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硬质聚氯乙烯吹塑薄膜,经过涂敷技术处理和真空镀膜等一系列技术处理,可以大幅度改善薄膜的物理性能,使原来的热封合温度由200~230℃下降到120~150℃;表面电阻率由原来的10~(11)~10~(13)欧姆下降到10~8~10~9欧姆,并可以满足不同商品的包装要求,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聚乳酸膜氨等离子处理的表面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冶  杨菊林  杨媛  周长忍 《化工进展》2007,26(8):1155-1158,1181
利用氨低温等离子对聚乳酸(PLA)膜进行处理,并对改性后的膜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氨等离子处理会对膜表面产生一定的刻蚀作用,从而影响膜表面的粗糙度及氨基接枝密度;改性后的膜表面亲水性得到提高,水接触角显著降低(由90°下降到24°),并可在低温下(-20℃)长期保持稳定;处理后的PLA膜的细胞亲和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碳纤维(CF)表面经氧等离子、KH550和 LiAlH_4处理后,其物理和化学性能得以改善.由于提高了 CF 和树脂间的联结,使 CF 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提高50%以上,在湿热下的强度保留率达94%以上.使用纤维接触角测定仪,SEM 和 XPS 等对 CF 表面的浸润性、形态和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实验指出:CF 经等离子和 KH550处理后,其临界表面能有了提高;CF 本身仅受氧离子刻蚀,故其拉伸强度的损失小于其他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聚乙烯醇(PVA)分散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悬浮聚氯乙烯(PVC)树脂颗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VA醇解度的增加,PVC树脂的颗粒规整性和表现密度增加,孔隙率和吸油率降低;随着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添加量的增加,PVC树脂的平均粒径和吸油率增大。从PVA和表面活性剂在水一油两相分配出发,讨论了PVA醇解度和添加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PVC树脂的颗粒特性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5.
许多年来,人们就知道弹性体需要进行硫化,以便获得良好的机械性能。虽然不少假设描述了一个已为世界公认的仍需发展的模型,但是人们至今对硫化反应依然知之不多。  相似文献   

6.
水相悬浮法生产氯化聚氯乙烯(CPVC)时,氯化速度和氯化均匀性取决于Cl2在聚氯乙烯(PVC)颗粒中的扩散程度,因而需要有能满足氯化要求的PVC专用树脂。采用以聚乙烯醇(PVA)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主的复合分散剂,考察Span系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链转移剂等对PVC颗粒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使PVC树脂增塑剂吸收率、平均粒径和比表面积增大,粒径分布变窄,而表观密度下降;随着链转移剂的加入,PVC树脂增塑剂吸收率、平均粒径和表观密度都增加。  相似文献   

7.
采用氧气低温等离子体,在工作压力为20 Pa,功率为60 W的条件下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进行了表面改性,借助接触角、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探针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对薄膜改性前后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处理后的薄膜表面引入了C—N、N—C=O、C=O等新的极性官能团,接触角显著减小;薄膜表面出现了圆锥状或圆球状的突起,粗糙度增加;薄膜的热性能(主要是结晶度)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8.
以三氧化二铝(Al2O3)为衬底,二氧化钛(TiO2)为厚膜氧敏材料,研究衬底表面杂质对厚膜高温氧敏特性的影响.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监测常用Al2O3基体在制备及表面抛光过程中引入的钙(Ca)、硅(Si)、钠(Na)、氮(N)等杂质及含量.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衬底杂质使厚膜主体物相仍保持金红石结构,但随着Si离子摩尔分数(下同)的提高,厚膜的金红石结构中出现低度的Si,Ti有序化.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Ca,Na离子含量较高的样品,晶粒表层包覆使厚膜粒度呈现增大的迹象.伏安法的厚膜氧敏特性测试表明:衬底表面存留的Ca离子含量越高,引入深能级空穴浓度越高,高温(600℃以上)氧气响应特性变差.缺位分析认为,衬底表面存留Ca,Si,Na离子产生的Ti金属缺位是影响敏感膜高温富氧响应特性和响应时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用铬酸氧化法在聚乙烯薄膜的表面引入了羧基阴离子,合成了端基阳离子性的聚乙二醇重氮树脂,用静电自组装并辅以紫外光照射的方法,在聚乙烯薄膜的表面引入了共价键连接的聚乙二醇分子链.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重氮树脂及其静电自组装体系的光分解性质,得到重氮基团的分解速率常数kd=0.021 4 s-1.红外分析表明,紫外光照射后聚乙烯薄膜表面连接的聚乙二醇分子链可耐DMF-ZnC l2-H2O三元极性溶剂的刻蚀.由于在聚乙烯薄膜的表面引入了亲水性的聚乙二醇分子链,其表面接触角从改性前的104°降至48°.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综述了有机硅氧烷表面活性剂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并评述了聚硅氧烷聚醚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开发概况,以及在各行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赵斯梅 《广东化工》2013,(16):70-71
文章主要阐述有机硅氧烷单体与聚醚、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反应制备水性聚氨酯涂料。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后添加有机硅氧烷单体的合成工艺,可制备贮存稳定好的水性聚氨酯乳液;DMPA用量在6.7~7.6,乳液性能最好;有机硅氧烷的添加量控制在4%~6%,与亲水扩链剂DMPA一起在反应的后期一起加入,可以很均匀地分布在大分子链端。有机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涂料具有涂膜硬度高、耐沾污性、耐水性好和耐溶剂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介孔锰氧复合物的表面活性剂模板合成与孔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锰氧复合物以其在电化学与催化等领域的众多应用而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模板与溶胶凝胶反应相结合,制备了平均孔径在5.0nm、BE比表面积为387m^2/g和热稳定性良好的介孔锰氧复合物。高分辨率透射电镜的直接观察发现该材料由大量有序排列的层状微晶构成,这不同于文献中类似溶胶-凝胶方法合成所得的非晶态氧化锰材料的结果。同时根据N2吸脱附等温线类型与物理吸附理论对材料的孔结构进行了简单解释。采用该方法制备的介孔材料总孔体积与合成中表面活性剂用量呈线性关系,表明AEO9在材料制备中是起模板构筑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15.
沈军  刘源  李晓光 《硅酸盐学报》2010,38(11):2054-205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用于高功率激光装置的SiO_2减反射膜,并在室温条件下采用气相法对该薄膜进行表面修饰。结果表明:修饰后薄膜的疏水性能、激光损伤阈值均有明显提高;其在大气环境下的耐候性与普通薄膜相当,但对有机污染物的抗性明显提高;经六甲基二硅胺烷修饰、氨气氛及热处理后的薄膜表现出对有机烷类良好的抗污染性能。  相似文献   

