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了解决潜在的风险因素对地铁车站施工进度的制约,采用风险分析的方法将关键链技术的项目缓冲设置方法进行了改进,使其更适合于地铁车站施工进度控制的特点。以郑州地铁 1 号线民航路站工程进度管理为背景,通过改进的关键链技术在该工程进度管理的应用,发现这种以工程制约因素为核心的关键链技术在地铁车站进度管理中的应用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潜在风险因素对地铁车站施工进度的制约,提高地铁车站项目关键链缓冲区设置的有效性,引入关键链技术,在其缓冲区设置时综合考虑链路和项目特征不确定性因素。首先,分析、量化链路不确定因素对地铁车站项目进度的影响,同时,采用WBS工作分解法和风险检查表法,识别地铁车站施工项目的进度不确定性因素;然后,结合链路和项目特征不确定因素,建立不确定性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安全系数,计算缓冲区大小,并通过西安S地铁车站项目实例加以验证。最后将新方法结果与剪贴粘贴法、根方差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得到的关键链缓冲更为合理、稳定,可以有效缩短项目工期。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BIM技术在地铁车站机电安装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索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BIM模型在地铁车站机电安装施工阶段的应用框架。以成都地铁5号线杜家碾车站机电安装工程为例,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将车站土建BIM模型进行了修正,进而辅助地铁站机电安装工程的BIM建模和施工,最后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和BIM模型在车站机电安装施工阶段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铁车站土建工程施工极易出现进度偏差的问题,基于识别提取的11个地铁车站土建工程施工进度主要影响因素并依托历史案例信息构建案例数据库,提出一种地铁车站土建工程施工进度的三维动态优化控制方法。研究表明:将PSO聚类算法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用于地铁车站土建工程施工进度预测,有助于准确反映各影响因素与施工进度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并提高预测效率;建立进度预警响应体系,综合集成EVM法与PDCA循环,可实现地铁车站土建工程施工进度的分级预警与动态优化;采用BIM虚拟可视化技术并搭建Web协同管理平台实现了地铁车站土建工程施工进度的三维可视化控制与实时信息管理,通过在HG地铁车站土建工程施工中的实际应用,证实了此方法对于地铁车站土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地铁车站的建设过程中经常遇到复杂地质条件、众多管线布置、周围环境影响,导致车站施工过程难度艰巨,合理的施工方案对于车站的安全高效施工至关重要。本论文提出针对沈阳地铁九号线沈苏西路地铁车站实际情况,依托BIM技术,利用软件建立车站模型,结合工程设计优选出的2个方案进行仿真,考虑地质条件及施工进度和造价的影响,模拟分析车站明挖法施工工艺,得出"双侧面台阶法"方案更为合理,同时在此基础上分析BIM技术为地铁项目建设过程中带来的优势。实例分析表明,BIM技术和双侧面台阶法在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姜向红  周慕忠 《建筑施工》2007,29(11):849-850
介绍在市中心闹市区交通主干道地铁枢纽站多个出入口施工时采取的市政管线不搬迁保护技术,既避免了市政管线的搬迁和复位施工工序,又加快了地铁站出入口的施工进度,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刘永浩 《山西建筑》2013,(2):192-195
以重庆市轨道交通地铁车站暗挖施工为例,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及施工特征,阐述了浅埋暗挖隧道的施工工序,并对地铁站的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中的关键技术措施作了介绍,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浅埋暗挖地铁车站为工程背景,在传统双侧壁导坑法的基础上,提出临时中隔柱法施工工艺。采用荷载结构法对临时中隔柱所承担的荷载进行分析,并根据临时中隔柱所受轴力来选择合适的支撑体系。研究成果在9号线李家坪站应用,顺利完成了施工,车站围岩变形及地表沉降较小。临时中隔柱法施工技术优化了施工工序、降低了施工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的对地铁车站进行施工管控,对地铁车站建筑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对地铁车站的装配式结构进行了模型的构建,对BIM建模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对比了其与传统装配式结构设计方法的异同;利用BIM技术进行了预制构件库的创建;最后,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装配式结构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为BIM模型的优化提供了参数依据。研究结果表明:BIM技术的利用实现了地铁车站装配式结构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营维护等流程的一体化目的,可以对地铁车站的施工进度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BIM实现了地铁车站装配式结构的仿真模拟及其管理;有限元分析法的使用成功的对BIM装配式结构进行了性能的分析,并且解决了BIM模型结构力学性能的重复审核的操作流程,为地铁车站的装配式结构的设计优化提供了数据依据。通过研究发现:BIM技术和有限元分析法的使用,提高了地铁车站整个施工流程的管理效率,可以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建筑管理中,最终提高车站的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关键链技术和项目管理软件的结合,并在我国工程管理领域得到应用和普及,简要介绍了关键链技术,针对关键链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了合理工期计算方法,分析了工期中包含的工作日和非工作日,探讨了缓冲区的设置和缓冲时间计算的方法;分析了关键链技术和网络计划技术的异同,改良了Project 2003 软件,克服了关键链技术和软件结合的瓶颈;建立了施工进度计划系统、网络计划技术模型和关键链计划技术模型,有助于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和优化。