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洁  陈栋  汤蕾 《华中建筑》2011,29(11):100-106
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资源,从自然和人文、有形和无形方面塑造老城的空间场所感,使其真正成为城市“名片”,并植入以旅游经济带动的商业、休闲活动,有效传承了老城的历史文化,也为老城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是老城复兴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文对南漳县城南老城区A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实践加以总结,希望能够为类似项目提供有益的参照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
本文立足于勉县实际情况,从旅游资源、空间组合、生态环境、交通区位以及服务设施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勉县开发三国文化旅游的优势所在,为今后勉县的三国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以“楚文化、三国文化”为主体,抽取历史文化资源中的代表元素进行定位,从而设计出符合古域荆州的城市形象:并对荆州古城今后的发展状态进行定位与思考,发展古域旅游服务事业,将荆州古城建设成为集环城旅游、休闲、古城保护等系统为一体的城市景观,打响荆州古城的名气。  相似文献   

4.
南漳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东邻襄樊、武汉,西依天府之国,北通洛阳、郑州,南通荆州、三峡。总面积4000平方公里,人口62万。县城规划区面积29.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7.9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万人。 南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三国故事的源头。饮誉中外的“和氏璧”就出现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西方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某些国家和地区大胆突破了旅游资源赋存不足的先天局限,成功开发了不少模拟景观。这是一种新型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学中所讲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具有质  相似文献   

6.
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靠自己的勤奋和组织的培养逐步走向领导岗位,他深知权利来自于人民,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重担。为此,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时刻牢记“从政不忘百姓、掌权不忘廉政、做事不忘公平、为人不忘自重”。在工作中,他奉行“以实为本、以干兴业、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从思想上、行动上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工作十余来年,共获得“全省优秀城管大队长”、“南漳县十大杰出青年”、“南漳县十佳市民”等各项荣誉30多个,被誉为“城管专家”。他就是南漳县人民政府城管办主任鲁常林。  相似文献   

7.
文胜 《建筑》2008,(2):18-19
宜昌,素有“川鄂咽喉”、“三峡门户”之称。据史载:宜昌有2400多年的建城历史,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宜昌不仅是世界史化名人屈原和民族和睦使者王昭君的故乡,也是三国古战场所在地。如今,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宜昌更成为了全国著名的优秀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8.
《景观设计》2005,(F04):58-58
渝北区是重庆市的重要交通枢纽,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且旅游价值较高,通过对区内旅游资源的调查及分析,本产业规划把各类旅游资源进行了整合,按照发展“大产业、大旅游、大开发、大改革、大市场”的五大原则,对渝北区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劣势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资源优势的整合,提出“1234”的空间布局结构,即:  相似文献   

9.
镇江是长江下游一个重要港口城市,自然条件优越,具有“真山真水”、“江山形胜”的独特风貌,向以“天下第一江山”闻名遐迩。镇江的旅游资源丰富,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历史转折时代,进一步发掘旅游资源优势,并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对增强镇江市的经济实力和扩大社会知名度、有力地推动全市更大更快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 旅游资源是吸引人们前来游览、娱乐、度假等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开发建设旅游景点、景区的基本材料,其它各方面要紧密围绕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建设。 (一)生态景观资源 1.地貌景观资源:闻名的镇江三山,金山秀丽踞西,焦山雅致立东,北固山险峻位中,顺江而立,山光水色,互相辉映,形成著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涿州外景基地“汉城”何宝通“汉城”是为拍摄“三国”电视剧并与开展旅游相结合建造的一处外景基地。东西四百五十米,南北一华里,西面临小清河,南、东、北三面环城墙,建有四座城楼。城内建有魏、蜀、吴各一百多米的三条街道。以上工程自1992年三月底...  相似文献   

