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本文就与现在流行的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实践相关的一些重要概念作出了初步探讨,首先提出的是,现在的适应性再利用是由我们这个时代诸多特殊条件造成的一种现象,既不能被看作这种偏激的现代主义方法的逆转,也不该被视为现代主义带来的间断之后历史连续性的重新接合。文章接下来指出,“适应性再利用“是以建筑具有各不相同的“类型“这一观念为前提的,这种观念把每个特定的社会机构都认同于一种特殊的,形式和性格上与众不同的建筑类型,但在中国传统建筑环境遗产面前应该受到挑战。文章最后讨论的是适应性再利用实践中“原真性”的概念,强调任何一座建筑不应被视为一个固定不变的物体,而应理解为一个赋有潜力的预设的空间环境,允许一系到建筑场合出现在那逐渐展开的世界之中;每一个这种自我定义的场合,每一次适当的改造都应该被看作是原真的。  相似文献   

2.
范蓓 《四川建筑》2010,30(1):29-30
通过对旧工业建筑保护案例进行研究,力图找出一些普遍存在的或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以期为从事旧工业建筑保护的建筑师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王茂生 《华中建筑》2014,(12):56-59
既存建筑更新与再利用的课题,在迅速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越来越引起关注,并成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既存建筑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且种类繁多,更多的案例研究便显得非常有意义。该文通过广石化办公大楼更新改造项目的实践,探讨了既有办公类建筑适应性再利用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这里面既有建筑物本身的改扩建问题,又涉及办公方式的改变和企业管理与文化等问题。该文以主要设计者的视角,直观描述了项目的整个进程,希望为本课题的研究起到贡献第一手资料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邸锐  黄华明 《工业建筑》2011,41(8):18-21
广州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在近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广州工业建筑景观遗产的固有脉络的梳理,以国内外相关城市在工业建筑景观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成功经验为基础,分析广州市工业建筑景观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广州工业建筑景观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研究国内外老旧建筑改造案例,深入分析攀矿第二工程公司旧址所在区的老旧建筑现状和价值.针对怎样的老旧建筑改造才是顺应时代变迭的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从建筑学和人居环境视角对其进行探讨,解读攀矿二公司老旧建筑存在于城市中的多种可能性,从而归纳出介于历史保护和拆除之间的老旧建筑适应性改造的基本原则和策略,为其他...  相似文献   

6.
景观与建筑的融合景观建筑学的发展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为景观建筑的发展定义了更多广义的内容,资源,人文历史等不同层面上的相互交融带来了新的理念与实践,新技术手段的更新,是适应景观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使重工业让位于服务行业,于是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废旧工业厂房。而废旧工业厂房通常位置优越,周围基础设施良好,经过改造设计可以成为商业、教育、休闲景观的一部分,使废旧工业建筑景观的再利用契机明显。今简述废旧工业建筑景观的现状和再利用的意义,总结出了废旧工业建筑景观改造所存在的问题和设计原则,从而可以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乔景顺  刘华伟 《安徽建筑》2012,19(6):21-23,41
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提出对旧工业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思想,并从旧工业建筑自身特征,以及城市更新、生态节能和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了进行适应性再利用的根本原因和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功能置换"、"新旧建筑融合"、"内部空间整合"和"低能耗改造"等适应性再利用的设计研究,以期对旧工业建筑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再利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西欧产业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卓  张炳秀 《工业建筑》2008,38(1):50-53
在回顾产业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产业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产生动因和重要意义进行阐述,总结出产业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基本设计原则和方法。通过对温特图尔、维也纳等西欧城市产业建筑遗产的改造和适应性再利用案例的分析,对近年来西欧国家产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和更新改造的特点、趋势和经验进行探讨,分析比较中国与西欧国家在该设计领域存在的差距,从而学习吸取西欧国家先进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青年人上大学,以做建筑师为目的,看看自己是否具备做建筑师所需的本领。那么,我们最先教他们的应该是什么呢?首先,我们必须说明:站在他们面前的人,不会询问自己已知答案的问题。做建筑就要向自己发问、在老师的帮助下寻找答案、去其糟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而再,再而三。一个好设计的力量源于我们自身,本于我们以理性和感情洞察世界的能力。一个好的建筑设计既是感观性的 (sensuous),又是敏锐的。在还没听过建筑这个词之前,我们就已经感受过它了。理解建筑的根本在于我们的建筑体验:我们自己的房间、我们的家、我们的街道…  相似文献   

