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合成了配合物[{Ni(mnt)_2}2][Na_2(benzo-15-crown-5)_3(H_2O)_2],并且测试了 这种配合物的非线性吸收系数β=2.4 cm/GW; 探讨了非线性吸收产生的机理为双光子吸 收.  相似文献   

2.
ZnO导电陶瓷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分别制得Zn5(CO3)2(OH)6掺杂Al(OH)3、Mg(OH)2以及Zn5(CO3)2(OH)6掺杂Sb(OH)3、Bi(OH)3、Sn(OH)4、Co(OH)3、MnO(OH)2两种复合粉体,利用高频等离子体焙解新工艺,制得了纳米ZnO及相应的添加剂陶瓷复合粉体.TEM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陶瓷复合粉体的粒径均小于100nm.利用前者,通过添加适当的Al2O3和MgO,制备出了电阻率约10~2000Ω·cm,V-I特性较好的ZnO线性陶瓷电阻.利用后者,通过适当的杂质配比,在100  相似文献   

3.
sol-gel法制备微波介质陶瓷材料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Zr(NO3)4·5H2O、Ti(OC4H9)4、SnCl4·5H2O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r-Ti-Sn系微波介质超微粉料。实验表明:温度、湿度、溶液浓度、pH值等是影响形成溶胶、凝胶的主要因素。采用合适的工艺参数能制备出高Q值的微波介质陶瓷微粉。  相似文献   

4.
气敏器件用SnO_2薄膜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SnCl2·H2O和ZrOCl2·8H2O为原料,制备出性能优良的纳米SnO2薄膜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晶相,TEM分析了微观结构。研究了掺杂、处理温度等对其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作了SnO2薄膜气敏器件,并检测了其气敏特性。  相似文献   

5.
无团聚,纳米ZrO2增韧Al2O3基陶瓷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微波加热ZrOCl2·8H2O的醇水深液.用HPC作分散剂.制备出无团聚、单分散的纳米水合二氧化锆。然后采用胶体工艺制备出Al2O3-ZrO2先躯体均混合的粉体。用XRD分析ZTA的相结构。用SEM观察断口形貌。结果发现,ZrO2均匀地分布在ZTA陶瓷中。粒径小于500nm,并且主要以t-ZrO2形式稳定存在。最后探讨了ZTA的增韧机制。  相似文献   

6.
TiO_2(Ag)纳米半导体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热解Ti(OC4H9)4+AgNO3溶胶制备的TiO2(Ag)纳米半导体薄膜光催化特性与其结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薄膜对二卡基砜的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热解温度显著影响薄膜的光催化作用,这与TiO2微粒的长大和晶相转变有关;适量的Ag作活性剂可以显著改善薄膜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实验研究了硅表面清洗方式对7nm热氧化SiO2栅介质可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稀HF酸漂洗后RCA清洗时降低SC1(NH4OH/H2O2/H2O)温度对提高栅介质可靠性有利,但仍不如用SC2(HCl/H2O2/H2O)或H2SO4/H2O2清洗效果好.稀HF酸漂洗后用H2SO4/H2O2清洗得到的栅介质不仅表现出优良的击穿电场分布特性和击穿电荷分布特性,抗热电子损伤能力也比较强  相似文献   

8.
Smith.  K Dean.  JR 《钨钼材料》1996,(4):14-16
作者经研究发现了一种不需要外加热,用氢氟酸(HF)和硝酸(HNO3)溶解钨的方法。该自然溶解方法与一种以过氧化氢(H2O2)作为溶解介质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并测定了由这两种溶解方法溶解的钨丝中的痕量元素(K、Ni和Fe),结果发现两种方法没有明显的差异,本文探讨了各种配比的酸混合物及试样重量对溶解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大功率CO_2激光合成出WO_3/Fe_2O_3新型烯烃歧化反应陶瓷催化剂分析。表明,该陶瓷催化剂的组成相为Fe3O4,FeWO4及WO3。它是一种多孔的,晶粒大小为μm级的陶瓷品,Fe3O4相中含有杂质钨,其氧化态低于+6价,为该类催化剂具有烯烃歧化反应催化作用的主要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10.
适量掺入MgF_2·SrF_2有效地降低了0.85PZN(Pb(Zn_(1/3)Nb_(2/3))O_3)-0.15BT(BaTiO_3)材料的烧结温度并得到了介电常数-温度特性接近于X7R特性标准的瓷料。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出现了双介电常数峰。这种现象可从材料的纳米结构出发,用超顺电态的概念来描述。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泡沫镍基体在电化学浸渍时的各种影响因素和电化学浸渍效率,对制作好的NiOOh/Ni(OH)2电极的初期活性,充卵电性能,快速充电性能和荷电保持性能作了大量实验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2.
Sol—gel法制备纳米化硅晶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长链甲基三甲氧基硅烷「CnH2n+1Si(OCH3」和正硅酸乙酯(TEOS)两种有机物为起始原料,用溶胶-凝胶法通过合理控制反应条件,制备出β-SiC凝胶粉体,然后在Ar气氛、900~1300℃下热处理,制备出了高纯、低氧含量,直径2~10nm,长度40~80nm的β-SiC纳炉晶须。产物纯度达到99.92%。利用X射线粉昌衍射、航向电镜(TEM)、拉曼光谱等测试方法对制香的晶须进行了结构及颗  相似文献   

