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概括总结了较大流域综合治理减沙效益的计算方法,估算了减沙效益的定量数值,并对影响减沙效益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无定河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一条较大支流.建国以来,采取大面积水土保持和坝库工程控制相结合的治理方法,取得显著成效.本文利用水文资料分析和水利、水土保持措施数量对减沙效益进行估算,截止1981年,坝库共拦沙18亿立米,其中1971~1980年平均每年减少入黄泥沙近1.6亿吨,扣除因降雨量减少对减沙效益的影响,流域内因综合治理减沙效益亦达50%以上.通过对流域内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大理河的典型分析表明,在各项治理措施的拦沙效益中,淤地坝最大。其次是水库,治坡措施拦沙效益较小.  相似文献   

2.
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将产生一定的蓄水减沙效益,也是较为有效的减沙措施。以喀什噶尔河流域为例,基于1970年~2009年不同时期水保措施配置比例与蓄水减沙效益的关系,进行不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下蓄水减少效益的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流域1980年~1989年间由于不同水保措施配比的合理性,导致这一时期水保措施蓄水减沙效益最为显著,而此后的时期由于不同措施配比发生了变化,导致蓄水效益缓慢增长,减沙效果不增反降,为促进流域不同水保措施蓄水减沙效益的提升,应当在1980年~1989年间不同水保措施配比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流域基础水文资料为依据,确定出不同时期流域各项水保措施最佳的组合比例,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减沙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确评估大暴雨条件下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作用,可为科学揭示流域侵蚀产沙变化的驱动机理提供理论支撑。综合采用改进的水土保持成因分析法、林草植被减沙模型和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对近10年大暴雨作用下4个典型流域的水土保持措施减沙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佳芦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在"2012.7.27"大暴雨中减沙效益为65.4%;杏子河流域在"2013.7.12""2013.7.25"和"2013.7.27"三场连续降雨中,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分别为56.5%、40.7%和36.5%;西柳沟流域上游在"2016.8.17"大暴雨中,林草植被措施减沙效益达84.2%;岔巴沟流域在"2017.7.26"大暴雨中,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为79%。大暴雨作用下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明显,但遭遇连续极端降雨情况,水土保持减沙效益会降低。  相似文献   

4.
根据小河沟流域“5.23”暴雨中的降雨、径流观测资料,结合调查进行分析计算的结果表明,流域内各项治理措施均收到了良好的拦泥蓄水效益,塬水不下沟,沟底淤地坝、塘坝和坡面的林草措施发挥了应有的拦蓄作用,与治理前相比,流域减水、减沙效益分别为87.2%和94.2%。  相似文献   

5.
分布式侵蚀产沙模型在流域减水减沙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布式侵蚀产沙模型,以陕西省黑草河小流域为例,对多种水土保持措施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条件下流域的径流输沙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通过对比评价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减水减沙效益,为流域内配置水土保持措施和优化流域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由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主持 ,黄委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承担的水利部第二期黄河水沙变化研究基金项目“泾河、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 ,于日前在北京通过了水利部黄河水沙变化研究基金管理委员会及专家委员会的验收。该项目经过两年的研究 ,全面调查核实了泾河、北洛河流域水保措施的数量、质量、结构与分布 ,利用水保坡面措施减洪指标体系和洪水输沙统计模型对两流域坡面措施的减洪减沙作用进行了计算。该研究以“水保法”为重点 ,利用“水保法”和“水文法”两种方法 ,分析计算了两流域水利水保措施在不同年代的…  相似文献   

7.
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根据实测水文泥沙资料以及核实的水土保持措施保存面积,对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减洪减沙效益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截至1996年底,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累计保存面积27.32万hm^3,其中梯4.64m^3、林地18.26万hm^3、草地3.98万hm^3、坝地0.44万hm^3。北洛河流域(状头以上)1970-1996年水利水保措施及人类活动年均养活减少洪水8417万m^3,减洪效益21.4%;年均减水27793万m^3,减水作用24.7%。1970-1996年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少洪沙1246万t,减洪沙效益15.4%;年均减沙1543万t,减沙效益16.4%。  相似文献   

