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城市道路道路各交叉口交通信号的实时管理和控制直接影响了整个城市的交通,以单交叉口多相位固定周期的交通信号控制问题为背景,构造了以交叉口滞留车辆最少为优化模型,在目标函数后加上罚因子实现有约束极值问题向无约束问题的转化,用量子粒子群算法对其进行仿真数据求解,得到了交通实时控制的配时方案,并与定时控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和算法对交通信号的实时控制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浮动车数据主要是由车辆的轨迹点数据组成,是一种重要的原始数据,可以广泛地用于各种交通应用,如交通管理和控制、路况计算等.但是原始的车辆GPS数据存在定位误差,必须经过路径推测的修正处理才可以应用.传统的路径推测算法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渐增式和全局式.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渐增式方法计算速度快但准确性差,全局式方法准确性好但计算速度慢.通过综合考虑两种传统算法,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向量识别的启发式路径推测算法,该算法采用了启发式图搜索方式,导入几何运算的约束条件,根据车辆轨迹点所形成的向量与路网模型比较来进行启发式搜索,并选择车辆所有可能行驶的候选路径.根据全局择优的方式从整体进行比较,确定车辆最有可能的行驶路径.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算法能够在复杂路网下,比较准确地推测距离间隔较大的车辆轨迹点,并且能够实时高效地处理大规模数据.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的关联交叉口协调控制方法。建立了关于排队长度的交通流模型和协调控制目标函数,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各交叉口绿信比和考虑双向绿波的相位差进行求解,实现了关联交叉口的最优控制。以实际采集的几个关联交叉口的交通数据仿真表明,相比单向绿波控制和感应控制,所提方法可有效减少延误和平均排队长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单交叉口信号配时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广成  石磊 《计算机仿真》2012,29(5):348-351
研究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的单交叉口优化交通流问题,由于交通流具有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特点,很难建立精确模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把每一相位的排队长度都作为优化的目标,采用多目标信号配时模型以满足不同交通需求,并采用改进粒子群(PSO)算法进行求解。在深入研究分析PSO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变异因子和惯性权重自适应策略对该算法进行改进,既发挥了PSO算法随机优化收敛速度快的优点,又克服了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点的缺点,显著提高了优化算法的性能指标。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流量识别是实现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的关键环节。随着基于端口号和深度包检测两种流量识别方法相继失效,基于机器学习的流量识别技术成为近十年流量识别领域最受关注的方法。鉴于流量识别技术的重要性,首先介绍流量识别技术的概况及相关基本概念,包括其应用场景、输入对象、识别类型及评价指标。然后详述机器学习背景下,流量识别过程中的数据集获取、特征提取与选择、识别模型设计等关键技术的进展,并对近年主要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和比较。最后对基于机器学习的流量识别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交通日益发展,如何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是目前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交叉口过饱和交通流控制问题,基于交通流向动态组合的感应控制方案,设计了一种实时多交叉口协调控制(Real-time Intersection Coordination Control,RIC2)模型.该RIC2感应控制模型,以单个交叉口优化为基础,延伸到多个交叉口,形成区域之间的协调控制,同时采取一种改进的量子粒子群算法(Improved Quantum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QPSO)对信号配时进行自适应优化.仿真结果显示上述模型能显著提高城市的通行效率,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浮动车数据的快速交通拥堵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动车技术是近年来智能交通系统中所采用的、获取道路交通信息的先进技术手段之一,可作为大规模实时交通监控的数据源.由于浮动车数据规模庞大,从大量移动对象中有效处理流数据是其中一大难点.采用相似轨迹聚类的思想,结合与拥堵特征相关的交通参数,提出了拥堵同伴发现算法.该算法能从浮动车轨迹流数据中筛选出可能发生拥堵的浮动车数据,从而对拥堵区域变化趋势进行概化预测,由预测结果决定负载处理方式.此外,设计基于预测的多优先级调度算法用以实现整个监控流程.提出的方法可有效降低处理浮动车数据的代价,实现快速交通拥堵监控.通过在城市路网中大规模出租车轨迹数据上的实测,验证了这种算法的有效性和优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特征进程的P2P流量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文  沈磊 《计算机工程》2008,34(15):120-122
