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单原子位点催化剂作为新兴类别,由于具有接近100%的高效原子利用率,出色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等优异特性,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综述了单原子位点催化剂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在电催化领域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单原子位点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自下而上”合成策略中的共沉淀法、电化学沉淀法、原子层沉积法、光化学法和原子约束法等,“自上而下”合成策略中的高温原子迁移捕获法、高温热解法和悬挂键捕获法。分析了用于表征单原子位点催化剂的高角环形暗场透射扫描显微镜和X射线吸收光谱表征技术,进行单原子位点催化剂理论计算的密度泛函理论(DFT)和第一性原理。在电催化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氧还原反应(ORR)、氮还原反应(NRR)、CO2还原反应(CO2RR)、氢析出反应(HER)和氧析出反应(OER)。最后指出目前单原子位点催化剂存在无法大规模生产和催化机制不清晰等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展望了单原子位点催化剂的发展前景,指出创新制备方法以实现稳定型单原子位点催化剂的大规模制备及工业应用,利用先进表征技术进一步明确单原子位点催化剂催化机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原油储量的急剧下降,急需将重质原料转化为轻质油品以缓解原油的供应压力。浆态床加氢是一种可以将重质原料高效转化的先进技术,其核心难题在于开发高活性的加氢催化剂。采用葡萄糖和麦芽糖为碳源一步水热法合成MoS2/C纳米催化剂,并采用XRD、Raman、元素分析、SEM和HRTEM等方法表征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MoS2/C催化剂由MoS2-C-MoS2碳插层结构的纳米片组成,纳米片具有层间距大、侧边尺寸小且堆积层数少的结构特点。以菲为重油模型化合物评价MoS2/C催化剂的加氢性能。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且原料C/Mo原子比为5时制备的MoS2/C-G-5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催化加氢活性。该催化剂的菲加氢转化率高达85.6%,加氢率37.4%,深度加氢产物八氢菲选择性56.4%,分别是不加碳源制备的MoS2催化剂的1.6、2.4和2.3倍。MoS2/C催化剂的MoS2-C-MoS  相似文献   

3.
李硕  刘熠斌  冯翔  杨朝合 《化工进展》2019,38(2):867-875
加氢脱硫工艺在清洁油品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MoS2基催化剂是加氢脱硫的主要催化剂,因此对MoS2基催化剂活性相和催化反应机理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从原子层面上对催化剂进行优化设计。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有关MoS2基催化剂活性相形貌结构的研究,着重探讨了硫化气氛、助剂和载体类型对活性相结构的影响,以及现有表征技术在MoS2基催化剂活性相形貌结构研究中所面临的挑战,总结了不同条件下活性相的微观结构特征;同时,从MoS2基催化剂的活性相组成和结构角度分析了噻吩的加氢脱硫机理,发现了加氢脱硫活性与催化剂微观结构之间的紧密联系;最后展望了理论计算在设计和开发高效加氢脱硫催化剂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原子利用率和单位质量活性,在众多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介绍了在传统化学化工领域所用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应用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湿化学法制备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因成本低廉、操作简单而被广泛使用;球差电镜及同步辐射是用于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表征的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当前,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主要应用于水煤气变换反应、CO2加氢转化反应、氢甲酰化反应、CO低温氧化转化、丙烷脱氢制丙烯反应及硅氢加成反应等领域。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包括稳定性差、缺失相邻的集合位点及宏量制备困难等。强化制备工艺与表征技术的融合、探究单原子催化剂的催化机制及反应动力学、寻求特定的适用于单原子催化的反应过程、设计可用于工业化生产的催化剂制备工艺,是推动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CO2电化学还原为乙醇的反应机理及用于该反应的铜基催化剂研究进展,包括Cu单质、Cu-M合金、Cu基氧化物及其衍生物和Cu基复合材料;同时介绍了影响催化性能的主要因素,如催化剂粒径、催化剂形貌、电解液组成等,最后展望了Cu基催化剂在CO2电化学还原为乙醇领域的研究前景,通过优化电极材料和探究金属与载体相互作用,同时结合理论计算来探明反应机理,将有助于开发更高效的电催化材料。  相似文献   

6.
