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今,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背景下,企业海量的数据通过网络被放置在云存储系统中,云存储平台服务主要通过网络环境来实现,数据的安全性是用户非常关注的问题。在探讨云存储系统基本概念和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存储面临的安全隐患,并研究了云存储系统下数据的安全防范措施,以求进一步保证云存储数据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借助文献计量学和内容分析方法,使用Citespace V对375篇期刊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依照所得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近几来我国云存储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前沿,并据此推测云存储未来研究趋势。结果显示,国内云存储研究起步于2010年,此后云存储研究发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我国云存储的研究主要涉及数据存储、云存储服务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以及私有云等研究领域。最后,提出未来云存储研究建议:加大对云存储的推广,推进云存储用户信息行为和安全风险研究;加强参与云存储研究机构和学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大数字图书馆、云存储系统和私有云存储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传统移动端云存储系统的存储效率,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马尔科夫链的安全云存储优化算法,将云系统中任意两节点的存储过程近似为马尔科夫过程,通过分阶段采用稳态马尔科夫策略对云系统中数据的安全存储进行预测,在计算各节点的存储代价的基础上采用再加密技术及优化技术,构建移动端云存储系统的安全优化模型,实现云存储的安全优化,保证移动端云存储访问。在存储过程将高级加密标准(AES)和公钥加密(RSA)加密算法结合并再次加密用于云存储的安全设计,以实现移动端云存储策略的安全性。仿真实验表明:存储优化算法能根据数据大小不同选择存储代价最小的节点,保证云系统数据的安全存储,提高了移动端云系统的存储效率,验证了基于马尔科夫链的云存储优化算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面向分布式存储的安全云存储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环境下的分布式存储主要研究数据在数据中心上的组织和管理,数据中心通常由百万级以上节点组成,云存储系统所存储的数据规模往往达到PB级甚至EB级,一些数据安全的隐患也由此产生。本文首先介绍了云存储系统的安全需求;然后阐述了安全云存储系统的研究现状;并采用一些关键技术设计了一种安全云存储系统。其中包括密钥分发与管理、用户与存储节点身份认证机制、安全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基本操作等。最后指出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环境感知应用系统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等领域.本文主要研究环境感知应用系统中的数据收集、安全传输和安全管理等技术,提出了环境感知应用系统架构图,包括环境数据采集单元、数据传输网络及云数据中心,从数据的收集、传输、存储、应用、管理等多个方面保护环境数据的安全性.首先,本文阐述了数据在环境感知应用系统中的收集和传输流程,然后,分析数据从环境数据源传输到现场控制单元,再接入互联网传输到云数据中心采用的安全传输方式.最后,研究了可应用于云数据中心的多种安全防护方法以保护数据安全,包括敏感数据加密、数据隔离、访问控制、权限管理、审计日志、备份恢复等.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云存储加密数据快速检索及确保数据存储和传送的安全,提出了一种云计算环境下基于信任实体与ABE密钥体制相结合的云存储加密模型.在分析现有云存储加密技术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将ABE密钥体制中非对称公私密钥对模型,结合介于数据提供者、云服务器和云用户三者都信任的第三方机构来实现云存储加密设计,给出了云中数据在存储和传送中的访问控制流程.该模型对云存储密钥由谁控制、在哪儿管理进行了重新界定,保证了云存储环境下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具有较好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基于ASP.Net平台B/S架构的应用系统网络安全的设计,分析了B/S三层网络架构的安全机制,给出了通过身份验证、权限控制、数据加密、存储过程访问数据库等手段实现系统的安全性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云存储是基于云计算的在线网络存储模式,为用户提供了直接访问大范围资源和应用程序的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对信息传播算法IDAs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IDAs的云存储系统结构,并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核心部件和写文件的过程.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提高云存储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9.