为了解决P2P流量识别中用户使用端口跳跃、数据加密等方法带来的识别难题,通过对主机进程与网络流量相关性的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进程的P2P流量识别系统,在客户端通过进程匹配完成P2P流量的识别,并且具有发现未知P2P进程的能力。实验表明,该系统对于P2P流量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对某航空发动机整机试验装置的流量管三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布置虚拟测点,建立流量管虚拟试验校准和测量的仿真方法,研究流量管流量系数获取方法、校准试验测试布局,分析来流雷诺数、壁面粗糙度、流量管圆度对流量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附面层位移厚度法和校准试验法获取的流量系数接近。在同一流向布置测量截面,流量系数随流量管内雷诺数的减小而减小,随流量管壁面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低雷诺数工况下,流量系数对粗糙度变化不敏感。对于低雷诺数工况或者在流量管壁面粗糙度较大时,应采用附面层位移厚度法或校准试验法获取流量系数。流量系数对流量管圆度的变化不敏感,建议采用校准试验方法获得有变形的流量管的流量系数。尽量采用校准试验法获取流量管宽雷诺数范围的流量系数,采用实际测量工况下的雷诺数对应的流量系数,修正流量管测量数据,才可保证流量管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1.
高效准确的流线绘制一直是流场可视化的重要研究内容,流线可以对流场的重要特征进行有效的稀疏表示,但流线需要长期的粒子追踪过程及大量的积分计算,在面向大规模流场可视化时时间效率较低,需要高性能计算设备进行辅助计算.本文通过设计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高精度流线生成算法,将初始的低精度流线快速映射为稠密的高精度流线,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生成可靠的流线可视化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交互式实时流场可视化系统,涵盖了流场的特征检测,属性关联分析,信息论分析等,帮助用户快速了解流场数据,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区域进行后续进一步深度分析,避免了获取过多冗余数据,同时优化了分析工作的效率,满足用户对于流场结构,特征属性等多维度进行关联分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快速发展、道路建设不足等多重压力下,城市交通负担越来越重.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如何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道路的通行效率是缓解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设计一种基于交通流量自适应控制的路口子系统为目标,首先分析、研究了交通管控系统的相关算法和相关信息系统的现状,在综合现有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交通管控系统的体系结构,系统包括路口子系统、区域中心和信息与控制中心等3部分.通过路口子系统实现交通流数据的实时采集和路口本地的智能控制;设计并实现了路口子系统的检测方案,路口子系统的数据采集和本地的智能控制是云数据存储,以及实时的交通信息平台发布的关键,同时对于实现多个路口的协调管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的应用,不同平台的协同作战成为一种趋势,该趋势促成了异类平台间的数据融合需求.作为典型的协同模式,异平台的雷达和ESM观测的坐标系不同,无法直接融合,且二维ESM数据和三维雷达数据直接融合的精度较低.论文提出将雷达距离及方差转换到ESM坐标系下,转换得到虚假的距离量测结合ESM的角度量测,在三维坐标下进行Kalman滤波,获得ESM的估计及协方差矩阵,再进行协方差交集估计处理,可以较大的提高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短时交通客流智能协调控制系统对于系统初始收集数据的处理效果较差,对于系统需求不够明确,因此操作时间过长,系统工作效率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基于GIS的短时交通客流智能协调控制系统;系统设计分为系统硬件设计与系统应用程序设计两个方面,在整合系统硬件元件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完善系统硬件操作,提升系统数据处理能力,将硬件操作划分为三个不同方面的模块设计,缩减不必要的操作浪费,提升整体操作效率;在应用程序设计中集合相应的数据处理算法,研究GIS收集的内部信息,实现对短时交通客流智能协调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基于GIS的短时交通客流智能协调控制系统设计能够在较高程度上调整系统操作结构,优化内部协调控制性能,具有高调配性;在客流量为60辆汽车时,其操作时间为20 s,控制有效率平均值为83%,满足系统需求,具备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针对重现概念漂移检测中的概念表征和分类器选择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含重现概念漂移的数据流分类的算法——基于主要特征抽取的概念聚类和预测算法(Conceptual clustering and prediction through main feature extraction, MFCCP)。MFCCP通过计算不同批次样本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子的差异度以识别重复出现的概念,为每个概念维持且及时更新一个分类器,并依据Hoeffding不等式选择最合适的分类器对当前样本集实施分类,以 提高对概念漂移的反应能力。在3个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MFCCP在含重现概念漂移的数据集上的分类准确率,对概念漂移的反应能力及对概念漂移检测的准确率均明显优于其他4种 对比算法,且MFCCP也适用于对不含重现概念漂移的数据流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6.
