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水泥窑主要脱硝技术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进行介绍,通过分析两种脱销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前景,结合国内外应用业绩,探索水泥窑脱硝最佳可行技术方案,为水泥工业开展水泥窑烟气脱硝治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烧结烟气中氮氧化物(NOx)是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鉴于大部分钢铁厂烧结生产线都还没配置烟气脱硝设施,烧结烟气NOx治理迫在眉睫。然而,烧结烟气具有温度低、SO2含量高、NOx含量低等特点,不适宜采用燃煤电厂常用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或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方法。介绍了几种低温氧化脱硝技术,分别采用氯酸、亚氯酸钠、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和臭氧等氧化剂,并详细阐述其氧化原理及技术特点。还对低温脱硝技术应用于烧结烟气NOx治理进行可行性分析,认为过氧化氢法、臭氧法和和黄磷乳浊液法等氧化脱硝技术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3.
着重介绍目前国内主要的氢氧化铝焙烧炉烟气脱硝技术,即"低氮燃烧+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复合脱硝技术,并对该技术的特点及工程应用情况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4.
目前进入工业应用的成熟的燃煤电厂烟气脱硝技术主要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和SNCR+SCR联用技术。简要介绍燃煤电厂的SCR,SNCR,SNCR+SCR联合脱硝工艺的原理、特点、影响因素,并结合甘肃某电厂125 MW机组脱硝系统改造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对工艺技术调整及经验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工业硅电炉烟气脱硝方案的选择。结果表明,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SNCR)和高尘选择性催化脱硝(High Dust SCR)并不适宜于电炉烟气脱硝,以高温除尘器为核心的无尘脱硝和臭氧脱硝是两种可行的工艺。  相似文献   

6.
根据鲁宝环炉烟气温度特点、氮氧化物浓度及烟气量,研究确定了鲁宝环炉烟气采用SNCR+SCR联合脱硝工艺,脱硝剂采用尿素;并确定了脱硝装置设备组成和设备布置.根据鲁宝环炉压火、提温、空炉膛等炉况变化特点,分别建立SNCR脱硝及SCR脱硝控制模型对尿素溶液喷入量进行自动调节控制,使脱硝后NOx质量浓度保持稳定.鲁宝环炉烟气脱硝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装置基础上增加1套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装置,烟气NOx质量浓度从300~500 mg/m3(波动大时高达800 mg/m3)降低到100 mg/m3以下,整体脱硝效率达到87%以上,脱硝前后颗粒物浓度没有增加,达到了第四时段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烧结烟气脱硝技术分析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铁行业氮氧化物排放主要来自烧结工序。根据新颁布的排放标准对排放限值的规定,氮氧化物减排任务艰巨,末端治理是达到减排目的的有力措施。介绍了常用的烟气脱硝工艺,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以及活性炭/焦吸附法等;从脱硝性能、经济指标、适用性等方面比较上述烟气脱硝工艺的优缺点;针对钢铁企业烧结项目的建设程度提出了适宜的脱硝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电厂烟气脱硝技术的概况,对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烟气脱硝(SCR法)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烟气脱硝(SNCR法)进行了评述和技术性比较,并通过分析国安电厂SCR调试、投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一步探讨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达到国家烟气排放指标要求,太钢针对焦炉烟道和烧结烟气治理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从有利于指标控制、不造成次生污染、功效全面等考虑,科学选择治理方式,焦炉烟气采用NaHCO_3 SDS干法脱硫法,脱硝采用中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法);烧结烟气采用活性碳脱硫脱硝+SCR脱硝技术,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叶恒棣  胡兵  魏进超 《烧结球团》2020,45(1):55-60,76
基于链箅机-回转窑球团生产过程NO_x排放质量浓度高、末端治理投资和运行成本大等问题,在系统分析NO_x排放规律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协同处理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低NO_x燃烧技术、低NO_x烧嘴技术、低温焙烧技术是降低球团NO_x生成量的有效方法;先进再燃技术是减轻末端治理负荷最直接的技术手段,高NO_x烟气脱除效率可超过60%,从而确保了预热二段烟气中NO_x质量浓度低于300 mg/m~3;通过有效地抑制预热二段向预热一段串风,并利用烟气的中高温条件,在多管除尘器后增设SCR脱硝系统,不仅无需升温,而且烟气处理量减少50%以上,该阶段烟气含氧量为15%~18%,SCR脱硝效率仅需90%就可以满足球团烟气超低排放的技术指标,与传统末端治理技术相比,节省建设费用1/3、运行费用2/3。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中国钢铁行业推行碳减排技术的重要意义,从多角度阐述了钢铁行业各类高效碳减排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及效果。首先分析了短流程炼钢工艺电弧炉炉容大型化趋势、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废钢预热工艺和废钢供应情况;然后分别剖析了高炉富氢冶炼、富氢-气基竖炉和纯氢-气基竖炉工艺3个主要的氢冶炼工艺;之后介绍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最后,结合中国钢铁企业现状,展望了钢铁行业在大力推进直接还原铁技术和短流程炼钢生产工艺的情况下,未来高品质钢材低碳化、绿色化冶炼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能源的紧张、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优质铝合金铸件的需求对熔炼炉的热效率、污染物排放和熔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反射式铝熔炼炉,从铝熔炼的基本原理及其熔炼过程特点出发,介绍了熔体净化处理技术、电磁搅拌技术、高温空气燃烧技术、耐火材料抗侵蚀技术等熔炼技术,同时提出了改善铝熔炼炉性能的研究展望,最终达到节源(资源与能源)减排和优质熔体的多重目的.  相似文献   

13.
