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含氮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水溶性良好的氮掺杂碳点(N-CDs)。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场发射透射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制备的N-CDs的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 H和含盐量对N-CDs荧光性能的影响,并以N-CDs为荧光探针,检测水中的Fe3+。结果表明,制备的N-CDs分散性好,水溶性好,尺寸均一,平均粒径为6.1 nm,具有较好的p H稳定性和耐盐性。Fe3+对制备的N-CDs具有荧光猝灭效应,在0.1~80μmol·L-1的Fe3+浓度范围内,N-CDs荧光强度的降低与Fe3+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ΔF=1.0001C+18.9646,相关系数R2为0.9932。制备的N-CDs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可作为荧光探针用于检测水中微量的Fe3+,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铜离子(Cu2+)和锰离子(Mn2+)在环境中分布广泛,也是生物体中重要的微量元素。目前能同时检测此两种金属离子的分子探针较少。将8-羟基喹啉-2-甲醛与吲哚-2-甲酸乙酯衍生物进行缩合,合成了两种新型的探针分子N′-[(8-羟基-2-喹啉基)亚甲基)]-1H-吲哚-2-甲酰肼和5-氯-N′-[(8-羟基-2-喹啉基)亚甲基]-1H-吲哚-2-甲酰肼,采用1H和13C核磁共振波谱法(NMR)、高分辨质谱(HRMS)和红外光谱(IR)法对新中间体及探针分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两种探针识别Cu2+和Mn2+的性能,结果表明探针在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对Cu2+和Mn2+表现出快速、灵敏的荧光淬灭响应效果,检测限低于0.5μmol/L。通过IR、HRMS和荧光可逆性实验对结合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究,提出了可能的配合方式。该方法可用于环境或工农业样品中Cu2+和Mn2+  相似文献   

3.
赖倪  张胜婷  邹菲  李中燕  袁霖 《现代化工》2023,(12):242-245
以甘氨酸与5-氯水杨醛为原料,构建了一种高效的席夫碱Zn2+荧光探针分子L,结构由1HNMR和13CNMR进行了表征,性能通过光谱实验进行了研究。光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探针分子L对Zn2+具有出色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在0~14μmol/L浓度范围内,体系荧光强度与Zn2+浓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3.72 nmol/L,在365 nm紫外灯下裸眼观察到明显的荧光颜色变化,可实现Zn2+可视化检测。通过Job曲线和DFT理论计算对识别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探针分子L与Zn2+以摩尔比2∶1结合。此外,水样检测实验表明探针分子L具有应用于检测实际水样中Zn2+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以末端缩硫醛作为识别位点、苯并噻唑衍生物作为荧光团,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具有特定反应的新型Hg2+荧光探针(BDP)。它与Hg2+结合时会促进硫解反应,生成具有强荧光的3-苯并噻唑-6-二乙氨基-2-羟基苯甲醛,从而达到荧光增强的效果。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探针BDP对Hg2+的识别效果,表明探针BDP可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地检测Hg2+,具有检出限低(14.9 nmol/L)、响应迅速等优良性能,已被成功应用于实际水样中Hg2+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香豆素是常用的荧光生色团,在发展新型高效的荧光探针中有重要应用。3-氨基香豆素是一种α,β-脱氢氨基酸内酯,为其发展成为有多种生物活性与其他功能分子提供了独特的结构基础。迄今为止,以3-氨基香豆素为原料发展了一系列荧光探针分子,快速检测金属离子和生物分子。综述了以3-氨基香豆素为原料发展的一系列新的荧光探针,这些探针主要用于选择性地高效探测Hg2+、Ag+、Cu2+、Cu+、Pd2+、Zn2+和Cr2+等多种金属离子、硫离子、半胱氨酸和β-巯基乙醇等生物硫醇、H2O2和活性蛋白质。  相似文献   

6.