通过工程案例,编制了施工进度计划,计算简单、操作方便,证明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进度管控水平,确保轨道交通项目在复杂施工环境下顺利开展。依托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项目实践,分析项目进度管控的重难点问题,并对比了几种常用进度管理方法。考虑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过程中时间、资源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提出适用于复杂施工环境下的轨道交通项目进度管控方法,并以石碶站B 号出入口工程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工序工期估计和缓冲区设置的关键链技术有效缩短了项目工期,提升了项目进度管理水平,可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大型综合体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开展施工进度模拟精细化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施工进度管理方法,以期有效提升工程信息化水平。首先利用参数化建模方式创建三维BIM模型,导入广联达BIM5D平台生成四维模型,然后将计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理论与BIM技术相结合,应用在结合点一(宏观视角下施工全过程进度管控)与结合点二(施工进度管控中重点环节的BIM强化应用),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大型综合体项目进度管控实例中验证其可行性。结果表明:将BIM技术与PDCA循环管理理论相结合,可以使施工全过程的进度管控目标更明确、管控流程更优化; 实际案例施工段二区的进度模拟次数减少60%,工期整体提前3.5%; BIM和PDCA结合应用有效提升了工程信息化水平,为建立科学有效的进度管理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施工进度优化领域数据获取、定量分析、模型求解等难题,构建了基于BIM与遗传算法的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优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成本最低和资源均衡为目标的"工期—成本"和"工期固定—资源均衡"施工进度两阶段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运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确定了各工序最优持续时间和非关键工序最优开始时间.在实际工程中对所建体...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信息化技术在高铁连续梁桥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以跨新沂河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基于BIM技术开展了高铁连续梁桥施工过程可视化管理技术研究。基于BIM技术参数化设计特点,完善了桥梁结构及施工临时设施的参数化族库,建立了施工场地和桥梁结构模型; 开展了钢筋的碰撞检查和施工过程的碰撞分析,优化桥梁的设计方案; 基于BIM模型,模拟了施工现场布置方案,形成了3D施工文档用于可视化交底,并将BIM与施工监测结合,实现桥梁施工监测布置方案的可视化; 针对传统施工进度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开展了高铁连续梁桥的4D(3D+时间)施工进度模拟与施工进度管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参数化建模策略提高了高铁连续梁桥的建模效率; 基于BIM的施工全过程可视化模拟不仅有利于施工方案的完善,同时降低了施工人员的理解难度; 4D进度管理可实现材料、设备、场地布置和施工进度的动态及可视化管理,有效提高了现场管理的精细化程度,研究成果为高铁桥梁施工过程可视化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刘平  谭燕 《工程管理学报》2022,36(4):70-075
地铁车站因其复杂的施工环境和特殊的工程特点,导致施工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为科学有效地评价地铁车站施工发生坍塌的可能性,在明挖法的视角下,运用决策实验室法、解释结构模型和贝叶斯网络模型组成混合模型,提出了一种地铁车站施工基坑坍塌风险的评价方法。利用决策实验室法计算了各事件的重要度;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明确了因素间的反馈关系;应用贝叶斯网络分析软件Netica,得到基坑坍塌事故的发生概率和致因路径。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概率分析方法过度依赖精确概率及不能考虑中间事件发生故障的概率对系统影响的问题,通过各事件的重要度分析结果指导风险控制工作,为地铁车站基坑坍塌风险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项目管理模式对于项目顺利高效地完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多数模式只强调了以工序交验为基础的按照质量、进度、费用等一条或多条主线管理的方式,这种模式难以做到全方位把握项目进展。因此,根据协同管理的相关理念和实现思路,结合现有的基于合同的组织关系,将施工阶段以工序为基点进行分段,提出了一种基于工序交验和合同履约评价的公路建设项目网格化协同管理模式,介绍了其中绩效评价的方法。利用施工合同以计量为关键节点,以桥梁桩基施工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讨论,为以后项目管理平台、区块链技术等的创新性发展提供相应理念。  相似文献   

17.
传统甘特图、关键路径法和网络评审计划在进行项目进度管理时忽略了约束理论和人类行为等因素,无法反映项目 的实际进展情况。引入关键链思想,根据项目自身特点从不确定性出发,建立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主客观组合赋权模型,并 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改进缓冲区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加以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既可以有效消除项目中各工序的安全时间, 又可以较好地指导项目实施,降低了工期延误风险,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