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荣喜  陈平 《治淮》1999,(8):13-14
1、正阳关至凤台段河道状况 淮河干流正阳关至凤台段(简称正凤段)河道长44.2km,河线弯曲,比降平缓,局部河段束水严重,排洪不畅。该段河道直线距离仅32km,河道弯曲系数1.4。河底平均高程为9.2m,主槽平均宽度378m,最窄处大朱台孜至黑泥沟管理段主槽宽度仅270m,平均堤距990m。寿西淮堤退建段堤距只有500~600m。通过历次测量资料分析,河道平面变化很小,主流线摆动不大,总体上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2.
黄河高村河段漫滩洪水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芳  董学刚  王桂勤 《山东水利》2005,(6):13-13,15
1前言由于黄河下游已连续多年未发生较大洪水,河床在逐年淤积抬高,主槽变得更加宽浅,造成河道行洪能力降低。高村水文站是黄河进入山东的第一个重要控制站,测验河段位于黄河下游游荡河段的末端,两岸堤距5km,属宽浅河道。断面形态由二级悬河发展为由主槽、滩唇至生产堤间、生产堤至左岸大堤三部分组成的复式断面。河道的变化带来了洪水特性的变化,黄河“96.8”洪水表现出的高水位、小流量漫滩成为该河段漫滩洪水的新特点,漫滩过程更趋复杂。2002年7月“人造洪峰”(以下简称“02.7”洪水)再次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根据“76.8”、“82.8”、“9…  相似文献   

3.
李燕  李庆 《中国水利》2013,(16):24-26
<正>山东省邹平县黄河现行河道是1855年河南省兰考县铜瓦厢(今兰考县东坝头以西)决口改道北流后逐渐形成的,由济南章丘市进入邹平,呈西南东北流向,经旧城控导工程后进入淄博市高青县境内,河道全长21.947 km。本河段属弯曲型河段,纵比降为万分之一,两岸堤距狭窄,一般在2.11~4.06 km,河道主槽宽350~600 m,河槽浅平,比降较缓。因河床逐年淤积抬高,目前临河堤脚已高出背河地面3~5 m,设防水位高出背河地面8~10 m,成为典型的地上悬河。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道发生了一  相似文献   

4.
建库前后汇流区河势变化情况1。1黄河小北干流潼关以上19km河段,北洛河朝邑以下河段及渭河下游方山河以下河段被称为黄渭洛三河汇流区。黄河小北干流汇流区河槽宽2km左右,比降3。该河段河道宽浅、主流多变。渭河下游河宽0。3~0。6km,河床平均比降1。8~1,河槽窄深,河弯发育。北洛河下游为弯曲性河道,河槽单一、主槽窄深,河道比降1。7~6。潼关河床高程的升降变化对黄渭洛河起着局部侵蚀基准面的作用。1。2三门峡建库前,渭河下游的冲淤基本上是平衡的,而黄河小北干流则为微淤。潼关河道天然卡口在汛期高水位时虽卡水、滞…  相似文献   

5.
利用黄河下游高村至孙口河段漫滩洪水观测资料 ,分析了过渡型河段漫滩洪水演进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过渡型河段河槽弯曲 ,滩地多、面积大、连通性差 ,在险工、护滩控导工程控制下 ,主槽相对稳定 ,河道横向淤积分布不均 ,主槽冲淤变化大 ,滩地低洼、蓄滞洪能力大 .滩地蓄滞洪能力、主槽排洪能力与不同量级不同类型洪水的不同组合 ,是造成漫滩洪水洪峰流量削减、洪峰形状变形、传播时间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体模型模拟了试验水沙过程下黄河下游孙口—黄庄河段开挖的回淤变化过程,论证了为达到最小平滩流量4 000 m3/s所拟定的主槽开挖面积的合理性,分析了主槽开挖、堤河淤填后来大洪水时对二级悬河形势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实施主槽疏浚工程,开挖河段主槽的平滩流量均达到4 000 m3/s,并且许多断面主槽平滩流量超过4 200m3/s;通过二级悬河治理,使治理河段滩面平均横比降由11减小为6.5,最高水位降低0.1~0.3 m,堤根水深降低1~3 m,流速降低0.3~1.9 m/s。  相似文献   

