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居住区架空层已成为南方居住区的重要部分,对其合理设计将有助于提高居住环境、促进邻里关系良性发展.在分析居住区架空层特点、功能的基础上,从设计原则和植物配置方面对居住区架空层绿化进行探讨,并针对目前居住区架空层绿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孔维寅 《中华民居》2012,(12):13-14
在钢筋水泥的建筑日益占据城市主流的今天,架空层为公共空间和居住空间提供了一个过渡,为人们架起邻里沟通的温馨桥梁。在分析架空层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住宅架空层空间的利用方式和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3.
架空层建筑结构形式在住宅建筑中应用比较广泛,其应用起到隔潮、安全和通风作用,利用形式呈现多元化,其设计成为建筑品位提升、增加利润和吸引投资的渠道之一。基于此,通过以高层住宅建筑架空层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首先简要介绍了架空层概念及其景观设计功能,其次围绕具体工程深入分析了建筑架空层景观设计具体情况,以期可以提高城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进而实现空间的最大化利用。  相似文献   

4.
架空层改造存在一定的消防安全隐患,改造时应该重新评估其消防安全设计,若无法满足要求,则应进一步优化其设计。论文以武昌火车站架空层改造项目为例,证明了强化防火分隔,加强排烟设施,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策略可有效地保证人员疏散安全,可为架空层改造工程中的消防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架空层作为建筑与户外之间的过渡空间,在住宅区的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空间的连接媒介,不仅能使住宅区内部的交通流线畅通,还为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生活场所。该文重点探讨了居住区架空层的特征,包括全龄化、多元化、场景化和模块化等,以及其所提供的社交、运动娱乐、文化活动和交通流线等功能。通过分析空间主题化、IP化设计,融合式、渗透式设计,人性化、精细化设计,沉浸式、体验式设计等设计手法,提炼出了营造全龄化多功能、景观渗透式室内外一体化、多维复合的共享空间。通过该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居住区架空层的空间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促进居住区架空层空间设计的发展,并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6.
针对常规设计的冷库冷间在底层及顶层设计架空层而造成的冷库内部空间浪费,提出了采用隔热保温吊顶一体化施工技术,不仅可以取消顶部架空层,提升了冷库的冷藏容积,而且降低了顶部保温系统造价,解决了冷库传统设计顶部保温及空间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7.
盛志新 《山西建筑》2004,30(12):44-45
结合工程实例 ,从设计方案选择、设计方法、应用效果等方面 ,介绍了利用深基础做地下架空层的应用 ,指出利用深基础做地下架空层可以合理利用土地 ,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带填充墙框架结构架空层的抗倒塌评估与加固设计的有效方法.首先研究了把首层架空的带填充墙框架结构模型简化为单质点模型的等效条件,指出当房屋结构的高宽比较小时,可简化成一个单层框架模型进行抗倒塌验算,并推导出该模型的层间需求曲线V~u,作为架空层抗倒塌评估与加固设计的依据.最后用本方法对一实际工程的架空层进行了抗倒塌...  相似文献   

9.
在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的今天,居住区住宅建筑底部的架空层以其特有的空间结构和属性,模糊了室内与室外的界线,为当下处在快节奏城市生活中的人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缓冲空间。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架空层的设计更多考虑的是对于老人和小孩活动空间的营造,数量最多的青年人群活动空间在设计时却往往被忽略,这种设计的失衡会造成居民归属感的缺失,影响居住区生活氛围的营造。因此,文章以青年空间营造展开探讨,希望对日后的架空层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架空双层叠合水池是工程中一种较少见的池型,其结构受力明显有别于普通水池。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一采用框剪结构架空的双层水池的设计及有限元计算过程的介绍,分析了架空水池受力和变形发展的特点,探讨了架空层的布置及设计方法,揭示了温度作用对架空水池的侧向位移、架空层墙柱内应力及柱底内力的巨大作用。根据实例计算结果,对架空水池在架空层布局设计、伸缩缝设置及风荷载的参与度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冼家林  袁晓梅 《建筑科学》2012,28(6):96-101
本研究以广州东方新世界小区为例,就底层架空式临街住区园林交通噪声改善的几种物理降噪措施进行了仿真研究,包括架空层吸声设计、实体围墙的高度选择、消防车道出入口改善设计3个层面。结果表明:1)架空层天花与墙面同时采用吸声设计约降噪2.2 dBA;2)2 m高实体围墙约降噪1.8 dBA,结合架空层天花与墙面同时吸声,整体降噪约4.4 dBA;3)针对住区消防车道出入口的物理降噪措施非常有限,且效果不明显,绝大部分受声点显示降噪效果不超过0.7 dBA。  相似文献   

