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邵谦  王成国  葛圣松 《化学世界》2007,48(9):566-570
含氟聚合物因其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耐热性、电绝缘性、自润滑性、不粘性、耐大气老化性等功能和特点,使其在工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近五年来含氟聚合物及含氟聚合物乳液的合成及表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氟化物包覆纳米铝粉对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燃料燃烧性能的影响,采用真空浇注法制备了含氟化物包覆纳米铝粉和不含添加物的两种HTPB燃料,并测试了在氧气流中的燃烧性能。利用NASA-CEA程序计算了两种燃料的理论比冲和绝热火焰温度。结果表明,两种燃料的退移速率都随着氧气质量密流的增加而增大,两种燃料的退移速率与氧气的质量密流关系均满足幂函数,幂函数指数分别为0.704±0.003和0.688±0.002;氟化物包覆纳米铝粉对燃料的退移速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不随氧化剂质量密流的变化而变化;在氧化剂质量密流研究范围内,含氟化物包覆纳米铝粉燃料的退移速率比不含添加物的燃料的退移速率高13%左右。氧气与燃料的质量比为2.0时,两种燃料在真空中的理论比冲和绝热火焰温度都达到最大值;氧气与燃料的质量比为0.4~8时,铝粉未能显著提高真空中HTPB燃料的比冲。  相似文献   

3.
协合涂层工艺是一种多工序处理方法,它同时具备金属阳极氧化或电镀与控制渗入摩擦系数低的含氟聚合物和/或干润滑剂的优点。协合涂层不是简单地覆盖表面,而是基体金属整个表层的一部分。用含氟聚合物进行表面处理能获得优良的自润滑性、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通用单体、合成方法及溶剂、乳化剂等在合成聚合物型含氟整理剂时存在的缺陷,介绍了用于克服这些缺陷和满足特殊需要的一些新型含氟单体、改性单体、溶剂和乳化剂,采用多步聚合得到的嵌段、接枝聚合物型含氟整理剂与无规聚合物型含氟整理剂相比有独特的优势,聚合物型含氟整理剂与有机硅整理剂、异氰酸酯等其他助剂复合是提高其性能的另外一种有效方式,指明含氟整理剂的发展沿着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和符合环保要求三个方面前进。  相似文献   

5.
6.
7.
8.
氟碳聚合物(中力)的历史始自SO年代以前。此后研制出一系列的均聚物和共聚物,其中在生产和需求数量上占首要地位的是聚四氯乙烯(LITQ幻——高度结晶的聚合物,它具有突出的化学和热稳定性。但是,由于其熔体的粘度高,不适宜用热塑性塑料所用的方法来加工。氟碳聚合物中约35%的产量和消费量来自由四氟乙烯(T巾9)与乙烯、六氟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等的共聚物;聚偏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三氟氯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聚氟乙烯等聚合物的熔体加工而成的塑料和一些少量生产的氟碳聚合物。80年代末出现了新一代的氟碳聚合物——由各…  相似文献   

9.
《国外塑料》2005,23(9):18-18
今后几年美国含氟聚合物的需求预计每年将增和5.7%。美国市场研究机构Freedonia集团预计含氟聚合物市场到2009年将达到近20亿美元(16亿欧元)。其总产量将达到2.10亿磅(9.5万吨),含氟聚合物对其它塑料和橡胶的性能优势正驱动其增长。含氟聚合物中产量最大的PTFE(聚四氟乙烯)面临着来自其含氟聚合物的竞争,今后几年增长率将为2.5%。  相似文献   

10.
《涂料技术与文摘》2004,25(3):46-46
0403013氟树脂涂料耐腐蚀及耐老化性能〔刊1/潘文艳等//现代涂料与涂装一2004,(3)一42一440403014氟碳涂料的应用研究进展和市场【刊卫徐兆瑜刀现代涂料与涂装一2004,(3)一30~3504030巧氟碳涂料在舰船上的应用前景吁d]/杨光付等刀现代涂料与涂装一2004,(3)一36一38含氟聚合物及其涂料~~  相似文献   

11.
铝粉氧化对端羟基聚丁二烯界面吸附影响的分子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铝粉氧化对丁羟推进剂黏合剂界面吸附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和COMPASS力场,分别对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在Al和Al_2O_3不同晶面吸附进行了模拟计算,求得界面吸附能和静态力学性能(弹性系数、模量和泊松比),结合吸附能和径向分布函数揭示了界面相互作用本质.模拟结果表明,采用HTPB包覆后的Al和Al_2O_3刚度降低,弹性增强;HTPB在Al_2O_3的晶面吸附能远高于在Al晶面,HTPB与Al晶面只存在范德华力作用,而在Al_2O_3的界面吸附主要由静电作用引起.  相似文献   