7.
河道生产堤对洪水影响的二维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河道主槽两侧修建的生产堤影响滩槽泥沙横向交换,对河床演变带来很大影响。本文针对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的现实状况,采用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按现状生产堤、废除生产堤、限制生产堤三种条件进行了典型洪水的模拟,模拟计算给出了夹河滩-高村河段不同边界洪水演进、漫滩的过程及滩区淹没程度。作者分析了三种不同边界条件对洪水水位、河段流速、滩槽冲淤的影响,表明废除生产堤使洪水提前进滩,与现状生产堤状态相比大大降低了河道洪水位;限制生产堤方案可以适当控制漫滩流量,扩大滩槽泥沙横向交换,改善滩区生产条件。为了维持黄河河槽活力,协调人河关系,抑制二级悬河发展,限制下游河道生产堤治理方案是比较适宜的。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河段平滩流量计算及变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下游不仅断面形态复杂,而且主槽形态特征及过流能力沿程变化较大。因此采用河段平均的特征变量来描述主槽形态及过流能力更具有代表性。本文提出了基于对数转换的几何平均与断面间距加权平均相结合的方法表示河段平均的主槽特征变量,计算的河段平滩宽度、水深、面积及流量恒满足水流连续条件。采用该方法计算了1960-2006年中典型年份花园口至高村游荡河段的平滩流量。结果表明河段平滩流量能从总体上综合反映游荡段主槽的过流能力,且其变化幅度远小于断面平滩流量。分析了河段平滩流量与所在河段冲淤量的关系,并建立了河段平滩流量与进口断面两年平均的汛期流量及来沙系数的相关关系。计算了近期黄河下游各河段平滩流量的变化过程,所得结果较好地描述了平滩流量在高村至艾山河段较小,在其上游游荡段及下游弯曲段相对较大的驼峰现象。  相似文献   

9.
一、河道基本情况高村至陶城埠河道全长146公里,是1855年铜瓦厢决口以后形成的河道,属于游荡向弯曲发展的过渡段,弯曲段与直线段相间,弯曲率为1.31,是黄河下游各段中弯曲率最大的一段,但比长江的荆江段小(上荆江为1.7,下荆江为2.84),河身基本上还是比较顺直的。河床束范于两岸大堤之间,堤距一般为4—8公里,主槽平均宽0.73公里,河道平均比降为1.5。河床组成绝大部分为极细沙和粉  相似文献   

10.
弯曲宽浅河段既具有弯曲型河流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身特殊的特点和演变规律.该文以汉江兴隆至新泗港这一典型的弯曲宽浅河段为例,利用2005年实测河道地形与水流资料,采用数学模型计算模拟了河段内的水流运动,研究了弯曲宽浅河段水流的运动特性,包括河道流速分布的沿程变化、水面纵比降的变化和水流动力轴线年内的摆动等,并探讨了弯曲宽...  相似文献   

11.
胡一三 《水利学报》2001,32(3):0082-0087
本文根据实测资料说明了宽河段的滞洪效果和稳定的河道主槽对控制河势的重要作用。由于黄河下游洪水峰高量小,宽河段的槽蓄能力有利于滞洪,而且由于宽河段的滩区落淤沉沙作用,也有利于减缓河床的抬升速度。据此,作者提出“宽河定槽”的治河防洪原则。它是传统的“宽河固堤”治河策略的一个发展,也是近五十年治黄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寒区河道凌汛灾害河势“弯道效应”的量化评估十分重要。基于分形理论提出河道横断面-纵剖面-平面多维度河势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及其物理机制,并探讨黄河内蒙古段不同维度河势演变分形特征及其与凌汛灾害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段不同维度河势均具有多尺度自相似分形特征,且具有多年记忆周期的长程相关性;冰坝(严重性冰塞)发生频次与河道主槽弯曲分形维数呈正相关指数型函数关系,与河相系数、深泓点高程和河段平均底坡分形维数负相关,与水深-面积分形维数正相关,总体表明冰坝灾害更易发生于主槽偏移摆动大、蜿蜒曲折、河湾发育程度高的宽浅型弯曲河道,研究成果可为凌汛期冰塞冰坝灾害易发河段诊断及预测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汉江兴隆至两家湾这一典型的弯曲宽浅河段为例,利用2005年实测河道地形与水流泥沙资料,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模拟了河段内的水流泥沙运动,分析弯曲宽浅河段在不同水沙条件下的河床冲淤变化。结果表明:各典型年水沙条件下,汉江兴隆弯曲宽浅河段整体发生冲刷,航道问题仍非常突出,应在该河段修建整治工程进行整治。  相似文献   

14.
依据实测资料分析了黄河口河道纵横断面特征并计算了黄河口河道现状排洪能力。分析表明:断面平均主槽深度在2~5.4 m之间;主槽宽度变化较大,约在300~750 m之间;河段平均主槽排洪能力大约4 000 m3/s。  相似文献   