在云存储应用中,用户数据的完整性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用户提交到云存储服务提供商处进行在线存储的文件面临着丢失以及被篡改的风险,因此用户需要通过使用某种技术手段对从云端取回的数据进行完整性的验证,以确定正在访问的数据是完整和正确的。考虑到在云存储系统的应用环境中用户计算资源受限的特点和云存储的安全需求,基于改进的跳表和短签名技术,该文提出一种能够对云端数据的动态操作提供良好支持的完整性验证协议。在跳表中引入可达范围计数以便高效地支持数据块在任意位置的插入或者删除操作,有效减少了执行动态操作时产生的计算开销。通过性能分析与实验比较,证明该协议是高效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OpenStack Swift云存储系统直接且完整地存储用户文件带来的安全风险,为防止攻击者从Swift系统窃取完整的用户文件,本文采用数据分割技术将用户文件分割成若干块,分散存储至不同节点;为防止攻击者利用文件块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恢复完整的用户文件,本文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将分割后的文件以密文形式存储;为防止攻击者窃取密钥恢复用户文件,本文采用用户口令与秘密共享相结合的方式,以用户口令为基础分层级加密存储密钥.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加大了攻击者获取用户文件的难度,提高了OpenStack Swift云存储系统的安全性,性能开销属于可接受范围.  相似文献   

11.
访问控制是保证信息机密性和完整性的关键。针对微软的云平台——windowsAzure平台,着重研究其具有存储功能服务的访问控制技术,其中具有存储功能的服务包括Windows Azure的Storage Service和数据库SQLDatabase,从用户验证和授权两个过程对这两种存储服务的访问控制技术进行分析探讨。最后根据这两种服务的存储特点,以基于Windows Azure的门禁管理系统为例,给出系统在Windows Azure平台的安全存储的部署方案,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体系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安全结构以及其中定义的安全特征,讨论了其安全接入机制,包括用户标识鉴别、认证与密钥协商以及通信过程中数据完整性保护和数据加密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分析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地从技术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包括身份认证、控制访问、数据保密、数据完整性、加密机制、入侵检测技术、备份系统、防范ARP欺骗等。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云存储数据共享特性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第三方密文策略属性加密技术的云存储共享方案.利用可信第三方有效地解决了用户端负载量过大、密钥分发与管理负担等问题.采用密文控制访问技术,保证了数据在不完全可信云环境下的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能保证数据安全性,而且有效地减少了用户端的工作量,符合云存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一次性口令认证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Internet和无线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信息安全越来越突现出其重要性。在保护数据的安全访问和传输过程中身份认证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口令认证机制中,用户的口令多数以明文形式在网上传输并且固定不变。即使经过加密后以密文形式传输,所用的加密密钥也是不变的。这使得攻击者可以通过窃听得到这些可重用的口令达到入侵系统的目的。一次性口令系统允许用户每次登录时使用不同的口令,很好地防止了口令重用攻击,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在介绍S/key一次性口令认证系统的基础上,指出S/key系统的两个安全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的一次性口令认证系统增强型S/key系统,并分析了新认证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数据的不断增长推动了云计算、云存储的发展,大量数据被存储到云端,数据的不断积累占据了太多存储空间.为了节省空间,重复数据删除技术被提出并广泛使用.在原始信息锁加密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引入布隆过滤器来实现重复检测,继而完成安全存储.对方案性能进行分析后发现,可以实现基本的安全机密性,并降低了计算开销.  相似文献   

17.
Open Stack是一个开源的云平台管理项目,旨在提供可靠的云部署方案和良好的可扩展性,但在重复失败登录、密码强度、密钥和数字证书管理等方面存在安全性问题。本文采用USB Key存储用户的密钥及数字证书,保证了双因子认证。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进行业务鉴权,同时设置反向认证令牌,实现用户和业务系统间的双向认证。利用PKI在Keystone进行密钥和数字证书颁发以及对数字证书的验证,增强认证的安全性。实现了Open Stack身份认证安全性的改进。方案已在校园网云存储平台上应用,为Open Stack安全性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敏感机密信息的电子文档在管理控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设计开发了一款基于US-BKEY的认证技术、公开密钥加/解密技术和虚拟磁盘技术的电子文档安全防护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对用户身份进行高强度认证,能够切实提高敏感信息在计算机设备中的安全存储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