12.
片状铝粉表面包覆SiO2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片状铝粉表面包覆SiO2薄膜,以改善其耐酸性能。分析了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一缩聚反应在粒子表面包覆SiO2膜的形成机理,并以此制备了SiO2/AI复合粒子。研究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采用并流滴加TEOS、催化剂和蒸馏水的混合液的加料方式,msio2/mAl为20%,水硅比控制在30~50之间。采用IR、SEM、EDS及粒度分析等方法对包覆后的样品进行了分析与表征。  相似文献   

13.
铝粉粒径对改性双基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3~10MPa、10~18MPa压力下,铝粉粒径对改性双基推进剂燃速和压强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铝粉粒度的增加,推进剂的燃速增加压强指数降低,3~10MPa下,压强指数从0.92降至0.51;在10~18MPa下,压强指数从0.74降至0.13。当铝粉粒度为24μm时,在10~18MPa含铝推进剂出现了平台燃烧。  相似文献   

14.
The results of a mesh analysis of aluminum powders are considered. It is shown that the particle mass distributions are nearly normal or lognormal.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ombustion dynamics between powders consisting of polydisperse particles and particles of the same sizes are studied.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se differences are manifested only in the late stage of combustion and are due to the presence of a coarse particle fraction in the powder.__________Translated from Fizika Goreniya i Vzryva, Vol. 41, No. 4, pp. 78–83, July–August, 2005.  相似文献   

15.
为得到具有高活性多孔铝粉和氢化铝共存的混合体系,在常压下采用格氏试剂法对普通铝粉进行活化,通过半固相反应得到高活性微米多孔铝粉,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静态氮吸附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通过氧化还原滴定法测试了微米多孔铝粉的活性。结果表明,制备所得样品的主要成分是铝粉,同时还有部分AlH3;样品具有多孔结构,粒径多数分布在30μm左右,不仅具有孔径在2~10nm之间的中孔,还存在孔径分布在1nm以下的部分微孔结构;总孔体积为普通铝粉的5~7倍,比表面积为普通铝粉的2~3倍,样品平均活性含量达到92.83%。这种含有AlH3的高活性微米多孔铝粉混合体系在含能材料领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DSC研究了10.7μm、2.6μm和40 nm铝粉对RDX热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米铝粉对RDX的热分解基本没有影响;40 nm铝对RDX的一次分解和二次分解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40 nm铝含量的增加,RDX的二次分解峰凸显出来并提前,峰形变得尖锐;当40 nm铝质量分数为30%时,二次分解峰掩盖一次分解峰...  相似文献   

17.
直流电弧热等离子体法制备超细粉体氮化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直流电弧热等离子体法,以微米级铝粉为原料,制备了超细氮化铝粉体。在等离子体功率12kW,运行N2流量2m^3/h,急冷NH3流量0.6m^3/h,送粉N2流量0.8m^3/h时,制备得到的氮化铝粉末纯度可达98%;分散性良好,几乎无团聚现象;平均粒径为100m,粒度分布为40.140m。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产品的纯度,SEM扫描电镜分析了产品的形貌,粒度分析仪分析了产品的粒径。研究发现,采用直流电弧热等离子体法粉末纯度高、粒度较细,连续性好,易于工业化。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户外铝型材用粉末涂料的配方、生产工艺和性能指标,讨论了影响涂膜性能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梁晓风 《广州化工》2011,39(5):86-87,162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模拟了甲烷在不同直径的单壁碳纳米管(SWCNTs)中的扩散。模拟结果发现:当ε=325 K时,甲烷在直径为0.8 nm的SWCNT中的扩散呈现出单队列扩散;当ε从65 K增加为325 K时,甲烷在直径为1 nm和1.25 nm的SWCNTs中的扩散行为从正常扩散变为超扩散;在直径大于1.6 nm的SWCNTs中,ε值的变化并不影响甲烷在SWCNTs中的扩散行为。  相似文献   

20.
The transition between strong and weak interactions of the kinesin head with the microtubule, which is regulated by the change of the nucleotide state of the head, is indispensable for the processive motion of the kinesin molecular motor on the microtubule. Here, using all-atom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kinesin head and tubulin are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the available high-resolution structural data. We found that the strong interaction can induce rapid large conformational changes of the tubulin, whereas the weak interaction cannot. Furthermore, we found that the large conformational changes of the tubulin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interaction of the tubulin with the head in the weak-microtubule-binding ADP state. The calculated binding energy of the ADP-bound head to the tubulin with the large conformational changes is only about half that of the tubulin without the conformational chan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