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湾金矿床位于桐柏—大别造山带北麓,是河南省最大的单体金矿床.为揭示老湾金矿成因,对老湾金矿床结构构造、岩石矿物组合、金矿物组成和赋存形式、成矿期次和成矿流体特征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老湾金矿的矿石结构构造和围岩蚀变特征与小秦岭金矿和胶东金矿具有相似性,矿物组合与西秦岭造山型金矿和胶东金矿类似.老湾金矿普遍有明金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老湾金矿带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东部,是河南省规模最大的单体金矿床。研究了矿带内金矿体原生晕的元素浓度分带、轴向分带序列,采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探讨了元素组合特征。结果表明:Au、Bi、Pb、Zn、Mo元素浓度分带未闭合,向下延伸较好,表明矿体深部仍有延深;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Ag-Mo-Hg-As-W-Sb-ZnSn-Au-Cu-Bi-Pb,高、中、低温热液元素排列无序,反映原生晕是由多期矿化叠加形成;Au与Bi、Cu相关性较好,在成矿热液中共同迁移、富集,Bi、Cu元素可作为找金的指示元素;主因子F2(Au-Bi)代表了促使金富集的地质作用,因子得分的空间分布特征显示标高-650 m以深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基于上述认识预测的找矿靶区已获得成功验证,分析结果对于矿区后续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老柞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机制的研究和分析 ,得出老柞山金矿床形成的成矿模式。Au、Cu等成矿物质来自元古界麻山群 ,且Au具有幔源性 ;后期作用使金受到反复多次活化和迁移 ,得到初步的富集 ;燕山期脉岩体的侵入使金再次得到活化转移 ,以至成矿 ,并且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充足的热源和部分矿物质。同时对老柞山金矿的成矿标志进行了厘定。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老柞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机制的研究和分析,得出老柞山金矿床形成的成矿模式.Au、Cu等成矿物质来自元古界麻山群,且Au具有幔源性;后期作用使金受到反复多次活化和迁移,得到初步的富集;燕山期脉岩体的侵入使金再次得到活化转移,以至成矿,并且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充足的热源和部分矿物质.同时对老柞山金矿的成矿标志进行了厘定.  相似文献   

