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52年 1952.10.30,毛主席视察黄河,在听取黄委王化云主任关于引江济黄设想的汇报后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第一次提出了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 1953年 19 5 3. 2. 2 2,毛主席视察长江,在听取长办林-山主任关于长江防洪的初步设想汇报后说:“三峡问题暂时还不考虑开工,但南水北调工作要抓紧”。 1954年 1954.10,黄委编制《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中,提出从通天河、汉江引水到黄河的可能性和设想。 1955年 1955.3.18,邓子恢副总理…  相似文献   

2.
1 探索阶段(1952—1971年) 根据我国北方水少土多的特点,在建国初期编制黄河流域规划时,工程技术人员就设想从南方调水,并提出将长江水调到西北和淮河、黄河、海河的南水北调设想,1952年8月黄委会组织查勘了从通天河引水入黄河的线路,编写了《黄河源及通天河引水入黄查勘报告》,这是建国以后最初的调水之梦。10月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时,在听取了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关于从长江引水接济黄河的设想汇报后说:“南方水  相似文献   

3.
<正>1952年,毛主席视察黄河,在听取关于引江济黄设想的汇报后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第一次提出了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在历经了半个世纪的规划、研究和论证后,2002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南水北调总体规划》,确定了分别从长江下、中、上游调水的东、中、西3条调水线路。这三条干线,就像三条巨大的"水脉",把长江、黄河、海河、淮河相连互通,形成了"四横三纵、南北调  相似文献   

4.
1 前言 毛主席在1952年10月视察黄河时指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1959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完成《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提出从长江中下游引水的南水北调布局构想。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之气候变化影响,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趋严重,缺水  相似文献   

5.
开篇语     
早在1952年和1953年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和长江时,高瞻远瞩地提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来也是可以的。”这个设想拉开了我国研究南水北调的序幕。特别是近年来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将南水北调工程提到了重要议  相似文献   

6.
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自1952年毛泽东视察黄河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点也是可以的。"后来在视察长江时,又对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说道:"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调一点给北方?"从此,"南水北调"也就成了长江水利发展规划的重要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7.
1南水北调的东中西三条线路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系指从长江向我国西北、华北干旱地区调水而言。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视察长江和黄河时,就提出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个宏伟设想从而拉开了南水北调的序幕。 中国的工程师们,经历了40多年的前期研究工作,提出了南水北调的东、中、西三条引水线路的总布局。近年来又有人主张从雅鲁藏布江调水到大西北的大西线方案,这是既宏伟又遥远的设想。1.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的江都站提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其沿线平行河道输水,…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工程,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讲的跨世纪特大工程之一。这项跨世纪的巨型工程早在50年代初期,毛主席就提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的设想,并且提出,从上游西北高原和中游汉江地区,引水到西北和华北的具体计划。40年来积累了丰富而翔实的勘测、水文、科研和规划设计资料,形成了从长江向北方引水的规划布局。国务院1990年批准的《长江流域规划简要报告》,提出从长江上、中、下游即西线、中线、东线引水到北方的规射布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唐白河平原北部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布设总干渠,主要向黄淮海平原西部供水,引水量每年150~230亿m^2;运期再从长江干流增加引水量200~300亿m^3。南术北调中线近期引汉工程,从已建的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其水质好,水量可靠,地理位置优越。总干渠布置在京广铁路和主要城市的西侧,居高临下,既能沿黄准海平原西部边缘自南向北自流输水,又能自西向东自流供水,复盖面大,而且只要输水总干渠建成,便能利用平原上众多的自然河流及已建的灌溉渠道供水发挥效益,配套工程比较节省,因此,中线调水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工程,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讲的跨世纪特大工程之一。这项跨世纪的巨型工程早在50年代初期,毛主席就提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的设想,并且提出了从上游西北高原和中游汉江地区,引水到西北和华北的具体计划。40年来积累了丰富而翔实的勘测、水文、科研和规划设计资料,形成了从长江向北方引水的规划布局。国务院1990年批准的《长江流域规划简要报告》,提出从长江上、中、下游即西线、中线、东线引水到北方的规划布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唐白河平原北部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布设总干渠,主要向黄淮海平原西部供水,引水量每年150~230亿m3;远期再从长江干流增加引水量200~300亿m3.南水北调中线近期引汉工程,从已建的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其水质好,水量可靠,地理位置优越。总干渠布置在京广铁路和主要城市的西侧,居高临下,既能沿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自南向北自流输水,又能自西向东自流供水,复盖面大,而且只要输水总干渠建成,便能利用平原上众多的自然河流及已建的灌溉渠道供水发挥效益,配套工程比较节省,因此,中线调水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从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南水北调战略构想,至2002年12月国务院批准《南水北调总体规划》(国函〔2002〕117号),历经半个世纪。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开工,标志着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确保一流环境、一流服务、一流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向中央作出的政治保证,向社会各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的由来  在世界水利史上,中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历史悠久。1949年以前,有人出于航运,有人出于调水,曾提过多种跨流域沟通设想。例如,扩大湘桂运河,开辟赣粤运河;引嘉陵江水进入汉水,引汉水穿秦岭进入渭河;有兰州附近引黄河向东入渭河,由内蒙古托克托附近引黄河向东入永定河等。1949年以后提出设想的人更多。毛主席在1952年10月视察黄河时讲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过来也是可以的。”1958年8月,中央北戴河会议《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全国范围的较长远的水利规划,首先是以南水(主要指长江水系)北调为主要目的的,即将江、淮、河、海各流域联系为统一的水利系统规划……”,这是南水北调名称的由来。南水北调的线路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空间分布也不平衡,特别是华北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南水北调工程就是为缓解京、津及华北等地区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而规划建设的跨流域的特大型引水工程,也是我国继三峡工程之后,又一项以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宏伟工程。经过几十年的多部门多学科的调查研究,南水北调工程已经形成东、中、西三条线路的规划格局。  西线:从长江上游干支流引水到柴达木盆地或黄河上游,主要为青、甘...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工程实现水资源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根据我国水土资源分布的特点,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的宏伟设想,在中国历史上揭开了南水北调规划论证的序幕。经过50多年的努力,2002年12月27日,以东线工程江苏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和山东济平干渠开工建设为标志,南水北调工程正式从规划论证转入建设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一个令华夏子孙魂牵梦萦的伟大工程!对国家而言,南水北调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强国工程!对社会而言,南水北调属于得民心、顺民意、解民忧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1952年,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视察黄河时提出了一个伟大构想,"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相似文献   

