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轮南油田(TⅢ、JⅢ、JⅣ油组)有一些高气油比(300 m3/t以上)、低产(30 t/d以下)、结蜡的井,停喷后无法用电潜泵、有杆泵生产,常规柱塞气举因地层压力低,无法将柱塞推至地面;连续气举举升滑脱损失大,提出了注气助推柱塞气举工艺技术来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为这类井开采提供了一种思路.该工艺的特点是采用半闭式管柱,利用常规连续气举气源向柱塞底部注气,提供举升动力;利用柱塞气举的柱塞往复运动减少举升过程的滑脱损失,提高举升效率,节气并实现自动清蜡;利用移动气举—制氮车进行启动排液;构成了注气助推柱塞气举工艺.该工艺2010年全年在4口井合计增加原油产量2 935 t,年节约气举气1 923×104 m3,消除了机械清蜡的风险,保证了工艺安全,为低产、高气油比、结蜡井的开采提供了一种开采方法.  相似文献   

2.
委内瑞拉Intercampo油田单井产液速率为10~320 m3/d,气举技术是该油田首选的人工举升工艺.描述了高含水稠油油藏(15API以下)气举机理.理论分析表明气举中注气速度和油井的气油比对井眼流出液体流速有直接的影响.同时,介绍了气举理论设计和实际生产情况.高含水稠油油藏气举设计中的关系式需要更新,与现场数据要匹配.高含水稠油小于15API时,理论设计和实际生产中的差异巨大.在高含水、低API油气举时没有观测到油水乳化情况.在研究中,高含水、低API油田的气举设计采用了关系因数,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气举设计软件.  相似文献   

3.
气举井优化配气测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文东油田高温、高压、高油气比、高矿化度的特点,研究开发了气举井优化配气测试技术。该技术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进行注气量的阶段调整,同时测试流压、套压、温度、产液量、含水随时间及注气量的变化情况,绘制单井特性曲线、优选最佳注气参数,实现气举井产量与注气量的优化,提高举升效率。在13-256井、13-98井应用该技术后,取得了节气、增油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让纳若尔油田于1983年投入开发,确立气举采油为油田的主要人工举升方式。油田气举采油始于2001年,为了提高低孔低渗油田的整体开发效益,相继研发了加深注气、湿气气举、喷射气举等技术,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油田的气举开发效果。同时,也为国内外类似油田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球塞气举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气举采油方式,可作为连续气举后期的接替工艺,提高举升效率。完成了球塞气举试验装置的结构和控制系统设计。该试验装置为排液采气井多相管流压降与流型实验、常规连续气举排液采气模拟试验和常规连续气举举升效率分析等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气举采油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人工举升方式之一,常规气举一般由配套的气举生产管柱及注气装置构成,需要在油管上设计布置多支气举阀,通过上部各级气举阀逐级卸载,将高压气体经最下级工作阀持续不断地注入到生产管柱,实际应用中常常出现卸载失败、多点注气等问题.非常规气举能够不改变原有生产管柱,利用井下工具代替气举阀作为注气点,是一...  相似文献   

