;③较小的导热系数和高温线变化率;④良好的热稳定性;⑤较高的辐射率。耐火纤维是继耐火砖、耐热混凝土后,被称为"第三代新型炉衬材料"。它的主要特点是:①体积  相似文献   

20.
黄明 《施工技术》2003,32(10):51-52
1 砌体裂缝产生原因分析(1 )墙柱交界处竖向裂缝产生原因 ①墙柱间隙过大 ;②砌块与柱间灰缝不饱满 ;③砌块收缩 ;④砂浆干缩 ;⑤未按规定设置拉结筋 ;⑥抹灰层干缩。(2 )墙梁板交界处水平裂缝产生原因 ①最上皮砌块未斜砌顶紧 ;②砌体沉缩过大 ;③墙梁板交界处灰缝不饱满 ;④墙梁板交界处灰缝过厚。(3 )墙中部裂缝产生原因 ①砌体收缩不匀 (砌块灰缝、抹灰层干缩变形不一致 ) ;②采用不同材料砌筑 ;③砌体沉降不均匀。(4 )墙与楼面交界处裂缝产生原因 ①第 1皮砌块下未满铺砂浆 ;②女儿墙与屋面交界处构造不合理 ;③墙体材料与屋面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