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由AOT(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异辛烷-KC l缓冲液组成的反胶束体系,联合酶解技术提取脱脂小麦胚芽蛋白。探讨了反应时间、缓冲液pH、酶加量3个因素对蛋白前萃率的影响,并用响应面优化前萃工艺条件。经响应面分析得到稳定点为鞍点,采用岭嵴分析进一步优化得到最佳小麦胚芽蛋白前萃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 h,缓冲液pH 9.22,酶加量0.153 AU/g。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蛋白前萃率达到76.99%。  相似文献   

2.
反胶束法提取小麦胚芽蛋白后萃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探索了一种反胶束法提取蛋白质的后萃方法,即先回收异辛烷,然后用少量KCl的缓冲溶液溶解剩余的固形物,最后用丙酮沉淀得小麦胚芽蛋白.研究了KCI浓度、缓冲液pH值、缓冲液加入量对小麦胚芽蛋白后萃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后萃最佳工艺条件为:KCI浓度0.61mol/L、缓冲液pH9.47、缓冲液加入量1.0ml,在此工艺条件下,小麦胚芽蛋白后萃率达到80.07%.  相似文献   

3.
《粮食与油脂》2017,(9):59-63
采用二-(2-乙基已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异辛烷-氯化钾组成的反胶束体系萃取花生粕蛋白质。研究了AOT浓度、KCl溶液pH、KCl溶液浓度、萃取时间、料液浓度、温度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关系,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前萃最佳工艺条件为AOT浓度0.06 mol/L、KCl溶液p H 8.15、KCl溶液浓度0.1 mol/L、萃取时间60 min、料液浓度10 g/L和温度37.40℃,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花生粕蛋白前萃率为61.2%。  相似文献   

4.
以副产品小麦胚芽为原料,用反胶束法研究了小麦胚芽蛋白的提取条件,包括前萃和后萃。前萃由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璜酸钠(AOT)-异辛烷-氯化钾缓冲溶液组成的反胶束体系从小麦胚芽中提取蛋白;后萃先回收异辛烷,少量KCl的缓冲溶液溶解剩余的固形物,最后用丙酮沉淀得小麦胚芽蛋白。通过单因素实验,考查了AOT浓度、萃取时间、加入小麦胚芽粉量、温度、KCl浓度、缓冲溶液pH、W/O对小麦胚芽蛋白前萃率的影响以及KCI浓度、缓冲液pH、缓冲液加入量对小麦胚芽蛋白后萃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2-乙基已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异辛烷-氯化钾组成的反胶束体系萃取红芸豆蛋白(RKBP)。采用电导法考察AOT浓度对AOT-异辛烷-水反胶束体系含水量和临界增溶水量的影响,确定反胶束体系稳定的AOT浓度范围。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了AOT浓度、缓冲液pH、KCI浓度和萃取时间等因素对RKBP前萃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前萃条件。结果表明,不同AOT浓度对应的反胶束体系的临界含水量值(Wc)基本一致,反胶束体系能够增溶的水的体积随AOT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反胶束体系稳定的AOT浓度上限值为2mol/L。正交优化获得反胶束法萃取RKBP的最佳前萃条件为:AOT浓度1.25mol/L,缓冲溶液pH7.5,KCl浓度0.05mol/L,萃取时间90min。在该最优工艺条件下,RKBP前萃率达到43.57%。   相似文献   

6.
利用响应面法对反胶束提取胡麻籽蛋白前萃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根据Box-Behnken Desig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以胡麻籽蛋白前萃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图。在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后,得出胡麻籽蛋白质前萃工艺的最佳条件为原料质量浓度0.03 g/mL、pH 7.00、CTAB质量浓度0.05g/mL,胡麻籽蛋白质前萃率为56.90%。曲面回归方程与试验结果拟合性好,此模型合理可靠,可用于实际预测。  相似文献   

7.
《粮食与油脂》2017,(11):59-63
以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AOT)-异辛烷-氯化钾缓冲溶液为前萃体系,对从前萃体系中提取的花生粕蛋白的后萃工艺条件进行研究。考查了KCl缓冲溶液的浓度、加入量以及pH对花生粕蛋白后萃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确定后萃最佳工艺条件为KCl缓冲溶液的浓度1.02 mol/L、加入量1.49 mL、pH 8.83。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花生蛋白后萃率达到84.4%。  相似文献   

8.
反胶束法提取核桃粕中蛋白的前萃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AOT/正己烷反胶束体系萃取脱脂核桃蛋白的前萃工艺,第1步正交试验,研究了含水量、KCl浓度和pH值对反胶束前萃取核桃蛋白的影响;第2步正交试验,研究了原料粒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核桃蛋白前萃率的影响。通过2步正交试验,对反胶束体系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优萃取条件为:含水量为20、KCl浓度0.1 mol/L、pH值8.0的反胶束体系,原料粒度80目、提取时间90 min和料液比1∶30,蛋白提取率68.7%,与传统提取方法即碱提酸沉法相比,提取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以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异辛烷-氯化钾缓冲溶液为前萃体系,对从前萃体系中提取花生蛋白的后萃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后萃时间、后萃温度、缓冲液pH、KCl浓度对花生蛋白后萃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后萃最佳工艺条件为:后萃时间50 min,后萃温度40℃,缓冲液pH9.0,KCl浓度1.0 mol/L。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花生蛋白后萃率达到86.49%。  相似文献   