对国内某公司原有“奥斯麦特(Ausmelt)富氧顶吹氧化+还原熔炼”一炉两段炼铅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将氧化、还原熔炼分炉进行.通过与原有工艺流程、工艺特点的对比分析,得出氧化、还原熔炼分炉进行的优势;同时阐述和总结了改造后新增的还原炉烟气净化除尘工艺的设计、设备选型、生产运行状况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钢铁行业重点工序烟气超低排放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于勇  朱廷钰  刘霄龙 《钢铁》2019,54(9):1-11
 钢铁行业已成为中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行业,目前中国已提出钢铁行业烧结、球团等工序超低排放限值。总结了烧结(球团)、焦炉、高炉、转炉等多个工序高效净化技术路线,集成了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的多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体系,包括“烟气循环技术”、“半干法脱硫耦合中低温SCR脱硝技术”、“活性炭法一体化技术”、“臭氧氧化硫硝协同吸收技术”、“高炉炉料结构优化的硫硝源头减排技术”、“转炉二次烟气预荷电袋滤器除尘技术”等关键技术,上述技术在中国部分钢铁企业均有应用实践。最后提出了生产技术绿色化、污染计量合理化、加强非常规污染物管控、重视钢铁行业碳排放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某公司铅冶炼项目工程设计为实例,着重介绍了“富氧侧吹氧化熔炼—富氧侧吹还原熔炼”生产工艺,并对富氧侧吹氧化炉出口烟气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归纳,同时对其烟气净化除尘工艺的设计、设备选型、生产运行状况等进行了阐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对利用高炉处理烧结烟气同时脱硫脱硝脱二噁英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探讨,分析高炉内部还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以及分解二噁英的热力学条件,探讨烧结烟气代替空气鼓风对理论燃烧温度、风量、炉缸煤气、炉顶煤气和铁水硫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硫、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最低平衡体积分数分别为1.84×10-13%、3.08×10-11%和3.72×10-21%,高炉内部还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可行的;高炉具有分解二噁英的有利热力学条件;烟气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对理论燃烧温度的影响可忽略,氮氧化物能略微提高理论燃烧温度,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1%,理论燃烧温度降低大约40.5℃,但通过降低鼓风湿度和提高富氧率等措施,能达到高炉正常生产时的炉缸热状态水平;随着烟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风量、炉缸和炉顶煤气量都逐渐降低,炉缸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含量增加,炉顶煤气中一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碳和水含量都增加,氮气含量显著降低;铁水硫含量与烟气二氧化硫含量成正比,但当二氧化硫质量浓度达到2000 mg·m-3,铁水中硫质量分数仅为0.025%,铁水质量仍合格.通过综合调节高炉操作参数,也可以实现烧结烟气代替空气鼓风进行高炉炼铁生产,达到脱硫脱硝脱二恶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对正交预附过滤技术及正交预附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铋熔炼炉烟气的特性分析,提出了铋熔炼炉烟气采用干式钠基正交预附脱硫技术的可行性,并从理论分析到实际应用效果,详细阐述了铋熔炼炉烟气应用干式钠基正交预附脱硫技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活性焦干法脱硫技术在金川镍熔铸烟气脱硫中的应用,包括工艺特点、工程应用、工程设计、工程理念和技术经济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焦干法脱硫技术适应镍熔铸烟气特点和脱硫的要求,脱硫塔采用双段中间进气结构的错流移动床,技术经济指标可靠,能实现SO2减排、硫资源回收利用和清洁生产。活性焦脱硫技术适宜在我国镍熔铸烟气脱硫中进一步工业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