Al3+、Cr3+、Fe3+、Ce3+对环境和生物体有重要影响,能同时检测这4种三价金属离子的荧光探针较为少见。以2-氨基蒽和对苯基苯甲醛制备了一种席夫碱类荧光探针Ⅰ,通过1HNMR、HRMS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光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探针Ⅰ在四氢呋喃/水(V(THF)∶V(水)=1∶1)溶液中对三价金属Al3+、Cr3+、Fe3+和Ce3+具有较强荧光响应,有较高选择性和快速响应,且不受其他金属离子或阴离子影响,抗干扰能力强,检测的最适pH范围为5~9。结合高分辨质谱检测、紫外测试和理论计算,证实探针与三价金属的作用机理为:探针与三价金属作用后,分解生成2-氨基蒽,发出荧光。进一步将荧光探针负载于试纸条,成功实现对三价金属的试纸检测。  相似文献   

7.
张聪  高云玲 《化工进展》2016,35(10):3288-3294
金属离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医学等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些金属离子如Hg2+、Fe3+、Cu2+、Zn2+、Al3+等,在生物体的生理和病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摄入过量或不足都会导致生理功能的紊乱,引发各种疾病。近几年来,反应型荧光探针因其高选择性和高灵敏性的特点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五年来反应型荧光探针在检测金属离子中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各类探针分子的设计合成、传感机理、检测结果以及其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指出反应型荧光探针的研究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该领域将会朝着灵敏度更高、反应时间更少、应用范围更广的方向发展,此外,反应型荧光探针在生物检测以及实际应用方面也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三苯胺作为荧光团,咪唑作为识别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能够识别Cu2+并且可接力识别S2-的新型荧光分子探针SYR。实验结果表明,加入Cu2+后,探针的荧光大幅猝灭,其识别机理为分子内电子转移(PET)机理。探针SYR与Cu2+的络合模式为按2:1,生成的SYR-Cu2+对S2-表现出明显的荧光增强反应。探针SYR识别Cu2+和H2S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92nM和2.57×10-8M。该荧光传感器可后续应用于实际水样中Cu2+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Cu2+是生物体中基本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细胞中作为催化辅助因子参与体内多种酶的反应、造血功能和一些其他生命过程。本文以苯并噻唑(HBT)为母体结构,合成了HBT-RhB荧光探针,该探针能够对Cu2+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性,同时具有优异的荧光特性以及良好的温度和pH稳定性,实现了一种逻辑检测的响应策略。该探针在0.04~160nM的线性范围内对Cu2+有一个良好的线性关系,且最低检测限为2.6nM。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等进一步证明了HBT-RhB对Cu2+的良好响应。这种设计Cu2+响应探针的新方法被提供用来检测相关的分析物,旨在环境、生物成像、疾病治疗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电解锰生产系统中Mg2+循环累积已成为该行业的共性技术难题,研发经济实用的除镁方法,符合双碳目标背景下的技术发展方向。研究了一种复盐结晶法来控制电解锰系统中Mg2+浓度。在硫酸锰溶液中加入Al2(SO4)3·18H2O生成无定形态氢氧化铝,利用无定形态氢氧化铝的特殊性质,结合传统的复盐结晶技术,将硫酸锰溶液中Mg2+的质量浓度控制在20 g/L以下,并获得有一定附加值的锰镁铝氧化物的前驱体。利用XRD、EDS、ICP-MS等检测手段,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到以下结论:当以铝镁物质的量比为0.3加入铝盐、反应温度为80℃、反应p H为6、反应时间为1 h时,Mg2+分配系数为0.43、Mn2+损失率为31.51%,溶液中Mg2+质量浓度为17.525 g/L、Al3+质量浓度为0.205×10-3 g/L,达到预期目标,可保证电...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的盐湖卤水锂储量丰富,通过盐田蒸发浓缩,去除卤水中的绝大部分Na+、K+、SO42-、Cl-、Mg2+,可以使镁锂比降到8~12,锂离子质量分数也可达到0.5%以上。以蒸发浓缩后的富锂卤水为原料,选用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为沉淀剂分两步沉淀除镁,之后用碳酸钠为沉淀剂提锂,通过对此工艺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实验,最终可以得到纯度和收率较高的粗级碳酸锂产品。  相似文献   

12.
