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借助两种不同的方法,测定了冷轧薄板的应变硬化指数(n)、塑性应变比(r)值和伸长率。在GALDABINI SUN1000试验机上,用光学非接触引伸计在GRAPHWORK 1软件上实现冷轧薄板的n和r值及伸长率的自动测量;在INSTRON1186试验机上,用YYU5050引伸计在LZC软件上自动测量冷轧薄板的n值,手工测量r值和伸长率。将两种方法得到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种方法的结果非常接受。用光学非接触引伸计在GRAPHWORK1软件上自动测量的n和r值及伸长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交试验及其设计表测定了r值,运用方差分析计算得出影响r值测量的主要因素为试样类型(规格),最后对r值的准确测量给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金属塑性应变比r值测定方法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常使用手工、半自动和全自动三种方法测定金属塑性应变比r值。对这三种测定方法的测定误差进行了分析,不同测定方法其总测量不确定度不同。取决于相关的计量参数的测量误差、r值和测定r值的应变水平,就目前现行国际标准(ISO 10113:1991)所规定的试验方法要求而言,手工方法的测定准确度高于半自动和全自动方法。  相似文献   

4.
ISO10113:2006及GB/T5027-2007规定,对于不均匀塑性应变材料,采用线性拟合回归方法测试塑性应变比,并设定必须通过原点的边界条件。分别采用单点法、过原点线性回归法(设定截距为0)及常规线性回归法(不设定任何边界条件)3种测试方法计算分析了均匀塑性应变材料和不均匀塑性应变材料的r值,并进行比较,探讨了线性回归法设定边界条件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对于均匀塑性应变材料,单点法、过原点线性回归法和常规线性回归法均可准确地分析其r值;对于不均匀塑性应变材料,只能采用常规线性回归法分析其r值,而不能采用单点法和过原点线性回归法分析其r值。  相似文献   

5.
结合引伸计抖动、夹持不良、下垂、定位不准等对塑性应变比(r值)测试的影响案例,结合计算公式分析了r值测试结果存在偏差的原因。结果表明,案例中r值测试结果异常是由纵、横向引伸计测试反馈不同步造成的。提供了查找测试误差的方法和步骤,并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塑性应变比r值的测定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性应变比r值已作为评价汽车专用薄板成形性的一个重要参数。通过对试样尺寸及不同变形量的测试和r值对冲压件开裂率影响的研究分析,说明r值对汽车专用薄板的冲压生产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复相高强钢Trip600与深冲成形用DC04钢板材为材料,介绍了ISO 10113标准测定r值的回归方法,并探讨了与常规单一应变数据对求解r值方法的相关特性.试验表明,采用单点法测定r值时,平行试样间及不同试验机结果间的离散性较大,且r值与应变呈现显著的路径特征.屈服变形、纵向与横向引伸计在试验初始时刻的延迟效应及速度切换时的惯性效应是应变测量误差的重要来源,采用回归方法可以有效消除这些系统与或随机误差的累积.考虑引伸计系统因上述不稳定效应造成的不同步现象,当采用拟合方法时,拟合直线不应设定通过原点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8.
从试验方法上对塑性应变比r值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并对试样尺寸测量和引伸计等方面引起不确定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和计算.在评定合成不确定度时,应根据塑性应变比r值的计算公式计算各不确定度分量的灵敏系数;当输入量明显相关时,计算公式中应考虑相关系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Hill塑性应变比的取值数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验资料,板材的 Hill 塑性应变比不一定都是与变形大小无关的常数。为此,本文提出的取值数模。能兼容 Hill 塑性应变比是常量或是变量的情况。对某些材料的应用表明了本数模是适用的,它能表达 Hill 塑性应变比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点法和线性回归法对金属材料塑性应变比r值进行测量和计算.结果表明:低应变下计算得到的r值不能真实反映试样的力学性能;对于均匀塑性应变材料,采用单点法、线性回归法均可准确地计算其r值;线性回归后得到的直线是否强制通过坐标原点测得的结果差异并不明显;r值测量中平行段长度不应接近标距,从而避免造成不均匀塑性应变.  相似文献   

12.
选用三种尺寸的拉伸试样测试塑性应变比(r值)。通过试验和数据分析,得出当试验标距接近试样平行长度时,r值将下降。其原因是当标距接近试样平行长度时,试样标距内的应变是不均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