14.
正"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在视察黄河时,首次提出了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4年前,南水北调东中线全面通水,伟人的宏伟设想成为现实;4年来,东中线工程以其巨大的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充分证明了它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改善水生态环境的"国之重器"。全面通水4周年,累计调水222亿m~3,受水区覆盖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省  相似文献   

15.
王先达 《治淮》2003,(3):13-14
自1952年10月,毛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以来,水利(电)部持续开展了50年南水北调前期工作,于2002年7月完成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很快,党中央、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总体规划,2002年12月27日举行了隆重的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朱镕基总理宣布南水北调工程开工!这项举世瞩目的宏大工程从规划进入了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与南水北调中线近期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本枢 《人民长江》1993,24(11):1-6
南水北调是根据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这种水资源分布均布衡的特点而提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分西线,东线和中线,从长江系引水调往西北,华北地区。西线从长江上游引水调往黄河上游补济西北缺水地区,最大可调水量约200亿方米。东线引水点选在江苏江都三江营,引水干线没沿京杭大运分级提水,以倒虹吸穿过黄河,输水线路总长2089公里,多年平均抽江水量191.5亿立方米。中线工程先从汉江引水,后从长江引水,引汉工  相似文献   

17.
<正>"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2年,毛泽东主席第一次提出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自此,南水北调开启了半个世纪的规划论证及科学比选,东、中、西3条调水线路逐渐清晰,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一道构成我国"四横三纵"的大水网,形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一渠连南北,天河通水来。一代伟人的雄奇构想,如今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18.
<正>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一个设想:"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设想提出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展开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经过多年不懈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黄河南段将于6月15日试充水,预计20日丹江水将抵达郑州。(2014-06-12中原网——郑州晚报)随着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开通,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黄河南段于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五十年--写在南水北调工程开工之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毛泽东  相似文献   

20.
《治淮》2018,(11)
正新中国成立后,从1952年黄委组织西线工程查勘起,以水利(电)部为主开展了60多年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历经探索阶段、以东线工程为重点的规划阶段、东中西线工程规划研究阶段、论证阶段、总体规划阶段和《总体规划》提出后等六个阶段。一、探索阶段(1952~1961年)1952年10月30日,毛主席听取黄委主任王化云关于《黄河源及通天河引水入黄查勘报告》的汇报后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