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家体育馆总建筑面积8.09万m2,地下1层、地上4层;结构体系为型钢混凝土-钢支撑-框架剪力墙混合结构,钢屋盖结构形式为单曲面、双向张弦桁架钢结构;建筑外围由78根型钢柱、437根型钢梁、278组钢支撑(其中八跨为双重支撑)组成;柱高22.940~37.133m,在角部及柱顶部布置柱间钢支撑,柱间支撑长度均超过10m,最长达15.17m;柱型钢截面主要为王字形,梁型钢截面为H形,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
高温后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个高温后型钢混凝土柱试件和3个常温下对比柱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高温后型钢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由试验获得了高温后型钢混凝土柱的破坏形态和滞回曲线,分析了剪跨比、轴压比、受火时间对高温后型钢混凝土柱滞回特性、延性、耗能能力、承载力及刚度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后剪跨比为1.5的型钢混凝土柱的破坏形态与常温下基本相同,剪跨比为2.5的型钢混凝土柱的破坏形态则发生明显变化,常温下发生弯曲型破坏的柱在高温后往往发生黏结破坏。与常温下的型钢混凝土柱相比,高温后型钢混凝土柱的滞回曲线更加饱满、骨架曲线的上升段和下降段更为平缓、位移延性系数略有增大、耗能能力更强。高温后型钢混凝土柱的延性、耗能能力与剪跨比、轴压比密切相关。位移延性系数随剪跨比的增大而增大,随轴压比的增大而减小;剪跨比越大,破坏时的等效阻尼比越大。经历高温作用后,型钢混凝土柱的刚度和承载力退化显著,初始刚度退化程度随剪跨比的增大而减小,屈服后刚度和受剪承载力退化程度随剪跨比的增大而加大。提出了火灾高温后型钢混凝土柱受剪承载力计算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陈勤  张伟  曾德光 《建筑结构》2015,(7):100-106
中海油(深圳)大厦裙房是总高度为24.5m的大跨结构,位于两栋超高层塔楼之间。为满足市政规划及建筑功能提出的结构内部需具备33.6m无柱空间、结构周边双向需分别提供50.4m及27.6m大跨空间的要求,结构设计时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体系:型钢混凝土框架-四角筒-双向钢桁架混合结构体系,其中剪力墙筒体和型钢混凝土框架柱作为竖向抗侧力构件,跨层钢桁架实现了竖向抗侧力构件之间的水平力传递,并为梁、楼板的合理布置提供了条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此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新型型钢混凝土框架-四角筒-双向钢桁架混合结构体系的结构位移满足规范限值要求,四角筒的损伤主要集中在连梁处,大跨桁架保持不屈服,混凝土梁及钢梁的损坏有效耗散了地震输入能量,证明了此结构布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北京市某商业楼中一11.6m跨型钢混凝土托柱转换梁进行设计与分析,介绍了软件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并对比了《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 9082—2006)和《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 138—2001)两本规范的差异及不足。  相似文献   

5.
对12个小剪跨比的型钢混凝土(SRC)异形柱试件采用"建研式"加载装置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得到了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剪切开裂荷载值。分析了剪跨比、轴压比、荷载加载方向对型钢混凝土异形柱剪切开裂荷载的影响;并通过编写计算机程序,分析了型钢混凝土异形柱中翼缘对剪切开裂荷载的影响,给出了翼缘对剪切开裂的提高系数表;考虑了配钢的影响,给出了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剪切开裂荷载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型钢混凝土柱中型钢和混凝土共同工作情况下柱受剪机理的分析,提出了型钢混凝土柱的受剪计算公式并指出了型钢混凝土柱受剪破坏与混凝土柱受剪破坏的不同之处;分析了对型钢混凝土抗剪性能有所影响的配箍率、剪跨比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地震作用下,大跨结构和高层结构下部的型钢混凝土柱,处于高轴压压弯状态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型钢混凝土柱在不同配钢率下弯矩曲率变化规律,并建议了在进行型钢混凝土柱地震设计时,应选择合适的配钢率以做到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8.
在17个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试验位移延性系数和极限角变形,给出了满足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抗震延性要求的轴压比限值。采用大小偏心受压界限破坏理论推导了发生弯曲破坏时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的标准轴压比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抗震等级的要求,考虑体积配箍率、剪跨比对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抗震性能的影响,最终提出了不同剪跨比、不同配箍率以及不同抗震等级下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的轴压比限值。研究结果可为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就某办公楼16.2m跨框架梁加固问题,结合工程实际,从设计合理性、施工可行性及可靠性等方面对增大截面加固法、整体桁架加固法及外包型钢加固法进行方案比选,最终选择外包型钢加固法对框架梁进行加固。最后给出采用外包型钢加固法的设计流程及施工注意事项,文章可为类似改造加固工程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型钢混凝土短柱的剪切粘结破坏机理,探讨了型钢、箍筋、混凝土等对型钢混凝土短柱剪切粘结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型钢部分的承载力分析应当考虑剪跨比的影响,混凝土部分的抗剪应当考虑翼缘外侧的有效宽度进行计算。最后给出了型钢混凝土柱的剪切粘结实用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李曰辰 《工业建筑》2011,41(4):133-135,102
某火电厂进行技术改造,在除氧间2根大梁上新增除氧器1台及部分附属设施,总重2 000 kN.增加的荷载远远超出了大梁的原设计承载力,经分析论证,确定采用粘型钢法进行加固.在理论假定的基础上,正弯矩加固按单筋矩形截面梁抗弯强度理论进行设计,负弯矩加固按相关试验研究公式进行设计.型钢梁的加工制作必须精准,由于型钢梁不易变形...  相似文献   

