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 PG—015涂料硼锆共渗剂,研究了共渗工艺参数对共渗层组织和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渗层组织以(Fe、Zr)_2B 和为主,并伴有少量分散的 Fe_2Zr、Fe_3Zr、FeZr_2、FeZr_4、Si_2Zr等相组成对脆性的降低有贡献,还得出选用合适材料、降低共渗温度和随炉升温等措施,可明显减少共渗层疏松,进一步改善脆性。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双层辉光离子钨钼共渗层中的沿晶界贫化,表面贫化和晶内析出物μ相周围的贫化现象,分析了贫化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工件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消除贫化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离子硫氮碳共渗层硫化物组织分析及形成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离子硫氮共碳共渗层硫化物组织形貌特点与相结构,探讨了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共渗层硫化物组织形态与相结构随处理气氛硫热变化而变化。在气氛硫势不太高时,硫化支为以硫化物颗粒组成的疏松多层层状结构,内层硫化物为Fe7S8,外层为Fd1-xS,由内向外,颗粒变大。  相似文献   

4.
5.
4X5B2φC钢的铬钒共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正前 《材料保护》1992,25(4):36-39
  相似文献   

6.
稀土—硼共渗层耐酸蚀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光杰  余忠荪 《材料保护》1997,30(12):30-32
运用电化学法和失重法对低碳钢稀土-硼共渗层在强酸介质中对耐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稀土-硼共渗可大大提高低碳钢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7.
离子钨钼共渗的表观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双层辉光离子钨钼相渗在离子轰击条件下形成渗层和无离子轰击时形成沉积层的表观过程。结果表明,在形成沉积层时,由于离子轰击作用已在不存在,使渗层厚度减少26%,用朗缪尔探针对双层辉光离子钨钼共渗过程进行了等离子体的诊断,等离子体对表现成分有较大影响。合理的等离子体密度范围为5*10^-11-3*10^12。  相似文献   

8.
在"以塑代钢"、"以塑代木"的必要趋势下,注塑模具的发展就更显得重要,尤其是最能代表生产力的长寿命、高精度的模具。文中简要介绍了稀土热扩渗技术在注塑模具表面处理中的运用,并将其与未添加稀土渗剂的传统热扩渗技术相比较,全面有效的说明了稀土热扩渗的优势,有效催渗,并能增加渗层厚度与硬度,提高注塑模具的使用寿命与精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燃气轮机叶片抗热腐蚀寿命,对铝钛共渗层的组织、抗高温氧化、抗高温腐蚀的性能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12.
等离子镍铬共渗在碳钢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系统研究了温度、时间、氰酸根含量等参数对共渗层质量的影响。用优化的硫氮碳共渗工艺处理后,化合物层致密区宽展,在保持优良的抗咬死性能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了耐磨与耐蚀性。抗胶合台架试验表明,硫氮碳共渗齿轮比调质的承载能力提高1倍。渗层质量完全达到进口齿轮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离子碳氮共渗具有渗速快,渗层及表面质量好,变形小及节能的优点。850—870℃离子碳氮共渗后直接淬火,更适合于精密零件的热处理。实践证明这是具有推广价值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15.
通过1 050℃下Si-Al-Y扩散共渗4h的方法在TiAl合金表面制备了Y改性Si-Al共渗层,采用SEM、EDS和XRD分析了渗剂中催化剂(AlCl3·6H2O)及Al含量对共渗层组织及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含量为1%(质量分数)时未形成完整的Si-A-Y共渗层;当催化剂含量为3%,5%和8%(质量分数)时所形成的共渗层均具有多层复合结构,共渗层的内层都是由TiAl2和γ-TiAl相组成,互扩散区为富Al的TiAl相;随催化剂含量的增加共渗层外层和中间层的相组成都发生了改变;催化剂含量为3%(质量分数)时所制备的共渗层外层为大量的(Ti,X)5Si4(X表示元素Nb和Cr)和少量的(Ti,X)5Si3相;催化剂含量为5%,8%(质量分数)时所制备的共渗层外层分别为(Ti,X)5Si3和TiSi2相,中间层均为(Ti,X)5Si4及(Ti,X)5Si3相,由于TiSi2外层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因此催化剂含量为8%(质量分数)时适合用于Si-Al-Y共渗层的制备。Al含量对共渗层的相组成无显著影响,但改变了共渗层各层厚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1000,1050,1100℃和1150℃下Si-Al-Y扩散共渗4h的方法,在TiAl合金表面制备了Y改性Si-Al共渗层,采用SEM,EDS和XRD分析了共渗温度对共渗层组织及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所制备的Si-Al-Y共渗层均具有多层复合结构,共渗层的内层都是由TiAl2和γ-TiAl相组成,互扩散区为富Al的TiAl相,随温度的升高,共渗层外层和中间层的组成相都发生改变。经1000℃/4h共渗的最外层主要为TiAl3相;温度为1050℃时,由外向内依次为TiSi2外层,(Ti,X)5Si4及(Ti,X)5Si3(X表示元素Nb和Cr)中间层;1100℃和1150℃/4h条件下共渗层具有相似的结构,在1100℃/4h条件下其外层由(Ti,X)5Si4,(Ti,X)5Si3相组成;在1150℃/4h条件下其外层由(Ti,X)5Si3相组成。在四种温度条件下,1050℃/4h下制备的共渗层较厚,组织致密,适合用于Si-Al-Y共渗层的制备。  相似文献   

17.
B2O3的形成自由能远比Fe2B、FeB的形成自由能低。在氧化性气氛中不可能存在硼原子,不具备渗硼的热力学条件。粘附的硼酸铁并非CBOCeLa“五元”共渗或NCSBO“五元”共渗层的相组成物。对“W18Cr4V低温气体快速CBOR共渗研究”一文的若干原则问题提出了质询。  相似文献   

18.
常压等离子多元共渗及其在气缸套上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常压等离子体扫描金属表面,实现快速扫描多元共渗,用此技术对硼铸铁气缸套进行了B-Si-Re等多元共渗,通过电子探针,金相显微镜对多元共渗层的成分,组织进行了观察,利用显微硬度计测定了共渗层的硬度分布,95型硼铸铁气缸套分别进行等离子多元共渗气缸套的耐磨性及配副性能优于激光处理,对比磨损试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多元共渗气缸套的耐磨性及配副性能优于激光处理气缸套;缸套耐磨性提高7.7%,活塞环耐磨性  相似文献   

19.
渗层中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的金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ε氮碳化合物电子衍射花样的计算机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