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稠油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吉尔嘎朗图凹陷位于二连盆地乌尼特坳陷西南端,为一北东走向,北断南超型凹陷,是早期沉陷、后期抬升的单旋回断陷。断陷内存在两种成因稠油:原生稠油和次生生物降解稠油。它们的形成机理和地质地化特征不同。原油的地化分析表明,吉尔嘎朗图凹陷西南斜坡区稠油藏是轻度-中度降解的低熟稠油。  相似文献   

2.
二连盆地稠油井试油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1987与1988年两年中,华北油田二连盆地采用江斯顿测试与抽汲试油联用方法(即先下入江斯顿测试管柱,而后开井抽汲试油),共联用试油24层,成功率为95.9%联用的优点有:速度快,试油周期短;取资料项目多、齐全准确;对压力系数低而无条件负压射孔的漏失井,联用可排除漏失影响;能取准产量及地层压力资料:减少场地污染其缺点为:抽汲时井口无约束,管柱在井口来回晃动,易造成测试管柱有不同程度的渗漏,影响所取资料的准确性,并且井下易掉落物,形成卡钻。为此,可作如下工具改进;改水力式抽子为活瓣抽子;用铅心加重杆代替空  相似文献   

3.
达尔其油田稠油生物降解有机地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方法 从稠油生物降解宏观及微观特征入手,运用有机球地球化学和稳定同位素分析,对达尔其油田稠油的地化特征及降解序列进行研究。目的 分析稠油地化,成因特征及成熟度,为油田今后勘探指明方向,结果 稠油宏观上具有饱和烃含量低,饱和烃/芳烃比值小的特点;微观上烷烃,芳烃色谱及生物标志物提供了稠油为两期混合油,且成熟度不高,降解程度较低,结论 达尔油田稠油属低-较低成熟油;稠油的降解程度可划分为三级,今后的勘  相似文献   

4.
二连盆地腾二段高产油藏成藏模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二连盆地的腾二段因其产量影响、储量可动用程度高、经济效益显著,正在成为二连盆地储量和产量接替的重要战场。在系统研究二连盆地腾二段的石油地质特征和油藏形成条件的基础上,总结了腾二段高产油藏形成的3种成藏模式;赛汉塔拉凹陷扎布构造带式成藏模式、额仁淖尔凹陷吉格森构造带成藏模式、洪浩尔舒特凹陷东次洼洪36井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北边陲的大型内陆盆地之一。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其中稠油资源占有相当比例。 目前普遍认为,稠油油藏的成因有原生和次生两种。原生稠油油藏一般是由未成熟或低成熟的原油聚集而成;次生稠油油藏一般是原形成的油藏遭受破坏,或经长距离多次运移,轻质组分散失,水洗氧化以及生物降解作用而成。本文试图通过对准噶尔盆地  相似文献   

6.
高日胜  方杰  王暾  李文科  杨春 《石油学报》2013,34(3):479-488
应用二连盆地重质油物性和地球化学分析资料,结合其他盆地重质油典型实例,系统阐述了重质油形成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重质油成因类型可分为原生重质油和次生重质油,前者来自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所生成的未熟-低熟油,后者则是石油(常规油或普通重质油)进入储层聚集成藏后,由于保存条件差异,受各种稠变作用形成的高密度、高黏度重质油。重质油形成所经历的稠变作用主要包括生物降解、水洗、氧化、裂解致稠和运移-聚集分异等作用。在石油运移、聚集和保存阶段,上述多种稠变因素总是交织、叠加在一起,只有在某些特定地质环境下,单个稠变因素才表现得相对突出。多数盆地或地区重质油的形成以生物降解占主导作用,其次为氧化、水洗、裂解致稠以及运移-聚集分异等作用。基于二连盆地及其他盆地重质油黏度数据分析,归纳出重质油的稠变序列为,低成熟重质油(黏度100~500 mPa·s)、未成熟重质油(黏度500~1 000 mPa·s)、轻度生物降解重质油(黏度800~2 000 mPa·s)、中度生物降解重质油(黏度2 000~20 000 mPa·s)、重度生物降解重质油(黏度20 000~100 000 mPa·s)、超重度生物降解重质油(黏度大于100 000 mPa·s)。其中,轻度生物降解重质油为普通重质油;中度生物降解重质油达到普通重质油-特重质油;重度生物降解重质油为特重质油;超重度生物降解重质油为超重质油。  相似文献   

