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在利用δ13C 值判断天然气的成因类型时,必须考虑具体地质情况。华北地区的天然气:若δ13C1值小于-55‰,既可能是生物气,也可能是煤田气;若δ13C1值在-35‰至-45‰之间,则属沙河街组生成的气的可能性较大;若δ13C1值大于-40‰,则有属石炭二叠纪煤系气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湖南印支运动的研究,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印支运动是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它结束了湖南海侵的历史,并奠定了现今湖南构造面貌,使尔后形成的侏罗系或瑞替克-里阿斯统为孤立山间盆地磨拉式堆积。笔者综合分析了已有成果,结合参加湘中石油会战野外观察资料,通过对三叠系重新划分、对比,认为湖南印支期处于由海洋向陆地转变的时期,上三叠-下侏罗统为陆缘海型的淡水一半咸水的碎屑沉积。晚三叠-早侏罗世地壳运动并不十分强烈,除湘东遭受褶皱外,其它地区主要为巨型坳褶,且愈往西愈微弱,湖南现今构造面貌主要为安源前幕所形成。  相似文献   

3.
1983年10月7日至10日,四川省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在成都举办了“印支运动”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北京大学等32个院校、科研和生产单位以及青、滇、黔三省的代表共80余人。会上提交和宣读的29篇学术论文,对“印支运动”构造幕的划分、对比、时代性质及其对油气及其他矿产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探讨。部分论文对二、三迭系的分界和三迭系组、段的划分与对比提出了新看法,内容比较丰富、新的见解较多。  相似文献   

4.
勘探及研究概况回顾 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即已开展龙门山前缘及其邻区上三叠统石油天然气地质条件研究。至1983年已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对上三叠统和印支运动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原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何天华等对上三叠统沉积前,印支运动一幕的论述;罗启后等研究了盆地须一段(马鞍塘组……  相似文献   

5.
韩应钧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2,13(5-6):66-73
通过分析中坝构造须二段气藏成藏主控条件,在系统分析古生物研究、井下测井和沿龙门山前缘层序地层追综资料,和在确认前人提出的印支运动一幕和晚幕观点基础上,探讨了诺尼克晚期发生的印支二幕及该幕运动与龙门山中南段前缘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的关系,对平落坝、邛西、丰谷镇、魏城镇须家河组气藏和周公山二叠系气藏的发现和侏罗系次生气藏成藏模式的建立,在勘探前进行的前期先导性研究中作出了较为符合客观实际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中坝构造须二段气藏成藏主控条件,在系统分析古生物研究、井下测井和沿龙门山前缘层序地层追综资料,和在确认前人提出的印支运动一幕和晚幕观点基础上,探讨了诺尼克晚期发生的印支二幕及该幕运动与龙门山中南段前缘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的关系,对平落坝、邛西、丰谷镇、魏城镇须家河组气藏和周公山二叠系气藏的发现和侏罗系次生气藏成藏模式的建立,在勘探前进行的前期先导性研究中作出了较为符合客观实际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中坝构造须二段气藏成藏主控条件,在系统分析古生物研究,井下测井和沿龙门山前缘层序地层追综资料,和在确认前人提出的印支运动一幕和晚幕观点基础上,探讨了诺尼克晚期发生的印支二2幕及该幕运动与龙门山中南段前缘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的关系,对平落坝、邛西、丰谷镇,魏城镇须家河组气藏和周公山二叠系气藏的发现和侏罗系次生气藏成藏模式的建立,在勘探前进行的前期先导性研究中作出了较为符合客观实际的预测。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中坝构造须二段气藏成藏主控条件,在系统分析古生物研究、井下测井和沿龙门山前缘层序地层追综资料,和在确认前人提出的印支运动一幕和晚幕观点基础上,探讨了诺尼克晚期发生的印支二2幕及该幕运动与龙门山中南段前缘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的关系,对平落坝、邛西、丰谷镇、魏城镇须家河组气藏和周公山二叠系气藏的发现和侏罗系次生气藏成藏模式的建立,在勘探前进行的前期先导性研究中作出了较为符合客观实际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印支-燕山运动对大港探区古潜山形成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三维地震勘探及钻井资料,系统研究了古生界、中生界残留地层分布及基岩断裂体系,重构了晚三叠世-早白垩世期间的古构造格架。根据古构造样式及演化的研究,明确大港探区基底构造经历了印支-早燕山阶段的逆冲褶皱和差异隆升、燕山运动中期拉分断陷两大演化阶段。探区内古潜山圈闭形成与分布受控于上述古构造演化,印支-燕山运动构造变形对古潜山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印支-早燕山期古构造背景控制潜山类型的有序分布,形成古地貌残丘潜山、断块-地貌潜山以及构造变形潜山,并表现出与古近纪盆地结构反转分布的特点;2潜山内幕圈闭样式与裂缝型储层发育则受古构造变形体系控制,古隆起与古斜坡区古逆冲及走滑构造控圈闭特点明显;3印支-燕山构造运动控制古生界差异剥蚀,跷跷板反转的古斜坡区发育内幕隐蔽型潜山圈闭。中生代印支-燕山运动决定和影响了大港探区古潜山的油气类型和分布,综合考虑构造和石油地质因素,大港探区中、低位序古地貌残丘潜山和内幕隐蔽型潜山勘探潜力较大,而远离生烃灶的高位序断块潜山油气保存条件差、潜力最小。  相似文献   

