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莫代尔纤维光泽度好、柔软滑爽、吸湿性能优良,但在湿处理时纤维端易从纱线中游离,产生毛羽,因而要求加工时尽量保持低张力和低速度.采用短流程前处理工艺及合理的后处理工艺,可缩短加工时间,并可减少毛羽的产生.文中介绍了莫代尔/棉筒子纱的络筒与压纱、前处理、染色及后处理,经该工艺加工的成品纱各项物理指标及色牢度均较好.  相似文献   

2.
窦海萍 《印染》2011,37(10)
针对棉和铜氨纤维染色性能的差异,优化前处理和染色工艺.试验表明,棉/铜氨纤维二浴前处理工艺较常规的漂白一浴工艺,强力提高8%,白度提高2个白度值,且毛羽少、手感好.优化的棉/铜氨纤维混纺筒纱染色工艺为:染液pH值11.0,染色保温时间40 min,始染温度30℃升至60℃染色,升温速率1℃/min,新型阻染剂LT-R 3%.用该工艺染色的棉/铜氨纤维混纺筒纱同色性好,色牢度优良.  相似文献   

3.
谢亮 《印染助剂》1992,9(4):36-40
研究了松式和紧式丝光苎麻纱的染色性状,上染、得色率和染色率.用不同分子量直接染料染色对不处理与经丝光处理的苎麻纱和相当条件处理亚麻纱与棉纱之间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经丝光后的三种纤维的染料吸尽率、吸尽量和色泽深度均得到提高。在各种情况下,松式丝光比紧式丝光有较高的染料吸收和较高的得色率。一般,不处理和经丝光处理的两种苎麻比相当条件的亚麻或棉显示较低的染浴吸尽;然而,即使在苎麻纤维上实际染料较少,而其所获得的色泽深度比亚麻或棉深些。  相似文献   

4.
在涤/棉混纺生产中,由于涤纶与棉两种纤维性能不同,在清棉机和梳棉机上对两种纤维都不应同机处理.同时两种纤维对染料的选择差异很大,为达到较好的染色效果,要求两种纤维在纱中混合均匀,比例准确而稳定,目前涤/棉混合的方法一般采用条子混合.因而在生产涤/棉混纺纱时,并条工序就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并条工程既要降低涤/棉混条的支数不匀率,提高纤维的平行伸直度,还要使两种纤维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相似文献   

5.
棉麻混纺细号竹节纱的试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棉麻细号竹节纱的生产工艺与质量.选择了苎麻和亚麻两种原料分别进行棉麻9.7tex混纺竹节纱的试纺.分析比较了棉亚麻和棉苎麻混纺细号竹节纱各个生产工序的工艺配置和质量情况.结果表明:在前纺工序,两者的质量差异不大,棉苎麻混纺制成率好于棉亚麻混纺.细纱工序棉苎麻混纺竹节纱断头较少、成纱条干较好,但生产中易产生长粗节问题,应对细纱竹节参数及络筒清纱参数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苎麻,棉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和染色性能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苎麻/棉混色纱的生产工艺,并就如何提高染色纤维的可纺性能和减少成纱的色差,外观疵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探讨纺纱方法对棉海藻纤维氨纶包芯纱性能的影响.采用赛络纺和传统环锭纺两种纺纱方法、5种外包纤维混纺比纺制棉海藻纤维氨纶包芯纱,并进行了性能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纺纱方法对棉海藻纤维氨纶包芯纱质量有较大影响,采用赛络纺可明显地提高成纱强伸性能、改善条干、减少有害毛羽.外包纤维中,棉与海藻纤维混纺比以65/35时,所获得的纺纱改善效果较好.认为采用赛络包芯纺工艺以及适宜的外包纤维混纺比,可改进在棉海藻纤维氨纶包芯纱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8.
苎麻纤维质地轻、强力大、吸收和扩散水分快、耐热、染色鲜艳、抗霉性强.Coolmax纤维具有独特的四沟槽结构,可将人体活动时所产生的汗水迅速排至面料的表面,同时快速蒸发,保持肌肤清爽.文中介绍了采用27.7 tex苎麻纱和18 tex Coolmax纱在双面圆机上编织麻盖Coolmax面料的具体上机工艺.  相似文献   

