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吴国良  于立新 《轧钢》2003,20(2):58-59
为了防止氧化铁皮和冷却水进入轧机轴承,对唐钢高线轧机中轧机组Φ400mm立式轧机轴承密封结构进行了改进。通过采取多项措施,提高了密封效果,使轧机事故减少,成本降低,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2.
轧钢生产新技术讲座(Ⅱ)──板带部分(6)为了对板带钢的板形、凸度、边部减薄等进行控制,提高板带产品的质量,人们不断地改进轧机结构,赋予轧机新的控制功能,因而新型轧机不断出现。近年,日本日立公司推出的新式高性能四辊板带轧机HCX轧机、多辊轧机KZR轧机充分反映了这种趋势。1HCX轧机1.1PC轧机[1]和HCW[2]轧机PC轧机是一种具有优良板形控制能力的轧机,PC源自英文PairCross,译为对辊交叉,即上支撑辊和上工作辊为一组,轴线平行;下支撑辊和下工作辊为一组,轴线平行;上、下两组轧辊互…  相似文献   

3.
新型LD-15mm冷轧管机改进了摇杆比等设计参数,扩大了产品范围。一台新轧机可以代替原有的两台LD-8mm、LD-15mm轧管机,新轧机的结构更加合理,性能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4.
王锋 《轧钢》2007,24(2):65-67
对川威集团有限公司高速棒材生产线达涅利型短应力线精轧机烧轴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其产生原因对轧机装配方式、轧机结构形式、润滑油脂选型、托架万向轴传动等进行了改进。改进后基本消除了该机型精轧机烧轴承现象。  相似文献   

5.
短应力线轧机因具有应力线短、刚度大、产品精度高等优点,在棒材生产线上被广泛使用。针对某轧机多次出现压下机构易卡死、轧辊轴向窜动量大等故障,分析轧机各主要承载件的间隙量和在轧制过程中的变形量,求解出轧机压环与拉杆之间合理的间隙临界值。基于轧辊轴向定位涉及的环节较多,尺寸链形成的间隙无法消除,通过在中心架上增设定位槽以及在轧辊箱的外侧设立定位导块对轧机进行结构优化。对改进前后的轧机刚度进行仿真研究,表明改进后的结构在减小轧机轴向相对位移的同时,有效地提升了轧机的刚度。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轧机减速器大型齿轮的生产,通过合理的选材、改进齿轮的结构、优化铸造工艺参数,采取必要的防裂措施等,生产出合格的大型齿轮铸件。  相似文献   

7.
康跃丰 《轧钢》1996,(3):57-59
介绍了涟钢 350、 300mm轧机通过选用专用轴向轴承,改进密封及轴承内部结构,更换润滑脂及在安装和维护等方面的改进,减少了轧机轴向窜动,轴承寿命提高2倍,产品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8.
500轧机摆动升降台的结构改进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榴 《上海金属》2000,22(4):44-50
介绍了三辊式500轧机摆动升降台的结构改进情况及其优越性,并重点叙述了结构改进后摆动升降台降机械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周丽文  倪翼 《上海金属》2003,25(4):39-41,35
为了提高Φ500预应力轧机的产量和产品质量,在对轧机力能参数测试基础上,分析研究了该轧机的刚度、压下及液压系统,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介绍我国中厚钢板轧机,热、冷宽带钢轧机,大型型钢轧机,连续式小型轧机,高速线材轧机,无缝钢管机组等的轧钢装备现状,以及国内,国际钢材市场的未来走势,国民经济各部门技术进步的需求,论述了积极推进轧钢装备结构优化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平板流铸工艺中冷却辊的温度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对平板流铸工艺(Planar-flow Melt Spinning,PFMS)生产非晶带材过程中的冷却辊进行了稳态温度场数值模拟,获得了冷却辊温度场及其热流的分布特点,并探讨了辊外径、辊厚、辊速3个参数对辊表面温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大辊外径,减小辊厚,降低辊速,均有助于降低辊面温度。由正交试验结果可知,对辊外表面温度的影响作用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辊厚、辊速、辊外径;对辊内表面温度的影响作用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辊速、辊外径、辊厚。最后通过综合平衡分析,得出了能将辊面温度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的参数优化设计方案。此项研究为非晶带材平板流铸成形的模具设计及工艺优化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吴彬  张清东  张晓峰 《轧钢》2012,29(1):19-21
针对薄规格高强钢板形控制困难问题,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常规支撑辊+CVC中间辊、CVC补偿支撑辊+CVC中间辊及VCL+支撑辊+HVC中间辊3种代表性辊型配置对高强度冷轧板的板形控制能力的影响。与其他2种辊型配置方案相比,VCL+支撑辊+HVC中间辊辊型配置的承载辊缝的凸度调节域较大、横向刚度较高,辊间接触压力较小。实际生产表明,在该辊型配置方案下,高强度带钢的板形控制精度较高,支撑辊磨损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3.
袁凯  赵志毅  李显龙  刘谨  吴潮荣 《轧钢》2018,35(3):52-56
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二十辊轧机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不同辊径配置及不同轧制力工况对二十辊森吉米尔轧机辊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中间辊辊径差不小于2mm时,第1中间辊和第2中间辊被挤出;第2中间辊辊径差不小于4mm时,辊系失稳散落;第2中间随动辊比驱动辊小,会使第1中间辊辊间距变小,并使第2中间驱动辊与B、C支撑辊接触点的应力变小。随着轧制力的增大,第1中间辊的辊间距增大,第2中间驱动辊与B、C支撑辊接触点处的应力也增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热轧中宽带轧机进行了离心复合高速钢轧辊的研制与试用。试用结果表明,高速钢轧辊的磨损 量仅为高铬铸铁轧辊的1/3-1/8,下机后辊面温度和硬度合理,辊面光洁度高,氧化膜均匀、致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轧辊消耗,延长换辊周期,减少换辊次数。  相似文献   