16.
刘梅  宋朝匣  吴正人  朱永欣 《化工进展》2015,34(1):75-79,112
基于流体体积函数法(VOF),分别从液体物性和液相入口流速等因素对非平整倾斜表面上的液膜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得出流体黏度的增大可增大液膜厚度并降低液膜整体流动速度,但不影响液膜与壁面之间的相位角;流体表面张力影响液膜与壁面之间的相位差及液膜的均匀性;液相入口雷诺数的增大可以增大液膜厚度,当雷诺数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液膜厚度不再有明显的变化,且液膜表面趋于光滑。研究结果表明:液膜的流动形式由液体各项物性和液相入口流速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生物炭表面物理结构(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对市政污泥好氧发酵过程中硫化氢释放的影响,本研究选用不同结构特征的生物炭作为调理剂进行好氧发酵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榉木生物炭、玉米芯生物炭和稻壳生物炭处理组的硫化氢累积释放量分别减少了50.46%、12.92%和36.20%。根据高通量测序可知,榉木生物炭的小孔径结构可通过减少好氧发酵过程中硫还原菌Hydrogenispora的相对丰度来减少硫化氢的产生。冗余分析表明生物炭表面物理结构对H2S释放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孔容,其次是比表面积和孔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S-腺苷甲硫氨酸(SAM)和谷胱甘肽(GSH)的联产量,考察了溶氧条件对Candida utilis CCTCC M209298发酵联产SAM和GSH的影响。采用代谢通量分析方法对不同转速下SAM和GSH联产发酵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代谢进行分析,确定了较优的溶氧控制策略:前9 h的发酵恒定转速350 r min 1,9 h后控制溶氧不低于30%。在此策略下,C.utilis CCTCC M 209298分批发酵生产SAM和GSH的联产量为520.7 mg L 1。最后分别从发酵动力学、代谢通量分析以及呼吸商变化规律对该溶氧控制策略促进SAM和GSH联合高产的原因进行了定量解释。  相似文献   

19.
王琳  李入林 《化学世界》2006,47(8):451-453,507
对以三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甲氧苄氨嘧啶(TMP)的缩合产品中的同分异构体2-甲氧甲基-3-(3,4,5-三甲氧苯基)-丙烯腈(Ⅰ)和2-(3,4,5-三甲氧基苄基)-3-甲氧基丙烯腈(Ⅱ)的相对含量提出了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方法,其中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四氢呋喃-水(体积比为30∶70),检测波长为320 nm。并对同分异构体的相互转化工艺进行了优化,当缩合产品的用量为15 g时,甲醇钠用量为27 mL,用35 mL无水乙醇或乙二醇单甲醚作溶剂,一次回流温度和时间为80°C和2 h,二次回流温度和时间分别为84~86°C和3 h时,其中可进行环合反应所需的同分异构体Ⅱ的相对含量转化至99%以上。  相似文献   

20.
邻苯二甲酸酐(PA)简称苯酐,是邻二甲苯(OX)主要的市场应用领域,主要用于生产PVC增塑剂、不饱和聚酯、醇酸树脂以及染料、油漆、农药和医药等,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它有三种主要用途:其一用于制备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占全球产能一半,主要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掺合聚氯乙烯(PVC)树脂作增塑剂;其二用于不饱和聚酯作玻璃增强的热固工程塑料(约占22%);其三用于醇酸树脂作表面涂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