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分子反应机理和微生物反应动力学角度介绍了金属离子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影响机理,概述了国内外关于活性污泥法工艺受金属离子影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针对不同金属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的不同影响区别对待,深入研究各类金属特性,运用于污水源头控制和污水厂预处理。  相似文献   

2.
胞外聚合物的生成特性及其对污水生物处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微生物产生的胞外聚合物(EPS)是活性污泥生物絮体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不同基质条件会对其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活性污泥中,EPS的存在对生物絮凝、沉降及脱水性能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控制和改善污泥处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阐述了EPS对膜污染的贡献,及其对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向活性污泥系统投加氢氧化铁并保持连续运行,形成铁盐强化活性污泥系统。从硝化反应过程和活性污泥微生物活性的角度出发,研究铁盐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污水悬浮固体组分对活性污泥产率的影响及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际水协会(IWA)、德国ATV和国内《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活性污泥产率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以IWA活性污泥模型为基础,结合我国城镇污水SS/BOD5值偏高且变化幅度大的特征,进一步分析研究了影响活性污泥产率计算结果的主要因素,提出改进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活性污泥产率计算方法的研究方向,建议深入研究SS/BOD5值影响污泥产率的机理及活性污泥固定性组分的变化,建立基于SS/BOD5值和固定性组分衰减的活性污泥产率模型。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降低大幅快速降温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采用SBR反应器,控制平均DO浓度1.5 mg/L左右,考察了大幅度降温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系统温度从25℃大幅度降温到14℃时,可引发活性污泥沉降性指标恶化,SVI值明显升高并导致污泥膨胀.当系统温度恢复至常温25℃后,SVI值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并未恢复到SVI的正常范围.大幅度降温对活性污泥系统磷和COD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小,而对活性污泥硝化效果有较大影响.大幅度降温后系统的氨氮去除率下降至20%左右.当系统温度恢复到常温后,活性污泥的硝化效果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6.
利用静态试验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活性污泥水解酸化的强化作用,发现菌剂组的p H值明显降低,其上清液中的有机物(如SCOD、TP、TN、氨氮、蛋白质、多糖)和金属离子(如Na、K、Ca、Mg、Fe)等含量明显升高,菌剂组液相中乙酸和丙酸的最大累积量分别为空白组的4.87倍和5.73倍。依托模拟罗芳污水厂运行工况的A/O中试装置考察了微生物强化污泥减量效果,并研究了微生物强化对中试系统理化性质的影响。沿程组分分析显示菌剂组各区的MLVSS/MLSS值均低于空白组,活性污泥中有机质含量明显降低;菌剂组厌氧区单位质量污泥对应的SCOD、TP、TN、氨氮、蛋白质和多糖含量较空白组高出18%~57%不等,微生物强化增强了活性污泥代谢活性,菌剂组的维持代谢SOUR和内源呼吸SOUR均高于空白组。可见,微生物强化污泥减量技术是通过强化污泥溶胞和隐性增长实现污泥减量的。  相似文献   