9.
从CoolmaxR新型涤纶纤维及苎麻纤维的基本性能、物理测试指标入手,设计两款线密度均为19.7 tex的苎麻、CoolmaxR混纺纱,以及麻、棉、CoolmaxR混纺纱,并对混纺针织纱的纱线规格、染色技术特点、针织工艺等进行讨论。采用苎麻与CoolmaxR混纺纱及纯苎麻纱,以及苎麻与棉混纺纱,在单面圆纬机上编织纬平针针织面料,重点分析4种面料的含水率、吸湿、散湿性能。结果表明:含有CoolmaxR涤纶纤维的麻类针织物吸、散湿速度与含CoolmaxR涤纶纤维及麻纤维的总量有关,含量越高,吸、散湿速度越快,并且该类针织物的吸、散湿速度快于纯麻或麻棉类针织物,更优于纯棉类针织物,该研究为丰富苎麻针织产品类别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章友鹤 《纺织导报》2012,(2):52+54-56,58,59
(接上期)3混纺纱线标准混纺纱线生产品种较多,目前已制订行业标准的除涤/棉混纺纱线外,尚有涤/粘混纺本色纱线、棉腈混纺本色纱线、棉维混纺本色纱线、苎麻棉混纺本色纱线、亚麻粘胶混纺本色纱等,现分别介绍如下。3.1涤粘混纺本色纱线涤粘混纺本色纱线是用涤纶与粘胶两种纤维混纺的纱线。由于将涤纶与粘胶两种纤维优良性能互补,涤粘混纺纱线具有较好抗皱性、尺寸稳定性及吸湿染色等性能,是目  相似文献   

11.
苎麻及麻棉混纺织物染整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国荣 《印染》1996,22(5):15-17
本文对苎麻及麻棉混纺织物在染整加工中所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介绍了苎麻纤维的特性以及与棉纤维的差异和在前处理、染色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多次生产试验,调整工艺流程和条件,取得了较好的质量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用直接染料和阳离子染料分别对棉和苎麻织物进行染色,测定了染色织物的L*a*b*值,并计算了同一染料在相同条件下对两种织物的彩度差值、色差值和K/S差值。结果表明,几种染料对棉和苎麻的染色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用直接染料和阳离子染料染色的棉织物的K/S值和彩度值明显高于苎麻织物;使用直接耐酸大红4BS、直接枣红GB、直接冻黄G、直接黄棕D3G、阳离子嫩黄O、阳离子艳蓝RL对棉和苎麻的织物进行染色时,棉和苎麻织物之间的色差值均大于5。  相似文献   

13.
介绍在长麻纺设备上纺制53texR/C58/42苎麻棉粗纱并合复合纱的方法,并就其性能与同细度的麻棉混纺纱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4.
苎麻棉混纺织物染整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勇  文峰  李锡军  罗维新  晁金光 《印染》2002,28(1):28-30
针对苎麻纤维的特点,制订了适合麻棉混纺织物的染整工艺,即采用酶退浆、轻漂、低碱丝光等前处理工艺;染色采用活性染料轧染焙烘工艺。  相似文献   

15.
涤麻、涤麻棉复合长丝织物的染整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天义 《印染》2000,26(12):15-16
简要阐述了涤麻、涤麻棉复合长丝织物的染整工艺,对前处理染色的各工序要点进行探讨,并制订了相应的生产工艺,克服了涤麻复合长丝织物在染色中极易出现的麻露白现象,改善了布面风格。  相似文献   

16.
周希人 《印染助剂》2000,17(4):14-18
综述了宽幅麻棉交织平幅染整的特点和染色及整理的使用工艺。前处理需采用两次较温和的漂白来触决红根斑皮的问题,采用160-180g/L烧碱丝光可达到织物宽尺寸稳定性,染色及印花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苎麻染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瑾瑾 《染整技术》1998,20(2):7-12
介绍了苎麻纤维与绵纤维的共性民不同点,通过应用直接染料,活性染料两两种的平纹织物的染色实验。以现代化的如电子显微镜等仪器的检测,测定了纤维有关的了以向度,密度,结晶度以及染料上染率,色强度K/S值,彩度值。经过对比分析,揭示了苎麻染色的特性及其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增深剂DW—301在纤维素纤维用活性染料染色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和介绍了棉、亚麻、苎麻、粘胶四种纤维素纤维经增涤剂DW-301改性处理后用活性染料染色的工艺配方。其结果:变性后的染物增加了颜色深度;提高了色牢度;节约了染料用量;克服了棉、麻、粘胶混纺或交织物在染色上的相异性,达到了同色效应;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已于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采用13.9 tex的苎麻棉(50/50)混纺纱和8.33 tex/72 f吸湿排汗涤纶长丝,在多功能双面大圆机上开发苎麻棉运动休闲针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对织物结构设计、原料选择及主要编织和染整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针对生产中的质量问题和技术难点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茜草在天然纤维染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杨东洁  郑光洪 《丝绸》2000,(12):19-21
在分析茜草结构及性能的基础上,用茜草染色真丝、苎麻和纯棉织物,并测定出染色过程中的相关参数,从中选择出最佳染色条件(浓度、温度、pH值),同时对稀土与染料在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影响稀土染色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