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提高卷烟配方原料分类分档的工作效率,帮助配方人员客观掌握配方原料的年度间波动。【方法】提出一种热分析图谱结合支持向量机算法(SVM)对卷烟配方原料进行分类分档的新技术。采用python3中sklearn中的SVM模块,通过核函数和one-against-all方法并选择合适的惩罚参数,对2016—2018年度的129个样品进行训练学习,并对33个样品进行测试。当模型预测准确率达到应用需求后,对2019年度46个卷烟配方原料进行分类预测。【结果】129个训练集样品的分类准确率为93.02%,33个样品测试集样品的分类准确率为84.85%,46个卷烟配方原料的分类准确率为84.78%。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八大香型典型产地烤烟中部烟叶较适宜的复烤干燥温度范围。【方法】选取八大香型典型产地中部烟叶,在不同复烤干燥温度下对烟叶感官质量、风格特征进行评价。【结果】(1)清甜香型、清甜蜜甜香型和木香蜜甜香型中部烟叶适宜在70℃复烤干燥温度下加工;(2)蜜甜香型、醇甜香型和焦甜醇甜香型烟叶适宜在75℃复烤干燥温度下加工;(3)焦甜焦香型和焦香蜜甜香型烟叶适宜在75℃~80℃复烤干燥温度下加工。【结论】根据不同香型烤烟烟叶适宜的复烤干燥温度进行配方模块设计、配方模块复烤加工,可彰显烟叶香气风格特征,提升总体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化学及感官指标分析,将库存晾晒烟叶原料分为5个香型种类;基于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合配方经验,组建了晾晒烟叶模块,综合比较认为模块B较优;将模块B按5%的比例添加到红山茶(软)叶组中,烟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块的添加能有效降低焦油及CO含量,增加卷烟浓度、香气丰富性、透发性及甜润感.  相似文献   

4.
库存烟叶数据管理系统在卷烟配方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勇 《烟草科技》2002,(7):20-21
根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理论规划了库存烟叶数据管理系统 ,通过卷烟叶组配方日常管理和3年滚动计划 2个主要模块的应用 ,实现了烟叶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新烟的有序采购 ,稳定了卷烟产品的配方结构 ,从而提高了卷烟质量 ,并有效地控制了配方成本。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卷烟配方叶组分组效果,针对传统感官分组方法存在的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大,分组不准确等缺点,建立了以烟叶原料中β-紫罗兰酮、β-二氢大马酮和巨豆三烯酮总量的聚类分析结果为分组依据的卷烟配方叶组化学分组方法,并与感官评价分组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①与感官分组方法相比,采用化学分组方法后,各配方模块的重要感官特性均得到了强化与提升.②采用感官分组方法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高的模块,采用化学分组方法后其含量更高,含量低的模块其含量则更低,各模块的特点更加鲜明,有利于后续的针对性分组加工处理.  相似文献   

6.
基于烟叶挥发性成分分析的卷烟叶组配方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卷烟内在品质,采用GC/MS法分析了红河卷烟厂不同年份、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等级的烟叶原料及"红河"卷烟A的3个模块烟丝中的挥发性成分,依据主要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结合产品风格定位及品质设计目标,对卷烟A的3个模块烟丝分别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对叶组配方比例进行重新设计和感官评吸.结果表明:①"红河"卷烟A的原叶组与模块烟丝、原料烟叶挥发性成分组成分布趋势较一致,酮、酸、醇、酯以及烯烃类成分为其主要挥发性成分;②不同年份、品种、部位、等级红河烟叶原料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差别较为明显;③配方调整后的叶组,其主要致香成分较原配方叶组均有一定提高,特别是酮类、醇类物质增幅达10%以上,而醛类含量有明显降低,降幅9.21%;其内在品质较原叶组有一定提升,风格特征与设计要求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烟叶原料使用类群的初步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合理的划分烟叶原料使用类群,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长白山卷烟品牌某一牌号成品卷烟中的19种烟叶原料进行了3个类型模块(导向型烟叶模块:与成品卷烟化学成分相似度在0.80以上的烟叶原料;主体型烟叶模块:相似度在0.60~0.79的烟叶原料;填充型烟叶模块:相似度在0.60以下的烟叶原料)归属的划分和单料烟的感官评吸。结果表明,利用化学成分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划分烟叶原料的结果与感官评吸的结果基本一致,吻合率达78.95%,模糊评判方法在该牌号烟叶原料模块的划分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跨产区、多等级、大配方融合的设计思路, 应用感官质量评吸和化学成分含量的系统聚类分析方法, 构建评价了配方模块与津巴布韦烟叶质量的差异, 并尝试在卷烟产品中高比例替代津巴布韦烟叶。结果表明, 化学成分含量分析和感官评吸质量评价可作为判定替代模块与津巴布韦烟叶质量差异的依据;筛选出替代模块1#、2#, 经过单独加料处理、特色工艺处理, 能够明显增加模块香气量, 提升香气质感, 其质量已经达到或超越津巴布韦烟叶。应用大配方融合、功能性香料添加及分组加工工艺处理为核心的综合替代技术, 3#中试产品在国内一类卷烟品牌某产品中能够实现20%的替代津巴布韦烟叶。  相似文献   

9.