7.
���پ�Ч�������ͼ�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抽油机井效率的基本定义,气举井简化效率定义为有效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结合气举井特点,建立了考虑井口剩余能量与地层产出混合物能量的气举井效率数学模型,包括注气与举升两部分。举升系统的有效功率考虑井口举升混合物所具有的剩余能量与位能增量,其能耗损失包括综合滑脱损失与摩阻能耗损失。结合气举井的经济效益分析,建立了气举井效率控制图,为气举系统科学化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也是进行实施提高气举系统效率措施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
海上大液量井电泵气举衔接式采油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潜油电泵检泵周期短、修井周期长,严重影响海上这种单井产量高且生产井少的油田产量这一生产技术难题,引入Hubert提出的潜油电泵与气举组合举升的思想,采用一趟管柱下潜油电泵与气举两种工艺进行衔接式生产,提高油井开采时率。依据相同排量条件下气举注气点深度与潜油电泵泵挂之间关系,提出了气举在上、电泵在下的常规管柱和电泵在上、气举在下的Y型管柱:并以油气水三相流入动态模型为基础,正确预测电泵井与气举井井筒压力温度剖面,建立了潜油电泵节点系统设计方法以及变地面注气压力法设计气举阀分布。海上某井实例模拟分析证实了潜油电泵与气举可采用同一油管柱,且当地层参数改变时,可择优选择其一系统工作,较好的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对于海上同一平台既有电泵井又有高压气井解决类似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氮气气举采油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东菊 《特种油气藏》2003,10(Z1):90-91
油田常规排液存在速度慢、不灵活、深度浅且安全性差等问题.现场制氮注氮装置采用先进的膜分离技术,直接从空气中分离制取氮气,车载、可移动、现场制氮的特点,使氮气气举采油技术应用范围更广,适应性更强.几年来,成功地进行了氮气气举返排压裂液,氮气气举排水采气,氮气气举深度掏空地层排出泥浆等工艺试验.氮气气举不仅成为常规油井排液的主要手段,而且在高凝油井的成功尝试,使辽河油田利用氮气气举工艺技术在特种油的开采方面拓展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阿尔及利亚Zarzaitine油田气举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及利亚Zarzaitine油田除少量高气油比井自喷生产外,93.7%的油井均采用气举采油。为此,在地面建有两套供气系统保证连续注气,最下一级气举阀为空阀并作为注气工作阀,地面注气压力的变化不会出现注气点上移问题,具有较好的适应性;采用了闭式气举管柱,较好地实现了油层保护和作业质量控制,通过产液量、油压和套压来分析诊断气举井工况,方法简单且方便,每口井都有相应的最优注气量,气举井产液量高、效果好。阿尔及利亚Zarzaitine油田的气举采油工艺技术对提高国内工艺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气举-电泵组合举升配产过程中由于低效工况造成的生产不协调问题,通过研究油井流入动态、井筒多相流动特性、举升工艺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能量作用关系,建立了气举-电泵举升耦合数学模型。基于节点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油井工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配产目标下气举-电泵组合举升运行参数的优化联调方法,给出了不同配产条件下的电泵和气举优化运行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在气举-电泵组合举升系统出现低效工况时,可以利用采集的生产动态数据进行工况分析,结合分析的量化结果在产量变化时进行参数调整决策,科学设计气举-电泵井的频率-注气联调方案,实现油藏、井筒、双举升设备的协调工作,在不动管柱作业的情况下达到组合举升油井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2.
美国Amoco公司和巴西Lima等人分别在几口枯竭油井中进行了称为Ball Pump和Pig Lift的间歇球塞气举试验。实践证明,采用U型双管柱(一注一采),随注入气流投入球塞,在举升气液相间形成固体界面,有效地防止液体滑脱,其增油节气效果十分显著。我们开展的球塞连续气举实验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结论。文章针对低压低效连续气举井普遍存在的液相滑脱损失严重的核心问题,提出了描述球塞连续气举系统举升管柱中气、液、球三相流动的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数学模型考虑了流体流动状态的瞬变性和气液两相流特性,模型的数值化处理采用长度和时间的有限差分方法。以川西南威远气田威100井为例,计算分析了举升过程中各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了常规气举和球塞气举的滑脱损失,并对投球频率进行了优选。这一理论研究成果为开展新型球塞连续气举现场选井和工艺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海上油田存在大量油气共生资源,由于现阶段采油工艺的限制无法实现油气共采,同时以曹妃甸11-6D平台为例的小型生产平台电力负荷达到上限。鉴于此,研发了海上油田电泵-智能气举管柱工艺技术。该技术采用耦合举升工艺,利用现有气源,在电泵上部增加智能气举阀,采用电泵-气举耦合举升方式,可以节省部分电量,减少油井关停造成的产量损失;同时能有效利用气藏能量,实现油气同采,提高油田开发效益。渤中29-4油田某生产井采用电泵-智能气举管柱工艺技术有效降低了泵负载,功率最低降至原功率的42. 08%。该技术解决了油气同采及电泵开采系统负荷过大问题,提高了举升效率。  相似文献   

