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在拱坝横缝中,设置跨横缝钢筋和阻尼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高拱坝在强震作用下的横缝开度,增强拱坝整体性。以国内某高拱坝为例,基于在大型商业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平台上二次开发的拱坝有限元模型,结合已有的计算成果,系统比较了设置跨横缝钢筋和阻尼器的抗震效果,提出了两种措施组合的方案,可供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4.
结合小湾拱坝中的跨缝抗震钢筋 ,对动荷载下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 ,建立了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并用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其正确性在与试验结果的对比中得到了验证。通过试验结果的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5.
6.
7.
8.
把拱坝相邻坝段间的接触问题表示为一个标准的凸二次规划模型,利用增广Lagrange算法求解形如凸二次规划问题的非线性接触问题。对小湾高拱坝施工期横缝开度进行仿真计算,仿真中考虑了坝体材料的热力学性能、浇筑过程、环境温度变化、封拱和蓄水过程、接缝在灌浆前后的不同力学性质。仿真结果表明二期冷却结束时大部分灌区横缝开度满足灌浆要求,接缝灌浆后蓄水对横缝有压紧作用,不存在二次灌浆问题,不满足灌浆要求的灌区局部超冷2"cN,横缝开度均可满足灌浆要求。 相似文献
9.
小湾高拱坝整体及有横缝模型的动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湾高拱坝进行了整体及有横缝模型地震反应的动力试验,鉴于有横缝模型动力试验已属于非线性的范围,它对静力作用的始状态比较敏感,为此动力模型试验中包括了长度为坝高3倍的水库。伸缩横缝试验分为两种工况进行,首先在模型的拱冠梁及顶拱左右岸约1/4弧长处共设置了3条伸缩横缝,又在此基础上增添至5条横缝进行了动力试验。试验表明,正常高水位工况时,坝体横缝在地震作用下没有明显张开;低水位时,由于静水压力的减少,横缝则明显张开,坝体动拉应力明显减少,动梁应力则显著增加。坝体横缝的初始状态对横缝的张开度有重要影响,按设计配筋量加筋后,试验所得的横缝张开度减少约20%。 相似文献
10.
11.
12.
依据小湾拱坝布设抗震钢筋方案、大坝伸缩横缝结构的特点和设计中对横缝抗震钢筋位置的要求,围绕抗震钢筋对大坝伸缩横缝抗震的影响展开研究,包括抗震钢筋牌号的选择、温度、埋设抗震钢筋对大坝横缝两侧附近区域的影响以及抗震钢筋在横缝两侧的配置方式、部位、数量等布设方案的研究。对设计方案中抗震钢筋对横缝张开度的作用效果进行检验,对抗震钢筋位置及在上、下游的层数等关系到小湾工程抗震措施具体实施中的重要问题分别进行了多方案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3.
结合混凝土静动态试验,根据连续损伤力学中能量等效原理和有效应力概念,建立了能反映混凝土动态情况下多轴弹塑性损伤破坏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多轴损伤变量和应变率的影响。采用本文模型对强地震作用下(峰值地震加速度为0.557 5g)大岗山拱坝动力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地震全过程拱坝拉损伤、压损伤、总体损伤模式和应变率响应。分析表明,大坝破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的拉伸作用,所得到的大坝破坏模式和模型试验结果一致;大坝不同部位有着明显不同的率响应,其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坝体混凝土的动态性能。借助损伤力学理论评价了大坝强震后的安全性,结果显示大坝在经历强震作用后总体损伤不大,但坝体存在抗震薄弱部位,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采取措施处理。 相似文献
14.
15.
16.
高碾压混凝土拱坝中的构造缝问题研究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为了控制施工期温降引起的坝体裂缝,国内外已建成的几座碾压混凝土拱坝普遍设置了诱导缝。我国在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过程中深入研究了诱导缝的作用和合理布置问题,提出了诱导缝等效强度计算模型和断裂判别式以及有效作用范围估计方法,为诱导缝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高碾压混凝土拱坝设置少量横缝的作用和适用条件提出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拱坝施工过程中,结构体系的转变、坝体材料性质的变化和外荷载的变化,对拱坝应力和横缝状态具有一定的影响,为此,采用有限元方法,考虑横缝的接触非线性,模拟了分期封拱灌浆过程和提前蓄水过程,并对某高拱坝施工期温度场、应力场和灌浆前横缝开度变化作了较为全面的计算预测分析。分析认为,水管冷却过程及冬季上游蓄水时可能产生较大拉应力,值得引起注意,另外还得到了缝宽在拱圈方向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