5.
贺登平 《采矿技术》2018,(4):116-120
李坝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地区礼岷金矿带内,是与秦岭造山带有关的造山型金矿床。矿石矿物组合主要为黄铁矿,次为毒砂、黄铜矿;主要含矿岩石为蚀变(斑点状)千枚岩;与矿化关系密切的蚀变组合为绢云母化+硅化。金成矿元素的品位与线金属量统计结果显示,金成矿元素的品位和线金属量浓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矿区北北西向-近东西向断裂构造蚀变破碎带内及其与旁侧其他方向次级断裂构造的交汇部位,表明金成矿作用明显受到了断裂构造的影响、控制。区域性大断裂对与李坝金矿床密切相关的成矿流体的控制明显,而矿田内不同尺度的北北西向-近东西向构造带及其与其他方向构造的交汇部位直接影响了金矿(化)体的产出形态和分布空间,这一规律对李坝金矿床深部及外围隐伏金矿体的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胶东半岛金矿床的产出严格受 NE—NNE 向断裂带控制。招平断裂带是胶东半岛规模最大的 NE— NNE 向控矿断裂带,但是在其招远南至道头镇区段尚未发现成规模金矿床。为此,分析了该区已知金矿床金成矿地质背景和含矿地质体的地球物理特征,解析了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厘清了隐伏低密度构造带、玲珑岩体、招平断裂带、郭家店岩体和近 EW 向隐伏构造带 5 组控矿地质体的空间展布和时间顺序特征。其中,近 EW 向隐伏构造带控制了玲珑岩体的展布,招平断裂切割了早期生成的玲珑岩体,并控制了郭家店岩体的范围,近 EW 向构造带控制了晚期生成的花岗岩体的分布。成矿后形成的隐伏低密度带与相对贫矿区段范围对应。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探测和钻孔验证揭示的 349~905 m 金矿化特征表明近 EW 向构造带存在招平断裂带金成矿之后再活化情况。高温底侵岩体熔离了早期生成的金元素,并裹挟至地质体交界处卸载成矿。隐伏金矿床的形成受 NE 向招平断裂和基底 EW 向构造带共同控制,其交汇部位是金矿体产出的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7.
胶东半岛金矿床的产出严格受 NE—NNE 向断裂带控制。招平断裂带是胶东半岛规模最大的 NE— NNE 向控矿断裂带,但是在其招远南至道头镇区段尚未发现成规模金矿床。为此,分析了该区已知金矿床金成矿地质背景和含矿地质体的地球物理特征,解析了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厘清了隐伏低密度构造带、玲珑岩体、招平断裂带、郭家店岩体和近 EW 向隐伏构造带 5 组控矿地质体的空间展布和时间顺序特征。其中,近 EW 向隐伏构造带控制了玲珑岩体的展布,招平断裂切割了早期生成的玲珑岩体,并控制了郭家店岩体的范围,近 EW 向构造带控制了晚期生成的花岗岩体的分布。成矿后形成的隐伏低密度带与相对贫矿区段范围对应。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探测和钻孔验证揭示的 349~905 m 金矿化特征表明近 EW 向构造带存在招平断裂带金成矿之后再活化情况。高温底侵岩体熔离了早期生成的金元素,并裹挟至地质体交界处卸载成矿。隐伏金矿床的形成受 NE 向招平断裂和基底 EW 向构造带共同控制,其交汇部位是金矿体产出的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桐柏县老湾岩体与老湾金矿带的成矿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湾金矿带是桐柏-大别山地区重要的金银成矿带,也是我国重要的变质碎屑岩型金矿或矿带之一。老湾岩体与成矿带的成矿关系极为密切,它不仅为老湾金矿带提供了成矿热液,而且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通过对两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包裹体特征、同位素特征研究认为,改造、重熔原生含金建造,老湾岩体的成矿作用主要是为金矿的形成提供热动力,促使龟山岩组矿源层中的金熔出、活化、迁移,将矿质聚集在岩浆期后的热液中,运移至适当部位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9.
对宝鸡岩体王家山一带早侏罗世钾长花岗岩中的暗色包体进行了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暗色包体显具有岩浆结构,发育大量针状磷灰石,可见由钾长石核、钠长石幔和更长石边所组成的具有复杂成分环带的环斑结构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相对富MgO,属于镁质黑云母和镁角闪石,成分上显示壳幔混合成因。这些特征表明,暗色包体的形成经历了幔源岩浆注入壳源酸性岩浆的混合过程,指示秦岭造山带存在一期早侏罗世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岩浆活动和岩浆混合作用可能形成于非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10.
随县黄家沟—尖水田钼矿床处于东秦岭钼矿聚集区和西大别钼矿聚集区之间的桐柏造山带内,矿体赋存于随县北部桐柏山隆起带的桐柏杂岩中呈条带状、透镜状分布的表壳岩内。通过对钼矿石中的黄铁矿硫同位素的测试分析及钼矿石中石英包裹体内的C、H、O同位素组成的分析,认为硫同位素δ34S值变化范围在0.6‰~3.2‰,平均值为2.1‰,组成变化范围窄,接近"陨石硫";钼矿石中石英包裹体的δ~(13)C_(V-PDB)介于-25.2‰~-10.4‰,δ~(18)O_(V-SMOW)介于6.6‰~11.4‰,δD值介于-72.7‰~-59.1‰。表明钼矿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产物,稳定同位素组成范围与东秦岭钼矿带中主要的斑岩型钼矿床、大别山北麓钼矿床来源基本一致,而矿区内出露的花岗岩体则与钼的成矿作用关系不大,推测成矿流体可能与隐伏花岗岩体有关。  相似文献   

11.
某金矿尾矿库内堆存有金品位为0.70 g/t的尾矿约100万t,尾矿粒度粗细不均,+150μm占46.25%、-74μm占26.50%,金在粗、细粒级有一定程度的富集。为了开发该二次资源,进行了浮选选金试验。结果表明,试样在磨矿细度为-74μm占80%的情况下,以硫酸为矿浆pH调整剂、硫酸铜为活化剂、Y89黄药为捕收剂,采用2粗2精1扫、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可获得金品位为30.88 g/t、金回收率为59.11%的金精矿。  相似文献   

12.
从库存金尾矿中回收金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索明武  任华杰 《金属矿山》2009,39(8):167-169
河南金渠黄金股份有限公司金渠金矿已闭库的马桥沟尾矿库存有尾矿180万t左右,平均金品位达0.87 g/t。为开发利用该尾矿,对其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200目占78%的再磨细度下,采用丁基黄药+丁铵黑药作为联合捕收剂,辅之以硫酸铜的活化作用,经一粗二精二扫闭路浮选,可从该尾矿中获得金品位为12.49 g/t,金回收率为81.36%的金精矿。  相似文献   