7.
高盐度有机废水在沿海地区和化工、医药废水中普遍存在,目前国内对于此类废水尚无切实可行的方法。文章着重考察了不同TDS含量对活性污泥的影响、不同的TDS变化量对活性污泥的影响以及研究了活性污泥能否适应高达10 000mg/L的TDS浓度并给出了驯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实验发现城市污水中的金属离子 5 0 %以上富集到了剩余活性污泥中 ,严重影响了污泥农用资源化 .因此 ,对剩余活性污泥中有毒有害成分的测定显得更为重要 .建立了一种微波消解样品 ,平台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活性污泥中镍含量的方法 .选用不同的消解体系及向试样中加入不同基体改进剂 ,进行了对比试验 ,在选定实验条件下 ,用该方法测定了 3个经中温 ( 33~35℃ )厌氧消化后的剩余活性污泥样品 ,同时做空白和加标回收率试验 ,样品取自乌鲁木齐河东污水处理厂 ,测定样品中镍加标回收率 >80 % ,相对标准偏差 <2 % ,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空白值低、重现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生物吸附作用的性能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活性污泥法工艺系统中的生物吸附作用有关研究作了叙述,并结合研究工作对充一作用性能进行了讨论,生物吸附作用在活性污泥法系统中,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充分的认识这一作用,有益于改进和优化活性污泥法工艺的运行,并可为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苄基季铵盐(BAC)对活性污泥系统去除COD以及污泥产率的影响,并研究了活性污泥对BAC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BAC对活性污泥产率及其降解底物的能力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BAC浓度由零升至10mg/L时,6h后对COD的去除率由51.4%降至1.28%,活性污泥表观产率由0.76gVSS/gCOD降至0.09gVSS/gCOD;而当BAC浓度为20mg/L时,活性污泥对底物的降解以及自身的增殖基本停止。活性污泥主要通过吸附作用快速去除废水中的BAC,在BAC初始浓度分别为5、10和20mg/L时,对BAC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5.6%、93.1%和90.8%。BAC能够被活性污泥降解,但所需时间较长,降解半衰期为(10.33±0.66)h,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张迎庆 《山西建筑》2006,32(21):109-110
选用太原地区粉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粉土重塑土样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动荷载作用下围压、干密度及初始含水量对粉土重塑土样动弹模量目的影响,得出影响动弹模量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冯君  符宗荣 《重庆建筑》2007,(12):47-49
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进行视觉层面的分析和推敲,研究视觉信息影响设计的程度和视觉分析在景观设计中所起的作用,以便更有效地指导设计,使设计师期望的建成环境品质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聂文万  谭青锋 《山西建筑》2008,34(13):189-190
分析了道路混凝土抗渗及抗冻性能研究的意义,通过试验对普通混凝土、单掺粉煤灰、单掺硅灰及粉煤灰与硅灰复合的混凝土的抗冻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适量的硅灰与粉煤灰复合是获得抗冻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较好的混凝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浅谈机制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苏斌 《山西建筑》2007,33(4):186-187
介绍了国内外机制砂的应用情况,通过相关试验的研究,得出机制砂含量对水泥拌合物性能的影响,论述了机制砂的技术要求,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机制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非常个人化的视角,扫描了建筑师陈旭东在欧洲的生活和研究经历,尝试探讨不同的哲学体系对营造实践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并通过对建筑师近期作品的概括性分析,指出独立的营造实践对于重建城市文化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ANSYS8.0对复合地基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分析了单桩复合地基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性状,主要讨论了竖向载荷大小和垫层厚度不同对桩顶水平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竖向载荷越大,垫层厚度相对较大,都会减小桩顶位移,有利于桩身安全。  相似文献   

17.
王维超  罗意 《重庆建筑》2010,9(11):46-48
林徽因是位极富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学有所成的建筑师,人们称道她是诗人、文学家,怀念她毕生所写的许多诗篇,却鲜有提及她的建筑造诣和成就,本文尝试搜集、调研林先生的建筑学术研究成果以及对中国建筑发展的影响,展示其对中国建筑的贡献,还原她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电瓷棕釉的呈色与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棕釉的着色机理及其稳定性 ,指出釉的颜色取决于着色氧化物的价态 ,讨论了不同变价离子之间的关系及烧釉工艺对棕釉着色性能的影响 ,并分析了棕釉析晶的产生机理及其对棕釉着色的影响。最后给出了棕釉适宜的成分范围  相似文献   

19.
偏高岭土水泥净浆结合氯离子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偏高岭土作为矿物掺合料,研究偏高岭土掺量、养护温度、硫酸盐、金属阳离子等因素对水泥石氯离子固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偏高岭土能显著增加水泥石中弗里德尔盐(Friedel's salt)的含量,掺40%偏高岭土可使其对氯离子的固化效果达到最大;高温养护对水泥石的氯离子固化带来负面影响,3 d后其氯离子固化率明显低于标准养护;金属阳离子对水泥石的氯离子固化影响表现为Ca2+Mg2+K+Na+。  相似文献   

20.
对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试验评价方法的商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概述了目前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测试方法当中混凝土氯离子浓度表示和评价方法的不足.指出混凝土毛细孔结构对氯离子渗透和钢筋局部腐蚀(坑蚀)的影响.并对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试验的氯离子浓度表示和评价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