以SiO2/Fe3O4为载体,MoS2为活性组分,通过水热法制备出超顺磁性MoS2/SiO2/Fe3O4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XRD、VSM、BET、FTIR等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有效担载活性组分并且具有优异的磁学性能,SiO2包覆不仅能保护磁核,而且显著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以常压渣油为原料,系统考察了催化剂的减黏性能。发现所制备的磁载体催化剂减黏效果高于商业二硫化钼及羰基钼,提升反应温度能达到更好的减黏效果。此外,在外加磁铁的作用下,催化剂可以方便回收以达到再利用的效果。将具有优异磁学性能的纳米粒子与具有催化性能的活性组分相结合制备的磁性纳米催化剂,为开发重油改质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电催化还原CO2作为缓解能源危机和全球变暖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不同反应途径的氧化还原电位较为接近,使产物的选择性成为电催化还原CO2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迄今为止,在水性电解质中可实现CO2选择性地转化为一氧化碳(CO)和甲酸(HCOOH)。本文简述了电催化还原CO2制CO的机理,包括CO2吸附过程、二电子转移过程和CO脱附过程。从贵金属的晶面设计、形貌调控和表面功能化对反应活性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铁卟啉、钴酞菁和镍三嗪在还原CO2为CO反应中的电子转移途径,非金属碳基材料中杂原子和碳基质间的耦合效应等方面,重点介绍了近年来贵金属催化剂、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和非金属碳基材料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各类催化剂的优缺点。指出在三类电催化还原CO2制CO的催化剂中,非金属碳材料具有较高的CO法拉第效率,尤其是非金属碳材料成本较低、制备简单、结构易调控,在电催化还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优势,是有望实现商业化应用的新型催化剂的候选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8.
Co-N-C催化剂由于具有优异的活性、独特的化学选择性和低廉的成本而被应用于诸多领域中。基于近几年国内外Co-N-C催化剂的研究,系统地讨论了Co-N-C催化剂在氧还原反应、催化降解、电催化析氢反应、CO2还原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表明Co-N-C催化剂在这些应用中均表现出优异的化学活性和稳定性。最后提出优化合成工艺,进一步控制成本以拓宽其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负载的MoS2催化剂(MoS2/rGO)。通过SEM、XRD、EDX、拉曼光谱、HRTEM等手段表征了不同钼源制备的MoS2/rGO催化剂中MoS2的堆积层数、片层尺寸、分散性等纳米结构。表征结果显示水热法可以成功地将MoS2高分散、均匀地负载在rGO表面,且可以通过调控钼源种类调变MoS2/rGO催化剂中MoS2催化加氢活性位。采用蒽作为重质油模型化合物评价了MoS2/rGO催化剂的催化加氢性能,结果表明以四硫代钼酸铵为钼源水热法制备的MoS2/rGO-ATTM催化剂蒽加氢率和八氢蒽选择性分别是浸渍法制备IM-MoS2/rGO催化剂的2.0倍和4.2倍。MoS2/rGO催化剂的催化加氢活性与比表面积无关,主要取决于其上MoS2纳米片的堆积层数和片层长度。MoS2/rGO-ATTM催化剂的高催化加氢活性可以归结于其上MoS2纳米片的高催化加氢活性位暴露量、催化剂的高分散性和高悬浮性。  相似文献   

10.
士丽敏  储伟  刘增超 《化工进展》2011,30(1):162-166
合成气选择催化合成低碳混合醇等清洁燃料是能源化工领域的研究热点,高选择性、高活性并具有优良稳定性的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是低碳醇合成技术的关键。本文对目前研究相对集中的改性甲醇合成催化剂、Cu-Co基以及MoS2基低碳醇合成催化剂进行了综合评述,系统总结了不同催化剂体系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合成低碳醇用催化剂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并指出了低碳醇合成催化剂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电解水作为一种绿色制氢技术备受关注,设计开发适用于全pH(pH=0~14)介质的高效、低廉的电催化剂,可实现减少能耗、简化装置构建和优化生产工艺。二硫化钼具有电子结构的可调性以及除贵金属外最合适的热力学活性,是极具前景的析氢材料之一。通过综述二硫化钼基全pH析氢材料的研究现状,涉及本征二硫化钼物性调节策略以及原子掺杂的表面工程和界面工程调制,阐明了相应的催化增强机制,揭示了制备全pH范围兼具活性和高电流稳定性的催化剂是电催化材料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激活多级结构二硫化钼材料惰性基面、提高材料整体导电性、精准锚定单原子以及包覆多孔碳是设计高效全pH催化剂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12.