13.
部分难处理金矿中存在铁氧化物对金包裹的现象而阻碍提金过程,通过破坏铁氧化物结构可使金暴露而提高金浸出率。铁氧化物包裹金主要来自难处理金矿的氧化焙砂。目前针对此类金矿提金的工艺研究较少,主要包括酸溶法、还原法、氯化焙烧法、炼铁—电解法等。酸溶法工艺简单,效果较差;还原法工艺复杂,可获得较好的浸金效果;氯化焙烧法适应性强,综合利用效果好,但设备投资及维护费用高;炼铁一电解法可在富集金的同时生产纯铁,节约能耗,对矿石要求稍高。  相似文献   

14.
侯林  汪雄武  彭惠娟 《金属矿山》2009,39(9):123-127
燕子沟金矿床位于四川甘孜州丹巴县,永西穹窿核部。矿体主要呈透镜状、似层状赋存于泥盆系危关群浅变质黑色岩系中。矿体的形成与含金石英粗脉和细石英网脉有关,且受断裂控制明显。NNW向牦牛河断裂和EW向磨子沟断裂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小断裂共同构成的米字型构造为成矿流体提供了良好的运移和储存空间。另外,岩浆、变质作用也对成矿起了重要的作用。根据已查明矿(化)体得知外围找矿必须受构造及赋矿岩层的控制,根据这一特点,对矿区外围及深部找矿起到了指导作用,对于在川西地区泥盆系危关群第四岩组碳质千枚岩中寻找似层状大型金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熊文良 《矿产综合利用》2011,32(2):19-21,29
某难选金矿金平均品位4.84g/t,含砷0.51%,碳1.75%(其中有机炭1.07%)。金粒度较细,主要分布在褐铁矿和粘土矿物中,其次以超显微晶隙状态赋存在黄铁矿和毒砂的晶格中,属难处理金矿石。试验先用浮选富集获得金精矿,然后对金精矿采用常压加温酸性预处理,再氰化浸出回收金,所采用的氧化剂在常压、适当加热条件下达到氧化钝化碳质,分解黄铁矿和毒砂的作用,给后续氰化浸出提供了有利条件,克服了高温高压的缺点,易于工业生产实施。  相似文献   

16.
高砷低品位金矿的提金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砷低品位金矿采用焙烧预处理进行氰化提金的工艺。以CaCO3作为焙烧固定剂, Pb(NO3)2作为助浸剂, 最佳实验条件为: 磨矿粒度为-0.074 mm粒级占90%, 焙烧时间4 h, CaCO3用量为矿量的2%, 焙烧温度650 ℃; 助浸剂Pb(NO3)2用量200 g/t, 预处理4 h, NaCN用量1.2 kg/t, 浸出时间22 h, 浸出温度20 ℃, pH=11, 液固比2.5, 搅拌速度900 r/min, 此条件下金的浸出率达到80.67%。  相似文献   

17.
高砷金矿中金的非氰化浸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氨性硫代硫酸盐体系中难浸高砷金矿金的浸出行为 ,考察了硫代硫酸钠浓度和氨水、硫酸铜、硫酸铵用量对金浸出率的影响。实验证明 ,氨性硫代硫酸盐溶液能够有效地溶解包裹在金粒表面的雌黄、雄黄等含砷矿物 ,金能被有效浸出。以甘肃坪定金矿为例 ,其浸出率可由氰化法的 15 %提高到 90 %。  相似文献   

18.
优化条件试验表明,对原生程度高的矿石,浸出工艺条件的变化对金浸出率影响不大,但采用边磨边金浸工艺,可提高金浸出率3.5%.对原生程度低的矿石,即现生产矿石,影响金浸出率主要因素为磨矿细度和氰化钠用量.  相似文献   

19.
孙忠梅 《矿业快报》2007,23(4):29-31
论述了采用浮选工艺流程,对某矿山现场生产过程中经过氰化浸金以后、尾矿处理之前的生产尾矿进行了实验室试验研究,通过不同条件和闭路试验研究表明:采用两粗两扫两精的原则浮选工艺流程,取得效理想的金精矿品位试验指标,有效地回收了该氰化尾矿中的有价元素金。  相似文献   

20.
对某含砷锑金精矿进行了提高金氰化回收率的试验研究.通过直接氰化、生物氧化-氰化、焙烧氧化-氰化等多种方案优化条件试验,确定了该矿的最佳处理工艺及控制条件,有效地提高了金氰化回收率,金氰化回收率达到93.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