12.
Within a fast evolving built environment, understanding fire behaviour and the thermal exposure upon structural elements and systems is key for the continued provision of fire safe designs and solutions. Concepts of fire behaviour derived from research in enclosure fires has traditionally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in general building design. At present, open floor plan enclosures are increasingly common – building design has drastically drifted away from traditional compartmentalisation. Nevertheless, the understanding of fire behaviour in open floor plan enclosures has not developed concurrently. The compartment fire framework, first conceived for under-ventilated fires in cubic compartments, has remained as standard practice. Although energy conservation within the enclosure was the basis for the current compartment fire framework that defines under-ventilated enclosure fires, little effort has been carried towards understand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in design frameworks conceived for open floor plan enclosure fires. The work presented herein describes an analysis of the energy distribution established within an experimental full-scale open floor plan enclosure subjected to different fire modes and ventilation conditions. The results aim to enable the designer to estimate the fraction of the total energy released during a fire noteworthy to structural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3.
何欧 《工程质量》2011,(8):33-36
对于要求空旷空间且该空间包括不同层交错的体育馆建筑,在方案设计时应与建筑专业密切配合,使结构选型更合理且能充分体现建筑及使用者的要求.本文介绍了体育馆的ETABS计算结果和设计要点以及楼梯抗震分析要点.  相似文献   

14.
An experimental study was conducted on a steel open-web floor system, in which the top and bottom chords are connected by a steel square tube to form a vertical web member. A full-scale flexural test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flexural performance and failure mechanisms of the floor system. The steel open-web floor structure demonstrated a satisfactory composite behavior, and the loading capacity increased to 2.6 times the working load. A parametric study was perform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three geometric properties. Increasing the size of the cross sections exerte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tiffness, and the load capacity of the open web floor system was enhanced significantly.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 method and philosophy of the open-web floor structure are in accordance with Eurocode 4 and the Chinese Code for the Design of Steel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5.
建筑底层架空式开放空间设计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伟华  王扬 《新建筑》2001,(6):55-58
分析了建筑底层架空式开放空间的发展历史,空间特点及应用,认为其具有灰空间,开放性、地域性等特点,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我们应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提倡建筑底层架空设计,改善当前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匮乏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曾旭东  金昊 《室内设计》2013,28(5):39-43
重庆传统坡地建筑接地布局方式是对当地特有的地形气候需求及材料构造因素的回应。然而伴随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现阶段建筑底层架空设计暴露出诸多问题。需着眼于更为宏观的生态建筑学理论,视坡地建筑及其环境为人工生态系统,以维持坡地生态系统动态平衡态为目标。再进一步把建筑与环境、能量与物质循环两方面作为切入点,从建筑使用者为主体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营造开放底层空间、调节架空区域微气候的新型生态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7.
某综合楼层间隔震设计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应雄  祁皑  黄英 《工业建筑》2012,42(3):43-48
为探讨首层柱顶隔震体系的工程应用,以某首层架空的5层综合楼为背景,进行隔震设计和分析,同时讨论相关的结构、构造设计及工程经济性。时程分析表明:在7度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有显著的减震效果;下部结构(首层独立柱)有增大的结构动力反应。首层独立柱按7度罕遇地震内力进行强度设计,保证了其在罕遇地震下不屈服并具有安全储备。着重讨论了独立柱的设计,表明了独立柱既满足结构安全又不影响架空层的利用。验证了首层为薄弱层的该框架结构应用首层柱顶隔震在技术上可靠,工程经济性上可行。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把首层架空框架结构简化为单质点模型的条件,对工程中常见的首层架空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简化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当结构高宽比较小时,可简化成一个单层框架模型。根据单层框架模型,利用结构延性需求、等效阻尼比、地震加速度反应谱得到架空层的层间需求曲线(V-u曲线),作为架空层抗地震倒塌设计的依据。通过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倒塌率计算,验证了文中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张莉 《山西建筑》2008,34(7):78-80
结合住宅底层设计的现状,通过分析住宅建筑底层空间设计的各种影响因素,并结合目前常用的几种底层处理手法,提出在住宅底层设计时应该遵守的原则,为住宅底层的设计提出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