11.
张宗兰 《山西建筑》2010,36(34):20-21
根据产业类历史建筑自身的原真性信息,分析了产业类历史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影响因子,提出了具有现实技术针对性的设计方法,从而为我国保护和改造产业类历史建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马国馨 《建筑创作》2009,(10):I0004-I0006
今年是我们共和国的60华诞,干支轮回整整一个甲子。我们是这60年历程的亲历者,我们亲眼目睹,并亲身感受由国从一个满目疮痍、  相似文献   

13.
生物建筑和人工景观生物圈经过了数十亿年的进化,早已发展成一个能够自律的、可以自我调节的过程1。事实上,该亚假设认为,生命及其环境形成一个巨大的综合体,可以将气候条件调节至最有利于有机活体2的状态。研究自然系统的生态学者发现多样化、高效、废物利用、水土适应及协同发展是任何可持续性发展系统的基础。为什么不将这些原则运用到人居环境当中?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研究它们如何协调运作。然后以一种所谓“反向工程”的方式,有意识地将这些行为和反应设计并运用到我们的人居构造和文化科技系统之中。这样,建造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历史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是延续其物质生命的重要方式,在其再利用的过程中常常涉及到空间的适应性匹配问题.本文以金城银行建筑群改造为武汉美术馆的过程为例,分析总结历史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中增加中庭、竖向减层、新旧融合等多种空间匹配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5.
作为南京近代时期最重要的火车站,南京西站自1911年建成以来已经走过百年风雨。它不仅作为重要的城市空间节点在南京城的历史演变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也是南京人心中宝贵的城市象征与记忆载体。如今适逢南京西站的搬迁工程重新启动,这座片区的保护与再利用工作也被再次提上议程。文章以南京西站的历史研究为主要依据,对南京西站及其周边环境的适应性再利用策略进行探讨,尝试将这座南京近代最具代表性的火车站改造为一个集铁路发展史及老式机车展示与文化休闲为一体的铁路博物馆,同时带动整个火车站片区历史价值与商业价值的提升,与城市整体发展相协调,焕发老火车站的新时代活力。  相似文献   

16.
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提出对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思想,从旧工业建筑自身特征,以及城市更新、生态节能和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再利用的根本原因和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功能置换"、"新旧建筑融合"、"内部空间整合"和"低能耗改造"等再利用设计研究,以期对旧工业建筑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再利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建筑技术开发》2010,(3):58-58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国际机场不久前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防震候机楼。新候机楼占地面积约为18.5万平方米,它的最大特点就在于防震功能。据模拟测试,这栋即将投入运营的防震候机楼可承受里氏8.0级强震。  相似文献   

18.
19.
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一些旧工业建筑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本文着眼于研究一种适应性再利用方法,试图将旧工业建筑与现代社会的创意产业相结合,使旧工业建筑在功能上适用于创意产业,并保持其活力与生命力,从而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日本城市与建筑观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克 《建筑创作》2000,(1):65-70
序言1999年初,本人曾有幸在日本矶崎新设计所工作过一段时间,藉此机会,利用空余时间走访了一些城市,也亲身感受了许多名家作品的风采。虽然只是走马观花,但从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得到了不少启发。日本建筑特别是现代建筑,一直在亚洲处于领先水平。日本的许多建筑师在国际上也享有一定的声音。这不仅得益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也得益于她与其他发达国家广泛交流所获得的先进思想,这一点我们在日本许多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中可以充分领略到。不仅如此,透过作品本身,我们还可以感觉到一种要深层次的、更理性的东西,它与日本的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