13.
用XPS研究了多晶纯镉置于空气中形成的表面化学态。结果表明,Cd表面上除有大量吸附碳、氧外,还形成了CdO和Cd(OH)2。O1s谱的最佳曲线拟合表明有三个O1s分量存在,其结合能分别为532.7eV,529.6eV,531.3eV。他们分别是吸附氧,CdO和Cd(OH)2中O1s的特征。本文推断Cd先与O2反应生成CdO,再在水汽作用下形成Cd(OH)2,表面形成的CdO和Cd(OH)2薄层阻挡  相似文献   

14.
以 Ni8OCr20、Cr_3C_2、Ar、CaF_2/BaF_2四元混合粉末为原材料,利用激光熔敷技术在r-TiAl金属间化合物合金Ti-48Al-2Cr-2Nb表面上制得了以r一NiCr为基体、以初生M_7C_3及M_(23)C_6为耐磨相、以弥散分布颗粒Ag、CaF_2或CaAgF_4为自润滑相的高温自润滑耐磨复合材料涂层,涂层显微硬度大大提高且与基体呈冶金结合。  相似文献   

15.
SiH_4+CH_4激光诱发解离动力学过程研究傅广生,于威,李晓苇,韩理,张连水(河北大学物理系,保定071002)本工作对应用于SiC陶瓷材料合成的红外激光诱发SiH4+CH4等离子体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强TEACO2脉冲激光击穿反应气体...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配合物〔{Ni(mnt)2}2〕〔Na2(benzo-15-crown-5)3(H2O)2〕,并且测试了这种配合物的非线性吸收系数β=2.4cm/GW,探讨了非线性吸收产生的机理为双光子吸收。  相似文献   

17.
利用准分子激光制备Cu,Al化合物的纳米粒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隽  楼祺洪  董景星  魏运荣  宁东 《中国激光》1995,22(12):942-944
利用准分子脉冲激光(XeCl,λ=308um)对Cu,Al靶进行消融,从而得到Cu,Al化合物的纳米级粉末。CU的产物为(CuO)6·Cu2O,Al的产物为A1N。用透射电镜对粉末进行分析,并对消融产生的纳米颗粒在其颗粒大小及分布上予以分析统计。结果表明,(CuO)6·Cu2O粒子的平均直径为11um,A1N粒子的平均直径为6um左右,基本符合对数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8.
Yoo.  MK Hirao.  Y 《钨钼材料》1996,(1):31-37
掺CaO和MgO的钼板在含O2的H2气氛下进行再结晶退火,用光学、扫描和透射电镜对再结晶试样分析。此外为了认识化学添加过程,把干燥添加剂(Ca,Mg)(NO3)2进行热分解并用DTA和TGA方法进行分析。用X射线衍射扫描鉴定热分解产物。在1000℃预烧3.6×10^3秒的过程中,添加剂反应生成CaO,MgO和Ca(OH)2。预烧毛坯在He(惰性)气氛下2000℃烧结过程中,由于内氧化而生面MoO2  相似文献   

19.
采用准分子激光扫描消融法淀积性能均匀的YBa_2Cu_3O_(7-δ)高温超导薄膜,用离子束刻蚀进行器件的图形制备,获得了非均匀性小于10%的YBa_2Cu_3O_(7-δ)高温超导薄膜8元线列探测器.测试了器件在8~14μm波段的性能及光响应特性,单元探测器为40×100μm2的微桥结构.器件的平均归一化探测率为1.44×109cmHz1/2w-1,平均噪声等效功率为4.4×10-12WHz-1/2,D的非均匀性小于10%.研究结果表明:该线列探测器具有良好的均匀性,证实了该工艺适用于制备均匀性良好的高温超导薄膜红外探测器阵列.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化学镀液主要组分及pH值、温度、时间等条件对化学沉积Ni Cu P合金镀层的成分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在 45 #钢基片上进行化学沉积Ni Cu P合金镀层。基片镀前经砂纸打磨、除油及活化处理。镀液基本组成为 :NiSO4 ·6H2 O 2 5g L、NaH2 PO2 ·H2 O 2 5g L、CuSO4 ·5H2 O 3g L、C6H5O7Na3·2H2 O6 0g L、CH3COONa 2 0g L。镀液pH值用NaOH溶液调整至 1 0 ,镀液温度控制在 90℃ ,时间为 6 0min。每次试验以上述条件为基础 ,变化一项 ,研究其影响。其中各项组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