14.
文东油田气举采油优化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文东复杂断块油田的开发特点,进行了气举采油工艺技术的优化。论述了文东油田气举管柱设计方法、井下工具、气举井工况诊断方法及现场工况参数调整等技术的优化方法。现场施工应用表明,该技术有效地降低了注气量,提高了油井产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果,适合于在该油田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海上大液量井可以利用同一平台的高压气井,采用电潜泵-气举组合开采,降低电潜泵动力需求,延长检泵周期,减少停泵时间;在停泵时,气举仍可维持小产量生产,提高开采时率.在电潜泵-气举组合举升系统中,电潜泵参数固定,增加气举注气量及注气压力引起的产液增加量只在电潜泵产液量的范围内增加.气举参数固定,增加电潜泵的转速,系统产液量增加.地层参数改变时,通过调节电潜泵参数适应新的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气举井最下面安装一个G/L型射流泵与上面多级气举阀组合成的喷射气举,因射流泵工艺设计受油井多因素约束控制,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可行的喷射气举井优选和工艺设计方法,展开了研究。首先根据G/L型射流泵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气体状态方程导出了射流泵排出口压力的计算公式,再将连续气举工艺设计与射流泵工艺设计结合起来,巧妙选取最深注气点为动态求解点,运用节点分析方法,导出了两种工艺组合的喷射气举井优选和喷射气举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实例给出了喷射气举生产动态曲线和给定注气量条件下的喷射气举设计,并与常规气举进行对比,解决了油井优选和工艺组合设计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油管压力操作气举阀的打开和关闭主要由阀深度处生产压力的大小所决定,因此它与常规套管压力操作阀气举工艺相比,所需注气压力更低.文中介绍了油管压力操作阀气举排液工艺的原理、工艺设计方法,通过现场试验证明该工艺具有降低注气压力、加深注气点深度、节约高压气源等特点,扩大了气举工艺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陈敏 《天然气工业》2004,24(4):100-100
目前,由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采气研究所设计施工与推广应用的球塞气举排水采气技术,在蜀南气矿合江采气作业区二里场气田二6井进行试验并获得了成功。该项新技术的成功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  作为排水采气工艺有效的后续工艺接替储备技术,球塞气举是排气工艺的新工艺技术。它采用Y型双管柱(一注一采) ,在注入气流中投入气举球作为气液相间的固体界面,实现了稳定的段塞流,有效地防止液体回落,降低滑脱损失、注气量,减少回压增大采气压差,加之换小油管,改善了常规连续气举的两相不稳定性,在极低的地层压力下能连续气举,提高举升效率,最终提高…  相似文献   

19.
黄雷 《海洋石油》2021,41(3):22-26
气举采油是一种成熟的人工举升方式,通过向井内注入高压气体将液体携带至地面,具有施工简单、管理方便等特点,实际生产中常因生产波动、工况异常等引起举升低效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应配套技术体系。针对该问题通过开展成因分析及机理研究,制定了气举故障诊断技术和治理对策,基于节点分析法开展工艺参数评价,为优化气举设计提供了决策依据。现场应用证明举升效率提升明显,最大限度满足了油藏的需求。通过该技术对策可以全面掌握气举井工作状况,对指导气举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气井产量低于井筒临界携液量时,井筒积液加剧致使气井逐渐停喷。针对此问题,以气举工艺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海上平台生产条件,基于平台现有气举压缩机能力,通过计算确定最佳注气深度点、最佳孔径及注气量,借助钢丝作业对未下入气举工作筒的停产气井生产管柱进行油管打孔作业,实现了油套连通,建立了流通通道,进而实施气举诱喷排液,使得积液停喷井复活。该技术作业成本少,施工难度小,可快捷高效解决积液气井的停产诱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