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郭沫若在《女神》时期创作了两首"狂歌"。《我的狂歌》是一篇未完成的作品,也是基于作者一时情绪催动之下产生的诗歌,形式和内容均不成熟;《宇宙革命底狂歌》所颂扬的"革命"主题与其同时期诗作的总体风格不相符合。再加上两诗中所使用的意象、词汇、句式以及所表达的情感与《女神》中其他的作品均有重复之处,因此这两首诗未被收入。郭沫若在编选诗集时的诗歌理念,即凸显每一篇作品的特性,避免重复,使得集中诗歌风格协调,最终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诗集。  相似文献   

2.
由王采薇之《长离阁诗集》入手,从文献原稿出发,对其具体诗歌结合女性心理及其人笔下关于生命的思考加以分析,将其诗歌内容大致分为感怀、爱情、悼念三类,并浅析其艺术手法,剖析王采薇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3.
孟浩然作为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一,其人性情的朴野耿直与其诗风的清澹自然,都与孟浩然的家乡襄阳紧密联系。从襄阳的地域特性和文化风貌来阐述这一地域性对孟浩然性格的影响,以及对其诗歌内容与诗风的造就,从而对孟浩然其人、其诗有更加客观的整体性解读。  相似文献   

4.
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之孙,在诗坛以“西昆体”而著称,然而其生平思想及诗作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生平资料散见于同人及诸学人诗话笔记以及《曾氏三代家书》之中,其诗集《环天室诗集》也未点校出版,只存在宣统二年刻本。曾广钧身处近代思想变革巨变的湖湘之地,研究其生平思想与诗作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现从其生平、诗派归属、诗歌诗学等方面总结迄今为止对曾广钧的研究成果,为深化曾广钧的研究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5.
李寿生是常州诗人,最近又出版了一部诗集《踏遍青山》。诗集中不少诗篇是劳动的歌声,反映了时代与人民的强音。文章就李寿生先生的诗歌的主旋律,畅述了自己的观点:今天仍需要大气磅礴的劳动壮歌。  相似文献   

6.
春天刚刚完成使命走向夏季的腹地…… 当我接到一部很特别的,并且命名为《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集,的确有如沐春风之感,在这赤日炎炎似流火的时节。说它很特别,是因为这部诗集不仅出自一位讲授古典文学的大学教授之手,而且是以近百首唐代诗歌为母本,采用“写意”的方式创作的一集现代新古典诗歌,旨在让读者、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更好更有效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经典,让传统经典以一种更鲜活灵动的形式走进当代社会。这一切无不给了我一种诱惑、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由于原语和译语的巨大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诗歌形式和内容之间的矛盾常为译者设置藩篱.诗歌的韵律、节奏等方面的形式美会因译者重视意象意境方面的特点而忽视.从接受美学出发,通过分析接受者的"期待视野"及期待视野变化所带来的审美距离——影响读者审美体验的重要指标,结合孟浩然《岁暮终南山》的六种译本,揭示审美距离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苏曼殊作为近代文学家翻译了以拜伦、雪莱为代表的西方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并编译了《文学姻缘》、《潮音》、《拜伦诗集》、《汉英三昧集》四部集子。他之所以选择翻译这些诗作,一方面是受到了日本文坛的影响;另一方面被拜伦和雪莱追求自由的浪漫主义气质和革命精神感染。他是中国系统翻译拜伦诗歌的第一人,在翻译上的功绩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9.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与柳宗元的《江雪》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对这两首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意境进行比较分析——两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有其相似性,都是由于怀才不遇促就而成。同时,两首诗歌从各自独特的角度写出了同样的孤独和超越的意境。  相似文献   

10.
诗歌《将进酒》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代表作。近年来,《将进酒》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学者们已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探索。然而,系统性地对比研究《将进酒》的英译的尚不多。从关联论出发,对比分析和总结了《将进酒》的两个英译本,以期对中文诗歌的英译以及中英诗歌的对比研究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诗歌翻译质量,使更多读者领略中文诗的魅力,依据诗歌翻译的美学理论,对唐诗英译文进行了比较分析。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枫桥夜泊”及“江雪”三首唐诗的不同英译文为例,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再现原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12.
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他"博学善文",在天文、历法、数学、物理、 地学、生物、化学、医药、水利、兵工、冶金、建筑、文史、乐律等多学科领域,都有很高造诣。其晚 年所著的《梦溪笔谈》更是概括了他一生对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深刻见解,在学术价值上和历史 资料上是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对沈括的科学成就,《梦溪笔谈》的丰富内容和沈括的科学 思想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宿建德江》是孟浩然诗作的山水名篇,该诗的“象”都是意中之象,是经过诗人严格地主观选择才进入诗境中的。它们很好地传达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愁、羁旅之苦、失意之悲、孤独之情。这些具有深厚联系的意中之象组合在一起,形成该诗的意中之境。意中之境是对意中之象的一种巨大超越,能开拓出无限的审美空间。通过对该诗的意中之境进行分析,可以见出诗人有浓厚的悲剧意识。因此,《宿建德江》也是一首悲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讨论汉诗英译中风格再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作为诗歌的艺术灵魂,风格在多数情况下是可译的。本文以《江雪》两译本为例,描述与分析汉诗英译过程中译者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以此为汉诗英译中的风格再现探索多元的理据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是中国革命事业的开创者,也是一位杰出的古典诗人。毛泽东诗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前者主要表现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后者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忧患意识与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感。民族性与时代性是他诗词创作艺术的纵横两个维度,且二者互为表里,贯穿于他诗词创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吕本中以诗歌创作的"活法",打破了宋代诗坛上江西诗派拙硬艰涩的诗风。他的"活法"体现为3个方面:一是在诗歌法度上的诗法灵活;二是在诗歌表达上的表现手法之活;三是在诗歌内涵上的诗风之活。吕本中以其"活法"的诗歌创作理论与实践,外化为其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在诗坛上兴起了清新之风。  相似文献   

17.
闻一多在现代诗坛的独特性在于他具有中西兼顾的视野,在他的人生道路选择、关于诗歌美学原则、诗歌审美特征以及实现诗美手段等诗论方面,明显受到了英国诗人济慈的影响。然而,他不是一味的西化,而是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坚持走“中西结合”的理论与创作之路,为我国诗坛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美国诗人罗伯特,佛洛斯特和他的“补墙”一诗中的象征意义李青青(外语教研室)AMERICANPOETROBERTFROSTANDTHESYMBOLISMINHISPOEM"MENDINGWALL"¥LiQingingAbstract:Thepapero...  相似文献   

19.
在关注乡村治理的问题与困境中,《江苏乡村治理发展报告》2012年与2013年版分别出版了,发展报告的2014年、2015年版还将陆续出版。在发展报告中,试图回答以下一些问题,即如何理解乡村治理?如何展开研究?发展报告企图在政策与学术之间寻求平衡点,以保持跟踪性调研、理论动态把握及理论解释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