15.
济钢ASP粗轧机轧辊失效分析与修复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彩华  郭宏伟  陈传玉 《轧钢》2009,26(6):35-39
分析了济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SP生产线粗轧机工作辊和支撑辊的失效原因,通过正确设计粗轧工作辊和支撑辊的倒角,解决了轧辊的压肩问题,并根据轧辊材质特点,调整轧辊磨削制度,允许轧辊带闭合裂纹上机使用,同时在轧辊使用过程中必须做好检测和跟踪工作。由此延长了轧辊寿命,降低了轧辊消耗。  相似文献   

16.
针对无限冷硬工作辊在生产期间经常出现轧辊剥落,增加辊耗,影响生产等问题,制定了轧辊分级磨削制度,即根据下机轧辊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磨削工艺。这样既减少了轧辊事故,又降低了轧辊消耗。  相似文献   

17.
孙康 《重型机械科技》2007,(3):25-26,30
中间辊轴向移动力是CR轧机中间辊在线调节的重要力能参数,本文将工作辊与中间辊的接触看成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圆柱体的接触,利用预位移-滑动摩擦理论分析了工作辊对中间辊的轴向移动力,推导出了CR轧机工作辊对中间辊轴向移动力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18.
利用赫兹理论分析了支承辊和工作辊接触区的应力状态,结合现有的几种辊型倒角曲线,依据辊间接触应力均匀分布的原则提出了一种新的支承辊辊型倒角。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轧制模型,通过改变轧制力等参数对不同辊型倒角下支承辊的应力场、工作辊挠度以及钢板的厚度差做了分析和对比;结合有限元分析结果,利用FE-SAFE疲劳分析软件,并采用Brown-Miller疲劳损伤公式估算不同辊型倒角下支承辊的疲劳寿命,证明了新辊型对提高支承辊疲劳寿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热轧带钢工作辊在工作中的实际传热情况, 将工作辊对称地分为轧制区、非轧制区、辊肩、辊端和辊颈5个部分, 充分考虑热轧工作辊的实际环境对轧辊温度场和热变形的影响, 来确定轧辊的热边界条件; 再利用有限差分法建立工作辊温度场及热变形的数学模型, 并利用VC++平台进行模拟研究, 建立适合在线计算的快速模拟软件; 最后分析了轧辊直径和压下率对轧辊热凸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轧辊边部缺陷是影响支承辊使用寿命的主要缺陷之一.支承辊与工作辊之间的接触应力峰值过高是导致轧辊产生边部缺陷的主要因素.工作辊辊身中部在使用中的磨损,以及热处理工艺造成的边部材质的差异,加大了轧辊边部缺陷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合理的控制技术可有效降低轧辊边部缺陷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