8.
泾河流域来沙系数变化与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泾河流域水沙搭配关系、来沙系数及其变化、来沙系数与降雨之间关系、来沙系数与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效益之间关系及其响应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泾河张家山水文站年最大洪水的水沙搭配关系为高含沙水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流域的水沙搭配关系更不协调.流域3个主要水文站自1988年以来年平均来沙系数均有明显增大的趋势;流域最大洪峰来沙系数和最大日平均来沙系数均与流域最大1日降雨量呈反比例幂函数变化关系;来沙系数随着降雨的增大而减小.流域治理后年均减沙效益和年平均来沙系数关系具有明显的分区规律;两个区单位减沙效益的年平均来沙系数几乎相等;年平均来沙系数对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响应非常明显.但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单位减沙效益的年平均来沙系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基于临界雨强方法的孤山川水土保持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区分孤山川流域降雨变化和下垫面变化对产水、产沙的影响,经过统计分析,得到孤山川流域1970年前产水、产沙临界雨强均为12 mm/d,1970年后产流临界雨强增大到21 mm/d,产沙临界雨强增大到28 mm/d。通过建立孤山川流域有效降雨与产水、产沙的相关方程,评价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果。结果表明:孤山川流域1970—2006年水土保持措施平均减水比例、减沙比例分别为45.4%、48.5%,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果略低于气候变化的效果,两者所起作用之比大致为4.7∶5.3;2000年以来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果略高于气候变化效果,两者所起作用之比大致为6.2∶3.8。这说明2000年后黄土高原还林还草的生态建设使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河龙区间近期人类活动减水减沙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河龙区间1997—2006年人类活动对减水减沙的贡献率,探讨了不同流域减沙效益与流域面积的尺度关系。结果表明:①河龙区间近期坡面措施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30.2%和54.5%,淤地坝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18.0%和27.8%,水利措施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46.3%和20.9%,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1.8%和-9.7%,封禁治理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1.1%和2.2%。②河龙区间近期水利措施减水贡献率最大且不同年代变化不大,坡面措施减沙贡献率最大且上升趋势明显,淤地坝减水减沙贡献率下降趋势明显。水保措施减沙贡献率普遍大于减水贡献率。近期河龙区间水土保持减水减沙的措施主体和构成发生重大变化,林地减水减沙贡献率最大。③随着流域尺度的增大,河龙区间水利水保综合治理的减沙效益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1.
吕二沟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和侵蚀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肃天水吕二沟流域22年实测水文泥沙数据为基础,从降水~侵蚀产沙、径流~产沙关系入手,统计分析了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和侵蚀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流域径流和侵蚀产沙在年内的分布与降水的季节分配和植被生长发育期有关;径流和侵蚀产沙的年际变化是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全面实施和小流域林草植被面积的增加,流域径流量和侵蚀产沙量逐渐减少。从单次降水~径流、降水~侵蚀产沙关系曲线来看,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发挥着明显的减水、减沙效益,为流域的综合治理、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期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计算方法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计算方法,是分析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和预测水沙变化发展趋势的关键技术。通过总结近期黄河水沙变化研究中的主要方法,对计算方法的改进提高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评述,探讨了今后改进提高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物理概念模型在水保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汤立群  陈国祥 《水利学报》1998,29(9):0062-0066
本文简述了文献[1]建立的具有物理过程基础的产流产沙概念模型及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计算方法,着重介绍了所建模型在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计算和水沙变化原因分析中的应用.计算及分析表明,模型法是可行的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流域34年实测水文资料及水利、水土保持各项措施的典型调查资料,采用“水文法”和“水保法”分别分析计算流域20年水利、水土保持措施综合治理的减水减沙效益,其结果为:用水文法计算,其平均减水效益为22.3%,消洪效益为17.7%,减沙效益为21.2%;用水保法计算,其减水效益为11.8%,减沙效益为20.7%,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基本吻合,可以作为该类型区流域规划治理宏观决策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沟壑区吕二沟流域水土流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吕二沟流域水土流失特征和不同治理阶段综合治理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结论认为:该流域土壤侵蚀以重力侵蚀为主,输沙量占全年的68%,坡面细沟侵蚀所产生的输沙量占30%;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减水减沙效益十分明显;在丘陵沟壑区,尤其是在陡坡荒地上采用生态修复措施、在沟道修建淤地坝工程,治理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多沙粗沙区植被覆盖变化与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遥感手段和数字流域模型,研究了黄河流域多沙粗沙区近10来年的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减水减沙效益。研究表明,多沙粗沙区90年代末期与80年代末期相比,植被覆盖度增加区域大约占50%,植被覆盖度没变化区域约占48%。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导致了流域水沙条件的变化,90年代末期植被覆盖条件下,植被措施的减水减沙百分比不高;不同的降雨过程,植被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有一定的差别;从不同降雨过程多年平均看,近10来年植被措施年均减水2.63亿m3,减沙1.13亿t,减水减沙比为2.75,即减1亿t沙的同时减水2.75亿m3,减水百分比为7.61,减沙百分比为10.56,减沙效益大于减水效益。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不同尺度水保坡面措施减轻沟蚀作用定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本文对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不同尺度水保坡面措施减轻沟蚀的作用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流域水保坡面措施减轻沟蚀的作用,大于坡面措施本身的减沙作用。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小尺度典型流域,因坡面措施拦蓄导致坡面径流不下沟可以减轻沟蚀量55%。在大尺度典型流域,坡面措施多年平均减轻沟蚀量是坡面措施本身减沙量的1.11~1.25倍;占流域水保措施多年平均总减沙量的29%。进行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水保措施蓄水减沙效益计算,应该考虑坡面措施减轻沟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最新资料,对黄河中游陕北地区8条支流坝库控制面积占比、坝库单位面积库容等坝库参数与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效益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陕北地区各支流水土流失治理度与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效益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陕北地区年均减沙效益主要由坝库工程产生.年均减沙效益提高10%,坝库单位面积库容需要提高5万m3/km^2.要使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年均减沙效益达到20%以上,坝库单位面积库容应在6万m^3/km^2以上.②在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要实现40%左右的年均减沙效益,坝库单位面积库容应达到16万m3/km2以上.③陕北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度与年均减沙效益呈正相关关系.二者关系可以明显分为两个区,其单位治理度的年均减沙效益基本相等.当第二区的治理度小于16%时,基本没有年均减沙效益.“川两河”要想取得10%以上的年均减沙效益,治理度至少应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双累积曲线计算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冉大川  刘斌 《人民黄河》1996,18(6):24-25
本文针对目前黄河流域利用双累积曲线相关分析法计算流域减沙减效益时存在的一个问题,经过分析给出了两种计算方法的差异,并以环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计算为例,提出应优先采用第一种办法。  相似文献   

20.
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采用“水保法”对泾河流域自70年代以来水土保持保持的减水减沙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泾河流域各县1989年土地详查资料和1996年土地变更调查资料,核实了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保存面积。坡面措施减洪减沙作用计算方法自成体系,在小区坡面措施减洪指标推到流域的过程中,消除了小区与流域存在的时段、点面和地区三方面差异;流域坡面措施减少量的计算注重了坡面与沟道、洪水与泥沙的有机联系。计算结果表明:1970-1996年,泾河流域年均综合减水6.537亿m^3、减沙0.475亿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