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前言 流动粒子炉也叫沸腾粒子炉,简单说就是在炉膛里装入称为粒子的某种固体物质小颗粒,从炉底吹入空气或其它流化剂,使粒子悬浮和翻腾运动,这种现象叫做流态化,粒子流态化的区域称为流化床。热态的流化床可以对工件进行加热,冷态或低温的流化床可以用于对工件进行淬火或其它冷却处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介了高炉喷衬技术的发展概况,叙述了高炉不糗火遥控自动热喷涂修复内衬的的技术要求,提出了所用热态喷衬料的特性以及停风降料面、喷火覆盖层、清洗炉内壁、遥控喷补、烘烤、送风开炉等各施工工序的具体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3.
电解清洗技术是一种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清洗技术。它主要是利用电解原理将金属表面的污垢去除的清洗方法,也称为电化学清洗。电解清洗除了电解外,还辅助了其他一些化学清洗和物理清洗,以达到最大限度清除污垢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模拟研究了冷气动力喷涂技术中粒子流的流场分布特性。通过计算,分析了不同粒子直径下粒子在气体流场中的轨迹,比较了平面基板和球形基体对粒子流轨迹的影响。模拟结果清楚给出了两种条件下粒子流的流动方向和速度大小,为冷喷涂系统粉末回收与除尘装置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龙毅 《铜业工程》2009,(1):62-63
介绍了超声波清洗原理及超声波清洗机工作原理,分析超声波技术在陶瓷过滤机清洗中的应用及影响清洗效果的参数,提出了超声波清洗机使用和维护的主要事项。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介绍作者开发设计的高压清洗系统的技术性能及设备组成,并从理论上阐述了这种新型清洗技术的清洗原理。  相似文献   

7.
《有色设备》2004,(6):46-48
“第二管道化溶出工程”获部级项目管理创新奖;七蒸发系统投产;第三组管道化系统顺利投产;第四组管道化系统一次带料试车成功;“强化压煮溶出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新型碳块成型设备达国际先进水平;过滤设备滤布清洗和再生的高压水射流自动清洗系统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8.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研究了冷气动力喷涂技术中喷嘴出口与基板距离(SoD)对超音速流场(包括气体流场和粒子流流场)的影响,通过计算流场的分布特性,分析了流场中速度、温度、压力和密度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发现,由于基体前激波的存在,极大影响了气体和粒子流流场。气流形成连续交替的膨胀波、压缩波波系,在马赫盘处气体速度达到超声速,越过马赫盘以后速度下降很大。SoD为40 mm时,1μm粒子流流场达到最优;SoD为50 mm时,5μm和22μm粒子流流场达到最优,此时粒子流对基体的轰击速度最大。  相似文献   

9.
吴敏  张园  刘海宾 《中国锰业》2011,29(4):36-38
鉴于电解金属锰生产中阴极板清洗工序存在的缺陷,以实现电解金属锰板清洗机械化为目的,研发了一种新型的电解金属锰极板清洗机。该设备主要由焊接机架、刷辊机构、输送机构和清洗及废水回收装置、电气控制与传感装置构成。该装置可以根据锰极板不同厚度,调整刷辊间距大小,确保清洗质量。清洗机采用自动进料、喷淋、刷洗、出料的操作工序,同时对清洗废液进行收集。详细介绍了各部分工作原理和操作要点,该清洗机的使用提高了清洗质量,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0.
文章详细阐述了激光清洗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相对传统加工方式的优势,并综述了激光清洗技术在一些生活中的常见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流化床反应技术,以H2还原SiHCl3的方法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在直径50 mm的流化床反应器中,加入多晶硅颗粒作为初始晶种,通入SiHCl3和H2气体使颗粒处于流态化状态;高温下,反应生成的多晶硅在晶种表面沉积令颗粒逐渐长大而获得颗粒多晶硅。实验考察了流化床反应状态下的硅还原率和硅沉积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别在950~1100℃,H2/SiHCl3摩尔配比为15,20,30及晶种粒径为350,550μm的条件范围内进行实验。当加入晶种粒径为550μm时,在1100℃条件下,H2/SiHCl3摩尔配比从15%增加到30%,硅还原率从14.2%提高到21.6%;当H2/SiHCl3摩尔配比为20时,温度从950℃提高到1100℃,硅还原率从14.9%提高到19.4%。在1100℃,H2/Si-HCl3摩尔配比为30的条件下,当加入晶种粒径为350μm时,测得硅还原率为25.7%,硅沉积速率为21.3 g.h-1;而晶种粒径为550μm时,硅还原率为22.9%,硅沉积速率为18.0 g.h-1。实验结果表明:提高H2/SiHCl3摩尔配比、提高温度和减少晶种粒径均可显著提高硅还原率和沉积速率,适宜的工艺条件为1050~1100℃,H2/SiHCl3(摩尔比)20~30;晶种颗粒粒径和流化床气流速度是流化床反应过程主要的动力学因素。在西门子法中应用流化床技术将能显著提高硅的还原率和沉积速率,是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可行技术。  相似文献   