碳酸锂是一种基础锂盐, 不仅广泛应用于传统化工行业, 也是生产锂电池的重要原料, 近年来锂电产业蓬勃发展, 极大推动了原料碳酸锂的提取与制备研究。为了提取锂辉石中的锂来制备碳酸锂, 利用沉淀溶解-平衡理论分析锂浸出液的除杂规律。对锂辉石进行转型焙烧、酸化焙烧、浸取, 锂辉石中98%左右的锂可进入液相, 得到锂浸出液, 然后根据溶解平衡理论确定3步除杂净化条件:1)中和pH至6.5除大部分Al 3+和Fe 3+;2)加入氧化剂将Fe 2+氧化成Fe 3+, 调 pH 至8.0除Fe 3+;3)调pH至10.0, 加入理论量碳酸钠(以液相Ca 2+计), 最终Al 3+、Fe 3+、Mg 2+ 等浓度低于10 -6 mol/L, Ca 2+质量分数约为2×10 -5。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水溶性聚磷酸铵(APP)作为螯合液体肥在农业上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以两种不同聚合度分布的水溶性APP为原料,系统研究了Mg2+对两种水溶性APP的水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60 ℃反应110 h后,APP2溶液中Mg2+的质量分数为0、0.5%、1.0%、1.5%、2.0%时,其正磷酸铵的质量分数从未反应时的8.1%分别变为32.7%、31.3%、28.1%、30.7%、32.1%;APP8溶液中Mg2+的质量分数为0、0.5%、1.0%、2.0%、4.0%时,其正磷酸铵的质量分数从未反应时的13.3%分别变为53.3%、51.5%、51.6%、52.4%、46.9%。结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计算发现Mg2+对水溶性APP的水解具有减缓作用。不同聚合度分布的水溶性APP在相同Mg2+浓度下正磷酸铵含量的变化量有差异,针对作物需求,应该使用不同品质的水溶性APP。  相似文献   

14.
通过自然蒸发实验,对鸭湖背斜构造深部卤水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该卤水在自然蒸发过程中各元素富集规律及析盐规律。受高含量钙影响,卤水蒸发路线在K+,Na+,Mg2+∥Cl--H2O(25℃)介稳相图中偏移比较明显,可与Na+,K+,Mg2+,Ca2+∥Cl--H2O(25℃,对NaCl饱和)介稳相图相结合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卤水自然蒸发过程中矿物析出顺序为:石膏→石盐→光卤石→南极石→溢晶石;光卤石产量较小并且质量不高;锂最终浓缩至质量浓度约为2.9 g/L时,硼、锶、溴、碘、铷、铯等微量元素均有析出。实验数据和结论为针对该类型卤水进行更深入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提供了依据,如前期除钙后梯度提取硼酸、碳酸锂、溴素等产品。  相似文献   

15.
李天杰 《无机盐工业》2012,44(12):38-39
某硫酸锌生产厂,由于原料氧化锌矿中钙镁含量较高,用硫酸浸出后的硫酸锌溶液中钙镁含量也较高,导致生产的硫酸锌产品钙镁含量偏高,主含量偏低,影响了硫酸锌产品质量。对氢氟酸沉淀法脱除硫酸锌溶液中的钙镁离子进行了试验研究及生产应用。用氢氟酸作为沉淀剂,在较低温度和较高pH条件下可有效脱除硫酸锌溶液中的钙镁离子,并能控制氟在溶液中的累积,使制得的硫酸锌产品质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仿Solvay氨碱法,以白云石为起始原料,在碱性环境下制备出高球霰石含量的碳酸钙。XRD和SEM表征结果显示,碳化温度为20~40 ℃时的产品为球霰石;40~60 ℃时的产品为方解石;60~90 ℃时的产品为文石。球霰石的高倍SEM发现产品有许多微孔结构,对产品进行比表面积测定为32.653 m2/g,孔径为2.972 nm,为生物分子的装载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对球霰石的形成机理分析表明,NH4+-NH3缓冲体系不仅可以增加碳酸钙的过饱和度,还可以改善溶液环境,为球霰石的生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溶液环境,溶液中微量的Mg2+起到了促进完好晶型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背斜构造区卤水自然蒸发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背斜构造区卤水属高钙、低镁的氯化钙型卤水,微量元素硼、锂、锶、碘等含量相对较高,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选取南翼山背斜构造区约3 