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微观可视模型技术研究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微观驱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水驱残余油主要分布在孔隙间的交汇处、较大的孔道以及狭小的喉道和盲端内,以簇状、盲端、岛状等形式存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驱替水驱残余油机理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在聚合物的弹性作用下,盲端残余油被拉、拽出来;另一方面表面活性剂与原油接触后油水界面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差异使得油水界面产生形变,残余油产生自发乳化随着二元体系携带出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在不同井区、不同井段的条件下,总结油水运动的方式、油水运动的通道以及非均质性对渗透率和驱油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对研究区的水驱油机理及影响水驱油效率的因素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逼真、直观地模拟了水驱油过程中流体的渗流特征及残余油分布规律。结果:注入水在一定的注入压力下首先进入连通较好的大孔隙并逐步形成渗流通道,随着注入压力的不断升高,注入水由大孔隙逐渐进入连通较好的大孔隙周围的小孔隙。结论:白豹油田储集层属低渗透储集层,驱替效率主要受到储层的非均质性.物性、裂缝、躯体压力和注入水的倍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分子膜驱油剂是一种新型驱油剂,它主要是使岩石表面亲油性转为中性,从而剥离油膜,通过自发吸附作用驱替出孔隙内的残余油。分子膜剂的优点有驱油效率好、不污染储层、价格低、投资少。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分子膜驱能够在水驱不出油的情况下继续驱替出原油。本次实验使用了1%、0.5%、0.25%三种浓度的分子膜剂。实验表明分子膜浓度0.5%提高采收率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在碱、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下,三元复合驱驱替效果显著提升,对各类剩余油的动用效果也明显增强。通过室内微观驱替实验,使用一种弱碱三元复合驱体系对水驱后形成的簇状、柱状、盲端状、油滴状和膜状5类剩余油类型进行驱替机理分析。研究表明:在三元复合驱体系内,碱有利于生成具有表面活性剂性质的物质、溶解界面膜、改变岩石润湿性、充当“牺牲剂”;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变油水界面张力、改变岩石浸润性;聚合物起到降低驱替剂与原油的流度比、增大驱替剂黏度、增大驱替压力的作用。在该体系的作用下,水驱后难以被动用的剩余油驱替效果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5.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高界面活性化学剂,具有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特性。应用表面活性剂驱油能够有效地提高洗油效率,实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但据现场试验表明,表面活性剂在地下储层驱替过程中,常会出现见水快、稳油效果差等现象。在驱替过程中,表面活性剂驱油效果受到温度、矿化度、浓度、药剂类型等因素影响,且由于岩石吸附作用会造成大量表面活性剂的损失。因此,基于表面活性剂驱在油田开发上的实际效果,归纳了表面活性剂对储层物性的改善方式,分析了表面活性剂驱油及吸附的机理,针对表面活性剂驱油现状,为油田实际生产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应用与盘2-20单元孔隙结构相似的微观仿真模型进行驱油实验,通过微观驱油动态量化处理系统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计算,研究了水驱、表面活性剂和铺展剂驱、气液混注驱油特征,定量计算了三种表面活性剂/铺展剂混合驱驱油体系可提高采收率5.5~10%。  相似文献   

7.
针对外围油田部分注水井注入压力高,注水驱替效率低及套损井不断增加等情况,开展了表面活性剂降低注水井注入压力室内实验研究。室内实验表明,55℃表面活性剂体系油水界面张力达到10^-2mN/m数量级,且具有较好的界面张力稳定性。岩心驱油降压模拟实验表明,表面活性剂体系驱替0.5倍孔隙体积(PV),后续水驱替压力下降48%左右。注入表面活性剂体系后,油水界面张力降低,残余油民度下降,水相相对渗透率上升,注主压力下降。  相似文献   

8.
针对青海尕斯E31油藏高温和高矿化度的特点,研制出高效、低成本耐温抗盐驱油表面活性剂RTS.通过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静态吸附性能以及对采出液破乳脱水影响的研究表明,RTS耐温抗盐表面活性剂能够较好地满足尕斯E31油藏驱油的要求.室内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当RTS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为0.3%,RTS表面活性剂驱比水驱...  相似文献   

9.
《云南化工》2017,(7):25-27
为研究毛管数对甜菜碱表面活性剂驱油效率的影响,通过驱替实验研究了毛管数和驱油效率以及残余油饱和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单一体系,无论是水、聚合物还是表面活性剂,其驱油效率均随着毛管数的增加而增加,残余油饱和度均随着毛管数的增加而降低。由于界面张力处于毛管力物理定义中的分母的位置,对毛管数的影响较大。界面张力越低,驱油效率越高,残余油饱和度越低,毛管数值越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二元复合驱的驱油效率,采用了一种新型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复合驱油剂,对其进行了化学分析及其对现场稠油的驱替效果评价。通过界面张力测量及动态界面张力分析,优选了表面活性剂PS-2作为最优选择,并确立其最优质量分数范围为0.2%~0.4%。通过黏浓特性和黏温特性实验,优选出聚合物KYPAM,并确定其最佳质量浓度为1 000 mg·L-1。随后通过研究聚表二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和流变性,发现该体系能够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并具有良好的流变性。采用单岩心驱替实验方法,对比分析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单一聚合物驱替及单一表面活性剂驱替对于现场高黏度原油提高采收率的效能。结果表明,聚表二元复合驱的采收率最高,达到32.1%,比水驱提高了16.2%。  相似文献   

