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卫星接收极化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 ,卫星轨道和转发器频率资源越来越紧张。同一卫星上 ,不同极化方式同频转发已被广泛采用 ,利用不同极化方式间的极化隔离度区分不同的信号。由于极化调整常常不被重视 ,极化隔离度下降 ,造成非外界因素的干扰。我们曾遇到几次模拟信号网纹、数字信号马赛克甚至信号中断的现象 ,经了解 ,不存在同频干扰 ,但反复调整方位角、仰角甚至加装线路放大器 ,均无效果。这说明异极化干扰问题非常突出 ,必须进行极化调整。1 极化调整的原理接收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式 ,必须与所接收的电波极化方式相互匹配。如卫星发射的电磁波是…  相似文献   

2.
精细调节卫星接收天线的极化隔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精细调节卫星接收天、馈线系统极化隔离的重要性目前 ,电视卫星的轨道资源和频率资源已经显得十分紧张 ,随着转发节目套数的增加 ,正交极化频率复用 ,即在同一卫星上使用同频率 (或频率相近 )正交极化转发不同节目已很普遍。图1是亚太1A卫星C波段转发器的频道设置。正交极化频率复用 ,节目的分离是靠系统的极化隔离度来保证的。但是 ,受加工精度的限制 ,把接收天、馈系统的极化隔离度做得更好十分困难。而在安装、调试过程中 ,隔离度损失一些 ,往往又被忽视。近来 ,我们发现 ,由于极化隔离调节不好 ,在接收同频正交极化节目时 ,常常出…  相似文献   

3.
《无线电工程》2017,(3):75-78
针对低轨遥感卫星双频点极化复用数传模式,研究遥感接收系统设计及工程化应用技术,通过对星地联合隔离度影响进行理论分析、星地无线极化复用试验,验证了极化复用技术实现可行性,采用极化对消解调技术,并通过卫星双点频极化复用模式数据的实际接收试验,验证了卫星极化复用模式数据接收可靠性,实现了双频点四通道极化复用的工程化应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标极化特性测量,尤其是大动态单目标极化特性的测量问题,同时极化测量波形的设计需着重考虑其波形隔离度。首先,从模糊函数的角度出发定义波形隔离度。然后,针对波形隔离度这个指标,讨论双频矢量脉冲信号、正负斜率线性调频信号和全极化OFDM信号等典型极化测量波形的隔离度性能,重点分析了多普勒频移对波形隔离度的影响。最后对不同波形下波形隔离度的影响因素及性能指标进行比较,给出了这几种极化测量波形的适用场景,对同时极化测量波形的设计与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极化定标是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系统获取真实目标极化散射矩阵的必要步骤。文中针对极化定标过程中存在的极化隔离度距离向空变特性,采用基于无源角反射器的极化定标算法作为仿真工具,对PolSAR系统极化隔离度绝对值及其空变范围对图像中极化隔离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用于极化修正的极化误差矩阵与PolSAR系统自身极化隔离度不匹配时,极化修正将会使得修正后的图像极化隔离度变差。因此,在进行极化定标时,应当尽可能在定标场沿距离向布设一定间距的多组定标器,从而获取PolSAR系统在整个距离向成像带宽内的极化隔离度拟合曲线,在进行极化修正时对图像中距离向不同的像素点采用曲线中对应位置的极化误差矩阵进行修正,进而得到尽可能接近目标真实极化散射矩阵的估计值。  相似文献   

6.
双圆极化遥感卫星数据接收系统极化鉴别率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双圆极化频率复用中的交叉极化干扰问题,分析了雨衰及雨致去极化对LEO卫星X频段双圆极化频率复用的影响,然后将交叉极化干扰按高斯白噪声处理,并依据数据接收链路误码率门限要求,提出了X频段双圆极化频率复用遥感卫星数据接收系统极化鉴别率的技术需求。研究结果已用于双圆极化遥感卫星数据接收系统的设计,并已成功接收了国内首颗双圆极化频率复用遥感卫星(资源三号卫星,数据速率为450 Mb/s×2)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移动载体上的卫星通信天线由于载体姿态变化、雨衰、多径效应等环境因素引起的极化失配通常会导致通信质量差,严重时甚至无法通信等问题。针对该问题,文中通过对极化域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种电调极化技术,实现了天线的极化校准。该技术通过控制一对正交线极化波的幅度、相位,可实时进行极化调整,使接收天线的极化状态与发射天线的极化状态相匹配,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接收发射电磁波的功率,保证通信质量。经测试,采用该技术校准之后的Ku频段0.6 m动中通天线的交叉极化隔离度可达30 d B以上,可满足卫星通信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天线极化隔离度的概念及极化隔离度的测量方法,并以NWIEE12米修正型格里高利双反射镜天线为例,着重介绍了天线馈源的原理及线极化面的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十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发展异常迅猛。就广播接收而言历经了从短波的传频与接收,到微波接力,再到卫星接收的过程;卫星接收使用频段从C波段到KU波段,卫星传输信号从传输模拟信号到传输数字信号,卫星极化从单极化方式到双极化方式。从中可以看出,广播传输手段的发展是如此迅猛而快速,也令我们深感振奋。同时,广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也给我们的维护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例如,卫星接收双极化技术的采用,它是用同一信道传输两套节目,大大节约了频谱资源,但同时对极化调整的准确度要求很高,极化调整的不好,就会影响到接收信号的接收场强的减弱、接收信噪比降低,因此,广播电视系统的极化调整,对广播发射台的安全优质播出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实际,就极化的概念与调整,作一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0.
周阳辉  罗黎希  罗岩 《电讯技术》2012,52(10):1658-1662
针对卫星通信站接收交叉极化隔离度下降的问题,首先利用Matlab软件绘制了隔离度与极化角、线圆转换器偏差的关系曲线,然后通过实测值和公式相比较,推导出偏差理论值.最后,根据推导出的结论,通过工程实践解决了极化隔离度下降的问题,调整后测试的结果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