针对分布式数据观测系统中数据融合存在数据线性化过程误差较大、滤波过程中的错误无法修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迹变换的协方差交集算法。该算法首先对系统数据进行无迹变换,然后对数据采用协方差交集算法滤波,可得到较好的滤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弥补了协方差交集算法的不足,能够修正数据线性化误差及滤波产生的错误,是一种有效的数据融合算法。  相似文献   

17.
在交通领域中,传统的交通时空数据分析方法存在拥堵路口的时空数据相似性检索效率低、可靠性差的问题,从空间场景相似度和动态数据相似度等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时空分析的交通路口相似度计算方法.该方法由交通路口静态数据模型和动态数据模型构成,路口静态数据模型将交通路口作为空间场景,计算目标路口与数据库路口的空间场景相似度,路口动态数据模型根据路口检测器数据的时间属性,创建时序数据库,在时间维度上对路口动态数据进行切片,计算目标路口与数据库路口在相同时段内的相似度,在此基础上构建路口相似度计算模型,对满足相似检索的路口进行排序,以增强检索结果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与时空索引检索算法相比,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交通路口检索的准确性,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D-S证据理论和逐步回归方法,结合直管段差压波动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分布特征和电容传感器提供的电容信息,给出了一种油气两相流流型辨识的数据融合方法.通过差压传感器和电容传感器分别采集直管段差压波动信号和管道截面相分布信息,利用提取的特征参数和已经建立的与流型相关的电容关联式对各传感器的信任度函数进行分配,再利用D-S证据理论进行融合,得到油气两相流流型辨识结果.单传感器辨识结果与数据融合辨识结果的比较结果显示,数据融合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海量的轨迹数据为管理分析和数据挖掘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轨迹压缩技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案. 针对目前多数轨迹压缩算法需要人为干预设定阈值的问题, 融合特征聚类与轨迹划分的思想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轨迹拐点提取压缩算法. 算法从轨迹的全局方向特征与局部方向特征出发考虑, 依次进行了轨迹粗划分、子轨迹合并以及轨迹细划分的工作. 实验结果显示, 随着轨迹规模的增大, 与其他算法相比, 该算法基本能够在保持更高压缩率的同时产生更低的方向误差. 提出的算法具有自适应和高精度拐点识别的优势, 在其他轨迹压缩场景之下仍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现有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主要用于点数据的聚类,不适用于大规模轨迹数据。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利用群组和密度的轨迹聚类算法。根据最小描述长度原则对轨迹进行分段预处理找出具有相似特征的子轨迹段,通过两次遍历轨迹数据集获取基于子轨迹段的群组集合,并采用群组搜索代替距离计算减少聚类过程中邻域对象集合搜索的计算量,最终结合群组和密度完成对轨迹数据集的聚类。在大西洋飓风轨迹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密度的TRACLUS轨迹聚类算法相比,该算法运行时间更短,聚类结果更准确,在小数据集和大数据集上的运行时间分别减少73.79%和84.19%,且运行时间的减幅随轨迹数据集规模的扩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