10.
和丽 《中国油脂》2021,46(7):80-85
以脱脂辣木籽粉为原料,利用反胶束法提取辣木籽蛋白并进行工艺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反胶束(AOT)质量浓度、提取温度、pH、料液比、水分活度(Wo)5个因素对提取辣木籽蛋白的反胶束前萃工艺的影响,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二次通用旋转实验考察提取温度、pH、KCl浓度、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提取辣木籽蛋白的超声波辅助反胶束后萃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反胶束前萃最佳工艺条件为pH 9、料液比1∶ 50、AOT质量浓度0.08 g/mL、提取温度45 ℃、水分活度25,该条件下所得前萃辣木籽蛋白提取率为67.2%;超声波辅助反胶束后萃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5 min、提取温度45 ℃、pH 6.5、KCl浓度1.25 mol/L,在此条件下所得后萃辣木籽蛋白提取率为58.5%。  相似文献   

11.
12.
反胶束溶液萃取杏仁蛋白前萃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红珍 《中国粮油学报》2011,26(1):106-108,116
对AOT/异辛烷反胶束溶液萃取杏仁蛋白的前萃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以AOT/异辛烷为反胶束溶液体系,以蛋白质萃取率为指标,分别对溶液的pH值、W0值、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进行了单因素试验以及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以确定杏仁蛋白前萃的最佳工艺。正交试验结果方差分析表明,在各因素中,W0值对蛋白质提取率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其他三因素未达到显著水平,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W0值为40,溶液pH值7.0,前萃温度25℃,前萃时间90 min。  相似文献   

13.
物料与体系性质对反胶束前萃取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物料与体系性质对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前萃取蛋白的影响。考察了原料粒度、加入方式、预处理、加span - 6 0对萃取率的影响。按 10 0目大豆粉 0 4 g用 0 1mol/LKCl配成溶液直接加入 2 0mL 0 0 8g/mL的反胶束溶液 ,180r/min ,2h。此时蛋白一次萃取率在 4 9 0 %左右 ,经纤维素酶处理后萃取率为 5 8 6 %。反胶束萃取蛋白的过程很快能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4.
蛋白酶对反胶束体系前萃率规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利用4种蛋白酶在SDS/异辛烷/正辛醇反胶束体系萃取大豆蛋白的同时,对其酶解,考查酶加入量、缓冲溶液pH、W0、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乙醇浓度等六因素对蛋白前萃率的影响规律,确定碱性蛋白酶萃取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是:W0值、缓冲溶液的pH、萃取时间、乙醇浓度、酶加入量、萃取温度,分别为16.1、7.5、30 min、0.4%、5%、45℃。为今后研究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和分子量大小与反胶束"水池"微观结构相互关系的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反胶束体系萃取鹰嘴豆蛋白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鹰嘴豆蛋白属完全蛋白质。利用超声波辅助反胶束(AOT/异辛烷)萃取鹰嘴豆蛋白,分析和讨论了W0、超声萃取时间、豆粉量对蛋白萃取率的影响,得到鹰嘴豆蛋白质的最佳萃取条件:W0=27.8,超声萃取时间30min,豆粉量为0.025g/mL,此时的萃取率为84.3%,并对超声波辅助反胶束萃取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反胶束萃取大豆蛋白同时酶水解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萃取低温脱脂豆粕中的蛋白质。同时加入蛋白酶对大豆蛋白进行酶解,研究了酶的种类、pH值、W0、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蛋白前萃率的影响。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和参数,为今后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异辛烷/正辛醇反胶团体系萃取菜籽蛋白反萃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蛋白质反萃率的主要因素是:萃取时间、水的pH值和KCI浓度。反萃最优条件为:pH值6.5、水相KCl离子浓度1mol/L、反萃时间60min时,反萃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小麦胚蛋白分级提取及功能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胚为原料,首先采用正己烷低温脱脂,然后利用碱法提取麦胚蛋白(WheatGerm Protein,WGP),采用Osborne法对麦胚蛋白进行分级,得到麦胚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4种组分,分别占总蛋白的32.5%、15.6%、4.2%和12.6%。在此基础上,对麦胚蛋白、麦胚清蛋白、麦胚球蛋白和麦胚谷蛋白的功能性进行定量分析比较。结果表明,4种蛋白中,麦胚蛋白的吸水性最佳,为3.03g/g;麦胚清蛋白的溶解性、起泡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最好,分别为71.2%、84.8%、63.6%和62.8%;麦胚谷蛋白的吸油性最强,为2.79g/g。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蛋白的提取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锤式粉碎与胶体粉碎相结合的方法,微细化处理脱脂小麦胚后,用碱提、超滤浓缩法提取制备小麦胚蛋白,同时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RSM),建立了预测小麦胚蛋白提取率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优化了蛋白质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微细化处理有利于小麦胚蛋白的提取,其最佳条件是:小麦胚粒度为13 μm,pH 10,提取温度41℃,蛋白提取率可达到68.0%.  相似文献   

20.
小麦胚芽水溶性蛋白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硫酸铵沉淀法制备小麦胚芽水溶性蛋白,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pH8.0,提取时间8h,料水比1:8,温度25℃条件下,小麦胚芽水溶性蛋白质提取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