12.
邵剑华 《工程科学学报》2015,37(10):1276-1283
采用热态可视化流化床装置,在一定表观气速条件下,研究1073 K温度时不同粒级铁矿粉的黏结失流.根据对黏结失流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将矿粉颗粒分为三个粒径区间:中性气氛升温过程中失流的小粒径颗粒;还原至较低金属化率发生失流的中间粒径颗粒;还原至高金属化率也不发生失流的大粒径颗粒.分别对他们不同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还发现在正常流化条件下,随着矿粉颗粒粒径的增大,还原失流后床层的膨胀幅度会减小.  相似文献   

13.
在流化床冷态实验台上,对废轮胎的流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粒径、床层高度对废轮胎流化性能及临界流化风速的影响,同时将几种不同粒径废轮胎颗粒与石英砂进行混合,对混合物的流化、混合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一废轮胎颗粒不易流化,一定量的石英砂加入能够改善其流化特性.  相似文献   

14.
冯博  张昭  初仁生 《四川冶金》2010,32(5):56-60,44
以红土矿为原料,氮气为流化介质,在实验室研究流化床分布板开孔率、床层高度、物料粒径、流化床床径和物料含水率对物料的最小流化速度和流化质量的影响。从而得到了物料在不同粒径范围的最小流化速度和流化质量较好的物料的粒径范围等红土矿流态化特性,为以后做红土矿热态还原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5.
以微细粒级钛精矿为实验物料,用测定传热系数的方法,研究了微细粒级钛精矿振动化床的传热特性,分析了影响传热过程的重要因素,揭示了传热过程的规律,得出了微细粒级钛精矿振动流化床干燥器的最佳操作条件,为微细粒级钛精矿的高效节能干燥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Knelson离心机的机械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业生产实践,进行流态化反冲水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探讨,论述了应用流态化反冲水技术已成为细粒离心选矿设备研制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丁丽萍  李成之 《冶金能源》1994,13(5):29-33,55
在循环流化床内物料浓度模型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了循环内煤的燃烧数学模型的研究,并借助模型考察了几个重要因素对循环床燃烧过程的影响。模型对煤在循环床的密相区和稀相区的燃烧过程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氢化脱氢(hydrogenation-dehydrogenation,HDH)工艺制备不规则形状Nb521合金粉末,结合流化技术将氢化脱氢粉末进行改性处理,改善粉末球形度及流动性,所制流化Nb521合金粉末基本满足3D打印的工艺要求.通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某煤矸石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存在的煤耗过高和省煤器磨损问题的分析,探讨燃料的粒径分布、分离器和返料器的设计等因素对锅炉运行工况的影响,并给出改进措施,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与运行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removal of finely-divided prticles in alumina, silica and coal particles of average size of 5 microns in diameter has been investigated utilizing liquid fluidized and packed beds. The bed particles used included 40×100, 100×150 and 150×200 mesh silica and corundum particles. Important variables examined included surface charge, flow rate, pH and amount of bed particles

A mathematical model describing the concentration profile of fine particles in the axial direction in liquid fluidized beds has also been developed. The equation of continuity was solved using a forward finite differentiation technique.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odel to the scale-up investigation was discussed

The recovery of silica and coat fines was possible on corundum bed particles, while alumina fines was possible on silica beds as well as corundum bed particles due to electrostatic and van der Waals attractive forces. Fine particle recovery was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total surface area of bed particles. The possibility of recycling bed particles after desorption of adsorbed fine particles was also stud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