7.
利用原油样品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色质等地化分析资料,对非洲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稠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稠油遭受不同程度降解,降解程度为轻微-严重降解;具有低饱芳比、低饱和烃含量,饱和烃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失,部分稠油中出现25-降藿烷系列;同时该区稠油为烃源岩成熟期排烃的产物,这些都反映出该区稠油的形成与原生因素无关,属于次生稠油,是原油在聚集成藏的过程中遭受生物降解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文中对银额盆地查干凹陷原油密度、黏度、族组成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明确其稠油油藏的特征及成因.结果 显示,查干凹陷发育生物降解和未成熟—低成熟2种成因类型的稠油,分别分布在1500m以浅的苏二段(K1s2)、银根组(K1y)和2300~2450m深度内的巴二段(K1b2).未成熟—低成熟稠油正构烷烃分...  相似文献   

9.
李明  居维青 《特种油气藏》1997,4(3):33-36,41
方法:利用油田钻井,取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蒙古林砾岩稠油油藏储层宏观,微观特征及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地质因素进行了研究,目的:改善复杂砾岩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提高其采收率,结果:蒙古林砾岩油藏储层岩石类特别多,支撑类型复杂,储层厚度变化大,原始含水饱和度高,隔夹层分布不稳定,储集空间以次生粒(砾)间溶孔为主,喉道半径小,孔喉分选差,最小非饱和孔隙体积较高;影响开发效果的地质因素是原油粘度,油水粘度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稠油地化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下盘斜坡区五区南油气区二叠系乌尔术组(P2w)稠油的地球化学性质的分析发现,该稠油具有酸值低、凝固点和含蜡量较高,烃类客正构烷烃、缺乏含氧官能团和非选择性报失等特殊性质,与断裂上盘浅层次生氧化型稠油成因明显不同。根据油气的分布和各项地化特征,认为蒸发分馏作用是导致该区原油稠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油气运移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杰 《石油实验地质》2005,27(2):181-187
应用二连盆地主要生油凹陷中泥、砂岩的分析化验等资料,系统分析了本区油气运移作用,总结了主力烃源层的油气运移特征。主要的认识为:1)本区下白垩统K1ba和K1bt12套成熟烃源岩排烃率可以达到32%~72%,是主力排烃层。进入生油高峰阶段的Ⅰ类生油凹陷有良好的生烃与排烃条件,具有形成工业价值油气藏的能力;2)根据泥岩压实曲线和粘土矿物变化等资料分析认为,快速压实阶段是排烃(油气初次运移)的最佳时期;3)从烃源岩生油期与排烃期的匹配关系分析,二连盆地只有Ⅰ类生油凹陷的成油带与泥岩快速压实阶段相吻合,构成油气生成与运移的良好匹配关系;4)油源断层和不整合面是油气二次运移的重要通道,特别是K1bt1/K1ba不整合面具有良好的孔渗条件,其不整合面上、下的各种类型圈闭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5)通过油气运移效应分析认为,乌里雅斯太凹陷原油运移效应最高,其次为阿南、赛汉塔拉、额仁淖尔凹陷,而巴音都兰和吉尔嘎郎图凹陷的原油未发生长距离运移。  相似文献   

12.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油藏成藏历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达尔其构造是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重要的含油构造。以地震主测线为格架,结合烃源岩、岩性、热流、测试分析资料为依据,采用正演法开展二维盆地模拟工作。重点开展充填史、热流史、成熟度史、生烃史、排烃史和运移聚集史分析。油藏主要分布在腾格尔组和都一段。达尔其西部鼻状构造,都一段油藏主要分布在白音断层下洼部位,腾格尔组油藏主要分布在白音断层以上的斜坡方向;达尔其东部鼻状构造,油藏主要分布在都一段,腾格尔组油藏分布范围局限,以构造高部位为主。达尔其油藏演化历史分为第一成藏期、第二成藏期、散失期和稳定期。油藏主要成藏期为第一聚集期,低部位油藏存在散失过程,腾格尔组油藏成藏历史较都一段复杂。南部斜坡带为石油运移的主要指向区,为重点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塔里木盆地石油中微量元素与陆壳生命物质的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中的石油应具有有机和无机二元成因特征。石油中含有不少生物体和地壳表层生物圈内很少存在的,而只有地球深部才广泛分布的元素,如铼、金、银、铟、镉、锑、碲等,这说明石油中的一部分可能来自于地球的深部,这样的石油应分布于沟通地球深部的深断裂两侧及地球深部物质出现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东营凹陷稠油特征及其成因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营凹陷稠油密度高、粘度大、胶质和沥青盾含量高。大部分蚀变的稠油密度与粘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而低成熟稠油则呈特殊的变化关系。稠油硫含量与蚀变作用程度无必然联系,既取决于生油母质类型或沉积环境的差异,又受降解烃类的细菌差型的影响。目前储层内稠油可划分为两大类,一是未经蚀变的低成熟桐油;二是具蚀变标志的成熟油或低成熟油。原油蚀变后提高了甾烷异构化反应程度,某些样品远近超过导构化反应平衡终最值。因此,蚀变油的甾烷成熟度参数不宜用于油源对比。  相似文献   

