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应当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鲁祖军老师的《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使学生的地理学习与身边的生活联系起来,既丰富了生活常识,又学会了知识技能。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困境:我们需要什么资源
信息时代,信息化教学资源得到迅猛发展.伴随着大量资源产生了各种各样复杂棘手的问题,如资源良莠不齐、杂乱无序、隔离孤立、互不相通等.在基础教育领域,尽管资源数量十分富足,质量却令人堪忧,许多资源在内容同步配套、教学理念、呈现形式上都不能符合课改需求,出现了实用性差、难获取的症状.面对这些无法有效获取和应用的资源,一线教师不禁发出喟叹:"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却忍受着知识的饥渴!" 相似文献
3.
蒋丽清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Z1):12-13
信息时代的学校课堂以前所未有的节奏在变革,微课程也以一种创生力量促进语文课堂的裂变。为此,第十三届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在内容上作了变动,要求对《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进行微课程设计,并且制作出相应的微视频。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和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的教师们设计的这两篇教学设计,都体现出微课程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路径,丰富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增强了学生 相似文献
4.
曲岸说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经常有人将“课程整合”解读为只局限在教室中进行的“课堂整合”。怎样在整合实践中拓展学习时空,实现“教室-社会-虚拟技术空间”的整合?在这一期《曲岸说案》中,我们为大家推出了鲁祖军老师的地理整合案例《中国的水资源》,希望能对广大一线学科教师有所帮助和启示。联系方式:曲岸,huxiaoy@hotmail.com;QQ:472275060[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6.
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困境:我们需要什么资源
信息时代,信息化教学资源得到迅猛发展。伴随着大量资源产生了各种各样复杂棘手的问题,如资源良莠不齐、杂乱无序、隔离孤立、互不相通等。在基础教育领域,尽管资源数量十分富足,质量却令人堪忧,许多资源在内容同步配套、教学理念、呈现形式上都不能符合课改需求,出现了实用性差、难获取的症状。面对这些无法有效获取和应用的资源,一线教师不禁发出喟叹:“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却忍受着知识的饥渴!” 相似文献
7.
问题教学法在实现创新教育目标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忽视对问题情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设计,导致问题教学停留在“教师问学生答”的浅层次。一线教师应该用什么样的策略,来实现问题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呢?杨琳、钮学宏老师利用问题设计模板,优化教学问题设计,设计多种问题讨论的交流方式和形式, 相似文献
8.
问题教学法在实现创新教育目标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忽视对问题情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设计,导致问题教学停留在"教师问学生答"的浅层次.一线教师应该用什么样的策略,来实现问题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呢?杨琳、钮学宏老师利用问题设计模板,优化教学问题设计,设计多种问题讨论的交流方式和形式,设计学生学习记录表……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2050年……>中体现了问题教学模式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教学设计理念总评
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经常陷入技术整合失效、教学效果不佳的怪圈。在许多情况下,不是出现缘于表演性质的盲目整合高端技术现象,就是出现只用PowerPoint作为演示工具的低层次整合现象。更有甚者,一旦真要把信息技术深入到实质性的学科课程教学时,教和学的效果往往难以保证,令人扼腕。 相似文献
10.
胡小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6,(12)
教学设计理念总评
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经常陷入技术整合失效、教学效果不佳的怪圈.在许多情况下,不是出现缘于表演性质的盲目整合高端技术现象,就是出现只用PowerPoint作为演示工具的低层次整合现象. 相似文献
11.
邹跃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7,1(1):285-286
回顾、分析了笔者过去几年《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实践,对教学思想及教学设计方面的局限与盲区作了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思考与设想。并简介了部分已经实现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果.对于技术在课程教学中作用的认识,一直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实践者所持续关注的话题.乔纳森(David H.Jonassen)曾指出,计算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包括从计算机中学、学习计算机、用计算机学习三个概念. 相似文献
13.
说明:梁原老师的教学设计为A(北京版教材),吴长海老师的教学设计为B(人教版教材),曹质彬、刘业贵老师的教学设计为C(广东版教材),谢明元老师的教学设计为D(华东版教材)。一、教学设计要素的对比教学设计中的要素主要包括“教师、学生、资源、媒体”四个方面,四位老师执教的教材版本虽然不同,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考虑到了这四个方面的要素,其中像教材分析、重难点分析、研究的问题等方面基本相同。在“教学目标”的分析上,都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阐述,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体系。在三维目标的…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设计理念总评
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加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力度.将信息技术整合进课程也日益被一线教师们所接受和使用,WebQuest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电磁感应现象(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右手定则的内容(理解). ◇能力方面:学会分析、判断感应电流的产生;学会运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6.
17.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电磁感应现象(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右手定则的内容(理解)。◇能力方面:学会分析、判断感应电流的产生;学会运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德育方面: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点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指南针,作者设置的教学目标包含知识、能力和德育三个方面,说明至少从认识上实现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演示:奥斯特实验。自从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人们很自然的想到“电”能生“磁”,“磁”能不能…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第一册。《摩擦力》一课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的基础。学生对该内容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他今后对许多物理问题的解决。因此,我在本课重点、难点(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等)的教学中,采用在教师引导和启发下的学生探究为主,教师讲授、描述为辅的教学方法,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本课适当补充了学生实验,使学生通过探究来体会相关知识,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然后通过演示实验给学生提出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将乐趣融入数学,让数学回归生活
1.《数学课程标准》的新思路
罗素曾说过,"当人们发现一对雏鸡和两天之间有某种共同的东西(数字2)时,数学就诞生了". 相似文献
20.
教学设计中的要素主要包括“教师、学生、资源、媒体”四个方面,四位老师执教的教材版本虽然不同,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考虑到了这四个方面的要素,其中像教材分析、重难点分析、研究的问题等方面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