15.
管功勋  张磊  关见朝 《泥沙研究》2022,(4):68-74+80
为了探索松花江太阳岛开发对哈尔滨河段的防洪影响,构建了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河段的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分析了现状、工程实施后及工程实施后破堤三类工况条件下松花江哈尔滨河段的流速和水位变化。结果表明:在P=1%频率洪水和现状地形条件下,太阳岛西区围堤迎流位置的堤顶局部漫水,漫堤水流会缓慢灌满太阳岛西区及月亮湾围堤内区域,自阿勒锦洲岛头至四环桥下游出口处的流速普遍可达2.00 m/s以上;对于P=0.2%频率洪水,三种地形普遍过水,河道主槽内的洪水流速介于0.80~3.23 m/s。太阳岛的开发对P=1%和P=0.2%的洪水影响轻微,岛上水位变幅多在±0.20 m内,岛外水位变幅在±2 cm以内。但在工程后发生破堤时,对P=1%频率洪水影响较大,太阳岛以上河段水位明显降低,斜拉桥附近水位降低可达约7.3 cm。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河道横断面变化直接关系河道的排洪输沙能力,横断面形态变化对弯道曲率的影响关系着河道的河势变化,一直是黄河下游河床演变研究的重点。从1986—1999年淤积缩窄时期和2000—2013年冲刷展宽时期入手,采用实测大断面数据,对黄河下游各河段横断面冲淤情况进行分析,给出了弯道曲率与横断面形态特征的关系式,分析了黄河下游横断面形态变化对弯道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河道各河段在冲刷时期,主槽宽逐渐变大,在理想条件下河道宽浅,弯道流中流速横向分布不均,容易造成塌岸冲刷,河道将会越来越弯曲。  相似文献   

17.
潼关高程下降对渭河下游河床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潼关高程变化与渭河下游累计淤积关系密切。潼关高程下降后 ,渭河下游主槽会产生溯源冲刷 ,在大水少沙情况下 ,近槽滩地会受到冲刷 ,洪水漫滩后滩地会发生淤积 ;冲刷在靠近潼关的华阴和华县河段表现明显 ,向上游逐渐减弱 ;冲刷河段主槽过洪能力有所增大 ,常水位和一般洪水位都有所降低 ,但大洪水的威胁依然存在。此外 ,渭河下游各河段河相系数均减小 ,河道向着窄深方向发展 ;由于侵蚀基准降低 ,自然裁弯动力增强且易发生 ,河道弯曲系数变小 ,河道由摆动型向稳定型弯曲河道发展。水流移床力的分析表明 ,潼关高程下降期间 ,河道运动强度与脉动流量关系减弱 ,基本上维持在某一常数 ;由于流量的脉动客观存在 ,河道仍会摆动 ,平均每年移动量在 12 0~ 4 0 0m之间。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治理方向探讨—兼论河槽形态与河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指出:黄河下游生产堤的存在不是产生二级悬河的主要原因,治理宽浅游荡河段的方向是塑造窄深河槽.不同河段的对比分析表明,宽浅河流总是顺直的,而只有窄深河槽的河段才能形成弯曲性河流.本文对不同的来水来沙条件下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的河槽形态变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发现高含沙洪水能塑造窄深河槽,游荡性河段较陡的比降是造成河槽不稳定的因素,在天然来水来沙条件下,河床调整呈恶性循环,只有特殊的水沙组合才能对其进行改造.因此,主要由高含沙洪水输送泥沙,塌滩的低含沙洪水很少发生的北洛河模式可称最优.  相似文献   

19.
1 概况 京杭大运河的淮安至江都段,原称里运河,全长128km,始凿於公元前468年。新中国成后,两岸进行了大规模的复堤及中埂切除工程,使其成为我省灌溉、行洪、航运等综合利用的骨干河道之一。 里运河的现状是:两岸堤顶高程11.5~12.0m,堤顶宽6~12m,河底宽50~70m,河底高程2m左右,基本上达到二级航道标准,输水能力达到400多m~3/s。淮水经沙庄电站进入本河段;江水从江都抽水一、二、三、四站进入本河段,并通过沙庄引江闸和淮安抽水站送水北上。本河段东堤有直接引水的闸洞26座;西堤闸洞7  相似文献   

20.
以山东黄河艾山至洛口河段为研究对象,利用2007~2011年连续五年黄河汛前调水调沙实测水文资料,采用水位流量关系法分析了主槽同流量下的水位变化、洪水水面比降变化;采用输沙率法分析了主槽冲淤变化和输沙效率。结果表明:经过连续五年调水调沙,艾山至洛口河段主槽明显冲刷,同流量水位明显降低,洪水水面比降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