15.
民和盆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民和盆地是一个油、煤、气共生的盆地,其原油属中等密度、低粘度、低硫高蜡较轻质油,具饱和烃含量高(占原油的60%~80%)和C27甾烷含量低、C29甾烷含量高等特点。指出中侏罗统窑街组的暗色泥岩、油页岩、碳质泥岩及煤为主要烃源岩,上侏罗统享堂组及下白垩统河口组砂岩为主要储集岩。通过饱和烃气相色谱、甾烷、霍烷、生物标记化合物等的对比表明,民和盆地原油与中侏罗统窑街组的暗色泥岩和油页岩有较明显的亲缘关系,因此认为民和盆地的原油主要来自中侏罗统窑街组的暗色泥岩和油页岩。  相似文献   

16.
朝阳沟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通过原油及生油岩抽提物的族组成、正烷烃、稳定碳同位素和色谱-质谱等项分析,研究了朝阳沟油田原油的地球化学性质及油源关系,探讨了三肇凹陷生成的原油向朝阳沟油田的运移特征。  相似文献   

17.
简要叙述了生物降解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指出微生物降解原油有喜氧/厌氧降解2种机制,实验室条件下一般进行喜氧生物降解,由于厌氧降解的速率很慢,因而在实验室条件下不可能完全模拟地下厌氧生物降解;温度对生物降解有控制作用,40℃左右时实验室生物降解效果最佳;在实验室条件下,微生物降解对原油的饱和烃、芳烃、非烃、沥青质各个组分都产生影响,使饱和烃含量相对下降,芳烃、非烃、沥青质的含量相对上升,而沥青质不易被生物降解,其热解产物及钌离子催化氧化产物在生物降解原油对比、油源对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二连盆地“洼槽”控油规律与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依据洼槽的沉积演化、结构类型、生油条件、成藏模式、含油现状和勘探成效,对二连盆地33个凹陷以洼槽为单元分类评价.初步建立了5种洼槽式样,研究了不同类型洼槽的控油规律.指出洼槽的沉积、构造同性严格控制油气生成和油气藏展布①,断槽继承型洼槽成藏条件最好,勘探成效最高,断超继承型和断槽过渡型大中型洼槽成藏条件较好,其中央断裂构造带和斜坡带是有利聚油带,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属近期油气勘探和储量接替的主要洼槽.  相似文献   

19.
辽河稠油中非烃化合物类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辽河油田的冷43块北部的雷家场地区、牛心坨油田的茨榆坨地区及高升油田的高Ⅰ区和高Ⅲ区沙一段到沙四段的10个稠油样品中的小分子非烃化学组成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辽河稠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以含氧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含氮、硫化合物甚微,未检出磷化合物。酸性馏分均占总可溶性非烃馏分的47%以上,其中直链脂肪酸占气相色谱可检测总酸性化合物的96%以上。其余的含氧化合物类型包括开链脂肪族酮和醇、五环三萜酮和酸、不饱和甾醇、单甲基支链(iso和anteiso)脂肪酸、芳构有机酸和酚。此外还检出了四对高丰度的未知同分异构体和大量低含量的未知物。多类含氧化合物的存在和分布特征表明一种征象,即辽河稠油经历过较强的生物降解和水洗作用,并接受了近期的菌藻类有机质输入。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山嘴油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山嘴油砂特征研究对于指导该区油砂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采用物理和地球化学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山嘴地区油砂的物理特征和油砂含油率特征,初步计算出了该区油砂油的地质资源量:通过含油率法得出该区0~50 m埋深范围内的油砂储量为3 200×104t,50~100 m埋深范围内的油砂储量为2 700×104t;然后采用生物标志物的方法探讨了该区油砂油的生物降解程度。结果认为:该区油砂油降解程度普遍很高,基本都在8级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