11.
目前,油田已进入高含水阶段,继续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潜力不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用弱凝胶调驱体系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实验用均质光刻玻璃模型和非均质光刻玻璃模型模拟天然岩心,通过弱凝胶调驱体系驱油实验,将光学显微镜与微观驱油成相软件相结合,观察光刻玻璃模型的驱油过程及如何提高采收率,并对驱替后剩余油分布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剩余油主要以膜状、盲端、柱状、油滴剩余油为主。其中,均质模型的采收率提高了14.36%,非均质模型的采收率提高了8.06%。研究证明了弱凝胶调驱体系驱油的可行性,这也有助于推广弱凝胶调驱体系的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试验,对鄂尔多斯盆地薛岔地区长6储层水驱油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具较强的非均质性,较差的物性,实验模型有均匀、指状、网状三种主要驱替类型。储层水驱动用程度差,通过油膜、卡断和绕流形成残余油。良好的孔喉分选性,形成了发育较好的孔隙,减少了残余油的形成机会。驱油机理和剩余油分布特征因为岩石颗粒表面润湿性的不同而有差别。  相似文献   

13.
分子膜驱油剂是一种新型驱油剂,它主要是使岩石表面亲油性转为中性,从而剥离油膜,通过自发吸附作用驱替出孔隙内的残余油。分子膜剂的优点有驱油效率好、不污染储层、价格低、投资少。结合双河油田中低渗储油层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分子膜剂性能的评价,筛选出了适合河南油田中低渗储层的分子膜剂类型和浓度;室内实验结果显示,分子膜驱油在原来水驱基础上可以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剩余油分布主要受微观孔隙结构、润湿性、黏土矿物、沉积微相、驱替压力和注入倍数的共同影响。亲水和亲油模型的水驱油机理不同进而造成水驱油效果的差异,同时粘土矿物含量及其存在形式也会对水驱油效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石油经过一次、二次开采后,仍有超过65%的原油未被开采出来。随着世界能源需求量的急剧增加,三次采油(EOR)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表面活性剂驱是EOR技术之一,其原理是通过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来提高原油采收率。本文从桑树叶中提取出一种天然表面活性剂用于EOR研究。实验结果显示,质量分数为1%的桑叶微颗粒流体(微米数量级)可将蒸馏水和煤油间的界面张力降低60%。利用岩心驱替装置研究了桑叶提取的表面活性剂驱油率,驱油率可以从水驱的49%增加至表面活性剂驱的68.6%。本研究第一次将桑叶应用于石油开采中,有助于推动天然表面活性剂在EOR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文柯 《广东化工》2013,40(4):164-166,169
文章在综述表面活性剂驱油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要求,并针对当前常用驱油活性剂种类进行了详细介绍,阐述了通过表面活性剂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机理。最后,作者认为表面活性剂驱的发展趋势包括:(1)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性能。(2)开发在高温、高盐、低渗透等苛刻条件下的新型表面活性剂。(3)研制出经济实惠的表面活性剂和驱油体系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化学驱是一种重要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在国内外均有广泛应用。介绍了国内外化学驱油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根据使用化学驱替剂的不同,将化学驱油剂分为聚合物驱替剂、表面活性剂驱替剂、碱驱替剂以及复合驱替剂等。综述了各种方法驱替剂的特点,使用情况,以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表面活性剂高效的驱油性质现如今在矿场上被大量应用,表面活性剂能够大幅度降低地层中油水两相的界面张力,提高驱替过程中的波及效率和洗油效率。在实际的矿场开发中,表面活性剂也常被用作为二元复合驱(SP)和三元复合驱(ASP)重要组分。所以研究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对驱替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本文通过结合表面活性剂在矿场上的实际应用效果,从微观的角度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分析了表面活性剂提高采收率机理,归纳总结了表面活性剂现阶段在开发上的不足与弊端,为将来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和原油增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三元复合驱与聚合物驱的驱油机理的差异,重点研究了三元复合驱的驱油特点,并对其独特的驱油机理进行了数学描述,主要描述了界面张力、残余油饱和度和相对渗透率、毛管力、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等,介绍了三元复合驱数值模拟软件的应用在现场实际的应用,并且探索了数值模拟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油田开发中注入介质的驱替效率和波及系数决定了最终采收率,目前二氧化碳驱替能够明显提高油田采收率,所以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水驱和二氧化碳驱替中二者的不同,加深认识二氧化碳驱油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