宗弘元  马宇春  刘仲能 《化工进展》2015,34(5):1269-1276
合成气直接转化制混合燃料醇等清洁燃料是能源化工领域的研究热点,过程涉及醇合成和费托合成步骤,体系非常复杂,而高性能催化剂和高效分离工程的开发是混合燃料醇工艺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技术.本文综述了合成气制混合燃料醇的典型反应工艺和当前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改性甲醇合成、改性费托合成、硫化物及其他类型催化剂体系的研究现状,指出通过调控活性相结构与组成、提高催化剂稳定性和产物中混合醇的选择性是合成气制混合醇催化剂的发展方向,提出了通过多反应、多过程耦合实现合成气定向转化制混合醇及C2+醇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王艺蒙  刘建军  左胜利  李抗 《化工进展》2021,40(7):3747-3759
MoS2是一类典型的后石墨烯二维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的一类新型光电催化剂,有关其催化活性位点的构效关系和反应机理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MoS2的结构特性和活性位点分布,重点归纳分析了近年来有关MoS2活性位点的构筑方法,包括利用降低维度、晶相调控、特殊形貌设计和非晶化等方法对MoS2本体进行改造,以及采用原子掺杂、缺陷工程的方式对MoS2进行协同修饰。通过对催化性能及反应机理的研究,表明这些方法能有效提高MoS2的催化性能。最后,结合研究现状对目前存在的挑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总结,指出在MoS2上构造有序分布的活性位点并平衡其稳定性以及催化性能的构效关系是未来MoS2在光电催化领域中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MoS2-based hydrotreating catalysts strongly depends on their morphology and orientation on the support. The effects of the morphology and orientation of MoS2 clusters on supports, typically Al2O3 and TiO2, on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are reviewed here, focusing on recently reported epitaxial relationships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MoS2 clusters and the support.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results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sulfur tolerant catalysts for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FTS), C2+ alcohol synthesis, methanol and/or DME synthesis are presented. In the FTS reaction on Fe using H2-rich syngas such as the biomass-derived syngas, the composition of catalyst pretreatment gas and the addition of MnO on Fe had strong impacts on its sulfur resistance as well as activity. Especially the Fe/MnO catalyst pretreated with CO showed a much lower deactivation rate and a higher FTS activity than an Fe/Cu/K catalyst in the presence of H2S. For C2+ alcohol synthesis a novel preparation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a highly active MoS2-based catalyst that is well known as the sulfur tolerant catalyst. Besides some metal sulfides were found to show higher CO hydrogenation activities than MoS2. In particular, both Rh and Pd sulfides were active and selective for the methanol synthesis. Modified Pd sulfide catalyst, i.e. sulfided Ca/Pd/SiO2, showed an activity that was about 60% of that of a Cu/ZnO/Al2O3 catalyst in the absence of H2S. This catalyst preserved 35% of the initial activity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H2S. The sulfided Ca/Pd/SiO2 mixed with γ-Al2O3 was also available for in situ DME synthesis in the presence of H2S.  相似文献   

16.
Yasuaki Okamoto   《Catalysis Today》2008,132(1-4):9-17
In the present review of our study, it is shown that the CVD technique using Co(CO)3NO provides a novel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 of hydrodesulfurization (HDS) catalysts combined with the catalyst preparation. The resultant CVD or designed catalysts are very appropriat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MoS structure and reaction mechanism due to a selective formation of CoMoS. The CVD technique is also very effective to prepare highly active HDS catalysts, since full promotion of MoS2 particles can be achieved. The CVD technique can be applied to estimate 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supported Co(Ni)–MoS2 catalysts. In addition, the designed catalysts can be used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he support and additives in terms of the intrinsic activity of CoMoS. Thus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CVD technique is unique and invalu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y active HDS cataly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