改革传统卷烟配方结构,利用全河南烤烟配方研制高档卷烟,是扩大甲级烟生产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尤其是在省外高档原料紧缺、卷烟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此项技术开发不论从其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来讲,都有极大意义。一、对传统配方结构及河南烤烟现状分析传统的卷烟配方基本上都是多地区配方,尤其是对甲级卷烟的配方要求更为严格。《卷烟工艺规范》规定:甲级卷烟配方中使用的烟叶类型不得少于四个以上省区,其中上部烟和中档原料的用量各不得超过20%,藉以保证产品的内在质量。这种配方结构的依据是将不同产区烟叶按其特性进行组合,综合各种烟叶的优良品质,相互衬托,扬长避短,以提高卷烟产品的香味,使之具有一定的风格和特色。仅用某一地区的烟叶设计卷烟配方,容易产生难以克服的地方性杂气,且烟味单调;而过多地使用上部烟叶,还会明显地增加杂气和刺激性;使用过量的中档原料,会造成香气不足。通过对传统卷烟配方结构的分析,使我们认识到,全部采用河南烤烟,尤其是以上部烟叶和中档原料为主体生产甲级烟,要想获得满意的质量效果和市场效果都有较大困难,但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是我国烟草生产的主要产区之一,卷烟工业能否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立足于本省原料的使用,即利用本省多地区的烟叶进行卷烟配方,已成为我们的研究课题。为使贵州省内多地区烟叶配方达到全国多地区烟叶配方的效果,贵州省农业厅、烟科所、烟草公司从一九八○年起对贵州省各产烟县的烟叶从栽培方法,气候条件,香气类型、生产数量等方面进行了三年的普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科学评价滇西典型烟区云烟116烟叶工业适用性, 进一步丰富烟叶工业可用性评价体系。  方法  分别运用常规26项全指标法和优化后基于10项烟叶品质指标的DTOPSIS法, 对滇西典型植烟区丽江、楚雄和普洱新品种云烟116和当前主栽品种云烟87烟叶工业适用性进行对比评价。  结果  (1) 优化后的DTOPSIS法10项烟叶品质指标成熟度、油分、身份、总糖、烟碱、钾、香气质、香气量、余味和刺激性权重分别为0.0321、0.0285、0.0194、0.0887、0.0951、0.0504、0.2307、0.2307、0.1392、0.0852。(2)滇西典型植烟区烟叶工业适用性云烟116表现为: 普洱 > 丽江 > 楚雄, 云烟87表现为: 丽江 > 普洱 > 楚雄, 三个产地云烟116烟叶外观质量和感官品质间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但是普洱烟区云烟116烟叶的油分和色度得分显著高于丽江和楚雄, 工业原料需求符合度总体优于云烟87。(3)本文中基于10项烟叶品质指标的DTOPSIS法与常规26项全指标法对两个品种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适用于卷烟工业原料品质快速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福建尤溪烟叶香韵风格、重要致香成分及其内在关系。  方法  采用感官辅助凝胶色谱法(GPC)分离烟叶浸膏,筛选出其关键香韵特征组分,使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法(GC×GC-TOF MS)分析各关键组分的重要致香成分。  结果  ① 烟叶浸膏可筛选出4个对香韵风格贡献度大的关键组分,各组分能按清甜香、干草香和焦甜香等香韵区分开,较好的反映出福建尤溪烟叶的香韵风格;②各组分重要致香成分及含量分布与感官评价结果吻合。  结论  香韵风格的感官评价辅助凝胶色谱分析可用于香韵风格与致香成分的内在关系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箱式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化学成分的变化动态及对烤后烟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烟夹和箱式两种装烟方式在烘烤过程中烟叶的含水量、色素含量、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香气成分含量变化及烤后烟质量.[结果]与烟夹密集烘烤相比,47℃前箱式密集烘烤烟叶失水速率较低,淀粉降解量及水溶性糖积累量较少,叶绿素降解速率较低,香气成分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改善低次醇化烟叶的质量, 提高其利用率。  方法  利用紫外光对烟叶进行照射, 考察不同紫外光照射时间下其物理特性、感官质量、淀粉、蛋白质、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成分的变化。  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15~60 min的紫外光照射对烟叶各方面的品质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效果, 30 min照射的烟叶总体品质最佳, 填充值、糖碱比和致香成分总量提升, 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降低, 感官质量有所改善。75 min后, 随着紫外照射时间的延长, 烟叶样品的加工性能逐渐降低, 致香物质总量减少, 香型风格有所改变。  