10.
印支运动期古构造对塔里木盆地西南缘西昆仑山前后期的构造变形和侏罗纪—白垩纪的沉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但由于新生代以来的强烈改造,研究区印支运动期构造特征识别较为困难。选择新生代构造活动相对较弱的西昆仑山前中段,野外露头调查、钻井和地震资料等综合研究表明,西昆仑山前发育印支运动期褶皱冲断带,形成一系列逆冲断层和北东翼陡、南西翼缓的背斜,这与晚三叠世塔里木板块与羌塘地体最终完成陆—陆碰撞形成的北—北东向挤压有关。印支运动期发育的古断层在喜马拉雅运动晚期挤压下复活,从而造成两期背斜上下叠置,构造高点重合。因此,印支运动期构造格局极大地限制了喜马拉雅运动晚期的构造变形。印支运动期古构造奠定了中生代的古地形格局,并对侏罗纪—白垩纪沉积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受深部印支运动期逆冲断层控制的北西—南东向斜列式分布的古隆起,是造成该区白垩系分布和储集层物性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焉耆盆地处于塔里木盆地与吐哈盆地之间,其中生代地层归属一直是个有争论的问题,本采用多元地层研究方法,分析了南北疆古生物,沉积旋回,岩石学,构造演化等特征。初步认为焉耆盆地中生代地层属南疆型,兼具南,北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2.
焉耆盆地处于塔里木盆地与吐哈盆地之间 ,其中生代地层归属一直是个有争论的问题。本文采用多元地层研究方法 ,分析了南北疆古生物、沉积旋回、岩石学、构造演化等特征 ,初步认为焉耆盆地中生代地层属南疆型 ,兼具南、北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3.
数据库建设浅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要建立一个实用的应用系统,必须要经过概念结构设计、规格结构设计和程序设计3个主要过程.这3个过程前后呼应、互相制约、互相补充.文内重墨介绍了塔里木盆地钻井地质数据库建库过程中沉积岩石代码标准文件的制备,古生物翻译软件的设计,直视界面的设计,特殊字段的设置和4GL语言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华北地区的石油普查勘探,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早第三纪凹陷内油气分布的规律,已发现有十四种类型的油气田,探明××亿吨石油地质储量。  相似文献   

15.
石化区雨水收集与回用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雨水资源收集的方式和利用的途径。通过全面了解国内外有关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研究及应用的状况,提出了在石化社区进行雨水收集、处理和利用的综合管理模式,并对雨水用作工业用水、绿化与生活杂用水等途径进行深入分析,为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提供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火成岩油气藏分类初探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对渤海湾盆地新生代火成岩分布、已发现火成岩油气藏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构造演化、火成岩分布、岩浆活动的特点,将盆地新生代岩浆活动史划分为两大旋回,并将火成岩油气藏分为抬升淋滤型、埋藏溶蚀型、构造裂缝型、火山碎屑岩型、火成岩体侧向遮挡型、接触变质型和超覆披覆型等7类。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详细探讨了各类油气藏在地层剖面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其岩性特点、储层物性特征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渤海湾盆地新生代火成岩分布、已发现火成岩油气藏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构造演化、火成岩分布、岩浆活动的特点,将盆地新生代岩浆活动史划分为两大旋回,并将火成岩油气藏分为抬升淋滤型、埋藏溶蚀型、构造裂缝型、火山碎屑岩型、火成岩体侧向遮挡型、接触变质型和超覆披覆型等7类。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详细探讨了各类油气藏在地层剖面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其岩性特点、储层物性特征等。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南北板块在北淮阳地区界线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在北淮阳地区杨山组底部砾岩中的碳酸盐岩砾石里首次发现的多种早古生代化石和于该区中石炭统胡油坊组中采获了华北型石炭纪叶肢介,以及对信阳-舒城断裂的性质有了新的认识,认为信阳-舒城断裂就是中国南北板块之间在北淮阳段的地缝合线。该断裂带以北都可列入油气普查区。  相似文献   

19.
应用地球物理信息并结合地质资料进行盆地实体的构造发育史、沉降堆积史及其所受的各种动力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是盆地地球物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该项工作是以勘探地球物理为主要手段获得的岩石圈内部地球物理数据,通过人-机交互联合解释(数学正反演计算),探讨岩石圈深部的构造物理特征、热状态分布状况、动力学条件等深部地质因素与盆地的形成、发展、消亡(或被改造)之间的关系。提出盆地成因的构造地球物理模型,为进行盆地的各种地质模型定量动态模拟,求得油气远景评价提供地球物理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