000 m处深层卤水在自然状态下蒸发结晶,分析各种离子在固、液相中的分布规律、盐类结晶规律、结晶形态及微量离子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在室外自然状态下蒸发时,析出的盐中发现了不常见的异性结构的石盐、钾石盐和疑似K(NH4)Mg2Cl6·12H2O的类光卤石;石盐阶段和钾石盐阶段析盐规律符合Na+,K+,Mg2+//Cl-—H2O 相图,钾石盐、光卤石、南极石阶段符合K+,Na+,Ca2+,Mg2+//Cl- —H2O体系25 ℃简干图;微量离子中,Li +、Br-、I-一直富集,其他离子在蒸发后期有不同程度的析出,三氧化二硼可以富集至18.77 g/L,Li+最高可以富集至6.520 g/L。蒸发所得的钾混盐是提钾优质原料,实验结果可以为后期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以尿素、氨水、二乙烯三胺、多乙烯多胺为氮源,绿色廉价的白菜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合成氮掺杂的蓝色荧光碳量子点,结果表明多乙烯多胺氮掺杂碳量子点(NCDs)荧光量子产率最高为53.3%。然后将NCDs作为荧光探针应用于荧光微球制备和Fe3+检测方面,以三聚氰胺甲醛(MF)为载体,合成了氨基化MF荧光微球;基于Fe3+对NCDs良好的荧光猝灭效应,建立了一种荧光测定Fe3+的方法,并对NCDs和MF荧光微球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CDs的荧光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MF荧光微球单分散性好、荧光性能好且稳定,在生物医学领域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NCDs对Fe3+具有单一选择性,Fe3+浓度在0~2μmol/L内与NCDs的荧光猝灭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45),检出限为0.035μmol/L。将该体系应用于实际水样中Fe3+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1.42%~3.02%内,加标回收率在98.7%~104.5%之间。该体系对Fe3+检测灵敏性好、选择性高以及抗干扰性强,在离子分析检测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通过简单水热反应制备磷酸铁锂前驱体,并结合后期热处理过程制备了镁离子掺杂碳包覆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表征了镁离子掺杂磷酸铁锂的成分、形貌和结构。元素分布结果证明镁离子均匀掺杂在磷酸铁锂材料中。通过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方法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镁离子掺杂后的磷酸铁锂材料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0.1C放电比容量为 160.1 mA·h/g)和优越的倍率性能(20C放电比容量为77.2 mA·h/g),同时减小了极化和电荷迁移电阻。这条合成路线是提高水热法制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钟静  陆旗玮  林森  于建国 《化工进展》2021,40(8):4638-4646
锂铝层状氢氧化物对Li+具有高吸附选择性,能够有效地从高镁锂比(质量比)盐湖卤水中进行锂资源提取,具有工艺简单、经济环保等特点。本文使用球形锂铝层状吸附剂GLDH作为吸附柱填充物,系统研究了流速、温度和Li+初始浓度对铝盐锂吸附剂盐湖提锂工艺中冲洗、解吸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温快速冲洗能有效降低冲洗过程中的Li+损失率。当冲洗液中Li+的浓度为200mg/L,冲洗液以12.0BV/h的速度在0℃下通入吸附柱时,Li+损失率可降低到17.8%。在解吸过程中,高温、低速和低初始Li+浓度的条件有利于Li+从吸附剂中脱出。但鉴于吸附剂的循环稳定性,采用初始Li+浓度为300mg/L的解吸液以2BV/h的流速在40℃下对吸附柱进行解吸,3BV时停止解吸,此时锂解吸量可达3.76mg/g,解吸液中Li+的平均浓度为590.83mg/L,Mg/Li比仅为0.13,可有效实现镁锂分离和锂元素集浓。循环30个周期后吸附剂的吸附容量没有明显下降,表明锂铝层状吸附剂GLDH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