12.
型钢混凝土梁式结构转换层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转换层的功能特点和要求,介绍型钢混凝土梁式结构转换层的设计思路和施工方法,并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值得注意的关键问题以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伪静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行了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两榀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伪静力实验。有粘结试件的梁端裂缝和柱脚裂缝均比无粘结试件要早,有粘结试件的破坏水平位移比无粘接的大。比较分析表明,两结构都表现出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但有粘结件稍强一些。试验结果说明预应力框架的设计中应适当提高柱梁的强度比要求。  相似文献   

14.
高作平  熊非 《特种结构》1999,16(2):50-53
针对已有柱子常因各种原因要大幅度增加荷载,而又要求加固后柱子横截面增大不多的问题,本文基于粘钢加固的方法提出了柱子的外包粘钢加固法,同时进行了27根未加固与外包粘钢加固的短柱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外包粘钢法加固柱子可以大幅度提高柱子承载力,新加固材料与原柱有良好的整体工作性能,而且施工工艺简便,占用空间小,工程费用低,并且加固后的柱子能抗冲撞,有良好的外观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粘钢加固的应用。通过将粘钢加固方法应用于混凝土柱托换的工程实例,阐述粘钢加固的原理和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后外包钢管混凝土柱,钢结构组合楼面置换,核心筒剪力墙粘钢加固等方法对中国民生银行总部大厦进行改扩建设计。建筑高度由原134.7m增至188.6m,建筑面积增加约3万m2。介绍了结构体系和抗侧力体系的确定、结构计算分析、结构加固方法、高强灌浆材料选择、钢结构置换施工顺序及节点构造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会议中心预应力梁式转换层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转换梁与上、下层的墙、柱、梁一起组成巨型框剪结构体系;转换梁做成三跨连续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大梁,预应力筋采用直线有粘结和曲线无粘结两种形式。实现了高层建筑3×15.6m跨的柱网改变,取得了改善结构受力性能、减少挠度、节约钢材、提高抗裂性、满足正常使用的良好效果。 该工程为今后高层建筑大跨度柱网改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外包角钢与碳纤维布(CFRP)复合加固钢筋混凝土柱是一种新型加固方式。对6根复合加固柱及1根未加固对比柱进行低周反复受剪性能试验研究,探讨影响复合加固柱抗剪性能的因素,并分析不同条件下CFRP与外包钢缀板的应变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加固方法能显著提高钢筋混凝土柱的抗剪承载力,试验中最大提高47%,且复合加固柱在破坏时延性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在轴压比较低的范围内,复合加固柱的抗剪承载力随轴压比的增大而增大,但其延性下降。随着钢缀板加固量的增大,复合加固柱的抗剪承载力随之增大。随着复合加固柱剪跨比的增大,其抗剪承载力随之降低,但外加片材应变增大。CFRP与角钢复合加固体系能很好的约束混凝土的横向变形,两种材料能良好地共同工作,但约束材料强度的发挥是有限的,在达到极限承载力时,两种加固材料都不能被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9.
装配整体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由预制柱、预应力T形叠合梁和现浇节点核心区组成,其中,预应力T形叠合梁采用穿过节点核心区的后张预应力筋(全黏结和部分黏结)。对2个高轴压比(0.68)装配整体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中节点和1个现浇对比中节点足尺模型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件均发生梁端弯曲破坏,柱纵筋和核心区箍筋未屈服;试件滞回曲线均较饱满,表现出较好的耗能能力;3个试件的刚度退化规律基本一致,残余变形较小,变形恢复能力良好;与现浇对比中节点试件和全黏结预应力中节点试件相比,部分黏结预应力中节点试件的承载力分别高6%和1.5%,位移延性系数分别高11.8%和17.6%。  相似文献   

20.
乔彩霞 《山西建筑》2007,33(36):79-80
研究了已建结构加固后的受力性能与未经加固的普通结构受力性能的差异,对框架梁、框架框及楼板的加固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外包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改变结构传力途径加固法、粘钢加固法等加固方法的施工要求,以完善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