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量硅的测定方法很多,对于钨中微量硅的测定曾用过光谱法、极谱法以及离子交换分离法,本文采用萃取光度法。当有酒石酸钠存在时,在1mol/LH_2SO_4介质中,用正丁醇萃取,使微量硅与大量基体钨分离,再用混合还原剂在有机相中还原成硅钼蓝。于680nm处测定吸光度,硅浓度0~5μg/ml时符合比尔定律,工作曲线通过原点,250mgWO_3不影响硅的测定。方法简便、灵敏,精密度好,测定高纯钨中硅获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
试验表明:钨(Ⅵ)与溴连苯三酚红(BPR)在0.3N盐酸介质中,有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存在时,形成吸收峰在614nm的蓝色络合物,其组成M:R为1:1,摩尔吸光系数为6.8×10~4,0~2微克钨/毫升符合比尔定律。50毫升显色液中0.05%BPR溶液与0.01MCTMAB溶液最佳用量均为1毫升。为显色完全需在沸水浴加热70秒钟。 相似文献
3.
4.
5.
钨、三氧化钨、钨酸钠以及纯钨及其化合物中微量硅的测定,文献采用国产717强碱性[SO_4]~(-2)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钨,1.5N氢氧化钠淋洗硅,然后用硅钼蓝法测定。因氢氧化钠试剂难以纯化,空白值大。本文以[Cl~-]型吸附钨,以水淋洗硅,又参照文献的测定方法,从而降低了空白值,提高了灵敏度,可测定0.00X%的硅。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在钼酸铵显色剂预先存在下,以固定加酸法控制溶液在适宜酸度,获得的β型硅钼酸纯度与常规法一致,并对多种测定条件进行了详细研究,用于工业钼酸铵中微量硅的分析,可不分离主体钼,而以样品中的钼酸盐为显色剂,直接完成测定。测量下限0.01μg/ml,回收率95.0%~110.0%,相对标准偏差6.4%~11.9%。 相似文献
7.
8.
9.
矿石或尾矿中微量钨的测定已有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比色分析法。但手续繁琐,周期太长。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提高测定的灵敏度,我们试验应用光谱法来进行测定。由于钨在电弧中出现升华现象,弧烧拖延时间长,尤其在含碳的气氛中,与碳形成难挥发的W_2C或WC。费多洛夫提出:溴和碘的蒸气在任何温度下都不与钨作用。且钨与氯能生成易挥发的氯氧化物。因此,当加入适当的缓冲剂后,使其弧烧时间控制在二分钟左右,钨基本上蒸发完全。同时采用元 相似文献
10.
硫氰酸盐光度法直接测定黑钨选厂重选尾砂中的微量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样经过氧化钠熔融,以水浸取,铁、锰、铜、铌、钽进入沉淀与钨分离。吸取部分试液,在盐酸介质中,以氯化亚锡—三氯化钛双还原剂将钨(Ⅵ)还原成五价并与硫氰酸钾生成黄色络合物。以5cm吸收皿,在405nm处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量吸光度。结果准确,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用正丁醇萃取硅钼杂多酸,使硅与基体钒分离,以1,2,4-酸-亚硫酸钠-抗坏血酸混合还原体系使硅钼黄还原为硅钼蓝,于680纳米处测定吸光度。方法简便,灵敏度高,变异系数3.8%,用于高纯钒中微量硅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通过将硅先变成H_2SiF_6,而后以珊酸置换出硅,使之变成H_4SiO_4,免除了用强氧化剂(如KMnO_4)去氧化;采用酒石酸作络合剂,抗坏血酸还原硅钼杂多酸,因而试样量大大增加,灵敏度提高,达到了本法测定电解金属锰中微量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硫酸介质中加入钼酸铵,使正硅酸与之形成硅钼杂多酸,在草酸存在下,用4-甲基戊酮-〔2〕萃取使微量硅与基体分离,在0.4mol/L的盐酸介质中用混合还原剂在有机相中使硅钼黄还原为硅钼兰。在波长680nm处测定吸光度,硅量在0.2~20μg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15.
16.
分光光度法测定纯稀土产品中的微量硅,以前曾有报导[1,2],但由于试剂空白过高,加上基体的影响,在方法中要求标准曲线加相同的基体,给分析工作带来不少困难,只能测定20ppm的硅。在前人工作[3—7]的基础上,我们采用高酸度形成β硅钼酸,防止稀土水解;同时用有机溶剂萃取,一则分离稀土基体;再则在有机相显色,提高了灵敏度。此外还寻找造成试剂空白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17.
钠是钨钴硬质合金材料的主要有害杂质元素。钨钴合金中微量钠的含量直接影响到硬质合金的质量,但钠又是在原料处理时必须加入的元素,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对钠含量的监控尤为重要。由于钨钴的熔点高,属难熔物质,用其他分析手段进行测定比较困难,用本法可测定钨钴合金中0.x%~0.OOx%的钠,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一、实验条件 иCп-30型中型水晶摄谱仪,三透镜照明系统,中间光栏3.2mm,狭缝宽14um。 相似文献
18.
19.
前言目前,金属中碳的分析方法甚多,气相色谱法测定钨中微量碳也有报导,且可使检测灵敏度达0.2微克。作者在借鉴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改用价廉的氢气代替氦气作载气,用室温水冷,5A分子筛柱富集二氧化碳,代替液氮或液氧深冷技术富集二氧化碳。将富集有二氧化碳的色谱柱升温到300℃左右解析,待封闭解析完全后,用氢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