结论  在适宜的照射时间下, 紫外光照射能够改善醇化烟叶的品质, 照射时间过长则会对部分理化性质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研究低烟碱品种结合低烟碱栽培模式对烟碱的降低效果及其他烟叶化学成分和烟叶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河南省许昌市,以常规品种中烟100、低烟碱品种ITB687和超低烟碱品种NC926为材料,设置当地常规栽培模式(LCCP)和低烟碱栽培模式(LNCP)进行栽培试验。【结果】(1)不同品种在LCCP下农艺性状差异较小,而LNCP模式对其生长后期影响较大,叶片长宽比增加,上部叶面积和单叶重显著下降。(2)在LCCP下3个品种的生物碱含量差异极大,NC926上部叶和中部叶调制后烟碱含量分别为0.28%、0.21%。LNCP显著降低烟叶烟碱和总生物碱含量,但低烟碱品种在LNCP下烟碱降幅相对较小,其中NC926上部叶调制后烟碱含量降低38.03%,中部叶无显著差异;高烟碱品种采用LNCP降低幅度相对较大,其中中烟100上部叶和中部叶调制后烟碱含量分别降低44.11%、30.01%。(3)在LCCP下不同品种同一部位烤后烟的还原糖、总糖、总氮含量均表现为中烟100>ITB697>NC926,LNCP下烟叶总氮含量降低,上部叶还原糖、总糖含量增加,但中部叶还原糖、总糖含量降低。(4)...  相似文献   

16.
[目的]准确测定烟片的烤后皱缩率,评价不同烟叶原料的皱缩特性.[方法]建立一种基于干燥前后面积变化率的烟片皱缩率测定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对烟片尺寸、形状和干燥温度等测定条件进行优化,利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33种初烤后烟叶的皱缩率并进行差异性研究.[结果](1)烟片干燥后既会产生皱缩、也会发生弯曲,利用网孔盖板可有效控制弯曲...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明确焦甜醇甜香型主产区烤烟外观特征(区域、质量)及其用途.[方法]选取江西赣州、吉安、抚州,湖南郴州、永州及安徽皖南等6个烤烟主产地的C2F样品,进行外观特征和常规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1)烟叶突出的外观特征为红、柔、糙、燥.(2)烟叶越柔软,则总糖、还原糖、糖碱比相对越高,总氮、烟碱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湖北产区不同长度高油分烟叶质量特征差异,寻找高油分烟叶适宜的叶片大小范围。  方法  选取湖北产区6个梯度叶长区段的高油分烤烟中部烟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筛选出关键差异质量指标,得出湖北产区高油分烟叶适宜的叶长范围。  结果  (1)湖北产区不同长度高油分烟叶质量关键差异指标包括:外观质量总分、颜色均匀度、弹性、身份,香气量、刺激性、浓度、细腻程度、干燥感、回味,总碱,氮碱比。(2)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叶长增加,高油分烟叶整体质量趋好。表现为随着烟叶长度增加,烟叶的两糖含量先增加后降低,糖碱比和钾氯比均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当叶长超过75 cm后,二者快速下降;外观质量总分呈现出提高趋势;烟气浓度增加,香气质变好,甜感较好,烟叶的感官质量总得分提升,当烟叶长度达到75 cm以上时,总碱含量高,刺激性增加、杂气变重,余味干净程度下降,整体质量下降。(3)湖北产区高油分烟叶各质量指标较适宜的叶长范围为55~70 cm,此时烟叶的感官香气浓郁、香气质好,烟气柔和、细腻、回甜感好,化学成分协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高压均质压力对烟用料液中主要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为该技术在烟用料液生产加工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  分别设定不同的均质压力(0 MPa、60 MPa、90 MPa、120 MPa、150 MPa)对同一批次烟用料液进行高压均质处理,检测均质后料液中的致香物质,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不同均质压力条件下料液中致香物质含量的差异性及变化趋势。  结果  (1) 当均质压力从0 MPa升高至150 MPa,对所检测到的22种主要致香物质含量均产生了显著性影响,其中有18种致香物质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2)在实验范围内,随着均质压力的升高,料液中的各类致香物质含量及其总量呈逐渐增加的抛物线型变化趋势,且回归方程的拟合度均较高(R2≥0.8778)。(3)几个不同均质压力处理后的料液样品可以分为中低压(60 MPa和90 MPa)和高压(120 MPa和150 MPa)两类,说明当均质压力由90 MPa升高至120 MPa后,对料液中的整体致香物质含量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  结论  高压均质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烟用料液中的小分子致香物质含量。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高压均质技术主要通过促进料液中大分子物质的降解或水解反应,从而增加了小分子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