11.
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振兴国 策共同推进了滇西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旅游业发 展。乡村隐性旅游资源开发既迎来了重大历史 机遇,也成为巩固乡村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 村振兴的关键途径之一。从旅游资源的显像层 次与开发难易度视角进行分析可发现,滇西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许多属于具有层次隐藏性、 空间隐蔽性、内涵隐秘性、结构隐形化特征的隐性资源。欲充分利用乡村隐性旅游资源,需系统 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显性化”开发路径框架,即“突破层次隐藏:识别多层次资源价值,赋予隐性 资源表达载体”“打破空间隐蔽:借力区域化发展政策,打开镇村联动发展格局”“呈现隐秘内 涵:推动互联网旅游模式,促进隐性旅游资源形象可视”“优化隐形结构:构建乡村旅游综合体, 加强规划先导赋能作用”的综合策略。文章以秀山村为实践案例,探究与印证规划策略的适应性 问题,以期为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文化振兴提供探索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为了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5年7月,云南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旅游小镇”的战略构想。“旅游小镇”建设工程是对小城镇建设理念、思想和方法的重大突破,得到了多方面的广泛关注,部分地区也正在效仿这种新的小城镇建设模式。为了便于学习和借鉴,本文拟从理论层面对“旅游小镇”进行系统剖析和归纳,并以上海市为例,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风景区规划中的旅游价值观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乌恩 《中国园林》2007,23(4):18-21
旅游是风景区最基本的利用方式,但是,指导风景区规划实践的旅游价值观念,并没有在农耕时代“天下名山”思考模式基础上有大的更新和发展,因此,今日的风景区规划需要在深入传统寻求资源的同时,借鉴国外经验,重新建构我们的旅游价值观系统,需要明确风景区旅游不仅仅是产业、更是事业的价值观,需要强调并实践“旅游就是教育”的理念,需要重视风景理解中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新辟风景区需要从“天下名山”审美模板向“国家公园”审美模式转变,游憩形式需要从“观光”向“户外活动”转变。  相似文献   

14.
陈丹路  费芩芳 《城市建筑》2014,(29):285-287
旅游开发与保护是解决乡村空心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综合分析了“空心村”开发的潜力和风险,构建了“空心村”旅游开发适用性评价模型。通过浙江省“空心村”的典型案例,探讨了以市场、产业、资源为主导的三种旅游开发模式,实现了农村、农业、农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旅游开发与保护是解决乡村空心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综合分析了“空心村”开发的潜力和风险,构建了“空心村”旅游开发适用性评价模型。通过浙江省“空心村”的典型案例,探讨了以市场、产业、资源为主导的三种旅游开发模式,实现了农村、农业、农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胡文娜  刘栋 《华中建筑》2013,(10):117-120
非洲拥有大量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很多非洲国家的支柱性产业.肯尼亚、津巴布韦和南非三国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重视建设生态型旅游度假村.文中所阐述的8个旅游度假村大多位于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内部或者附近,设施完善,服务水平高,开发成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分析了旅游度假村的功能和规模,并对非洲常见的三种度假村建筑类型进行了区分和比较,最后总结出非洲的生态型旅游度假村在理念、建设和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特点和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地方信息     
《城市规划》2007,31(7):6-7
南京等地新增4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天津出台两项管理规定;江西省出台新型城镇化“十一五”专项规划;青藏铁路沿线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通过评审。  相似文献   

18.
《建筑与文化》2016,(6):3-3
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文化旅游研究院(简称“中国文化旅游研究院”)以“促进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业界智囊、学术高地”为建设宗旨,重点开展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城市区域文态规划、基础理论、难点问题的研究。整合中国重要的旅游资源,建立旅游资源平台,各平台机构相互合作,促进项目与机构共同发展,成为中国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产业平台。组成旅游产业生态圈,承担对地方旅游发展规划项目的相关技术支持工作,积极开展旅游项目推介和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工作。  相似文献   

19.
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构成、特征及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军  周建东 《规划师》2008,24(7):60-62
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表现出荆楚文化和三国文化特征。其保护应坚持原真性、整体性原则,以建立荆楚文化博物馆体系、编制楚文化遗址专题旅游规划、设立荆楚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的方式,重点弘扬民间音乐、传统戏曲、赛龙舟等,通过规划组织三国故事旅游景观线、深入规划三国主题公园等方式,将历史故事传说与名胜古迹相融合。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衔接全球城市的总体发展愿景,打造具有全球魅力的旅游城市,成为“基于全球城市功能的枢纽型旅游城市”,是上海旅游未来发展的目标。总体来说,上海旅游资源丰富,数量纵多,市域旅游空间发展已初步形成“一圈四区三带一岛”的格局。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上海市未来旅游规划的空间应对措施,包括区域空间战略、市域空间战略,以及构建以“旅游休闲活动区”为抓手的市域旅游空间引导体系,以探索旅游空间引导体系的塑造,为实现旅游发展和城乡规划的一体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